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 去人性化及道德脫鉤 >

去人性化及道德脫鉤

在我們對「人類對人類的殘忍」現象的理解中,去人性化是其中的核心概念。當某些人將另一些人從身為人類一員的道德秩序中排除時,就是去人性化。在去人性化者眼中,這個心理過程中的客體喪失了人的地位。借助將某些個人或群體視為不屬於人性領域,去人性化的施為者可以暫時擱置道德感,而不必遵守以理性行動對待同類的道德束縛。

在形成偏見、種族主義和歧視心態的過程中,去人性化過程是其中核心。去人性化將其他人污名化,認為他們只擁有「受損的認同」(spoiled identity)。例如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就曾形容殘障者被社會視為不值得信任的過程是如何發生,他們被認為不是完整的人、受到污染的人。

在這類情況下,就連正常、道德正直,甚至通常有點理性主義傾向的人也可能做出毀滅性的殘酷行為。光是對他人的人性特質不予回應就會自動促成毫無人性的行為。來自《聖經》的黃金律令「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成了「你們願意怎樣待人就怎樣待人」。他人成了被切去的一半。只要把人去人性化,那麼無論如何對待這些「客體」,是麻木不仁、粗暴無禮、忽視他們的需要和懇求、為了自己的目的而利用他們,甚至如果他們惹人生氣就乾脆殺死,都會變得容易許多。

一位日本將領曾說,在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侵華戰爭中,日本兵很容易就可以殘忍地屠殺許多中國百姓,「因為我們覺得他們只是『東西』,不像我們是人。」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事件就是明顯見證。我們也曾讀到(在第一章中),一位曾籌劃多起盧旺達圖西族婦女強暴事件的女性這麼描述圖西族人——他們不過是些「小蟲子」、「蟑螂」。同樣地,納粹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行動在開始時也是先製作宣傳電影和海報,讓德國人將某些人類同類視為劣等形態的動物,是害蟲、貪婪的鼠輩。同樣地,在全美曾發生多起都市白人暴民對黑人動用私刑事件,這些人將黑人污名化黑鬼,因此並不被認為這是對人類的犯罪行為。

美軍曾在越戰中屠殺數百名越南美萊村的無辜村民,事件背後的關鍵因素是美國軍人將所有不同臉孔的亞洲人都貼上「亞洲賤種」(gook)的標籤。然而昨天的「亞洲賤種」成了今天伊拉克戰爭中的「朝聖狂」(hajji)及「頭巾人」(towel head),被新一批軍人們用來貶低不同臉孔的平民百姓和牢人。「有點像是你試著忘記他們是人,把他們當成敵人,」梅希亞(Mejia)中士說道,他拒絕返回這場他認為糟糕透頂的戰爭中繼續服役,「你叫他們『朝聖狂』,知道嗎?你會做任何事,只為了讓殺死、虐待他們變得容易一點。」

一個在實驗室進行的絕佳控制實驗,實地示範了這類標籤及相關形象可能刺激行動的強大效應(第—章提及並詳述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