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魅力何來:人際吸引的秘密 > 2 什麼是愛情 >

2 什麼是愛情

什麼是愛情?激情之愛能否持久?如果不能,那麼什麼可以取代它?

愛就是活下去的自然力量。

——美國奧斯卡獎最佳原創歌曲 《愛情多美好》

愛情比喜歡更複雜,因而也就更難進行測量和研究。人們渴望愛情,為它而生,因它而死。然而僅僅是在最近幾年,愛情才成為社會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大多數投身於這一領域的研究者都研究了最容易研究的方面——即陌生人之間短暫接觸時所做出的反應。那些影響起初我們對他人喜愛與否的因素——接近性、吸引力、相似性、他人是否喜歡自己以及其他一些回報性的特質——也會影響到我們長期、親密的關係。約會雙方會很快形成對對方的最初印象,這就為他們之間的長期交往提供了基本線索。的確,如果北美人的愛情的發生是隨機的,而不考慮接近性與相似性等因素的話,那麼就會有很多天主教徒(屬於少數群體)與基督教徒結婚,就會有很多黑人與白人結婚,而大學生與大學生結婚的可能性,應和與高中輟學者結婚的可能性相當。

因此,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長期的愛情並不僅僅是初時好感的延續和增強。於是,社會心理學家們轉而開始研究持久、長期的親密關係,而不再將研究興趣只集中於初次相遇所體驗到的吸引力。

激情之愛

對愛情進行研究,也同研究其他主題一樣,第一步就是要決定如何界定和測量它。我們有很多方法,用以測量攻擊、利他、偏見和喜好——但是,怎樣測量愛情呢?

勃朗寧夫人在她的詩中寫道:「我是怎樣地愛你?讓我逐一細算。」社會科學家們列舉了幾種方式。心理學家羅伯特·斯騰伯格認為愛情是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三邊(不等長)分別是:激情、親密和承諾(如圖6)。根據古代哲學和古代文學的有關觀點,社會學家約翰·艾倫·李、心理學家亨德裡克等人確認了愛情的三種基本形式——情慾之愛(充滿自我展露的浪漫激情的愛),遊戲之愛(視愛情為無需負責的遊戲),以及友誼之愛(如友誼般的感情)——它們就像三原色一樣,組成不同種類的次級愛情形式。有的愛情,如情慾之愛和友誼之愛相結合,能夠預測較高的關係滿意度;而另一種愛情,如遊戲之愛,則能夠預測較低的關係滿意度。

伊麗莎白·芭蕾特·布朗寧(1806~1861),又稱勃朗寧夫人或白朗寧夫人,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受人尊敬的詩人之一。上面引用的詩句出自她抒情十四行詩集的第四十三首。

圖6 斯騰伯格愛情三成分理論

研究者報告,持續的目光接觸、點頭和微笑都是激情之愛的標誌。

有些元素是所有的愛情關係都共有的,如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以愛人的陪伴為樂等等。有些元素則具有特定性。如果我們經歷的是激情之愛,那麼我們就會通過身體來表現這種愛,我們期望這種關係具有排他性,我們還對自己的伴侶非常著迷。外人可以通過我們的眼睛看出這一切。魯賓的研究支持了這一點。他對幾百對密歇根大學的情侶施測了一份愛情量表。隨後,他又通過設置在實驗等候室的單向玻璃,觀察並記錄了熱戀和非熱戀的情侶的目光接觸時間。結果並不出人意料:熱戀的情侶會長時間地注視對方的眼睛。吉安·岡薩格等對情侶們進行的觀察也表明,當情侶們交談時,熱戀的情侶還會互相點頭致意、自然地微笑或是輕輕倚在對方身上。

激情之愛是動人的、興奮的、強烈的愛。哈特菲爾德把激情之愛界定為「強烈渴望和對方在一起的一種狀態」。對滿懷激情之愛的一方而言,如果對方對自己的熱情做出了回應,那麼他就會感到滿足而快樂;如果對方對自己的熱情沒有做出回應,他就會覺得空虛而絕望。就像其他激動的情緒一樣,激情之愛也包含著情緒的急轉突變,忽而興高采烈,忽而愁容滿面;忽而心花怒放,忽而傷心絕望。弗洛伊德曾說過,「再沒有比戀愛時更容易受傷的了。」激情之愛使人專注於自己的愛人——正如羅伯特·格雷夫斯所說的,「傾聽敲門聲的響起;期待對方做出表白。」

當你不但是在愛戀著某人,而且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時,那種感受就是激情之愛。邁耶斯和伯奇德說過,我們能夠理解那些說「我愛你,但我們並不相戀」的人要表達什麼,他們實際上是在說:「我喜歡你,我關心你,我覺得你很棒,但是我覺得你對我來說不具有性吸引力。」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自己感受到的是友誼之愛,而不是激情之愛。

羅伯特·格雷夫斯(1895~1986),英國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關於激情之愛的一個理論

為了解釋激情之愛,哈特菲爾德指出,任何一種既定的生理喚醒狀態最終都可以被歸結為某種情緒,究竟被歸結為哪一種情緒,取決於我們對這種喚醒狀態如何進行歸因。每一種情緒都包含著身體和心理反應——既有生理喚醒,還有我們如何詮釋和標識這一生理喚醒。想像一下,你現在正心跳劇烈、雙手發抖:你是在經歷恐懼?焦慮?還是喜悅?從生理上講,這些情緒很相似。當你處在愉快的環境中時,你就可能把這種生理喚醒體驗為喜悅;而當你處於充滿敵意的環境中時,你可能把這種生理喚醒體驗為憤怒;而假如你正處在浪漫的情境中,你就可能把這種生理喚醒體驗為激情之愛。從這個角度來看,激情之愛就是由於我們在生理上被有吸引力的人所喚醒而知覺到的心理體驗。

如果激情是一種被標識為「愛情」的能帶來興奮感的狀態,那麼任何一種可以增加興奮感的東西都應該可以增強對愛情的感受。有些實驗通過讓男性大學生閱讀色情小說或觀看色情電影而提高他們的性喚起,結果發現這些男生此時對女性有更強烈的反應——比如,當他們描述自己的女友時,在愛情量表上的得分更高。沙克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緒的兩因素理論認為,當處於興奮狀態的男性對女性做出反應時,他們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某些生理喚醒錯誤地歸因於這位女性。

腎上腺素與多種快感有關,過多的腎上腺素會使激情之愛愈加激情(一種「借助化學物質增進愛情」的現象)。

——美國夏威夷大學學者

伊蓮·哈特菲爾德 理查德·雷普森

根據這一理論,倘若可以自由地把生理喚醒歸因於某些浪漫的刺激,那麼由任何來源所引發的生理喚醒都應該可以增強激情的感受。達頓和阿倫設計了一項精妙的實驗來證實這一現象。他們讓一位魅力十足的年輕女子,站在位於英屬哥倫比亞卡普蘭諾河上70米高、140米長的一座狹窄而搖晃的吊橋上,請求過往的單個男性幫助她完成一份課堂問卷。當對方完成問卷後,這名女子會留下自己的姓名和電話,然後告訴他如果想瞭解更多該項目的信息就可以打電話找她。結果大部分的男性都收下了她的電話號碼,而且有一半的男性確實打了電話。而與此相對,在低矮、堅固的橋上遇到這位女性的男性當中,以及還在那座高吊橋上遇到一位男性調查者的男性當中,則很少有人打電話。這一研究結果再次證明,生理喚醒促進了羅曼蒂克式的反應。

觀看恐怖電影、乘坐過山車,以及體育鍛煉等也都有同樣的效果,特別是對那些我們覺得有吸引力的人。這種效果也存在於已婚夫婦中。那些經常在一起做一些可以提升彼此興奮度活動的夫婦,所報告的婚姻滿意度最高。相對於完成一般的實驗室任務,如果夫妻雙方能共同完成一項提高激活水平的活動(比如兩人的綁腿賽跑等)的話,往往會對其關係的總體情況報告較高的滿意度。腎上腺素使兩顆相愛的心貼得更近了。

影響愛情的因素:文化與性別

我們總是傾向於認為大多數人會和自己擁有相同的感受和想法。比如,我們會認為愛情是婚姻的前提。在大多數的文化背景中——在一項對166種文化的分析中佔到89%——人們都抱有浪漫愛情的觀念,這種觀念通過男女之間的調情和私奔等行為反映出來。但也有一些文化,特別是在那些實行包辦婚姻的社會中,愛情出現在婚姻之後而非婚姻之前。此外,直到最近,北美地區的人們(特別是女性)在做婚姻選擇時,依然會受到對方經濟條件、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等方面因素的影響。

男女兩性在熱戀階段的體驗是否有所不同?關於男性和女性「墜入情網」和「結束愛情」等現象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結論。大部分人,包括以下這封信(寫給一家報社的專欄作家)的作者都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墜入情網:

親愛的「大哥哥」博士:

您覺得一個19歲的小伙子在愛情中陷得很深會不會顯得很「女人氣」呢?就像整個世界都掉了個個兒。我想我真的是瘋了,因為這樣的事情已經多次發生,愛情似乎會突然擊垮我……我父親說這是女孩子們的戀愛方式,男孩不會這樣——至少男孩不應該這樣。我無法改變自己的戀愛方式,但是這確實很令我煩惱。—P.T.

很多重複研究所得的結果應該會讓P.T.打消顧慮,這些研究的結果表明,其實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墜入情網。男性似乎更難從一段愛情中解脫出來,而且,相比於女性,男性很少會結束一段即將邁向婚姻的愛情關係。但是,熱戀中的女性則一般會有像她們的伴侶一樣多的情感投入,甚至會比對方投入得更多。她們更傾向於報告自己體驗到了愉悅和「無憂的眩暈感」,就像「在雲中漂浮」一樣。同樣,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加注重友誼中的親密感,也會更多地關心她們的伴侶。男性則比女性更多地想到戀愛中的嬉戲以及性的方面。

伴侶之愛

理查德·劉易斯,美國著名喜劇演員,在迄今最偉大的100名喜劇滑稽演員中名列第45位。

儘管激情之愛可以熱火朝天,但最終還是會平靜下來。一段關係維持的時間越長,它所引發的情緒波動就會越少。浪漫愛情的高潮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但是從來沒有一種高峰期可以永久地維持下去。喜劇演員理查德·劉易斯曾經詼諧地說過,「如果你正處在戀愛之中,那在你一生中最為絢麗多彩的時間也就只有兩天半。」那種新奇感,對對方的強烈迷戀,激動人心的浪漫,那種令人眩暈的「浮在雲端」的快感,總會逐漸消逝。結婚兩年的夫妻所報告的情感體驗比他們新婚時報告的少了一半以上。在世界範圍內,結婚四年之後的離婚率都是最高的。如果一段親密的感情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那麼它就會最終成為一種穩固而溫馨的愛情,哈特菲爾德稱之為伴侶之愛。

與激情之愛不同,伴侶之愛可以持續一生。

與激情之愛中狂熱的情感不同,伴侶之愛相對平和。它是一種深沉的情感依戀,就如同真實生活一樣。身處非洲南部的卡拉哈利沙漠中遊牧民族的婦女尼撒說:「兩個人最開始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心好像在燃燒,他們的激情非常高漲。而後,愛情的火焰會冷卻,並且會一直維持這個狀態。他們繼續彼此相愛,但這種相愛是通過另一種方式——溫馨而相互依賴的方式實現的。」

那些聽過搖滾歌曲《愛上癮》的人一定不會對這種現象大驚小怪:浪漫愛情的產生和消退與人們對咖啡、酒精以及其他藥物的成癮方式很相似。最初,人們對某種藥物的使用給自身帶來了一種很大的衝擊,可能會是一種高峰體驗;隨著不斷重複的使用,相對立的情緒逐漸佔據上風,抗藥性就出現了。曾經可以帶來很大刺激的用藥量現在變得效果甚微了。然而,停止用藥並不能使你恢復原先的狀態,而是會激發強烈的戒斷反應:難受,抑鬱,厭煩等。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愛情中。激情會逐漸消退直至變得冷淡,這種不再浪漫的關係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直到它結束。那些失戀的人、離異的人都會吃驚地發現,雖然早已對伊人失去了那種強烈的愛戀,但離開以後,生活竟感覺如此空虛。過於關注那些已然不再的東西,使他們忽視了他們仍然所擁有的。

當兩個人沉浸在最瘋狂、最虛妄、最短暫的激情當中時,他們總會對愛人發誓:自己一生都將保持在這種興奮的、不尋常的、令人精疲力竭的狀態中,直到死亡將他們分開。

——英國文豪、戲劇大師 蕭伯納

蕭伯納(1856~1950),愛爾蘭劇作家,1925年因為「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

圖7 印度齋浦爾地區包辦婚姻夫婦與自由戀愛夫婦對浪漫愛情的評價

激情隨著時間而冷卻,而其他一些因素的重要性卻隨之增強,比如共有的價值觀。我們可以在印度的一些包辦婚姻家庭和自由戀愛的家庭成員感受的差異中看出這種變化。烏莎·古塔和普希帕·辛讓印度齋浦爾地區的50對夫婦完成一份愛情量表,研究者發現,那些結婚五年以上的自由戀愛夫婦,會覺得彼此之間「有愛情」的感覺越來越少了。相反,那些包辦婚姻的夫婦則會在新婚之後隨時間的推移而報告出更多的愛情體驗(圖7)。另外一些研究者對包辦婚姻也做了全面的描述,他們發現,儘管印度的情況和古塔及辛的研究結果相符,但是在日本和中國,自己選擇伴侶的女性更多地感覺到快樂。

隨著熱烈的浪漫之愛逐漸冷卻下來,人們經常會感到幻想破滅,特別是對於那些將浪漫之愛視作雙方結合和維持長久婚姻的基礎的人來說,這種感覺就會更強烈。辛普森等人對「過去20年陡然增高的離婚率,至少部分地源自人們越來越多地強調強烈積極的情緒體驗(比如浪漫的愛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這些體驗又難以持久」的觀點表示懷疑。相比於北美,亞洲社會似乎較少強調個人感受,而是更多強調現實的社會性依戀。因此,他們就可能較少受到由於浪漫的幻想破滅而帶來的消極影響。亞洲人也不太傾向於自我關注的個人主義行為方式,因為那種方式從長遠來看會損害一段感情,並可能導致離婚。

羅伯特·勃朗寧(1812~ 1889),維多利亞時期代表詩人之一。他以精細入微的心理探索而獨步詩壇,對英美20世紀詩歌產生了重要影響。

與其說白頭到老,不如現在就好。

——英國詩人 羅伯特·勃朗寧

互相迷戀的強烈情感的衰減似乎是物種生存的自然適應策略。激情之愛的結果往往使一對夫婦得到孩子,而孩子的生存使得父母不能再只關注彼此。然而,對於那些婚齡超過20年的夫婦,隨著孩子長大成人、開始離開家庭獨立生活,家庭中出現「空巢」的情況,一些曾經失去的浪漫感覺又重新出現了,父母可以重新關注彼此。馬克·吐溫說,「沒有一個人會真正理解愛情,直到他們維持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上的婚姻之後。」如果一段感情曾經是親密的而且是互相回報的,那麼伴侶之愛就會植根於共同體驗的人生風雨歷程,從而愈久彌醇。

小結

有的時候,熟悉關係不僅僅會發展為友誼,而且會成為激情之愛。這樣的愛情常常是狂喜與焦慮、興奮與痛苦的混合體。情緒的兩因素理論認為,在一個浪漫的情境中,任何刺激(甚至疼痛)造成的喚醒水平都可以被解釋為激情。在最完美的感情關係中,最初的浪漫興奮會逐漸成為更加穩定、更加溫情的關係狀態,這種關係就被稱為伴侶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