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 CHAPTER 5 共同提升:我們能做到最好 >

CHAPTER 5 共同提升:我們能做到最好

恐小豬皮傑緩緩地走到小熊維尼身邊,對著它的耳畔輕聲說:『維尼?』
『嗯,怎麼了?』
『沒事。』皮傑握著維尼的手。
『就是想看看你。』

——A.A.米爾恩《維尼小熊》

彼得無論是在孩童時期,青少年時期,哪怕現在已經是一位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依舊焦慮不安,心緒不寧。現在的他剛30歲出頭,因為過度使用處方藥被送進了另外一家康復中心。如今他剛從康復中心出來就來找我尋求幫助。

其實他一點也不想使用這些藥品,但是只要一停藥他就會一直處於精神高度緊繃的狀態,這讓其陷入了無休無止的痛苦之中。他的內心一直渴望那種心如止水的精神狀態,但是大腦卻對藥物產生了依賴。他那個時候開始服用無法致人上癮的藥物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同時也在接受認知行為治療,但是他仍舊害怕待在家中,害怕去上班,害怕舊病復發。

現在,我們就要開始研究彼得的四個領域,因為在這四個領域的綜合影響下,他才會處於當前的最佳狀態,並且認識到他在任何時候都已經發揮出了當前的最大潛能。

我曾讓彼得和其他的患者都做了這樣一件事:請把你現在腦海中蹦出的第一段回憶告訴我。本能出現的記憶就是我們恐懼的根源。彼得腦海中最先出現的一段回憶是小時候一群孩子一見到他便會快速跑開。並且這群孩子看到彼得後,一定要等到彼得也發現了他們,才會匆忙逃走。這就是孩子大腦促使他們做出的行為,相較於大腦邊緣系統,這些孩子大腦中的前額皮質還未發育成熟,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更喜歡享樂、冒險、進行社交活動。

他們也十分衝動和情緒化,不能充分預估自己當前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他們組成一個小團體,在排斥彼得的過程中找到了樂趣。其實他們並沒有任何惡意。在他們眼裡,他們只是在自娛自樂而已。彼得也有大腦邊緣系統,也具備完善的自我認知領域和心智理論的能力。看到這群孩子的行為,他感覺到自己是不被這個社會所接納,不存在任何價值。

事隔多年後,他在我的辦公室講述了這件事情。在回憶的同時,他體內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也開始升高。面對那群孩子的嘲弄,還有自己無法融入的那個群體,他認為這些事情的起因全都在於自己。

他提出想先結束這一階段的治療,回去休息。家給予我們舒適感和安全感,但是彼得做出這樣的決定,說明他已經把家當成是一個躲避現實的場所,也認為自己現在沒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恐懼情緒。那麼多年後,已成年的彼得坐在這個安全而又舒適的房間中,然而當年那些孩子的行徑卻依舊對彼得的自我認知領域產生著影響。他依舊覺得自己是那群孩子眼中的一個廢物。

但是在我的安撫下,他還是留了下來,緩緩道出那段塵封的往事。

大概在彼得上七年級的時候,學校裡有一個風雲人物很同情彼得的遭遇,因此也很照顧他,總是護送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去森林。在那裡,他們會肆意飲酒抽煙。彼得並不知道他的大腦已經為這一系列的變化做好了準備。他的新朋友再一次將他帶到了那片小森林,這時一根大麻煙被遞到了彼得的跟前,他象徵性地吸了一口。第二次拿到大麻時,他狠狠地吸上了一口,瞬間煙霧充滿了他的肺部,他開始劇烈地咳嗽起來。但是,這次他體會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感。記憶中,這是他有史以來第一次體會到恐懼之外的感覺。

他的大腦很快就適應了這種快感。彼得開始靠不斷吸食大麻來尋求內心的平靜。但是每次都用大麻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只會讓彼得更加堅定地相信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來應對恐懼情緒。所以每次只要彼得感到恐懼了,他的大腦就會對他說:「我知道你想幹嗎,走吧,去爽一把。」

這樣,他就更難以克制自己,只能臣服於大麻的腳下。因此,當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處理某件事情時,我們的心情只會越來越糟。彼得這樣做只會不斷地給大腦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我只有吸食大麻後才能控制自己的恐懼。

隨後,他又給我講述了另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故事。20年之後,也就是現在彼得正和一個女士談戀愛,這位女士有一個十幾歲大的兒子,而且她也有過度焦慮的症狀。在與這位女士和她兒子相處的期間,彼得發現這個孩子已經有些依賴自己,這讓他覺得自己擁有了存在的價值。而且從他女朋友溫情的眼神中,他也可以感受到她想要傳遞的愛。

在一個寒冬,他們三個在沙灘漫步。就在前一天,一場暴風雪給新英格蘭鋪上了一層白色。他們三個就在這片白雪覆蓋的沙灘上留下了自己的腳印。彼得和這個男孩準備繼續往海濱走,而母親則被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儘管她的臉被北風吹得通紅,但是看到男朋友和自己的兒子能夠相處的如此融洽,她的內心極其喜悅。

彼得和那個男孩繼續往前走著,感歎著潮水居然會退到這麼遠。他們走在越來越薄的雪面上,然後男孩轉過身向大概100英尺開外的母親揮了揮手。這時彼得似乎聽見了冰層破裂的聲音,一聲接著一聲。他體內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飆升,他已意識到自己和那個男孩的腳下並不是沙灘。因為氣溫過低,大海的邊緣地帶已經被凍結。當時他們正站在冰凍的大西洋海面,並且走了大概100英尺。

冰層破裂的聲音再次引發了彼得的恐懼情緒,他彷彿又回到了那段被其他孩子嬉笑嘲弄的時光。他想要逃跑,遠離這一切。那時,彼得意識到恐懼就是當前自己所表現出的最佳狀態。但是他並不喜歡當前的這種狀態,也不會縱容這種情緒對自己的掌控。他明白其當前的所處最佳狀態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歷程,直面這種狀態並且理解、接納、尊重它,他才能擺脫它,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最佳狀態。

就在這一刻,彼得的最佳狀態發生了轉變,他對著離他幾英尺遠的孩子大喊道:「快往回跑。」就在男孩轉身的那一剎那,冰層破裂,他當即就被海水吞沒,彼得只能看到他奮力揮舞的雙臂。

雖然自己腳下的冰層也在破裂,但是彼得還是奮不顧身地向那個孩子跑去,結果自己也掉入了海中。他好不容易爬出了水面,結果冰層再次斷裂,那個孩子也在水中不斷地掙扎。這時,彼得深吸了一口氣,一個翻身爬上了冰層,平躺在上面,讓自己身體的重量平均分佈在脆弱的冰層上。

他把手伸向男孩,一把抓住他說:「快爬到我身上來。」驚慌失措的男孩在彼得的幫助下,爬到了他的背上。隨後,彼得便背著這個男孩,有條不紊地向岸邊爬去。

男孩的母親,在岸邊目睹了這一切卻無能為力。看到兩個自己心愛的人,同時陷入了危險之中,她彷彿跌入了萬丈深淵,害怕這短短的100英尺將會成為他們之間永遠無法逾越的距離。越來越多的陌生人也意識到了這裡有人遇到了危險,聚集到了海岸邊。

提到冰層破裂的時候,彼得的身體開始不由得顫抖。看得出來,他的內心十分恐慌,不過理智並未被恐懼澆滅。其實,大部分時候彼得所處的最佳狀態都和其當時的心境有些許類似。他整日如履薄冰一般,焦慮恐慌。這些負面情緒一直在消耗著他的精力,就像海浪一般總會將其撲倒。

然而,真正的危險來臨時,他卻並沒有屈服或者落荒而逃,反而挺身而出拯救了那個男孩。在聽到冰層破碎,看到男孩被大海吞噬的那一刻,彼得的最佳狀態便發生了改變。他克服了自己的恐懼,蛻變成了一名英雄。

講述到故事的最後,彼得放鬆了下來。他睜大了眼睛,倒不是因為恐懼,而是這段經歷對他的自我認知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其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

成功上岸後,女友和孩子緊緊擁抱住了他,周圍的群眾也為此歡呼雀躍。此時,一直在岸邊等候的急救醫護人員,為這兩位倖存者披上了毯子。彼得當即就體會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這種感受並不是毯子給予的,而是源自於彼得的內心。

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身體中蘊藏的能量,他能夠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同時,他也獲得了別人的肯定。

彼得和女朋友還有她的兒子建立起親密關係後,他們才會選擇一起去海灘出遊。經歷了這一系列事件後,彼得的最佳狀態最終得到了改變。由此,我們可以明白雖然我們無法控制其他人,但是我們能夠運用自身的力量去影響別人。

現在,請再次把注意力放到生物領域、自我認知領域、家庭領域和社會領域,繼續探索最佳狀態療法是如何以一種簡單而又實際的方式減輕了我們的恐懼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