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 > 第十二章 界線與你自己 >

第十二章 界線與你自己

莎拉長長歎了一口氣。她來這裡接受界線問題的心理輔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解決自己與父母、丈夫、子女之間的責任衝突上已有進步。今天她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我以前都沒有跟你提過這段關係,雖然我或許早該告訴你的。我跟這個女人之間有很嚴重的界線問題,她貪吃,愛批評,不可靠,常常讓我失望。她總是花我的錢而且很多年來都沒有還我。」

「你怎麼沒有跟我提起她呢?」我問。

「因為她就是我自己」莎拉回答。

莎拉這個問題發生在很多人身上。我們已學到界線是合乎《聖經》教導,也開始對別人設立界線;以前擔負了太多的責任,現在只擔負自己應負的部分。可是,我們應該怎樣對自己設限呢?就像卡通畫家華特·凱利所畫的那位有名的沼澤人物說的:「我們見到敵人了,那人就是我們自己。」

這一章,我們不再檢視別人如何控制或操縱我們,而要開始探討我們對控制自己身體的責任(《貼撒羅尼加前書》四章4節)。我們不再檢視那些外面與別人的界線衝突,而要看看在我們自己內在的界線衝突。這可能比較棘手一點。某教會禮拜結束後,一位聽道聽得很不滿意的會友在離開前告訴牧師:「你到底是在講道,還是在多管閒事!」

與其採取這種防衛姿態,最好的方法是我們謙卑下來,反省自己,尋求別人的響應,聽取我們所信任的人的意思,而且願意承認:「我錯了。」

我們失去控制的靈魂

瑞莎愈來愈難以隱藏那個使她自慚的秘密了。雖然她那五尺四寸的身材可以隱藏得住一些贅肉,可是,最近這幾個月來,她的體重已接近一百五十磅大關。她很痛恨這項事實,因為不管是她的感情生活,她的體力精力,以及她對自己的看法都受到了影響。

她已經失去控制了。身為一個成功而壓力極大的律師,當工作排山倒海壓過來時,她惟一能得到安慰的,就是吃些糖果餅乾。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有很多時間獨處,再沒有比那些會叫人肥胖的零食更能夠填補她內心的空虛了,難怪大家都叫零食為安撫性的食物,瑞莎想。

飲食過度之所以讓人特別痛苦,是其後果——超重——是每個人都看得見的。超重的人常常為自己的困境羞愧自恨,就像行為失去控制的人,她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非常羞慚,而規避與別人建立關係,又再次投入食物的懷抱。

慢性及吃後才自引嘔吐或腹瀉的飲食過度者,都有內在自我界線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食物是一條虛假的界線。他們或許想利用增加體重來減少自己的吸引力,以逃避與他人的親密關係。或是,他們想利用嘔瀉食物而得到一種虛假的親近關係。嘔瀉食物的人從食物所得到的「安慰」,或許比那需要有界線的真實人際關係來得不那麼恐怖。

金錢

現在有一種很有名的汽車保險桿貼紙,上面寫著:「我的帳戶不可能透支的——我還有很多支票呢!」人們在處理金錢的許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 不假思索地亂花錢

* 不懂得預算

* 透支地生活

* 信用的問題

* 長期習慣性跟朋友借貸

* 沒有效果的儲蓄計劃

* 加長工作時數來支付所有的帳單

* 太慷慨地捐助別人

神本意是使錢對我們和對別人都成為一種祝福:「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加福音》六章38節)事實上,《聖經》說:問題不在錢本身,而是我們那貪財的心「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六章10節)

大部分的人都會同意:我們必須能夠控制自己的財務。儲蓄、減低開支、買打折用品都是好方法。我們總是單純地以為:增加收入就可以解決財務問題了;可是,問題往往不是我們的生活費太高,而是那種奢侈的生活花費實在太大了。

經濟上的入不敷出,是自我界線的問題。當我們很難制止自己亂花錢,就有淪為別人奴隸的危險了。「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箴言》二十二章7節)

時間

很多人覺得他們沒法好好的控制時間。他們老在趕搭最後一班車,趕截止期。即使他們想改變現況,發現日子——每一天——仍然過得太快了,轉眼從指尖溜走,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工作。「早一點」對他們似乎不存在,他們沒有那種經驗。

他們老是掙扎著要解決的事情如下:

· 業務會議

· 午餐聚會

· 企案截止期

· 教會或學校的活動

· 節慶的信件或卡片

這種人總在開會時像一陣風吹進來,遲到十五分鐘,氣喘如牛直說抱歉,說什麼交通擁擠啦,自己工作責任太大了啦,或是家裡的小孩子有什麼緊急狀況發生啦!

不知道控制自己時間的人,不管他們有意或是無意,都會使人感到不方便。他們的問題常常源於以下一個或更多的源因:

1. 自以為無所不能。這些人對自己在一定時間內所能完成的工作有太多不實際的想法過高的期待。「沒問題——我一定辦得到的。」是他們的座右銘。

2. 對別人的感覺太有責任感。他們以為自己太早離開派對會讓主人有被遺棄的感覺。

3. 缺乏實際的綢繆。他們只懂得活在現在,忽略應該為交通狀況、停車、或出外的穿著預留時間。

4. 把一切都合理化。他們把別人因為他們遲到而必須忍受的干擾、不方便都化減為最小。他們會這樣想:「他們都是我的朋友,他們會瞭解的。」

那些不懂得在時間上設立界線的人,不只使別人受挫,也會讓自己受傷害。他所過的日子並沒有因為「所欲的成就,心覺甘甜」(《箴言》十三章19節),反而是慾望無法成就,事情只能做到一半,發現自己明天一開始工作時,就已經落後一大截了。

任務的完成

與時間界線問題最相關的問題就是「任務的完成」,也就是把工作「好好做」。大部分的人在受與工作這些方面都會有些目標:我們或許想當一位獸醫或律師,想自己創業或在鄉村有處房子,想成立一個查經班,或開始健身計劃。

不管是大或小的任務,我們都希望能像保羅所說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摩太后書》四章7-8節)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成了!」(《約翰福音》十九章30節)更是簡單明瞭、動人、有力。

很多基督徒或許是很好的起跑者,卻不是好的終結者。不管原因為何,他們的創意總是如曇花一現。一個很平常的工程老是一拖再三,陷入泥淖。眼見成功有望,卻在轉眼之間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很多無法「收尾」、有始無終的人,問題往往出在下列幾個原因之一:

1. 抗拒組織化。這種人認為訓練他事先做計劃,對他是一種貶低。

2. 恐懼成功。他們太介意別人,以為自己的成功會引起別人的嫉妒或批評,於是,寧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也不願因此失去好夥伴。

3. 不想逐步完成。他們不喜歡開工以後那些瑣碎的繁枝細節,只對出主意感到興奮,然後就想把執行的職責移交給別人。

4. 分心。他們無法專心在一個工作上直到完工。他們缺乏專業化集中心思的技巧。

5. 無法延後滿足感。他們無法先經歷工作過程中的艱苦,再去品嚐任務完成後的滿足。他們想要直接享受完工的喜樂,就像小孩子,還沒吃完均衡的晚餐,就想先吃甜點。

6. 無法跟其他的壓力說不。他們無法跟其他人或其他工作說不,所以,他們沒有時間把任何工作好好完成。

那些無法完成任務的人常常覺得自己就像兩歲小孩,置身在他們最喜歡的玩具區。他們會拿槌敲打一陣,推一推火柴盒小汽車,和小木偶講講話,然後拿起一本書隨意翻翻看。這一切都在兩分鐘內完成。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他們從小沿襲下來的界線問題。他們沒有發展內心的不,所以不能專心一意地把眼前的工作好好完成。

口舌

在我帶領的某一心理輔導小組裡,有個人總是霸佔討論時間。他一再改變想法,轉換話題,花很多時間在不切題的細節上,似乎很難轉入正題。其他的人則心不在焉,或打起瞌睡來,或坐立不安。我正要向這位仁兄說話時,團體中的一個婦女先粗率地說了:「比爾,你可不可以直入核心,有話直說!」

對很多人來說,在自己的話上兜個網或設立界線,「直入核心,有話直說」很不容易。我們的語言將深深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舌頭可以祝福,也可以詛咒(《雅各書》三章9-10節),當我們用它來與別人溝通、認同、鼓勵、對質、力勸,舌頭是祝福。但舌頭也可以成為詛咒,如果我們用來做以下這些事情:

* 為逃避親密關係而說個不停

* 以霸佔課題來控制人

* 說閒話

* 講些諷刺人的話,間接地顯示敵意

* 威脅人,直接地表示敵意

* 諂媚而不是真誠的讚美

* 引誘

許多難以在語言上設立辦線的人並不曉得他們自己的問題,因此,當朋友跟他們說:「有時,我覺得你完全誤解我的意思了。」他們會非常的驚訝。

我認識的一個婦女,很怕別人知道太多她的事。她問很多問題,話講個飛快,使別人無法把話題轉向她。可是,她有個難題:要繼續不斷講下去,她總得呼吸吧!當她停下來呼吸,別人就可趁隙而入了。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個婦女找到一個很聰明的解決方法;她乾脆不在句子的尾端,而在中間換氣。這樣別人就不知道如何插入話題,所以,她很少被人打岔過。這一招確實管用,卻有個大問題:她必須一直找新的聽眾,因為和她講過幾次話後,大家就敬謝不敏的逃開了。

《聖經》教我們要小心說話:「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能。」(《箴言》十章19節)「限制(或寡少)言語的有知識」(《箴言》十七章27節)根據「舊約神學字典」,「限制」這個字,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可以自由地遏制人或事。當事人對事物有約束或控制的能力。」(注一)。這是一個充滿界線的字眼,意即:對於出口之言,我們應該有能力設立界線才是。

當我們不能控制或限制自己說話,就讓話語控制我們了——不是我們在控制自己。我們卻仍得為這些話負責,因為我們不是像傀儡以別人的腹語來替他們說話。話語,是我們心的產物。如果我說:「我不是那個意思。」事實上就是「我不要你知道我心中對你的想法。」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話負責。「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馬太福音》十二章36節)

性慾

當基督徒發現教會是相當安全的地方——可以談論屬靈與情感上的衝突,性的問題,尤其對男人,便成為一個很重要的主題。這些問題包括強迫性的手淫、不能自制的異性或同性關係、看黃色書刊、嫖妓色情交易、暴露狂、窺淫癖、猥褻電話、縱慾、猥褻小孩、近親相奸、強姦都是。

一般在性愛上無法自制的人,都是很孤立與羞愧的。這使得那原本就已經破碎不堪的靈魂在黑暗中變得更為孤獨,得不到與神或與人在一起的亮光,也得不到幫助和想解決方法。性慾好像有其獨立分開的生命,很不實在,被幻想驅使著。有個男人形容那是一種「非我的經歷」,對他來說,像是他在房間另一端看著自己在進行性慾活動。其他人則可能覺得自己有如死屍,與人疏離,唯有性慾可以讓自己起死回生。

缺乏界線的性慾就像大部分內在的界線衝突一樣,會成為一個暴君,只會永無止境地要求,永遠都不能滿足。不管達到多少次性的高潮,內心的慾望只會愈來愈深。那種不能跟自己的情慾說不的無力感,只會讓人走入更深的泥淖,覺得更沒有希望。

酒精與藥物濫用

酒精與藥物濫用或許是內心界線問題最顯而易見的範例,使上癮的人走上毀滅之途。離婚、失業、經濟危機、病痛、死亡,都是在這方面未能設立界線所產生的惡果。

極可悲的是:越來越多更年輕的孩子在嘗試嗑藥的經驗。一般有個性與有界線的成年人要嗑藥上癮比較難;可是,對界線比較脆弱與尚在發展階段的小孩,後果往往都是一輩子,身心敗壞受創。

為什麼我的「不」不奏效?

「我根本就是在浪費我的『不』嘛!」柏特告訴我:「那些不,拿來跟別人設限還有功用,只是,每一次我想準時完成自己的工作,它就失去魔力了。我要怎麼辦呢?」

是的,怎麼辦呢?讀到上面那些我們會失去控制的幾方面,你可能會有失敗感與挫折感。你或多或少都可以認同那些問題,對於內心沒有成熟的界線而引起的失望也絕不會陌生。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為什麼我們無法跟自己說不呢?

至少有三個原因:

1. 我們是自己最壞的敵人。外來的問題比內在的問題總是容易處理些。當我們把注意力從別人的設限轉移到對自己設限時,我們把責任也一併轉到自己身上了。以前,我們只對(to)別人負責,而不是為(for)。現在,我們所牽涉的更多了——我們就是那個所謂的別人,我們必須為自己負責。

當你和一個愛批評、老往雞蛋裡挑骨頭的人在一起時,你可以設下界線,免受這種人不休止的批評。你可以改變話題、房間、房屋、甚至所處的洲陸;你可以離開對方。可是,如果那位吹毛求疵的人就住在你腦海中呢?如果你就是那個問題人物?要是你遇見的敵人就是你自己呢?

2. 我們總是在自己最需要人際關係的時刻撤退出來。潔西找我治療她的飲食失控症,現在三十歲的她,從十多歲起,在飲食上就一直無法自我控制。我問她上一次怎樣試圖解決她內心界線的問題。

「我試著運動與吃得正常一點。」她說:「可是,總是無法成功。」

「你跟誰談過這個問題呢?」

「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潔西一副困惑的樣子。

「當你受不了自己飲食失控問題時,你會跟誰談到這個問題呢?」

潔西眼裡充滿淚水:「你問得太多了。這是我私人的問題,難道我不能讓人知道而自己解決嗎?」

自從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犯罪後,當我們遇到問題,就本能地從人限關係中撤退下來;而那偏偏是我們最需要別人的時刻。(記得亞當與夏娃偷食禁果後,他們如何躲避神的?)因為我們缺乏安全感,失去恩典,我們羞愧、驕傲,當我們遇到麻煩,我們不向外伸出求援的手,反而內縮。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像《傳道書》說的:「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傳道書》四章10節)

這種感情往內退縮的例子,在醫院處理的個案中很是常見。受傷的心靈開始跟醫護人員或其他病人產生感情,生平第一次,他們表現需要與別人建立關係。就像玫瑰花在及時雨中舒展花瓣,在神與神子民的幫助中,他們開始與別人有彼此聯繫關懷的真情。

然後難以預料到的困難發生了。有時是他們內心的痛苦被觸碰、揭露了,於是抑鬱暫時地加深。有時是舊傷痕從記憶裡浮現出來;有時可能是他們與家人發生了嚴重的衝突。他們總是撤回自己的房間,想自己解決這些問題,不懂得把這種痛苦恐懼的感情或問題去和他們新找到的朋友分享。他們將花費好幾個小時,甚至整天的時間,盡可能讓自己恢復正常。他們會積極地跟自己說話,或強迫自己讀些《聖經》,試圖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一直要到他們無法從這種方式中得到解答,他們才會瞭解;必須把這些靈性上的痛苦與負擔吐露出來,跟基督的肢體分享。對於與人隔絕孤立的人,沒有比這更使她感到恐懼、不安全,或愚昧的了。這樣的人必須先有安全感,才會冒險把她在屬靈上與情感上的問題向別人提出來。

《聖經》並不贊同其他的解答。恩典必須來自我們本身之外,才會有助益,才有治療的功效。就像枝子如果不長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一樣(《約翰福音》十五章1-6節)。如果我們不常在主裡面,或跟其他的肢體建立關係,就無法承受生命,無法療養受傷的情感。神與他的子民都是我們的「然料」,是我們力量的來源,從那裡,我們什麼問題都有解答。我們需要「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四章16節)

我們在界線上的問題,不管是食物、藥物、性愛、時間、工作、口舌、金錢,都無法在真空中解決;否則,我們早就解決了。越是孤立自己,我們的掙扎只會愈來愈艱難。就像不去治療癌症,很短時間內,我們就會有生命危險。越是自我封閉的人,自我界線問題就越嚴重。

3. 我們試圖用自己的意志力來解決界線問題。「我已經把問題解決了!」彼得對我說,他很為最近可以控制自己不亂花錢感到興奮。彼得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也是教會的領導人物,很關切自己在財務上的失控。「我向神和自己發過誓,我再也不要超過預算了。我說得到,就做得到!」

我不想潑他冷水,只採取等著瞧的態度。我並不需要等得太久,發彼得下周來見我時,他喪志又絕望。

「我就是無法遏止自己。」他很痛苦地說:「我出去買了些運動器材;然後,又和我太太買了新傢俱。都是我們需要的東西,價錢也不多錯,惟一的問題是,我們根本買不起。我想,我是無可救藥了。」

彼得不是無可救藥,他的哲學——很多基督徒都有的——才是真的無可救藥。他一直想用自己的意志力來解決界線上的問題,這大概也是行為失控的人最常使用的解決方式了。

使用意志力的方式很簡單,不管有問題的行為出在哪裡,只要不去做,不就解決了嗎?換句話說,「只要說『不!』」,或是用些命令句、祈使句的說法,「選擇停止!」「下定決心說『不』!」「發誓永不重犯!」都用這種方式。

問題是這種方式使人將自己的意志力偶像化,而那不是神所喜悅的。自從亞當、夏娃犯罪後,我們的心意就被扭曲了,我們做正確選擇的能力也受到了影響。只有人與神的關係能加強意志力;我們無法靠著自己去作任何承諾。神告訴摩西要勉勵約書亞,使他壯膽(《申命記》三章28節);他並沒讓摩西對約書亞說:「你只要說『不』!」

如果我們只倚靠意志力,就注定要失敗的,因為我們否認了十字架的救恩應許與神的新關係所帶來的力量。假如只用意志力便能克服邪惡,我們就不需要那位救世主了(《哥林多前書》一章17節)。

事實上,對抗我們內在界線的掙扎,單靠意志力是沒有功效的:

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什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哥羅西書》二章20-23節)

King James版的《聖經》把「私意崇拜」這個希臘字翻譯為意志力崇拜。換句話說,這些看起來很屬靈的自我否認的方法,根本不能遏止失控的行為。沒有界線的靈魂只會在意志力的控制下更怨恨與反抗,尤其是當我們表示「我永遠都不會那樣!」與「我永遠都會如此!」我們只不過是困獸猶斗罷了。潔西食物上的失控,彼得金錢上的揮霍無度,以及有些人老說愚昧或中傷人的話,或一再表示要如期要完成工作的所謂的決心,都不是說得到就做得到的。

跟你自己建立界線

要學習在自我設限上成熟並不容易,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挫折。但是,神比我們更希望我們能夠成熟與自制,他站在我們這一邊,力勸、勉勵、懇求我們。(《貼撒羅尼迦前書》二章11-12節)對失去控制的行為開始發展界線的方法之一是,應用我們在第八章所談到的界線測試表,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即可:

1. 症狀是什麼?察看一下:你因不能對自己說不所產生的惡果是什麼?你可能會感到沮喪、焦慮、驚惶、恐怖、憤怒、在人際關係上掙扎、孤立、工作上有問題,或受心理影響而生病。

這些症狀都和自己不能有言行上的設限有關,利用它們作指針,找出你有哪些界線問題。

2. 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找出你界線問題的癥結可以幫助你瞭解你是怎樣使情形惡化的(你是如何犯錯的)?有哪些重要的人際關係可能是你問題的促成因素?

一些自我設限的衝突可能的根源包括:

缺乏訓練。有些人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學過接受限制,或為他們的行動付出代價,或把他們的滿足感延後。比如:有些人在出孩童時期從來沒有因虛擲光陰而嘗到什麼惡果。

獎勵敗壞。來自父親或母親有酗酒問題的小孩,也許認為那些失去控制的行為反而會讓他們的關係更為緊密。當家庭中有人喝醉酒了,大家反而更親近。

扭曲需要。有些界線問題是合理的,是神給予我們的需要,但改了包裝。神給我們在性愛上的渴求使我們可以繁衍下一代,並享受自己的配偶。但貪愛色情書刊的人卻把我們對性愛美好的渴望全扭曲了,覺得他必須把那些渴望全發洩出來才是真的享受。

害怕與人有親密關係。一般人是真心希望被愛的,可是他們失控的行為(比如飽食失控與工作狂)反而讓人想要與他們遠離。有些人則用口舌來使別人與他們保持距離。

感情上的飢渴沒有得到滿足。我們在出生後的頭幾年都非常需要愛,如果那時沒有得到愛,我們一生都會感到飢渴。因為我們如此渴求愛,當我們在與別人的關係裡得不到愛的滿足,就會轉從其他地方,例如食物、工作、性行為、花錢等,以求得滿足。

過度受到律法的管轄。很多基督徒在服從與尊重律法的環境中長大,不被允許為自己做決定。所以,當他們試著要為自己做決定,就會有罪惡感。那種愧疚心理使得他們反以毀滅性行為來對抗。在飲食上與金錢上的不能自制或失控,都是他們對嚴厲律法的抵制或抗拒。

掩飾情感上的傷害。那些在孩童時期在情感上被傷害、被疏忽、被虐待的人,往往藉著飲食失控、酗酒、工作狂,來掩飾內心受到的傷害與創傷。他們也許會想以嗑藥來轉移心中不被人愛、被棄的、孤獨的真實痛苦。若不如此偽裝,他們將無法忍受內心的孤立感。

3. 界線上的衝突是什麼?把自己的飲食、金錢、時間、工作、口舌、性慾、酒精或藥物濫用有關的特別自我設限問題全仔細審查一下。這七方面或許不完全,但涵蓋了常見的許多問題。從神那裡求洞察力,瞭解自己生命中有哪些方面失控了。

4. 誰必須掌主權?在這個階段,你必須忍痛為自己失控的行為負責任。我們的行為方式或許可以直接追溯到原生家庭的問題,受過忽視、虐待,或創傷。換句話說,我們的界線問題不見得全是我們的錯,但還是我們的責任。

5. 你需要什麼?除非你積極地跟別人建立安全的、可信任的、「恩典與真理」的關係,否則你絕對無法有效地解決界線上的衝突。當你缺乏從神來的屬靈上與情感上的資源,你將無法獲得智能與能力,以洞察自己與控制自己。

對那些都喜歡「自己來」的人,要他們跟別人建立關係,往往會使他們有挫折感。就像他們會買工具書或手冊教自己彈鋼琴、做水電、打高爾夫球一樣,他們最喜歡手上有本書冊,教自己如何解決那些失控的行為。他們希望能很快解決這些設立界線的問題。

問題是:許多在自我界線上有問題的人往往非常孤立,與人缺乏深入的關係。他們與神、與人都沒有「根基」(《以弗所書》三章17節),於是,他們必須採用一些他們認為是退步的方式去學習與人建立關係。與人建立關係是花時間、很冒險,也是很痛苦的過程。要找到適當的人、團體、教會已經夠難了;加入以後,向別人吐露你內心的需要則更加艱難。

什麼都想自己來的人常常會退一步用自己的思考力與意志力來解決問題,以為這樣比較快速,比較安全。他們常常會說:「跟別人建立感情並不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問題在於行為的失控,我只需要對症治療就好了!」雖然我們可以理解他們那種進退兩難的困境,他們正走向另一條奢想快速解決問題的死巷。治標不治本——單單將問題對症治療,一般而言,只會導致更多的症狀而已。耶穌曾用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過程:

污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既尋不著,便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裡去。』到了,就看見裡面打掃乾淨,修飾好了,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裡。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路加福音》十一章24-26節)

污鬼可以輕易地佔據我們靈魂的空屋。即使我們的生活似乎井然有序,孤立自己必使心靈脆弱易受傷害。只有我們的心裡充滿神與別人的愛,我們才能抗拒撒旦所施展的詭計。與神與人建立關係,不是可挑選的,也不是奢求,而是我們屬靈上與情感上的一種生死攸關的問題。

6.我要怎樣開始?一旦找出你的界線問題而且承認它,你就可以開始設法解決了。你可以用以下的方法練習對自己設限:

說出你真正的需要。失控的行為形式往往都在掩飾另一個需要。在你能夠處理自己失控的行為之前,你必須先找出隱藏在內心的真正需要。比如:飲食失控的人可能會發現食物使自己與人分開,而能安全地避開男人感情與情慾上的親密關係。他們害怕情感上需負重擔的狀況,所以,用食物作為界線.只有他們與異性的界線更堅固後,他們才能放棄以前毀滅性的食物界線。他們必須學習為內心真正的問題求幫助,而不單單做表面的症狀治療。

允許自己失敗。能說出你心中真正的需要,並不保證你就能讓失控的行為消失。很多人把隱藏在自我設限下的真正問題說出來後,仍感到非常的失望,因為界線問題依舊發生,他們認為「我已參加教會裡的支持團體了,為什麼我還是不能準時,還是愛看色情書刊,亂花錢,或胡言亂語。難道我做的這一切都是虛空枉然」?

不會的。那些毀滅性的事情之所以再發生,正是神要我們學習成聖、成熟、裝備我們享有永生的確據。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與操練,就像我們學習開車、游泳,或學習一種外語,都需要一段過程。才能更好的自我界線。

我們要能接受失敗,不要逃避。一生都在逃避失敗的人,將錯失使自己變得更成熟的機會。我們被耶穌吸引,是因為「他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希伯來書》五章8節)。成熟的人會被臉上留有戰鬥傷疤、憂慮皺紋、淚水印記的人深深吸引。因為那些人所學到的功課,比從來沒有遭遇失敗、臉上無皺無痕的人——沒有真正活過的人——還足以讓人信賴。

傾聽別人出於同理心的回應。當你無法為自己設限,你需要別人以愛心幫助你瞭解問題。很多時候,你察覺不出自己的缺失,有時,你不能真正瞭解:你的缺乏自我設限對你所愛的人造成的傷害。其他的基督徒可以給予你一些客觀的觀點與扶持。

齊斯常常不能把人家借給他的金錢如期歸還。不是他沒有錢,也不是他自私,只是很健忘,察覺不出那些借錢給他的朋友會有任何不方便或不舒服之處。

一天, 一位幾個月前曾借錢給他的朋友來辦公室找他。

「齊斯」他的朋友說:「我已經很多次跟你提過我借給你的那筆錢了,但你一直沒有給我回音。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賴賬,但我必須讓你知道:我很難接受你那健忘的習慣,因為你沒還我錢,我必須取消我的度假計劃。你的健忘不只傷害我,也傷害我們之間的友誼。」

齊斯很驚訝!他不曉得這對他不過是小事一樁,對他的好朋友卻影響如此大。對朋友所受到的損害深感慚愧後悔,他當場寫了一張支票還清欠款。

齊斯的朋友不用譴責或嘮叨的方式,幫助齊斯對自我設限的問題提高警覺。他應用的就是齊斯把他當成好朋友的同理心。齊斯真誠的悔恨——因他使朋友痛苦——是他學習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動力。當支持系統內的其他人提起:我們的缺乏自我設限傷害了他們,我們改變的動機是出於愛,不是出於恐懼。

合乎《聖經》教導的支持團體能彼此提供同理心與明確的回應,讓人知道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到別人,而從中學習為自已負責。當團體中的一員告訴另一個:「你無法控制的行為使我想遠離你。你的行為讓我無法信任你。」那位失控的人不是受到父母般的管教或有如警察的監督,而是從滿有愛心的朋友聽到真實的心聲,聽到自己的作為對他所愛的人如何有益或有害。這種處理的方式是建立在以同理心為基礎的首先觀念上,也是一種以愛為根基的自我控制。

把後果當做教師。學習「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就是什麼」的寶貴教訓。因果律教導我們:如果我們不負責,就要為自己所引發的後果負責。飲食失控的人要承受健康上與社交上的困難。亂花錢的人必須有經濟破產的心理準備。老是遲到的人就要趕不上飛機,錯失重要會議,以及失去友誼。做事情拖延再三的人將失去陞遷與得不到紅利的機會。林林總總,不計其數。

我們需要進入神的學習訓練學校,去承擔自己不負責任的後果。不是所有的苦難我們都得張開雙手接受(注二);但是,當我們自己缺乏愛心或不負責任而惹來苦難,那些痛苦就成為我們的良師。

學習如何發展健全的自我設限是個有條理的過程。首先,別人會表示他們對我們摧毀性失控行為的看法,如果我們不馬上適當的反應,就必須面對後果。警告的話語在行動之先,在我們承受苦難以前,先給我們機會去改過敗壞的行為。

神不以我們的受苦為榮。像是一位有愛心的父親看到自己的小孩受苦而心碎,他不希望我們受苦。可是,如果他的話或是他其他孩子的響應對我們不起作用,讓我們自己承受惡果是惟一避免更多傷害的方法。神就像父親警告青少年不可喝酒,否則,會失去開車的特權。首先,他說:「不要再喝酒了,否則後果你自己負責。」如果孩子不聽話,他開車的權利就被吊銷了。這個痛苦的後果是為了避免嚴重災難:酒醉開車而產生的意外事件。

讓愛你與支持你的人圍繞著你。當你聽取別人的回應與承受自己行為的後果時,與你的支持網保持密切的關係。你的難題很難單獨承擔,需要那些愛你、支持你、但又不會隨便替你承擔責任的人。

一般來說,有自我設限問題的人,他們的朋友常犯以下兩種錯誤之一:

1. 他們變得過於嚴苛,宛如父母。看到別人失敗了,他們採取的態度是「我不是早就告訴你了?」或說些像:「現在,你告訴我,你從中學到了什麼教訓?」這會使當事人另找朋友(沒有人需要另一對父母的),或乾脆避開那種批評,而不能從後果學到教訓。「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拉太書》六章一節)用溫柔的心挽回,不是用像父母的責怪方式 。要瞭解「這一切都是因為神的恩典」。

2. 他們變成拯救大隊,老是順從自己的衝動去拯救受苦者。他們打電話給上司說他們的配偶生病了,事實上,他(她)是喝醉了。在不該借錢給人的時候,他們反而借出去更多。為那位老是遲到的人,他們延後全家人開飯的時間。

老是拯救別人並不是愛。神的愛是要人自己去承擔後果。拯救者期望藉著再一次的解除危機,會使那失控者變成一個有愛心、肯負責的人。他們希望能控制對方。

最好的方法是以同理心去體會對方的感受,但拒絕再當對方的靠山。「我很難過你今年又丟掉工作了。可是,除非你把欠我的錢先還我,我無法再借錢給你了。但如果你需要有人和你談一談,我可以給你精神上的支持。」這個方式可以讓對方瞭解你是個很重視發展自我界線的人。真心想要改變的人會珍惜你的處理方式,接受你在精神上的扶持。只想利用你的操縱者則不滿你的設限,他會很快的轉移陣地,尋求其他比較容易上鉤的魚。

這五點發展自我界線的公式是反覆不停的。也就是說,當你處理你內心真正的需要,嘗試後卻失敗了,得到別人同理心的回應,自已承受了後果,然後在愛你的人扶持下又重新站起來,每一次的經驗者會讓你建立更為強壯的內在界線。只要你堅持你的目標,與對你有益的人在一起,你會有自我控制的感覺,而那種自制力將會一輩子跟隨你,成為你性格的一部分。

假如你是一個受害者

為自己設立界線總是很困難,尤其你若在幼年時受過嚴重的界線侵犯。未曾受過界線傷害的人實在很難體會受害者所經歷的痛苦。在所有能忍受的傷害當中,這類傷害引起靈性上與情感上極為嚴重的損害。

所謂的受害者是指:一個人在無助的狀態下受到他人的剝削傷害。這些可以是語言上、肉體上、性愛上,或邪惡儀式上的傷害。這對小孩個性的發展與架構都會產生極大的創傷,使他們長大成人後在靈性上、情感上、理性認知上都被扭曲。在每個例子裡,都有三個特點:無助、受傷、被剝削。

受害的一些後果如下:

· 沮喪或憂鬱

· 強迫性病症

· 衝動失控症

· 孤立

· 不能相信別人

· 不能與人有親密關係

· 不能設限

· 對人際關係缺乏判斷力

· 在人際關係中愈加被人剝削

· 自覺邪惡

· 自慚

· 愧疚

· 混亂的生活方式

· 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或目標

· 常有無法解釋的恐怖與驚慌

· 恐怖症

· 憤怒

· 有自殺的想法與傾向

受害對那些劫後餘生的成年人有著長久與多方面的影響。因為被虐待,這些人的心理發展過程受到損傷受中斷了,他們的治癒過程將會非常艱辛。受害者最主要的創傷是失去了信任感。信任感是我們在有需求時,可以信賴自己與別人的能力,是我們靈性上與情感上最基本的一種求生工具。我們需要能夠相信自己對現實的認知,並且能夠珍視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人。

我們能夠信任自己,是因為我們從和別人相處經歷到他人是值得信任的。「像一棵樹,栽在溪水邊。」(《詩篇》一章3節)的人信心飽滿的原因是,他們生活中,愛的溪流原自上帝與其他人。

受害者會失去信任感,是因為侵犯與傷害他們的人往往是他們童年時期所認識的人,或對他們非常重要的人。當這種關係變成具有傷害性,信賴感也隨之破碎。

虐待或性侵犯的另一個影響是:受害者喪失對自己靈魂有主權的感覺。事實上,受害者常常覺得他們是大眾財產——只要別人有所需要,他們的資源、身體、時間,都可以隨意讓人使用。

受害者總覺得自己是壞透了、老犯錯、污穢,或自覺形慚。不管別人怎樣肯定他們的特性與可愛性,他們總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因為他們所受到的傷害太嚴重了,很多受害者的界線很容易被跨越或滲透。他們會接納那些不是他們的錯或壞,他們開始相信他們的遭遇都是咎由自取。很多受害者因為別人一再告訴他們有多壞或多邪惡,就信以為真了。

界線可以幫助受害者

本書所談論的界線問題與其解決辦法,對受害者的復元與治癒有極大幫助。只是,很多例子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太大,必須藉助專業的幫忙才能夠設立界線。所以,我們強力地呼呈受過虐待或侵犯的受害者,務必尋求專家的輔導,以建立與維持適當的界線。

第三部

發展健全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