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社會動物:愛、性格和成就的潛在根源 > 人生中的奧德賽時期 >

人生中的奧德賽時期

哈羅德正處於這一代人所必須經歷的一段全新的人生時期,它被稱為「奧德賽時期」。過去人生往往被分成4個時期——童年、青春期、成年和老年,現在則至少可以分為6個時期——童年時期、青春期、奧德賽時期、成年時期、活躍退休期和老年時期。奧德賽時期就是人在青春期和成年時期之間徘徊的那段歲月。

以下4種成就標誌著成年時期的來臨:從父母家裡搬走、結婚、成家和經濟獨立。1960年,30歲的美國人當中有70%同時完成了這4件事,而到了2000年,30歲的美國人當中只有不到40%完成了這4件事。在西歐,人們越來越晚進入成年時期的趨勢更早出現,能夠在30歲時真正成年的人占的比例更小。

一系列數據已經足以向我們證明奧德賽時期的存在,這些數據來自布魯金斯學會科學家威廉·賈爾斯頓的研究,以及傑弗裡·延森·阿內特的《成人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羅伯特·伍斯諾的《嬰兒潮之後》(After the Baby Boomers)、約瑟夫·艾倫和克勞迪婭·艾倫合著的《逃離無休止的青春期》(Escaping Endless Adolescence)等學術著作。

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非婚同居並推遲結婚。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僅有28%的美國人在結婚前有過同居生活。到了20世紀90年代,65%的美國人曾經婚前同居。1980~2000年,法國、德國、荷蘭和英國年輕人的初婚年齡增長了五六歲之多。在短短20年間,人類的生活方式就發生了如此驚人的變化。1970年,25歲的美國人當中僅有25%從未有過婚史,而到了2005年,25歲的美國人當中已有60%從未有過婚史。

伍斯諾的著作表明,在發達國家生活的人們會在學校裡待得更久,花很多的時間來接受教育。2000年高校畢業生取得學位需要耗費的時間是1970年高校畢業生所耗費時間的1.2倍。

這些變化是由好幾種相互關聯的現象所引起的。人們的預期壽命更長,因此有更多時間來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社會經濟體系變得更加複雜,可供選擇的職業也更加種類繁多,所以人們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選擇適當的職業。社會結構變得更加層次分明,所以人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尋找合適的心理定位。女人普遍接受比以前更好的教育,而且更可能承擔全職工作。1970年,只有26%的美國女人會每年工作50個星期。2000年,每年工作50個星期的美國女人的比例上升到了45%。在這些參加工作的女人當中,不少人想要或者覺得應該推遲結婚成家的計劃,直到她們在職場上有所成就。

最後,年輕人對成年時期的態度也顯得相當矛盾。阿內特指出,年輕人喜歡成年時期安全穩定的狀態,卻不願意陷入日常的瑣碎生活中。他們不願意約束自身,也不願意放棄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些變化深遠地影響著哈羅德和他的同齡人想像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式。前幾代人認為年輕人應該先結婚,然後夫妻倆結伴同行安身立命,但與哈羅德社會地位相當的年輕人現在對此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現在的年輕人首先要安身立命,等到自己能夠安穩度日並且承擔得起婚禮的開銷時,才會想到結婚。

哈羅德和他的朋友們並不是叛逆青年。總的來說,他們仍然想要安穩的婚姻生活,希望生育兩個孩子,擁有一套郊區的房子和穩定的收入。跟過去的數代人相比,現在這一代人更傾向於認為父母應該為孩子犧牲自己的幸福。然而,現在的年輕人成長在和平年代並且(絕大部分)擁有安樂幸運的生活,所以他們令人吃驚地堅信自己擁有足夠的能力來實現夢想。今天,在18~29歲的美國人當中,96%的人贊同這樣的論斷:「我堅信總有一天我會實現一生中想實現的目標。」他們對自己的獨特個性有著相當執著的熱情,甚至到了瘋狂的程度。1950年,對一組青少年進行的性格測試——詢問他們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重要的人時,12%的受試者認為自己是。20世紀80年代晚期重複這一測試的時候,80%的受試者都認為自己是。

儘管哈羅德假定一切最終都會好起來,他還是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並不夠制度化的世界裡。由於奧德賽時期還是個新概念,所以還沒有浮現出為它賦予結構的社會群體和風俗習慣。哈羅德不屬於任何宗教團體(跟20世紀70年代的年輕人相比,現在的年輕人參與宗教活動的可能性少了很多),不擁有任何明顯的族群身份。他對世界的看法並不是由某份特定的地方報紙或某個意見領袖所塑造的(他上網)。他的世界觀並不會受到任何諸如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類的重大世界歷史事件的影響。他甚至沒有受到嚴重經濟壓力的影響。如今,18~34歲的美國人平均每年會收到來自父母的38000美元的資助,哈羅德也依靠父母的部分金錢資助來負擔房租。

他生活在宏偉的社會場景裡,周圍卻幾乎沒有護欄。有些日子,他覺得自己正在等待一系列看法、習慣和目標在自己的思維中沉澱下來。社會批評家邁克爾·巴羅尼認為,美國正在湧現出令人印象比較深刻的20歲年輕人和令人印象相當深刻的30歲年輕人。巴羅尼提出,沉重的壓力和抉擇會敲打開放的、無人監督的二十多歲年輕人,把他們變成嶄新的、更好的另一種人。

哈羅德並不確信這一點,因為他似乎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躺在一個朋友家中的破沙發上玩《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不過,至少他確實有過一些相當快樂的時刻,而且他確實有一群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