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 > 第30章 TA的發展沿革 >

第30章 TA的發展沿革

從艾瑞克·伯恩提出第一篇關於TA的專業文章,到本書付梓以來,已經三十年了。伯恩在一九七○年過世,就像伯恩早年失怙一樣,TA也面臨過早喪失父親的情形。

本章要回顧伯恩的一生,還有五○年代以前,他的思想是如何發展的。從一九五七年發表第一篇報告以來,這三十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草創期,許多TA專業人士匯聚在美國西岸,伯恩出版暢銷書《人間遊戲》,到六○年代中期,TA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創造了為期十年的流行。

從七○年代末期至今,可以說是成熟期。自從一九七六年TA會員數目達到最高點,之後人數稍減,但維持穩定,仍比草創期多出許多,理論和實務都更加細膩,並進一步發展,最重要的是發展到世界各地,不再局限於西岸或美國,也不只在英語系國家,TA這個大家庭已經國際化了。

艾瑞克·伯恩與TA的誕生

艾瑞克·伯恩(注一)於一九一○年生於加拿大的蒙特婁,全名是艾瑞克·李納德·伯恩斯坦(Eric Lennard Bernstein),父親是家庭醫師,母親是專業作家。早年生活快樂,特別喜歡跟著爸爸巡查病房。九歲時,父親不幸過世,這份失落深深地影響還是小男孩的伯恩,也可能是影響他後來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滿懷雄心的母親鼓勵伯恩進入醫學院,一九三五年伯恩畢業,旋即搬到美國接受精神科住院醫師的訓練。成為美國公民時,改名為艾瑞克·伯恩。

他在一九四一年開始接受精神分析訓練,並接受保羅·費登(Paul Federn)的分析。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伯恩中斷訓練,於一九四三年加入陸軍軍醫當精神科醫師,服役這段期間,他做了不少團體治療,寫下很多關於精神醫學和精神分析的重要筆記,成為他後來著作的基礎。

一九四六年從軍中退伍,伯恩繼續接受艾瑞克森的精神分析訓練,從此開始忙碌的生活,一方面接受政府委託的治療計劃,一方面開始大量寫作。他的第一本書《付諸行動的心靈》(The mind in action)在一九四七年出版,一九五七年修訂後,改名為《精神醫學與精神分析的新手指引》(A layman\'s guide to psychiatry and psychoanalysis)。(注二)

伯恩一生在專業期刊出版了六篇文章,一九四九年註銷第一篇,探討直覺的本質,從那一年到一九五八年,伯恩不斷冒出各種想法,進而發展出TA。

這段期間,他一直接受精神分析訓練,一九五六年中請加入專業精神分析中心,希望成為會員,卻被拒絕了。

受到這個刺激以後,伯恩更努力建立一套新的心理治療方式。一九五六年底,他完成另外兩篇關於直覺的文章,這時他首次引進父母、成人、兒童三種自我狀態的觀念,並以「結構分析」為名。這些文章在一九五七年刊登,他還在該年十一月時,向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協會報告了一篇文章,名稱是《溝通分析:一種新而有效的團體治療方式。》(Transactional analysis:a new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group therapy)。

這篇文章一九五八年付印,伯恩再談到父母、成人、兒童三種自我狀態,同時引進心理遊戲和人生腳本的觀念,這時,TA理論的基本架構已經完備了。

伯恩是個怎麼樣的人呢?不同的人對人格複雜的他各有不同的印象,有些人說他親切友善、喜歡幫助人、常常逗笑;有些人卻說他尖嘴利牙、好強、難以親近(注三)。可以確定的是,他是位思路清晰的人,也要求別人清楚地思考。從TA條理清晰的理論架構,就可以看出他這個特質。

在他整個生涯裡,一直保持對直覺能力的高度興趣,從他開始建立TA的觀念時,就不斷強調要「從火星人的立場來思考」,也就是不只要懂表面明顯的訊息,也要能解讀隱藏的意思。

伯恩是位個人主義者,甚至可以說他天生反骨。我們只能猜測,他被精神分析協會排斥的事件,可能是刺激他發展出TA的原因。不管怎麼說,他確實成功地創立新的心理治療學派,打破精神分析主流的行規。他的理想是能快速地治癒病人,而不是經年累月地「慢慢進步」。所以他決定以口語化的用詞來表達TA的觀念,不用詰屈聱牙、帶著拉丁和希臘字根的術語,好讓案主和治療師可以在治療過程中攜手合作。

矛盾的是,伯恩有些內心深處的理想卻是從醫學背景中萌芽的,這可能不只反應出他所受的醫學訓練。也和童年與父親相處的快樂記憶有關。伯恩寫《心理治療中的TA》(Transactional analysis in psychotherapy)一書時,以拉丁文寫下獻詞:「獻給我的父親——醫學博士戴維,他是醫術精湛的外科醫生,也是窮人的醫生。」

對伯恩來說,有效的治療師才是真正的醫生,他的意思並不是只有修過醫學的人才能成為治療師,而是任何治療師都要承擔起醫生治療的責任。所謂真正的醫生,是以治好病人為第一優先。他治療病人會有周詳的計劃,每個步驟都知道該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現在對溝通分析師的訓練,也是這麼要求的。

TA的成長史

草創期

從五○年代初期,伯恩就和一群同伴定期舉辦臨床研討會(注四)。一九五八年,他們在舊金山成立社會精神醫學研討會,每週二在伯恩家舉行,集會的名稱和地點更改過幾次,但是研討會一直沒有間斷。

很多TA的觀念都是那些年在舊金山的研討會萌芽的,伯恩在一九六一年出版第一本完全介紹TA的書《溝通分析與心理治療》,接著在一九六三年出版《機構和團體的結構與動力》(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 and groups),一九六二年一月開始定期出版《溝通分析公報》(Transactional analysis bulletin),由伯恩擔任主編。

舊金山社會精神醫學研討會的成員包括許多TA古典學派的知名人物,如史坦能、杜謝、卡普曼和恩斯特。

席芙當時也名列其中,鮑伯·葛丁在六○年代初期加入,所以另兩個學派也在那時孕育了。

一九六四年伯恩和同仁體認到TA的專業人員越來越多,已經散播到國外,於是決定成立國際溝通分析協會(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al Analysis Association簡稱ITAA),同時將研討會改名為舊金山TA研討會。

同年伯恩出版了《人間遊戲》一書,這本書可以視為TA發展的里程碑。伯恩的本意是要寫給少數專業人士研讀的,沒想到竟然成為暢銷書,隨著這本書廣泛流傳到全世界,TA的用詞和觀念抓住了廣大的讀者。

擴展期

《人間遊戲》一書雖然暢銷,並沒有使運用TA的專業人員大增,一九六五年ITAA登記有案的會員只有兩百七十九人,人數雖少,但一直致力於發展TA的理論和實務。一九六五年席芙夫婦在美國東部把TA運用到精神病患,一九六六年伯恩出版《團體治療的原則》,同年史坦能在《溝通分析公報》刊登《腳本和應該腳本》。

一九六八年ITAA會員增加到五百多人,卡普曼刊登《戲劇三角形》一文。

伯恩不斷勤奮地工作,在一九七○年六月完成《愛中的性》和《語意與心理分析》兩本書的草稿,可惜沒有機會看到它們付梓,六月底,他因為心臟病發而住院,病情一度轉危為安,卻在七月十五日第二次發作時過世。

一九七一年一月,為了紀念艾瑞克·伯恩而發行第一期《溝通分析期刊》,席芙婦發表了著名的《被動性》,卡普曼也刊登《選擇方案》。

還有兩本暢銷書引起廣大群眾對TA的興趣,一本是一九六七年由托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寫的《我好你也好》(I\'m OK,You\'re OK),這本書以很平易近人的方式,特別為外行人而寫。另一本是一九七一年由慕瑞爾·詹姆士和多蘿西·鍾沃德(Dorothy Jongeward)合著的《強者的誕生》(Born to Win),把TA的觀念和皮爾斯的完形治療結合起來(譯註:這兩本書的中譯本均由遠流出版)。

大眾的興趣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一九七七年ITAA的會員人數達到一千人,一九七三年成長到五千人,到一九七六年達到一萬一千人的高群。(注五)

同時,TA的三個學派也各自發展自己的理論和實務,杜謝的「自我圖」登在一九七二年的《溝通分析期刊》,同年葛丁夫婦發表再決定和禁止訊息的觀念,席芙夫婦則創辦能量學派中心。

泰比·凱樂對驅力和迷你腳本的研究發表在一九七四年的《溝通分析期刊》,雖然迷你腳本的觀念源自於TA的基本理論,可是凱樂所介紹的觀念和TA原有的架構完全不同,是伯恩生前從來沒提過的,可說是獨樹一格。

國際化的成熟期

如果說TA孕育自伯恩早期對直覺的研究,然後誕生於一九五七年那篇文章,一九七八年它可說開始老化,那年ITAA的會員數目降到八千人,人數持續減少,到一九八五年只剩五千人。

TA不再被媒體當成新鮮的玩意兒來看待,大眾對TA的興趣漸漸消退,但是,這對TA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TA已經成為成熟的專業,而且得到國際的認同。換個角度來看,TA不再被當成「通俗心理學」,這反而是好事。

一九七七年有兩本書,可以代表這種轉變,兩本都是針對專業人員研討會的內容結集成冊,一本是《艾瑞克·伯恩之後的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after Eric Berne),記錄伯恩過世以後,TA理論和實務的主要成長和發展。另一本是慕瑞爾·詹姆士主編的《溝通分析應用在心理治療與咨商的技巧》(Techniques in transactional analysis for psychotherapists and counselors),討論TA在專業上的運用。

許多作者不斷拓展TA的理論,使其能更深更廣。比如厄斯金和查克曼的扭曲系統,是一九七九年登在《溝通分析期刊》的。

TA專業上的訓練和認證,已經有世界統一的標準,目前透過ITAA和歐洲溝通分析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EATA)來辦理,詳細內容請參考附錄四。

其實美國以外的地區,在擴張期之前就有很多人主動表示興趣。早在一九六四年,英國列斯特大學的約翰.艾勒威(John Allaway)教授就已在成人教育推廣中心,教導以TA的方法來瞭解團體裡成員的互動(注六),這些課程持續到現在還在進行。

一九六五年,ITAA的成員就有很多美國以外的人,隨著對TA的興趣出現世界性的潮流,成員越來越多,到一九七六年約有兩千,那時成員的總數是一萬。隨著ITAA成員的減少,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以外的成員越來越多,當達到一比一的比例時,ITAA可說是真正的國際性組織了。由於體認到這個事實,ITAA在八○年代末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以增加國際間的聯繫。(參考附錄三)

本書在一九九一年三月出版第五刷時,ITAA的會員數又比以前增加了,目前總共有七千左右,散佈在六十個國家。

隨著TA散佈世界各地,自然出現各種不同大小的區域性機構,有在地的機構,有國家性的機構,也有好幾國聯合的機構。歐洲溝通分析協會成立於一九七四年,目前約有四千名會員,第一次大會在一九七五年舉辦,次年又舉行第一次泛美學術討論會。在歐洲、北美和南美洲、亞洲和澳洲,有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溝通分析協會。(參考附錄三)

雖然剛開始時,東方國家對TA的接受非常緩慢,但逐漸蓄積了力量,一九八七年一月,ITAA開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授101課程(譯註:台灣是一九八六年開始教授101和202課程。101是指初階課程,202是指進階課程)。接著,東歐的政治情形丕變,到一九九一年三月時,匈牙利、波蘭和蘇聯的溝通分析協會已開始和EATA交流,熱切地希望和歐洲以及世界各地的溝通分析學界有更緊密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