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 如果好人也很忙:匆忙中的善行 >

如果好人也很忙:匆忙中的善行

人們未能伸手援助身處危難中的陌生人,極可能是出於情境中的變數使然,而不是由於人心險惡,針對此一說法,一群社會心理學者做了一次十分有力的實地示範。這是我最喜愛的研究之一,現在請讀者再一次想像自己是實驗中的參與者。

請想像你是為了取得牧師資格而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神學院的學生。你正在前往布道的路上,你今天準備的是關於好撒馬利亞人(Good Samaritan)的《聖經》寓言,這次布道將會錄像下來作為有效溝通的心理學實驗素材。你熟知這段典故乃出自《新約·聖經》中路加福音第十章,故事講的是一位猶太人被強盜打劫,受了重傷,躺在耶路撒冷往耶利哥城的路邊,一路上有許多人通過卻只有一個人停下來伸出援手。這則福音故事告訴我們,那個好心的撒馬利亞人會因他在地上的善行而在天堂裡得到應得的報償——這則聖訓是要教導所有人幫助他人的美德。

請再進一步想像,你正從心理學系前往錄像中心,巷子裡有個人倒在地上呻吟,他蜷縮著身子,模樣十分痛苦,明顯需要別人幫助。現在,尤其剛好在你心裡正排練著那則寓言的布道演講,你能想像有任何理由阻止你停下來當個好心的撒馬利亞人嗎?

倒帶回心理學實驗室的場景中。出發前實驗室裡的人告訴你,你遲到了,約定的錄像時間已所剩不多,所以你得加快腳步。其他的神學學生被隨機指定是否被告知時間所剩不多,或是被告知他們還有時間可以慢慢前往錄像中心。只不過,如果你是個好人、一個虔誠的信徒、一個正思考著對陌生人伸出援手的美德的人,如果你就像古時候的撒馬利亞人一樣好心,時間壓力對你(或對其他人)而言怎麼會構成差別?我打賭你會認為這麼做的結果不會有什麼差別,如果你在那個情境下,無論如何都會停下來伸出援手,其他神學院學生也都會這麼做。

現在你再猜猜看誰贏了:如果你像我說的那樣想,你就輸了。從受害者的觀點來看,實驗得到的結論是:千萬別在人們遲到而匆忙趕路時遇難。幾乎每個神學院學生——有整整90%的人——都錯過了成為好心撒馬利亞人的絕佳機會,原因是他們正忙著去舉行一場關於好心撒馬利亞人的布道會。他們遭遇到任務要求牴觸的試煉:科學和受害者,兩者都需要他們的協助。科學贏了,受害者被留下來繼續受苦。(正如你現在意識到的,受害者其實是實驗者找來的臨時演員。)

當神學學生認為他們的時間越充裕,就越可能停下伸援。所以時間壓力的情境變項造成了行為結果的主要差異。在這個研究中,我們沒有必要像分析對可憐的基蒂袖手旁觀的紐約客一樣,訴諸於天性式的解釋,假設神學學生冷酷無情、憤世嫉俗、對人漠不關心。其他研究者複製這個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果,但是當神學院學生趕路的理由不是那麼重要時,絕大多數人都會停下來救人。從這個研究中我們學到了一課:當我們試著瞭解人們沒有在他人急難中伸出援手的情境時,不要問誰會幫忙,誰不會幫忙,要關心的是在那個情境中有什·麼樣的社會和心理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