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 我們被影響著的同時也在影響著別人 >

我們被影響著的同時也在影響著別人

我們的自我認知領域是以心智理論為基礎的。我們眨眼的頻率,說出的話語,臉上的表情,語調的改變,手臂的擺動,肩頭的聳動都能顯示出我們的自我認知領域。我們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推斷出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在39毫秒之內,對別人的第一印象便會在我們大腦中形成。而一秒鐘等於1000毫秒,可見我們反應有多麼迅速。

在任何時候,每個人都處於最佳狀態。你若是某人家庭領域和社會領域中的一部分,便會對這個人的自我認知領域和生物領域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是最佳狀態療法的第二法則:雖然我們無法掌控他人,但我們在時刻影響著別人。我們可以對任何一個與我們有關聯的人產生影響,這是一種力量也更是一種責任。

保羅·西布萊特曾寫過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名為《陌生人群:一部經濟生活的自然史》。書中講述的是有一天他去商店買了一件棉制襯衫,他之所以可以買到這件襯衫,是因為幾年前一位陌生人在一片土地上播撒了棉花種子。

另外一個陌生人開始精心培育照料棉花,並會在收穫時節用另一個人製造出來的機器收割這些棉花。隨後,又會有其他陌生人用別人所製造出來的卡車將棉花運走,送到一家有更多陌生人工作的工廠。在這裡,這群陌生人會對棉花染色,編織成襯衫。

又有另一群陌生人會將這些襯衫運送到店舖中,並把它們掛在貨架上。最終,我們才能走進商店購買到這件襯衫。也許我們還會使用信用卡來付款,這就意味著我們今天就可以把東西先拿走,以後才會支付貨款。有多少素未謀面的人參與了我們衣著的製作、運輸和出售。我們若是買了一條褲子,一件衣服也會對其他陌生人產生影響。總之,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一個人。

思考一下,最佳狀態療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領域的?如果你認為現在已經做到最好,或者你覺得你現在做得還不夠好,大腦面對這兩種情況會做出完全不同的回應。一個自我尊重的強大力量,另一個則是妄自菲薄的摧毀性力量。生物領域和自我認知領域不會憑空出現,一定是在受到家庭領域和社會領域影響後才產生的。下一章,我們會來詳細探討家庭領域對我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