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 削弱恐懼情緒最佳狀態的改變 >

削弱恐懼情緒最佳狀態的改變

比利是一名三年級學生,有些笨拙,沒什麼朋友也缺乏自信。課外活動時,他總是孤單地站在操場的邊緣,沒法和同學們打成一片。直到有一天,老師讓他承擔為教師和同學削鉛筆的任務。一切從這一刻發生了改變。

比利認真地削完鉛筆後再一支支分發給同學。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對他表示感謝。到了第三天,比利和班上的同學都能聊上幾句。快到週末時,比利會主動和同學聊天了。「這是你的鉛筆,弗朗西斯。」弗朗西斯笑著回答道:「比利,謝謝你。」

看到了比利自信心的提升,老師便設立了一個班級職務「削鉛筆值周生」。然後在下一周,比利很認真地教了下一位值周生如何能更快更好地使用卷筆刀。自那以後,無論是在教室上課,還是在做戶外活動,比利都能完全融入集體。

老師並沒有要求比利去證明自己。因為老師當時已察覺到比利的最佳狀態,他當時不願相信自己能做好一件事情。那麼老師就給予了比利信任,給了他一項工作,並相信他能夠很好地完成。就在比利,和班上其他同學意識到老師對他的信任時(前額皮質的一項功能),比利在班級中的職位也就得到了認可,他也因此放鬆了下來(邊緣系統的一項功能),對於孤單的恐懼也在慢慢消退。老師對比利的尊重、認可和信任成功幫其樹立了自信心。

比利的自信來源於比較。他會問自己:我和其他孩子一樣優秀,一樣富有,一樣聰明,一樣可愛嗎?這就是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對比我們所接收到的信息,而且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我們的大腦便會做出一系列對比行為。比利對自我的認知一部分來自於對比,即講自己和他人進行對比,或是將現在的自己和理想化的自我進行對比,但是他並不相信自己可以變成理想中的自己。

老師注意到比利,給了他一項任務之後,比利產生了一種榮譽感,對自我的看法也就轉變了。老師肯定了他的價值,他對失敗的恐懼感也就逐漸消失,慢慢敢在教室和操場與同學攀談了。隨著自我認知的改變,他的最佳狀態也逐步步入了下一個更好的階段,心中的恐懼也在逐漸消退。

恐懼只有找到一塊肥沃的土壤才能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而人們對自我價值獲得認可的迫切渴望正好為恐懼的種子提供了這樣一片沃土。但是想要知道別人是肯定還是否定我們,我們首先要具備的就是心智理論的能力,能夠從他人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

在這個故事中,比利的老師真切感受到了比利付出的努力。作為一名有經驗的老師,她知道她能夠改變他人對比利的看法,與此同時也能改變比利對自己的看法。最終,比利當前的最佳狀態也得到了改變。實際上,通過適當的方法,每個人的最佳狀態都能夠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