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強勢談判心理學 > 一些通用的語言禁忌 >

一些通用的語言禁忌

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裡。

——朱自清

要想說服你的談判對手,一定要避免說出錯誤的話。要知道,當你的某些話語觸碰了對方的逆鱗,對方就會對你產生牴觸心理,這種心理一旦產生,想要把話說到對方心裡,讓其聽從你的意見,那就難上加難了。

所以,一個高明的說服者,必須盡可能保證自己的話語不出差錯,不因為一些小細節而觸怒自己的對手,總的來說,說服者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必須採用正確的稱呼。

無論是打電話還是當面談判,彼此之間都需要稱呼對方。既然如此,我們就要明白什麼是禮貌的稱呼,不能在這上面犯錯。一般來說,稱呼對方的時候要本著恭維對方的原則。比如商業談判的時候,如果你估測對方在其公司的職位較高,記得叫「X總」。即使覺得對方不是公司或者部門的一把手,也應該叫對方「X經理」。切記不要像公司內部員工之間的稱呼一樣,叫「小王」「小李」之類,因為你即使資歷更老,對方既然是你的談判夥伴,雙方就應該是平起平坐的關係。

日常的一些稱呼遵循生活中的規則即可,即「逢人減歲」。不過,某些可能引起誤會的稱呼一定不要用,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一位業務員去外省的一家投資公司考察,負責接待他的是總經理秘書何蘭。

初次見面,那位業務員很恭敬地把自己的名片遞給了何蘭。出於禮貌,何蘭也將自己的名片遞給了對方。那位業務員很認真地把名片上的名字朗讀了一遍,然後把名片裝進衣袋。

幾天之後,那位業務員要給公司發傳真,就急匆匆地趕到何蘭的辦公室,大呼小叫地說:「小姐!小姐!能借用一下你們的傳真機嗎?」

辦公室附近正好有幾位辦公人員,有些人聽到「小姐」的稱謂,忍不住偷笑起來。

何蘭早就察覺到了這一點,可又不好意思說什麼,就冷冰冰地對那位業務員說:「對不起,這裡沒有您需要的東西。」

業務員看見何蘭的辦公室裡明明就有一部傳真機,可是何蘭卻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他想不明白其中原因,只好找到該公司的一位與自己關係不錯的職員,請他幫忙發傳真。

這位職員走進何蘭的辦公室,微笑著對何蘭說:「蘭姐,我要發一份傳真,借用一下你們的傳真機!喲,你剪頭髮了!這髮型很適合你!」

何蘭二話沒說就爽快地答應了小職員的要求。

站在門外的業務員聽完,這才猛然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是「小姐」這個不合時宜的稱呼讓他吃了「閉門羹」。

第二,不能輕易地說出他人的隱私。即便你心裡非常明白,也沒必要說出來,否則不但會令當事人難堪,還會讓在場的其他人覺得你不值得信任。適時糊塗一些,有百利而無一害。要知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們一般都不願意輕易暴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你事事都點破,說出了對方的隱私,就等於讓對方的內心世界暴露無遺,從而讓他覺得難堪甚至動殺人的念頭。三國時期的楊修,就是因為多次看穿曹操的心理並告之於人,這才惹來殺身之禍。所以,不要輕易地揭露別人的隱私。

第三,說話的時候要過腦子,不要隨口說一些可有可無的話。可能大家的性格、興趣、職業和生活環境都不盡相同。為了盡量照顧到所有人的感受,說話時就要注意一些語言禁忌,不能說話不經大腦。否則,不但會破壞談話氣氛,還可能得罪人,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有個人邀請幾位朋友到家裡做客。

吃飯時間快到了,可是其中兩個朋友還沒有來。主人就對在座的其他人說:「唉,該來的沒有來。」

一位比較敏感的客人聽了這句話,心想:那我一定是不該來的了。於是,他馬上起身離開了。

主人見這個客人莫名其妙地走了,更加著急了,隨口就說:「哎呀,不該走的走了。」

另一位客人聽了,心想:那麼我可能就是那個該走的了。於是,他也起身不辭而別。

主人看見又走了一個,非常失望地說:「他想多了,我說的又不是他。」

又有兩個客人起身離去,他們心想:你說的不是他,難道是在說我?因為除了他就剩下我了。

就這樣,幾句話之後,參加宴會的客人們走了快一半。

第四,要注意不要傷害他人的尊嚴。有些人可能是想要調節氣氛,會隨意開玩笑,甚至將對方的痛處、缺點或過失作為談資,根本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麼做無疑是在揭露別人的傷疤,使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這時,對方即便沒有做出多大反應,他心裡也會覺得你不尊重他,使他丟了面子,並因此對你產生不滿。

要想說服他人,一定要注重禮貌,談話要用詞考究,談話的語言要視對方的具體情況而有所避諱,才不會有尷尬情形出現。想要成功地說服他人,還有重要的一條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對方的忌諱,恐怕沒有人會成為你的贊同者。比如當你的談判對手比較矮或者比較胖的時候,一定不要開這方面的玩笑。

想要說服人,首先要讓別人願意接受你。人們更願意接受禮貌的人,因此,說服別人應該以禮為先,要贏得對方的好感。生活中,有的人求人辦事,非但不恭敬有禮,反而言語粗魯,言語無所避諱,這樣的話,別人是難以接受的。因此,該說的要不卑不亢說出來,不該說的,千萬注意避免,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失誤,贏得別人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