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引爆點:如何製造流行 > 08 結論 >

08 結論

要發起流行,就得把資源集中在引爆點上,換個視角看待這個似乎雷打不動、無法改變的世界。只要找對了一個點,輕輕一觸,這個世界必然能夠動起來。

不久前,一位名叫喬治亞·薩德勒的護士在聖迭戈市的黑人社區開展了一項運動,目的在於增進人們對糖尿病和乳腺癌的瞭解,提高人們的預防意識。她想在基層群眾中開展這項運動以減少發病率,於是就在該市周邊的黑人教堂裡召開各種研討會,然而結果並不盡如人意。“教堂裡也許會有大約200個人,但我們只能留住大約20個人參加研討會。而且這些留下的人本身已對這些疾病有所瞭解,他們只不過想瞭解更多。這真是太令人失望了。”薩德勒無法把自己的信息傳播到那個小圈子之外。

她認識到自己需要一個新的環境。她說:“我覺得人們在接受此項服務後往往會感覺又累又餓。因為我們的生活都很忙碌,人們想要的是回家。”她需要找一個讓婦女們感到放鬆、樂於接受新觀念的地方,在那裡,有機會的話,她們有時間去傾聽一些新鮮事物。她也需要一個新的信使,一個有點像聯繫員,有點像推銷員,又有點像內行的人。她需要一種新的、同時更具附著力的信息傳遞方式,而且她需要的這種信息傳遞方式,應該既能促使人們的思想發生變化,又能保證其成本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能超過她從各種基金會拼湊來的少量資金。她的解決方法是什麼呢?答案是:將開展活動的場地從黑人教堂轉移到美容院。

薩德勒說:“這是一群無處可逃的聽眾。為了讓髮型設計師給自己梳髮辮,她們可能會在美容院裡等上2小時至8小時。”髮型設計師與顧客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係,一旦你找到一位能夠很好打理你頭髮的髮型師,你會願意驅車100英里去找她。髮型設計師是你的朋友,她願意傾聽你講述自己的故事,如你的高中畢業典禮、你的婚禮以及你第一個小寶寶的情況。那是一種長期關係,在美容院裡你不僅美化了自己的頭髮,而且也放鬆了自己的心情。髮型設計師這一職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她們能吸引那些善於與人交流同時廣交朋友的人。薩德勒說:“她們非常健談,喜歡與人交流。她們的直覺很管用,因為她們總是注意觀察對方,留意對方的反應。”

她從該市找來許多髮型設計師,讓她們參加一系列的培訓班,還找來一位擅長講民間故事的藝人,幫助她教這些設計師如何用令人信服的口氣講述她們對乳腺癌的瞭解。薩德勒說:“我們想依靠傳統的交流方式,因為美容院不是課堂。我們希望把這些知識變成女性們喜歡分享並樂意傳播出去的信息,而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傳播知識,這就能把事情變得非常簡單了。”薩德勒將同乳腺癌有關的新聞、小報上的打趣專欄,以及沙龍中的話題不停地灌輸給美容院的設計師們,這樣一來,每次當顧客惠顧時,設計師們總能找到跟乳腺癌相關的新話題與她們交談。她把材料用大字印刷體打印出來,並貼在厚厚的紙板上,這樣,在繁忙、嘈雜、混亂的美容院裡,顧客也能對這些材料一目瞭然,且材料不易受損。她設立了一套評價方案,以便確定哪種方法最有效,並評估自己在改變人們的觀念和使婦女接受乳房X光透視,以及糖尿病檢查方面取得了多大成功。她發現自己設計的方案十分有效。可見,做一點微小的變動,就有可能取得很大的收穫。

在《引爆點》整本書裡,我們看到了許多這類故事——從紐約打擊犯罪之戰到萊斯特·旺德曼的哥倫比亞唱片郵購公司的探寶小金盒,其共同之處在於他們都能從小事做起。薩德勒並沒有去國家癌症研究所或加州衛生局申請數百萬美金來推動一項複雜的、用以喚醒公眾意識的多媒體運動。她並沒有來到聖迭戈市的各個街道挨家挨戶提供咨詢服務,或免費為婦女進行乳房X光檢查。她沒有利用廣播或電視進行信息轟炸,呼籲女性防癌以及定期檢查。相反,她非常聰明地使用了那些有限的經費。她改變了傳播信息的環境,更換了信使,她甚至還修改了信息本身。她做到了集中有限的力量,全力以赴。

這是《引爆點》一書總結的第一條經驗。要想發起流行潮,就必須做到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用到關鍵方面。個別人物法則認為,聯繫員、內行和推銷員應該充當口頭信息傳播潮的發起者,也就是說,如果你對發起口頭信息傳播潮感興趣的話,你的有限資源應當集中用於這三類人身上,其他人都無關緊要。告訴威廉·戴維斯英國人要來了,對於新英格蘭殖民區的居民來說毫無意義。但是,如果告訴保羅·裡維爾,這就具有了事關成敗的重大意義;《藍狗線索》的主創人員製作出了一部高明而且深受兒童喜愛的電視系列節目,每集持續30分鐘。但是他們當時認識到,孩子們如果只收看一次節目,根本就不可能把需要學會和記住的東西都學會並記住。於是他們採用了一種在電視行業前人從未用過的方法——將同一集節目連續放5遍;薩德勒並沒有試圖一次就把自己的信息傳遞給聖迭戈市的所有婦女,她把自己有限的資源集中用於一個關鍵地方——美容院。

假如用批評的眼光來看待這些高度集中、目標明確的處理方式,你也許會把它們視為治標不治本的取巧之計。但是取巧之計這個短語並不包含輕視的意思,取巧之計是一種花費不多、方便、靈活但可以解決一堆問題的方法。取巧之計曾使數百萬人能夠繼續工作、打網球、做飯或散步,如果不採用該方法,這些人就不得不停止這些事情。取巧之計實際上可以讓人們投入最少的時間和成本,付出最小的努力來解決問題。因而它實際上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當然,大家會本能地輕視這種解決方案,因為我們總是覺得,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案應該是綜合性的,我們的努力應該是堅持不懈和不偏不倚的,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人的美德,只有辦事穩妥才能獲得成功。可問題在於,不加選擇地付出努力並非總是可行的,有時我們也需要走捷徑,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正是《引爆點》一書的最終目的所在。

引爆點理論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本書中,我用了大量筆墨討論人們如何接觸新信息,以及人們相互之間發生聯繫的特有方式。我們很難預測那些戲劇性、指數性的突變。我們無法想像一張折疊了50多次的紙,其高度竟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我們所認知的範疇、真正喜愛的人的數量、真正瞭解的朋友畢竟是有限的。對於以抽像方式被表達出來的問題,我們束手無策,但如果它被重新表述成形象的社會問題,我們解決起來將毫無困難。所有這一切都表明了人類思維方式的獨特之處,駁斥了那種認為我們做事、交流和處理信息的方式是直接而又透明的觀點。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總是在雜亂與黑暗中行事。《芝麻街》和《藍狗線索》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創作者們不走尋常路。誰能預先知道大鳥必須與成年人出現在同一場景中呢?誰能預料到工廠裡工人的數量從100人增至150人不會有問題,而從150人增加到200人卻會出現重大問題呢?在我設計的電話簿姓氏測試中,我想誰也不會預料到最高分能超過100分,而最低分卻低於10分。我們相信不同的人會有差別,但我們不會想到差別竟如此之大。

世界並非是我們一相情願的直覺中的世界,這是《引爆點》一書得出的第二條經驗。那些成功地發起社會流行潮的人們,並非只做一些自認為是正確的事情,他們會有意檢驗自己的直覺。如果沒有那些干擾因素的證據在提醒他們,那麼他們的幻想和直覺就都是錯誤的,《芝麻街》也許只是電視史上早已被人遺忘的腳注而已。萊斯特·旺德曼的金盒子起初聽起來像是一個愚蠢的主意,而他用事實證明了金盒子比傳統廣告的效果更勝一籌。基蒂·吉諾維斯的尖叫沒人理會,這聽起來似乎只是一宗反映人情冷漠的普通案例,而細緻的心理學研究卻證明了環境的重大影響力。為理解社會流行潮的來龍去脈,我們首先必須瞭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一套不同尋常又有悖直覺的規則。

成功發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備一個基本的信念,即:製造變化是可能的,人們是能夠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驅使下,驟然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觀念的。這也有悖於大家關於自己和人們相互之間關係的最為根深蒂固的觀念。大家總覺得自己是自主的、深受內心支配的人,同時也覺得自己的性格、行事方式已經被自己的基因和性情永遠固定下來了。但是如果把那些推銷員和聯繫員的例子結合起來,把保羅·裡維爾的騎馬夜行、《藍狗線索》兒童電視節目、150法則、紐約地鐵的成功治理和基本歸因錯誤結合起來,就會發現它們對人的判定有著不同的結論。事實上,我們深受自己周圍的大環境、小環境和周圍人們品格的影響。刷洗掉紐約地鐵站內的所有塗鴉,就能把紐約人變成好公民;讓那些神學院的學生快點趕路,則會把他們變成壞公民;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上一個魅力超凡青年的自殺,竟能觸發島上長達10年之久的自殺流行潮;把一個小金盒子放在哥倫比亞唱片郵購公司廣告的一個角落裡,竟然能使唱片郵購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仔細審視吸煙、自殺、犯罪這類複雜的行為,就會發現人們是多麼容易受到自己所見所聞的影響,就會發現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是多麼敏感。這也解釋了社會如此多變而且這些變化如此令人費解的原因,那正是因為我們的本性是如此多變和令人費解。

但是,如果說在引爆點世界裡存在困難和多變性,也可以說在這個世界裡同時存在很大希望。僅僅通過控制一個小組的規模,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們對新觀念的接受能力;通過對信息傳播方式的微小調整,就有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其傳播難度;僅僅找到和接觸那些有著極強社交能力的人,就有可能掀起一股社會流行潮。引爆點最終再次證實了我們存在改變一切的能力,和採取明智行動的力量。看看周圍的世界吧,它看上去似乎雷打不動、無法改變,但只要你找準位置,輕輕一觸,它就可能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