讀古今文學網 >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 奇普·弗雷德裡克出場 >

奇普·弗雷德裡克出場

204年9月30日,我第一次和奇普·弗雷德裡克見面,通過他的法律顧問加裡·邁爾斯的安排,我和弗雷德裡克及他的妻子馬莎在舊金山共度了一天。當我和弗雷德裡克進行四小時的深度訪談時,馬莎則稍微逛了舊金山,然後我們一起在我位於俄羅斯丘(Russian Hill)的家中共進了午餐。從那時起,我和弗雷德裡克開始有了積極的互動聯繫,也和馬莎以及奇普的姐姐咪咪·弗雷德裡克(Mimi Frederick)互通電話及電子郵件。

在讀過他所有的記錄以及所有可取得的相關報道之後,我安排在2004年9月讓陸軍的臨床心理師阿爾文·瓊斯(Alvin Jones)醫師對弗雷德裡克進行完整的心理評估。我回顧了那些資料,以及由一位評估專家進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此外,我也在那次訪談中做了一次心理倦怠測量,並邀請一位工作壓力方面的專家對測量結果做獨盲測驗方法詮釋。以下我先從一般背景介紹開始,並加入一些來自家庭成員的個人看法以及弗雷德裡克近期的自我評價,接著再回顧正式的心理評估結果。

事件發生那年,奇普三十七歲,父親是七十七歲的西弗吉尼亞煤礦工人,母親是七十三歲的家庭主婦。他成長於馬里蘭州大湖公園山(Mt.Lake Park)的小鎮中,他形容自己的母親十分疼愛子女,而父親也對他非常好。他最珍愛的記憶就是在車庫中和父親一起整理他們的車子。他的姐姐咪咪,是個四十八歲的執照護士。1999年他在弗吉尼亞州與馬莎結婚;他是在工作的獄中認識了當時身為訓練員的妻子,當時的她已有兩個女兒,於是他成了她們的繼父。

奇普形容自己「十分安靜,有時候很害羞,腳踏實地,心腸軟,好說話,大體上是個好人。」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到一些額外的描述:奇普一般而言害怕被別人拒絕,因此每當出現爭執時,他經常會為了被人接納而讓步:改變自己的想法來適應別人,這樣他們就不會「生我的氣或討厭我」。其他人甚至可以影響他已經下定決心的事。他不喜歡獨處;他喜歡身邊圍繞著人們,每當他獨處時,不管時間多長,他的心情都會很鬱悶。

我對於羞怯的研究已經對羞怯與順從間的關係提供了經驗證據。我們發現,當害羞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得公開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時,可能會對持不同意見者做出讓步,同意後者的看法,但是當他們不需要擔心公開對抗時,他們並不會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