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社會動物:愛、性格和成就的潛在根源 > 愛是一種動機 >

愛是一種動機

如果你問哈羅德,埃麗卡給他什麼感覺,他可能會告訴你,他感覺彷彿有某種外來的無法抗拒的力量主宰了他的生命。

現在他終於理解了異教徒為何會將愛視為一位神祇。這種感覺的確就像是某種超自然的力量進入了他的思想,並將之徹底重組,從而讓他上升到了某種更高的領域。

匪夷所思的是,如果你看到哈羅德處於這種迷戀狀態時的大腦,你並不會發現有什麼獨立的有魔力的興奮點。海倫·費捨爾對熱戀中的人的大腦活動所進行的研究揭示,實際上,大腦中某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區域在人體驗到強烈浪漫的感覺時最為活躍,包括尾狀核和腹側背蓋區等區域。尾狀核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單調的工作,它能夠保留肌肉記憶,因此我們才會記得如何打字或者騎自行車。它整合了大量的信息,包括童年記憶在內。

但尾狀核和腹側背蓋區也是大腦「犒賞系統」的一部分。它們能夠產生功效強大的化學物質,比如能夠引起專注、探索性的渴望和強烈慾望的多巴胺;由多巴胺衍生出能夠刺激人產生高興、精力充沛、失眠和食慾不振等感覺的去甲腎上腺素,以及能夠引發性衝動和興奮情緒的天然安非他命類物質苯乙胺等。

費捨爾在她的《我們為何相愛》(Why We Love)一書中寫道:「尾狀核幫助我們偵測並識別犒賞內容,區別對待不同的犒賞,選擇特定的犒賞,預測和預期某種犒賞的發生。它會讓我們產生獲取某種犒賞的動機,並打算採取特定的行動去獲取該種犒賞。此外,尾狀核還跟注意和學習的行動有聯繫。」

換句話說,愛並非與日常生活無關。它是慾望大家庭的一分子。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學者亞瑟·亞倫(Arthur Aron)提出,根據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儀對大腦進行掃瞄的結果,初次陷入熱戀中的人的大腦在某些方面與正在吸食可卡因的人的大腦相似。神經科學專家亞克·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認為,鴉片成癮模擬的是愛人彼此相處時的感受。在這兩種情況下,人們的生活都會受到慾望的主導。隨著抑製作用的消除,人們想要得到的東西變得讓人沉迷其中。

亞倫認為愛並不是一種類似幸福或悲傷的情感。愛是一種動機狀態,它能夠引發各種情感,從極度愉悅到痛苦不堪。戀愛中的人擁有最迫切的野心,盡力想要達成某種目標。戀愛中的人處於需求狀態。

到現在為止,哈羅德還沒有明顯的野心,但他已經為某種深切而強大的力量所左右了。在《會飲篇》(The Symposium)中,柏拉圖將愛情描述為把被分成兩半的一個人重新結合為整體的嘗試。確實如此,哈羅德的愛使他感到不完整。甚至在他們吵架的時候,就算是痛苦地和埃麗卡在一起也比他一個人幸福地生活要好很多。即使不做別的任何事情,他也要將他們之間的藩籬拆除,讓他們的靈魂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