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 去個人化過程會將理性節制的人變成放浪形骸 >

去個人化過程會將理性節制的人變成放浪形骸

讓我們假設人性「良善」的那一面是擁有理性、秩序、一致性和智慧的阿波羅,而「惡劣」的那一面則是代表混亂、解體、非理性和跟從生命原欲(libidinous core)的狄奧尼索司。阿波羅的核心特質是對慾望的節制與禁止,恰恰相對於狄奧尼索司式的解放與縱慾。人們平常由於認知的操控,而表現出符合社會要求及個人接受範圍的行為,因此當人們浸淫在認知的操控手段受到阻礙、擱置或扭曲環境中時,就有可能會變成惡人。認知操控的擱置會造成多重後果,其中包括良知、自我意識、個人責任、義務、承諾、債務、道德感、罪惡感、羞恥感、恐懼以及個人行動的成本效益分析等的暫時停擺。

實現這個轉化過程的一般性策略有二:(1)降低行動的社會辨識度(沒人知道我是誰,或者沒人在乎我的身份);(2)降低行動者對自我評價的在意程度。前者削弱了行動者對於社會評價、社會贊可性的在意程度,可借由讓行動者感覺擁有匿名性,亦即去個人化的過程而達成。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讓個人處於散播匿名性和擴散稀釋個人責任的環境中。第二個策略則是通過改變意識狀態來停止個人的自我監控和一致性監控。達到此目的的手段包括服用酒精和藥物、激起強烈的情感、參與高度刺激的活動,或進入一種延伸的現代式時間定位中,不再關心過去和未來,以及將責任向外推卸給別人,而不是反求諸己。

去個人化過程會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心理狀態,此一心理狀態下的行為受到當下情境的指揮,以及生物性的、荷爾蒙的分泌驅使。於是行動取代了思想,立即享樂凌駕了延遲的滿足,而小心謹慎的自我克制也讓路給愚蠢的情緒化反應。心理上的激勵狀態是去個人化過程的前兆,同時也是結果。當處在嶄新或是尚未結構化的情境中,而典型的反應習慣及性格傾向變得毫無用處時,它的效果就會發揚光大。這時個人對於社會模式和情境暗示缺乏抵禦力的情況會突顯,於是戰爭與和平就變得一樣容易——一切全視情境的要求或引導而定。在極端的情況下,是非的意義泯滅了,違法行為不必考慮是否有罪,不道德的人也絲毫不怕遭天譴。內在的約束被擱置時,行為完全受到外在情境操控——外在控制了內在。做一件事時考慮的不是正確與適當與否,而只看可不可能、做不做得到。個人和群體的道德羅盤已不再能夠指揮方向。

從阿波羅過渡至狄奧尼索司式心智狀態的過程可以來得迅速而毫無預警,一旦人們短暫活在延伸現在式的時間中而不再顧及行動的未來結果,好人就會做壞事。在過度去個人化的情況下,平常對於殘暴行為及原力衝動的約束與限制消失一空。就像大腦突然短路了,額葉皮質的規劃和決策功能停擺,而較原始部分的大腦邊緣系統,尤其是杏仁核中的情緒和侵略性中心卻接掌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