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只因目中無人 > 第七章 人生的維度 >

第七章 人生的維度

第一節 千差萬別的人生

世界上有70多億人,沒有誰的人生是一樣的。

有人窮困潦倒,有人富甲一方;有人奔波忙碌,有人悠然自得;有人鬱鬱不得志,有人卻春風得意;有些人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但有些人卻只能一生碌碌無為……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寫道:『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不幸的人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

同樣是人,到底是什麼使得人們活得差異這麼大呢?是智商、情商、逆商、機遇,還是命運?

也許各種因素都有可能,但有沒有一個規律,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好一點呢?

我很認同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點悟。』在過去的20年中,由於從事應用心理學教育工作的關係,一直把焦點放在『人』身上,書讀了有沒有萬卷還不敢說,但走的路絕對就不止萬里了。天天跟人打交道,也可謂閱人無數吧?至於名師就更不用說了。過去20年,一直在學習的路上,正路子、野路子、學院派、江湖派、神仙派,各門派心理學都有涉獵。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好像明白了一些事情,所以,本章想跟大家探索在看似不可掌控的人生長河中,是否有一些可控的部分。

在千差萬別的人生中,我試著把不同的人生進行歸類。借用我的一位朋友許源桐老師的一個理論,芸芸眾生可以大致分為奴、徒、工、匠、師、家、聖這七個層次。這七個層次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我稍後會跟大家詳細分享,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層次的基本概念。

1.有些人對生活充滿了抱怨,活得相當不如意,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好像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總覺得人生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把自己束縛住,得不到舒展,就像活在一個無形的囚籠中,鬱鬱不得志,我把這樣的人稱為『奴』。

2.而另外一些人呢,他知道自己要什麼,對未來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和目標,只是目前能力有限,但願意學習,並且正在學習和成長的路上,我把這樣的人稱為『徒』。

3.比『徒』更高一個層次的人是『工』,『工』有能力獨立按規矩把事情做好,能養家餬口,可以憑自己的能力立足於天地間。

4.『工』之上就是『匠』,『匠』比『工』更高一個層次,因為『匠』力求盡善盡美,做事精益求精,敢於打破前人的不良規則,不斷創新,屬於行業中的精英,是業界的領頭羊。

5.在『匠』以前的幾個層次,焦點都在『事』上,從『師』開始,不光關注『事』,還要關注『人』。《禮記》說:『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也就是說,『師』不光自己有能力,還願意把自己的能力傳授給他人,不光教人做事,還在喚醒人的內在優良品德以及智慧。『師』與『徒』相對應,『徒』向『師』學習,而『師』在培養『徒』的成長。

6.在『師』的基礎上再上一個台階就是『家』。『家』者開宗立派,自成體系,有眾多的追隨者,成為行業典範,同時,自身具有強大的繁衍能力。

7.最高的一個層次叫『聖』,《說文解字》解釋為『聖,通也』。中國古代那些生前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死後被尊為『聖人』,如孔子。

有人一生為『奴』;有人死後為『聖』;有人願意學習,從『徒』開始,學一技之長立足於天地間,規規矩矩做事做人,心甘情願為『工』;有人做事至善至美,精益求精,『匠』心獨運;有人胸懷大志,『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人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有人開宗立派,成名成『家』;有人活得通透,通達萬物之情而又遂順自然之規律,被人尊為『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什麼樣的人能成大事

在2001年,公司有遊學項目,我曾經組過一個團去青島考察海爾集團。在做考察項目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把一些旅遊項目交給當地的旅行社安排,有旅遊就有導遊,有導遊就有購物。各位讀者,如果導遊帶你到購物點,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是不是『又要挨宰了』這樣的想法就會冒出來?我和你們一樣,當時我就是這樣想的。

那時我是這個考察團的團長,我的任務就是盡快把顧客從購物點帶上車,因為大多數團友都不希望在購物點浪費太多時間。當我發現有一位叫胡大(化名)的老闆正在大包小包地買海產品時,我就想趕緊阻止他別亂花錢。

我悄悄地告訴他:『胡總,旅遊景點的東西都很貴,我們沒必要在這裡買。我晚上帶你到海產品一條街,那裡什麼東西都有,比這兒便宜多了。』

但是這位胡總跟我說了一番話,把我震撼了,這番話足以改變我的下半生。如果各位讀者能夠讀得明白的話,我相信這番話同樣能讓你的未來變得更加精彩。

他說:『團長,你知道導遊靠什麼吃飯嗎?』

我說:『主要是回扣和小費。』

他說:『如果導遊帶我們來到這裡,我們大家都不買東西,請問導遊開不開心?』

我說:『當然不開心。』

他又說:『如果導遊不開心,未來5天我們要跟著導遊玩,他不開心我們能玩得開心嗎?』

聽他這麼說,我不禁點點頭。

他又接著說:『我在這裡買點東西,導遊開心了,未來幾天我們全團朋友都玩得開心。回家後又可以送給我的親朋好友,我的親朋好友也開心。這樣,所有人都開心。團長,你覺得我多花那麼一點點錢值不值得?』

他這一番話,確實讓我吃了一驚!要知道,當年的我,跟大多數人一樣,只會考慮到自己,像胡老闆這樣能從大家角度考慮問題的人,著實少見。當然,當年我的確也沒有水平欣賞他究竟哪裡厲害,只是讓我有點不明覺厲的感覺,總覺得這樣的人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果然不出我所料,那時的胡大只是一個200多人的小工廠老闆,現在他在全國擁有5家工廠,2000多工人,一年產值30多個億。

至於胡大為什麼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當時真沒看明白,後來隨著我對心理學的深入研究,終於弄懂了原來這樣的人叫『多維』的人,就是他們考慮問題能夠同時從『時間線』『位置感知』和『理解層次』三維角度出發。至於什麼叫『多維思想』,我們之後會詳細敘述。

當我明白了人生的維度這個概念,我的人生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了。不光我的人生變得開闊,我也能發現那些擁有高維人生的人才,當我能夠辨識到高維人才並與之合作後,我也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而投資壹心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相信熟悉心理行業的朋友都知道壹心理這個全國最大的心理學互聯網平台,壹心理現在大概有2000萬用戶,每天影響著1000多萬人,是心理健康領域的標桿企業。

投資壹心理是在2001年,那時候,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互聯網+並不清晰,是什麼原因讓我敢於拿錢出來投資一個我並不懂的行業呢?我並不懂互聯網,可是在心理學領域深耕多年的我,知道如何看人。

認識壹心理CEO黃偉強是在一次與藍心網的合作中,那時的他還是藍心網的一位小合夥人。在一次閒聊中,聊到整個心理行業的發展,他說,心理學從業者生活都很苦逼,他們自己活得苦哈哈的,卻心懷夢想要幫助別人。自己都沒過好,又如何能幫助別人呢?因此,他希望能夠用互聯網搭建一個平台,讓心理行業的從業人員能夠在平台中輕易找到業務,讓心理學的專業人才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還記得前面故事中的胡總嗎?黃偉強與胡總有什麼類似的地方呢?也許大多數讀者都看明白了,他們考慮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更大的範疇。從這番談話中我感覺到了一種叫『多維』的思維方式,從那時開始,我就斷定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我的人生有條不可逾越的界限,就是不能從合作夥伴公司挖人才,於是我暗中交代我的助理,留意偉強的動態,一旦他離職就馬上通知我。

當我得知偉強離開藍心網時,他已經是另一家心理學公司的合夥人,而當時那家公司的老闆我並不認識,於是我開始了我的『三顧茅廬』行動,後來就有了壹心理。今天壹心理的發展,也證明了我當時沒有看錯偉強。

當然,單從胡總和偉強兩個人身上,並不足以證明我通過『維度』推斷一個人能否成就一番事業的規律性,不過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後面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維度』這個概念,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更多人成為高維度的人才。

成敗之間

有時,成與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但就是這『一念』,使得人與人有了完全不同的命運和成就。

一個人的『維度』可以決定一個人事業的高度,也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有人說過,如果你想看清楚一個人,就跟他一起去旅遊,這個方法還真靠譜,在旅遊中你能夠看到一個真實的人。再給大家講一個我當年帶團考察的故事。2002年,我組了一個龐大的企業家考察團去日本考察松下集團,一共有128人。因為人數眾多,還驚動了日本大阪市政府,大阪市領導和松下當時的總裁親自來接待我們。這次是我做考察業務時最有成就感的一次。可是,因為人員眾多,中間也發生了一件挺不愉快的事情。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感受日本的美食和文化,我專門安排了當地具有特色的日本餐廳。由於日本餐廳都很小,特別是到了東京,我們的團友有100多人,沒有辦法在同一家餐廳用餐,就只能分散在鄰近的幾家餐廳中。日本人就餐非常講究秩序,餐廳座位不夠,大家都會安靜地在門外排隊等位置。入鄉隨俗,我們也將各個企業家安排到不同的餐廳開始排位。等了沒多久,有一位叫張西(化名)的老闆突然就開始發脾氣,他對我說:『我花了那麼多錢來參加這個團,怎麼吃個飯還要排隊?』當時他周圍還有很多人都在等位,包括很多日本人。他們不知道這個老闆在嚷嚷什麼,但是也一臉訝異地望了過來。我趕緊向他解釋:『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體會日本文化,這幾家餐廳都是當地非常好的餐廳,能夠更好地品嚐日本美食。但是日本餐廳都比較小,大家都需要等位置。也不會等很久,因為客人一般吃完就會很快離開。』這個老闆仍然不滿意地大聲吼道:『我花了錢,憑什麼還要排隊?你當我是乞丐啊?』在東京這樣一家高檔的餐廳門前撒潑,確實讓我非常難堪,更讓我難堪的是,他竟然要動手打我,要不是其他團友攔住,可能在異國他鄉他真的就會為了不排隊而打人了。

最後經過大家的勸說和我的不斷道歉,以及排在前面的團友給他讓了位置,張西才罵罵咧咧地走進餐廳就餐。其實等位置的時間並沒有多久,但是這次事件的影響卻很壞,因為和我們一起等位置的還有不少日本人,我想日本人對中國遊客的壞印象可能又增加了一分吧!

幾年之後有一次和當年其中一位團友聊天,又聊到張西,這位團友告訴我,他的公司已經破產了。後來聽說這位仁兄受到了高人點化,人生出現了轉折點,後半生立志做善事,人生才避過了很多災難。回想起當天他在日本餐廳等位置的表現,我對於這樣的結局似乎並不奇怪——一個人,只會考慮自己當時的狀況,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也不顧及自己的行為將會造成的影響,他的事業又怎麼可能順利發展呢?也許早些年制度還不健全,他能夠利用某些方法迅速致富,但是只會考慮到自己的人,注定不可能與別人長久合作,尤其是當經濟環境越來越趨向規範時,那些只會為自己謀利的人就會漸漸無法生存。

一個只會考慮自己的人,他的維度是單一的,我把這樣的人叫『低維』的人,他們普遍急功近利,只思考『自己』和『當下的利益』。

幾年前我開始轉型做天使投資,去年我接觸過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後來因為『維度』的問題,最終我放棄了對他的投資。小王(化名)是一位朋友推薦的創業者,據朋友介紹,小王非常善於運營自媒體,他曾在某公司把微信公眾號做到400多萬粉絲,而最輝煌的成績是一天之內增粉20多萬。聽起來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要知道今天自媒體是個非常熱門的行業,我們很快就達成了初步的投資意向。

為了驗證他的能力,我要求他用他的方法運營我的個人公眾號『團長說心理』。如果他以前真有方法能夠一天之內增粉20多萬,把一個號做到400多萬粉絲,那當然也能夠讓我的公眾號增粉,他自己也表現得信心滿滿。於是,我把公眾號的運營權交給了他,誰知道這個決定把我害慘了,害得我好幾個月都不敢登錄微信公眾號的後台,因為後台留言全是罵我的。

小王使用了一種帶有欺詐性質的方法推廣我的公眾號——他利用其他公眾號宣傳,只要關注我的公眾號就可以獲得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門票。這個消息放出去之後,我的公眾號一天之內確實增粉2000多,可是問題來了——這根本就不可能兌現啊!我找到他,問他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推廣,小王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說他以前也是這樣做的,那個一天之內增粉20多萬的案例就是承諾關注就送星巴克咖啡的,過一段時間網友就會忘記這件事了,沒有問題的。

聽他這麼一說,我立即決定放棄了對他的投資,因為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低維』模式,這樣的人就算再聰明,最終的結局一定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絕對不會與這樣的人合作的。

當然,生命是流動的,人也是有改變的可能性的。小王現在還年輕,但願他能像前面故事中那位老闆那樣幸運,在人生中能遇上高人指點,把小聰明變成大智慧。我功力有限,還點不醒他,只好為他祈禱了。

維度有大小,也有高低,下面這個故事,你可以看到,就算是多維度的人,也有高低之分。

我現在基本上不看電視節目了,但中央二套的《對話》節目還是會偶爾看看。記得看過某一期《對話》,那一期節目請到了兩位知名大導演——卡梅隆和張藝謀。卡梅隆的一番話把我震撼了,那時候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麼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在節目中,主持人陳偉鴻向兩位導演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他說:『兩大導演,你們都是代表中西方的導演界的精英,我能代表網友問你們一個問題嗎?』

他這個問法非常巧妙,他不說是自己在挑戰這兩位導演,而是說代表網友提問,即便這個問題可能會有點冒犯導演們,也沒有關係,因為這是觀眾們想知道的問題。在得到兩位導演的許諾後,他接著說:『網友說,你們兩位導演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故事都很爛。對於這個問題,兩位導演有什麼要回應網友的嗎?』

經過一番推讓之後,張藝謀先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我的電影不是靠故事情節打動人的,我的電影是靠畫面和細節打動人的,所以我不太注重電影的故事情節。』張藝謀的電影也確實是這樣的,從《英雄》開始,到後面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釵》,這些故事都很簡單,但是場面卻非常華麗,每一部片子都是大製作,每一場電影都是視覺盛宴,但是看完之後,觀眾會覺得故事情節有點單調。

張藝謀的電影成本相對於卡梅隆的電影成本,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卡梅隆每一部電影製作成本都達數億美元,而且一部比一部製作成本高,尤其是《阿凡達》,為了處理這部影片的技術難題,卡梅隆甚至等了幾十年,等待科技進步。雖然視覺效果無比華麗,但是故事情節也同樣被很多人詬病——因為很簡單,沒有什麼深度,孩子都能看懂。

面對這個挑戰,卡梅隆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我的電影是拍給全人類看的,所以我選擇的故事不能掉到某一個民族的情結裡面,我要共鳴到所有的人。比如說,我拍《泰坦尼克號》,我選了三個主題,第一個叫愛情,第二個叫離別,第三個叫死亡,是人都會面對這三個主題。』

此言一出,我不知道其他看節目的人有什麼感受,而我的大腦好像被什麼東西敲了一下,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也算一種開悟,但對我來說,這絕對可以說『恍然大悟』!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卡梅隆的電影能夠全球大賣。兩種回答,兩種高度,卡梅隆的電影是拍給全人類看的,其立足之高,讓人驚歎,所以其經典之作《泰坦尼克號》大賣兩次,2D的時候大賣過一次,3D的時候又大賣一次。我相信當VR技術成熟之後,VR版的《泰坦尼克號》還會大賣一次。

對於自己電影的內容,卡梅隆也不只在《對話》節目上回答過,他還在一個叫《綜藝最看點》的節目上說過,他的電影必須面對全球觀眾,必須能夠在各種文化間傳播,必須破除語言障礙,所以必須遵守一些人類擁有的規則,必須有讓全人類都能共鳴的元素。《泰坦尼克號》講述愛、失去和死亡,這三個話題是人類共有的話題,大家都感到熟悉,所以才能產生共鳴。

而張藝謀的電影雖好,其立足點與卡梅隆的立足點相比,明顯不同,這也就是為什麼像《金陵十三釵》這樣的好電影在海外沒有市場。

講了這麼多的故事,我相信讀者對什麼是『人生的維度』已經有了感性的認知。那什麼是維度?如何才能提升我們自己的人生維度呢?我們下一節再詳細給大家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