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 > 第1章 馬太效應 >

第1章 馬太效應

「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新約·馬太福音》

成功靠什麼?

2007年5月的一個溫暖春日,加拿大兩支冰球勁旅——麥迪遜哈特「老虎」隊與溫哥華「巨人」隊在英屬哥倫比亞省首府溫哥華相遇,爭奪「紀念杯」冰球賽冠軍的寶座。「老虎」與「巨人」是加拿大冰球聯盟中最棒的兩支隊伍,也是世界青年冰球聯盟中最優秀的兩支隊伍。這些體育界的明日之星的年齡在17歲到19歲之間,他們都是些從小就善於滑冰,酷愛打冰球的運動天才。

這場比賽由加拿大國家電視台實況直播,當天整個溫哥華人潮湧動,處處掛滿了「紀念杯」賽的橫幅。長長的紅地毯橫鋪在賽場的冰面上,主持人正在介紹隊員與嘉賓。首先出場的是英屬哥倫比亞省省長戈登·坎貝爾。接著主持人提高嗓門宣佈:「女士們先生們,有請冰球先生!」全場掌聲雷動,冰球屆的傳奇人物戈迪·豪步入會場。

接下來的60分鐘內,雙方球隊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勁爆十足的巔峰對決。第二局一開始,「巨人」隊的馬裡奧·布利茲納科一擊射門,球反彈入網,獲得領先優勢。但到了第二局的後半段,「老虎」隊的前鋒達倫·赫爾姆發動快速進攻,首破「巨人」隊門將泰森·塞克斯史密斯的大門,比分扳平。第三局,「巨人」隊全面反攻,擊出了決定性的一球,比分再次超出。任憑「老虎」隊頻換門將,「巨人」隊越戰越勇,將領先優勢保持到最後一刻。最終「巨人」打敗了「老虎」,取得勝利。

比賽結束後,球員、球員親屬和記者們擁擠著來到了「巨人」隊的休息室。空氣中瀰漫著球員淋漓汗水的氣味,混雜著煙卷和香檳的味道。休息室的牆上貼著手繪的橫幅:「迎接挑戰」。此刻,教練唐·海被眾人包圍,他激動得熱淚盈眶:「我為我的球員驕傲,看看在這兒的每個人,他們個個全力以赴,他們都是好樣的。」

加拿大冰球運動員的培養實行精英教育體制。數以千計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已開始進行冰球啟蒙了。從那時起,小球員首先按年齡分組,在每個年齡組內又按能力高低分成不同級別。各個級別的球員經過分類、評估、篩選後,能力更強的孩子將能參加更高級別訓練。球員到了十五六歲,球隊中的佼佼者將被送入職業青年隊,這是冰球運動的金字塔頂。如果身在職業青年隊,又被選中去打「紀念杯」比賽,那麼這名球員就站在金字塔塔尖上了。

大部分體育項目都是這樣挑選未來之星的。歐洲和南美的足球運動挑選隊員正是如此,奧運會遴選運動員也是如此。其實,音樂界挑選未來音樂家,芭蕾舞領域挑選未來芭蕾舞演員都是一樣,我們的精英教育體系挑選明日的科學家和知識分子也都是如此。

進入冰球職業青年隊的機會不是用金錢買來的,也不是靠父母或家族勢力,而是靠自己的實力爭取的。實際上,即便你住在加拿大北部最偏遠的地方也不要緊,只要你有能力,球探們就會找到你。如果你又願意發展自己的特長,這種制度將會給你豐厚的回報。在冰球運動中獲得成功,依靠的是個人優勢——這裡的個人意願和能力優勢兩者缺一不可。球員能成功依靠的是自己的表現,而不是他人的幫助;他依靠的是他自身的能力,而並非其他因素。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麼?

成功者之幸

這本書所討論的異類,正是那些能力超群人士。我把本章放在全書最前端,目的就是先介紹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超常之人:其中有天才、商業鉅子、搖滾明星和軟件工程師。我將為你揭開大牌律師鮮為人知的成功秘訣,還會告訴你為什麼最棒的飛行員也會墜機;還要揭示為什麼亞洲人在數學方面獨具天賦。通過對傑出人士的人生進行分析——他們或技藝精湛,或才華橫溢,或進取不息——我發現關於成功的傳統觀念存在根本性的錯誤。

關於成功人士,我們通常會問什麼問題?我們想知道他們是怎樣的人——他們有怎樣的個性,有怎樣的心智,以怎樣的方式生活,有怎樣的天賦。我們通常認為,個體特徵的卓越是一個人出類拔萃的根本原因。

這種認知充斥在當下林林總總的名人傳記中,無論是百萬富翁、成功企業家、娛樂明星還是社會名流,他們的成功故事總是很類似:出生在普通家庭,依靠天賦和努力,最終走向巔峰。在《聖經》中,先知約瑟因受兄長嫉妒,被賣身為奴,但他依靠自己的智慧不斷努力,最終成為埃及法老的左膀右臂。在19世紀著名小說家霍雷肖·阿爾傑[1] 的諸多作品中,主人公無不出身窮困,但依靠勇氣和努力最終獲得成功。「然而我認為,這其實並非優勢。」傑布·布什[2]談到他的家庭背景對他事業的影響時這樣說道。他的爺爺是叱吒華爾街的銀行家兼參議員,他的父親和兄長都曾任職美國總統。他在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一職時,一再聲稱自己是「白手起家」的人,他甚至不認為其出身對其事業有利。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人們通常不假思索地將個性與成功聯繫起來,這種認識在傳統觀念中根深蒂固。

「昂起你們的頭!」許多年以前,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大英雄本傑明·富蘭克林雕塑揭幕儀式上,羅伯特·溫思羅普[3]向公眾演說道,「請想像一下,有這樣一個人,一開始他一無所有,既沒有祖上的蔭蔽,也沒有家族勢力的幫助;他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從最卑賤最下等的工作開始幹起;最終他依靠自己的雙手獲得一切,勇敢地站在眾王面前[4];在他身後,他的盛名將永世長存。」

然而,在《異類》這本書中我想證明,個性作用並非個人成功的決定因素。成功人士並非白手起家,他們以某種形式獲得家族的蔭蔽和支持。那些最終變得卓爾不群的人看似完全依靠個人奮鬥,其實不然。事實上,他們一直得益於某些隱蔽的先天優勢,或是非凡的機緣,抑或某一文化的特殊優勢;這使得他們學得快,幹得多,以普通人難以企及的方式認知世界。出生的時代與地域對個體的影響巨大。而我們所處的文化背景,以及我們的祖先留傳下來的東西,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就已限定了我們獲得成功的方式。因此,只關心成功人士是什麼樣的人這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探究他們從哪裡來,只有這樣才能明白為何某些人成功,其他人則流於平庸。

生物學家討論生物體時常涉及「生態學」:森林裡最高的橡樹之所以長得最高,不僅因為有一顆最優質的種子,還因為它在成長過程沒有被其他大樹擋住陽光,它生長的土壤深厚肥沃,它在還是幼苗的時候沒碰上兔子啃樹皮,它長成以後也沒被砍伐。人們通常只想到傑出人士是最優質的種子,但很少想到成材還必須有充足的日照,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有足夠的運氣躲過兔子和伐木工人。這本書的主旨不是討論個體的樹,而是討論整個森林。冰球隊的故事是個很好的開始,因為一個冰球運動員如何登上金字塔頂的秘密,比我們原先想像的更有趣,更複雜。事實上,冰球隊的啟示相當詭異。

生於年初

下表是2007年麥迪遜哈特「老虎」隊隊員名單。仔細看,看你能不能發現特別之處。

 球員號碼   姓名   場上位置   左/右 (慣用手)   身高(cm)   體重(kg)   出生日期   出生地   9   布倫南·博施   中鋒   右   173   78   1988–2–14   薩斯喀徹溫省馬騰斯維爾市   11   斯科特·沃斯登   中鋒   右   185   85   1988–1–4   英屬哥倫比亞省西岸市   12   斯科特·格蘭特   左邊鋒   左   175   80   1989–3–20   亞爾伯達省斯登德特市   14   達倫·赫爾姆   左邊鋒   左   183   83   1987–1–21   曼尼托巴省聖安德魯斯市   15   德裡克·多薩特   右邊鋒   左   180   81   1986–12–20   薩斯喀徹溫省金德斯利市   16   戴納·托德   中鋒   右   178   78   1987–1–10   亞爾伯達省紅鹿市   17   泰勒·斯維斯騰   右邊鋒   右   180   84   1988–1–15   亞爾伯達省克雷那市   19   馬特·勞倫   中鋒   右   183   84   1988–3–2   曼尼托巴省尼帕瓦市   20   凱文·安德薩特   左邊鋒   左   183   81   1987–4–12   亞爾伯達省麥迪遜哈特市   21   傑瑞德·紹爾   右邊鋒   右   178   89   1987–9–12   亞爾伯達省麥迪遜哈特市   22   泰勒·恩尼斯   中鋒   左   175   73   1989–10–6   亞爾伯達省埃德蒙頓市   23   喬丹·斯克馬特   中鋒   右   183   83   1990–4–11   英屬哥倫比亞省秘申市   25   傑克布·羅蒙   右邊鋒   右   173   75   1987–1–27   斯洛文尼亞哈恩斯諾維奇   28   佈雷頓·卡梅倫   中鋒   右   180   76   1989–1–26   亞爾伯達省茲博利市   36   克裡斯·史蒂文   左邊鋒   左   178   89   1986–8–20   英屬哥倫比亞省道森克裡克市   3   果登·鮑爾溫   後衛   左   196   93   1987–3–1   曼尼托巴省溫尼伯湖市   4   大衛·肖勒馬克   後衛   左   185   88   1987–3–7   亞爾伯達省埃德蒙頓市   5   特雷弗·格拉斯   後衛   左   183   86   1988–1–22   亞爾伯達省克雷那市   10   克雷斯·拉塞爾   後衛   左   178   80   1987–5–2   亞爾伯達省卡羅琳市   18   米切爾·紹爾   後衛   右   190   93   1987–8–7   美國明尼蘇達州斯達特市   24   馬克·伊捨伍德   後衛   右   183   83   1989–1–31   英屬哥倫比亞省阿伯茨福市   27   肖納·布郎   後衛   左   185   90   1989–2–20   亞爾伯達省石原市   29   喬丹·邦德法德   後衛   右   190   104   1988–2–9   亞爾伯達省勒狄克市   31   賴安·霍法德   守門員   左   180   75   1989–6–29   薩斯喀徹溫省拉諾市   33   馬特·科特賴   守門員   右   188   86   1986–4–27   亞爾伯達省麥迪遜哈特市 

你看出來了麼?看不出來也沒什麼,因為多年以來,冰球界對其中的秘密也一無所知。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加拿大心理學家羅傑·巴恩斯利(Roger Barnsley)才發現其中與年齡相關的現象。

當時巴恩斯利和妻子波拉帶著兩個孩子在亞爾伯達省看比賽。其中一支參賽隊伍叫萊斯布裡奇「種馬」隊,與「巨人」和「老虎」同屬頂級職業青年隊。波拉正在看賽事介紹手冊中的隊員花名冊,內容類似上面的表格。

「羅傑,」她說道,「你注意到這些球員的出生日期了麼?」

巴恩斯利回答說看到了。「他們大多是16歲到20歲的孩子,所以他們應該都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波拉說道,「我說的是出生月份。」

「我一開始覺得她神經過敏,」巴恩斯利回憶道,「但是當我再看一遍花名冊,我發現她說的一點沒錯。不知道什麼原因,職業青年隊絕大多數球員的生日集中在1月、2月和3月,這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球賽當晚回到家後,巴恩斯利盡可能地收集了許多職業冰球選手信息,結果他發現球員生日集中在1月到3月的現象十分普遍。於是,巴恩斯利夫婦和他一位同事A.H.湯普森又一起收集了安大略省所有球員信息,情況也一樣。生於1月的球員遠多於生於其他月份的球員。排在第2位的月份是哪月?2月。第3位的呢?3月。巴恩斯利發現,在安大略省,1月出生的球員數量是11月出生的球員數量的5.5倍。他又開始調查11歲全明星隊和13歲全明星隊——這些球員將是巡迴賽的中堅力量——情況也相同;他轉而調查加拿大的國家冰球聯盟(National Hockey League),情況依然如此。隨著資料收集越來越多,巴恩斯利相信這種現象絕非偶然,這背後一定存在非人為控制的某種規律;這種規律存在於每位精英球員的身上—40%的球員出生在1月到3月,30%的球員生在4月到6月,20%生在7月到9月,最後的10%生在10月到12月——這一規律最終決定了加拿大頂級冰球隊的隊員構成。

「在我的心理學研究生涯中,我還從未見過如此顯而易見的現象。」巴恩斯利說,「你甚至不用做統計分析,只用眼睛看就能發現。」

請往回翻,看一下「老虎」隊的花名冊。25個球員中有17個生於1月到3月,或者4月。

以下我將用生日代替人名,現場直播一下「紀念杯」冰球賽的實況。這聽起來就不太像職業冰球比賽了,而是像摩羯座,水瓶座和雙魚座[5]的青年進行的某種神奇體育活動了。

「3月11」現在來到了「老虎」隊外圍,他突然將球傳給隊友「1月4」,「1月4」又將球傳給「1月22」。「1月22」將球回傳給「3月12」。「3月12」來到「老虎」隊的空當——射門!「老虎」的守門員「4月27」將球擋了出去。但球彈到對手「3月6」的身上,「3月6」再射門!麥迪遜哈特的兩名防守「1月9」和「2月14」轉身回防,但是「1月10」看到大勢已去,只得失望地放棄。「3月6」得分!

下面是比賽第二局。

麥迪遜哈特開始反攻。現在「老虎」得分手「1月21」控球,他直衝右邊路。遇到「巨人」的防守隊員「2月15」的阻攔,他繞了個圈,稍作停頓。「1月21」突然傳球給「12月20」——喔,讓我看看發生了什麼?!「12月20」突然加速擺脫「5月17」的追趕,順勢將球回傳給「1月21」。「1月21」接球,射門!「巨人」的防守隊員「3月12」全力阻擋,守門員「3月19」奮力撲球,可惜為時已晚。「1月21」得分!他驕傲地舉臂歡呼,隊友「5月2」激動得跳上了他的後背。

不斷積累的優勢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不是星座的守護神在發揮作用,也不是一年的頭3個月有什麼特殊魔力;真正的原因是,加拿大冰球隊按年齡分組所依據的分界線是1月1日,即從1月1日到當年12月31日之間出生的球員將會被分在同一組。也就是說,一個1月1日出生的選手,是在跟許多年紀比他小的隊友爭奪晉級權——在青春期到來之前,由於有將近12個月的年齡差距,球員之間在生理成熟度上將會表現出巨大的差異。

加拿大是世界上對冰球運動最狂熱的國家,教練們甚至從9歲到10歲的孩子中挑選選手組成「巡迴賽小組」,組成全明星陣容。隊伍中的選手被認為在體格和肌肉協調性方面具有天賦;而這些選手之所以佔盡優勢,是由於他們比別的隊友年長幾個月,生理發育更為成熟。

一旦一個小選手被選入「巡迴賽小組」,他會接受什麼樣的訓練呢?和我們想的一樣,他將擁有更好的教練,更出色的隊友,每賽季打50場至75場比賽。這比在篩選中被淘汰,只能進入「基本組」,每賽季打20場比賽的隊員多一倍到兩倍,甚至更多。打巡迴賽的隊員還有其他額外訓練。一開始,這個小隊員只不過是年齡稍大一點兒,優勢並不明顯。但當他們到了13歲或14歲,優秀教練的輔導和大量高強度訓練的好處就開始顯現,這個小隊員因而就真的「變」得更好了。這樣的隊員更容易進入職業青年隊,從而在冰球運動上有更大發展空間[6]

巴恩斯利指出,這種年齡偏斜分佈主要是以下3種制度共同作用的結果:篩選、分組和區別訓練。加拿大人在球員年紀尚小時就開始對他們篩選,進而優勝劣汰,將「天才」和「非天才」分組,給予「天才組」隊員強化訓練。最終,在以上3種機制共同作用下,生日靠近「年齡分組日」的球員獲得了巨大優勢。

在美國,足球隊和籃球隊挑選隊員的機制倒沒有導致如此誇張的結果,體能稍差的孩子依然能得到機會均等的強化訓練[7]。但美國的棒球隊選拔情況倒是和加拿大冰球隊一樣。美國所有的非學生組棒球隊年齡分組日是7月31日,因此美國頂級棒球隊中,出生於8月的隊員遠多於其他月份出生的隊員。(差別十分顯著:2005年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參賽隊員中,出生在8月的球員有505人,出生在7月的球員為313人。)

歐洲足球球員選拔模式跟加拿大的冰球和美國的棒球的模式非常相似——出生日期導致分化的現象十分顯著。在英國,足球聯盟的年齡分組日是9月1日,因而在20世紀90年代的球員中,有288人出生在9月到10月,只有136人出生在6月到8月。國際足聯曾以8月1日作為年齡分組日,因此在最近一次世界青年錦標賽中,參賽隊員中有135名出生在8月之後的3個月,只有22人出生在5月、6月和7月。如今世界青年錦標賽的分組日是1月1日,那麼請看下面這份2007年捷克斯洛伐克國家青年隊的花名冊。這支隊伍最終打進了世界盃青年錦標賽決賽。

 球員號碼   球員姓名   出生日期   場上位置   1   馬賽爾·傑科夫   1988–1–1   中前衛   2   魯德克·弗雷季奇   1987–1–3   守門員   3   彼得·喬丹   1987–1–5   中前衛   4   傑克布·多納裡克   1988–1–12   後衛   5   傑克布·馬瑞斯   1987–1–26   中前衛   6   米切爾·赫德   1987–1–27   後衛   7   馬雷克·斯特雷期蒂克   1987–2–1   邊鋒   8   傑雷·瓦雷塔   1988–2–14   中前衛   9   簡·西門內克   1987–2–20   後衛   10   托馬斯·奧克雷斯特克   1987–2–21   中前衛   11   盧布斯·卡蘭達   1987–2–21   中前衛   12   雷德克·彼得   1987–2–24   守門員   13   奧德裡奇·馬祖奇   1989–3–15   後衛   14   奧德裡奇·庫得拉   1987–3–26   中前衛   15   馬瑞克·蘇奇   1988–3–29   後衛   16   馬丁·芬尼   1987–4–16   邊鋒   17   托馬斯·皮考特   1989–5–26   邊鋒   18   盧卡斯·庫邦   1987–6–22   後衛   19   托馬斯·西拉   1987–6–24   後衛   20   托馬斯·弗雷斯特克   1987–8–18   守門員   21   托馬斯·米科拉   1988–9–26   中前衛 

在國家隊預選賽上,捷克的教練一定對選手們這樣說:「凡是仲夏出生的球員都不用踢了,你們已經被淘汰,可以捲鋪蓋回家了。」

足球和冰球運動在選拔球員時存在不公正的現象,但這還只涉及參與這些運動的少數人。但實際上這種不公正現象廣泛存在於很多領域,而且它通常影響深遠——如學校教育領域。以出生在年末的孩子來說,家長就認為應該晚一點送孩子去幼兒園,因為他們覺得,讓年僅5歲的孩子與比自己大好幾個月的其他小朋友競爭,不是件容易事兒。但也有可能更多家長會想,無論孩子在幼兒園有著怎樣的劣勢,這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很快消失。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正如冰球隊員的成長經歷一樣,因年齡大幾個月而顯現的微弱優勢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積累,最終引導孩子走向成功或不成功,自信或不自信的軌道中,其影響會延伸許多年。

最近,有兩位經濟學家——凱利·貝達德(Kelly Bedard)和伊麗莎白·杜伊(Elizabeth Dhuey)——開始研究學生的出生日期與TIMSS[8]考試(針對全球學生的數學與科學學科測試,每4年舉行一次)成績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在四年級學生中,年齡大幾個月的學生的成績比年齡較小的學生的成績高4%到12%。用研究者杜伊的話來形容就是「影響非常之大」。舉例來說,如果讓兩個出生在一年的頭尾,智力相當的四年級學生坐在一起考試,大孩子平均得分在80左右,而年齡小的平均得分只有68。這種並非能力造成的差距最終卻決定了誰能夠參加「天才組」競賽,誰又將被淘汰。

「這其實很像體育運動。」杜伊說,「人們通常在幼兒期就按能力被分組,比如分出高級閱讀班或者高級數學班。而幼兒園或者一年級的老師並不會仔細區分,孩子們的差異是由能力造成的還是由生理差別造成的。他們通常將年齡大一點兒的孩子劃為優等生,這些孩子在優等生的群體裡能學到更多的技能,過了一年還是會在優等生的班裡表現得更出色,再過一年還是如此。在這一過程中,孩子也的確能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在我們調查的國家中,只有丹麥不採取這種方式。丹麥的教育政策明確規定,必須等到學生滿10歲以後才能將他們按能力分組。」丹麥人希望等到年齡的生理差異淡化後再區分學生的能力高低。

杜伊和貝達德隨後又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他們這次發現,在美國四年制的頂級大學——這裡擁有美國最佳的高等教育水平——同年級學生中,相對來說,年紀最小的那部分學生所佔比例還不到11.6%。早年因為生理發育差異而產生的劣勢並沒隨時間推移而被削弱,恰恰相反,劣勢被鞏固了。對於成千上萬的學生,最初小小的不足竟演變成他們日後能否上大學——尤其是日後能否成為中產階級——的分水嶺。[9]

「我覺得現在的情況很荒謬。」杜伊說,「這實在荒誕不經,我們隨意選取的『分組日期』竟然能造成如此長久深遠的影響,而人們對此竟然毫不知情,也毫不關心。」

我們要做怎樣的改變

現在請讀者回顧一下,我所列舉的冰球隊案例中出生日期與成功究竟有何關係。

人們平日裡認為,真正的天才不需要費力氣就能把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把問題簡單化了。不錯,能進入頂級球隊的球員肯定比你我都更具備運動天賦。但是,那是因為他們起跑的時間比別人早得多,而這種領先優勢,既不是他們理應得到的,也不是他們因為努力才得到的。然而最終,正是這種領先優勢造就了天才們輝煌的成就。

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援引《新約·馬太福音》,把這種現象叫作「馬太效應」。「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成功者,換句話說,就是獲得這些特殊機遇的人,他們因此最終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富有者因取得了更多的減稅優惠從而變得更富有;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獲得了更優秀的老師的指導,更多的關注,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冰球隊9歲至10歲間的孩子中年紀稍大者獲得了更多的指導和訓練,從而變得更優秀。在社會學領域,所謂成功就是「優勢積累」的結果。職業冰球隊員一開始只比最初所在球隊的隊友好一點點,然而這微小的優勢帶來的機遇,擴大了他和那些隊友之間的差距,隨後差距與機會交替發揮作用,微小的差距被越拉越大——最終被選中的隊員成了真正出眾的天才。由此可以看出,天才並非一開始就表現出眾,一開始他只是比別人優秀那麼一點點。

我們從冰球隊例子中獲得的另一個啟示是,現行的人才選拔制度並非盡善盡美。我們認為只要越早進行全明星選拔,越早進行超常組考試,就越能避免天才流失。但請回顧一下前面所述的捷克國家隊的隊員構成,名單裡竟然沒有一個球員生於7月、10月、11月和12月;生於8月和9月也只各有一個。一年中後半段出生的所有人都被勸退,被忽略,或被排除在球場之外。所以,起碼一半的有天分的捷克運動員就這樣被埋沒了。

假如你生於一年的後半段,恰巧又要在捷克體育圈發展,面對黯淡的未來,你該怎麼辦?你不能去踢足球,足球對像你這樣的人設起了高高的門檻。不過我這裡倒有一條妙計供你參考,我建議你參加捷克的另一支世界級水平的運動項目——冰球。但是且慢(你大概已經猜到我要給你看什麼了),請看看下面這份2007年捷克青年冰球隊花名冊,當年他們獲得了世錦賽的第5名。

 球員號碼   球員姓名   出生日期   場上位置   1   戴維·凱文頓   1988–1–3   前鋒   2   吉瑞·蘇奇   1988–1–3   後衛   3   邁克爾·科拉基   1987–1–12   後衛   4   吉克布·沃基塔   1987–2–8   後衛   5   吉克布·金得   1987–2–10   後衛   6   邁克爾·弗洛裡克   1989–2–17   前鋒   7   馬丁·漢贊   1987–2–20   前鋒   8   托馬斯·斯沃伯達   1987–2–24   前鋒   9   吉克布·塞尼   1987–5–5   前鋒   10   托馬斯·昆德卡   1987–3–10   後衛   11   加洛斯勒夫·巴頓   1987–3–26   後衛   12   H·O·波茲維爾   1987–4–22   後衛   13   丹尼爾·雷科斯   1987–5–25   前鋒   14   大衛·庫切季達   1987–6–12   前鋒   15   沃勒得米爾·紹伯卡   1987–7–2   前鋒   16   吉克布·科沃   1988–7–19   守門員   17   盧卡斯·范圖克   1987–7–20   前鋒   18   吉克布·沃倫奇克   1989–8–15   前鋒   19   托馬斯·玻斯比斯爾   1987–8–25   前鋒   20   奧得裡金·佩維裡奇   1987–8–31   守門員   21   托馬斯·卡納   1987–11–29   前鋒   22   米切爾·雷彼克   1988–12–31   前鋒 

當然,生於一年中最後一個季度的人估計連冰球也要放棄了。

至此,你有沒有認識到我們選拔人才的方式與個人成才之間的緊密關係?由於我們過於相信成功是個人的事情,所以我們損失了許多造就天才的機會;很多制度甚至過早地將一部分人劃入失敗者行列,阻礙了這些人成才。我們對天才頂禮膜拜,對失敗者卻漠不關心;我們忽視了社會機制對個人成才的巨大影響,這些都使我們變得越來越被動,這裡的「我們」指的就是社會。

如果我們願意做出改變,我們就能消除「分組日」帶來的偏差。我們可以按照出生月份來舉辦兩個,甚至三個冰球聯賽,讓球員在各自組別內發展,最後再進行全明星隊的選拔。如果出生於年末的捷克和加拿大運動員都能獲得平等機會,那麼可以想像,這兩個國家從此就有兩倍的後備隊員可供選擇了。

學校教育體制也可以進行類似改革。小學和中學可以將1月到4月出生的孩子分在一個班,將5月到8月出生的分在一個班,9月到12月出生的再分在一個班。讓處在同一發育水平的孩子們同班學習,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這會增加一些管理工作,但實際上並不需要額外增加資金成本;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為那些承擔現有教育體制缺陷(並非他們自己造成)的孩子們鋪平未來發展的道路。如此,我們的社會將更好地駕馭人才培養機制——這絕不僅限於體育領域,實際上你已經看到,這在影響更為深遠的教育領域也是如此。然而,人們卻不這麼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始終信奉的是,成功只是個人作為的結果,和我們成長的環境,和我們所處的社會機制毫無關係。

差3天就是冰球隊裡的絕對老大

在「紀念杯」決賽前,麥迪遜哈特「老虎隊」親友團的古德·沃斯登站在賽場邊與自己的兒子斯科特說話。斯科特頭戴棒球帽,身著黑色隊服T恤。「在他四五歲的時候,」老沃斯登說,「他的弟弟那時還在學走路,他們倆就整天拿著冰球棍在廚房玩。斯科特對此總是熱情高漲。他還在小聯盟職業隊的時候就開始打巡迴賽了,他總在水平最高的3A球隊打冰球。雖然他初出茅廬,但他在球場上能爭善鬥,所以在巡迴賽中總能進入最好的隊伍打比賽。」很明顯,老沃斯登對兒子的光明前途無比激動:「他為獲得這一切拚命訓練,我兒子是最棒的!」

熱情、天分和勤奮都是實現最高成就的關鍵因素,但另外還有別的因素——看看老沃斯登從什麼時候開始感覺兒子有打冰球的天分?「知道麼,他總是同齡孩子中最大的一個。他身體更強壯,他小小年紀便掌握了得分技巧。他總是他那個年齡組中最出眾的,所以他一直擔任隊長……」

同齡孩子中最大的?當然,他是同齡隊員中年齡最大的。斯科特·沃斯登出生在1月4日;只差3天他就是同齡隊員中絕對的老大。他的確是一個幸運的人。假如加拿大冰球隊年齡分組日不是年初而是年末,他大概就只能坐在觀眾席看比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馳騁冰球場鑄就輝煌的冰球人生了。

[1] 霍雷肖·阿爾傑(Horatio Alger)是19世紀末美國著名教育家和小說家,19歲就畢業於哈佛大學,此後從事過家庭教師和記者等職業,186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阿爾傑畢生創作了100多部以「奮鬥與成功」為主題的小說,塑造了一系列出身寒微,但靠著自身的信念、勇氣和進取精神頑強奮鬥,終於獲得成功的男孩形象。其作品影響了好幾代美國人,至今暢銷不衰。《聽差菲爾》、《小販保羅》、《穿破衣服的迪克》是阿爾傑的系列作品。其作品是對「美國夢」的生動闡釋。——譯者注

[2] 其父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總統)和其兄喬治·沃克·布什(小布什總統)都曾任美國總統。其實傑布才是他家裡真正的「小布什」。——譯者注

[3] 羅伯特·溫思羅普(Robert Winthrop):19世紀中期曾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譯者注

[4] 出自《聖經·列王紀》,這裡指富蘭克林出身卑微,經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卓爾不群。——編者注

[5] 摩羯座為12月22日至1月19日,水瓶座為1月20日至2月18日,雙魚座為2月19日至3月20日。——譯者注

[6] 加拿大冰球運動遴選隊員的方式,也很好地證明了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的「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理論。事情從一個錯誤的假設開始……然而基於此而採取的行動導致最先錯誤的假設最終成真。加拿大挑選9歲至10歲冰球運動員時的標準是錯誤的,他們只不過是選了些年齡稍大的孩子。但是經過全明星隊的嚴格訓練,那些經由錯誤假設挑選出來的隊員變得真的很優秀。用莫頓的話說就是:「自證預言的效用使錯誤的前提假設成真,神秘主義者會引用這些案例來說明自己從一開始就言中了結果。」

[7] 體能稍差的孩子也能獲得和體能優越的孩子相同的訓練強度,是因為美國有足夠多的籃球場,也有大量球迷愛打球。在這點上冰球運動沒法比,因為打冰球有場地要求,而籃球的門檻則低得多。

[8] TIMSS即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發起和組織的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項目。——譯者注

[9] 其實很多社會現象都和年齡差異相關。舉個例子,巴恩斯利和他的兩個同事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有自殺傾向的學生大多生於學年的後半年。他們的解釋是教學質量差的學校會讓學生備感沮喪。不過,學生的自殺傾向與年齡的關聯,不像成功運動員與年齡的關聯那樣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