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只因目中無人 > 第三節 面對情緒我們該怎麼辦 >

第三節 面對情緒我們該怎麼辦

我曾讀過王小波寫過的一個古怪的故事,說據野史記載,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餵老虎。於是將帥出征在外,凡麾下將士有功,就派他們給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們得到提升;有罪,則派去送壞消息,順便給國王的老虎送去食物。我猜讀到這個故事的朋友都會覺得花剌子模的君王太荒唐了,壞消息並不是信使的責任,他只是壞消息的傳遞者而已,可惜遇到了一個荒唐的君王,讓自己冤死虎口。

這樣的君王實在太可恨了,對嗎?可是,我們並不知道,其實我們自己也是這樣荒唐的君王,而各種情緒就是那些冤死的信使。

不是嗎?想想過去你曾經頭痛過嗎?當你頭痛時,你首先想做什麼?吃止痛藥對嗎?為什麼你要吃止痛藥?因為頭痛令你感到痛苦,你需要止痛藥把這種痛苦趕走,對嗎?你卻不知道,頭痛只是給你傳遞一個信號,你休息不夠,是時候該休息了;或者它想告訴你,你酒喝得太多了,不要再喝了,再喝會傷害身體……可惜的是,人們並不會感謝這個可憐的信使,只會因為這個信使讓你不愉快,你就決定把它消滅掉。你想想,你與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何不同?

情緒也是一樣,是內在給我們傳遞的一個信號。我們的大腦會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欺騙我們,這在心理學上叫作『合理化』。而情緒卻非常忠於我們,它絕不會欺騙我們,它只是忠實地呈現出一個信號,憤怒提醒我們要保護自己的領地;悲傷讓我們創造空間,療愈內在創傷;恐懼提醒我們注意安全、小心謹慎;焦慮讓我們聚焦未來,未雨綢繆……

每一種情緒都有自己的力量,如果我們能夠合理地運用這些力量,而不是壓制它們,我們的身體會更加健康,心理狀態也會更加健康,生活才會更加幸福。那麼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先問各位讀者一個問題:如果有人給你送快遞,你會怎麼對待這個快遞小哥呢?如果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我想你首先會感謝他,然後接過包裹,拆開層層包裝,去收下這份別人或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

面對情緒也一樣,我們要做的跟收到快遞時的流程是一樣的,首先感謝它,拆開它的層層包裝,看看它真正想要送給你的禮物是什麼,然後真誠地收下這份禮物。

1.接納

假如有一天,有位快遞小哥給你送快遞,你一看他送來的快遞包裝很難看,甚至很醜,你不想收,你把快遞小哥趕走,拒收包裹,情況會怎麼樣?要知道,快遞小哥的任務是把包裹送到你手上,他才有收入,大老遠跑一趟,快遞工作沒完成,他這一趟就算是白跑了。如果這個快遞小哥是個負責任的人,他就會一遍遍按你的門鈴,直到你簽字收下包裹為止。

情緒來時,它也是有任務的,如果你拒絕收下它向你傳遞的信息,它也會像快遞小哥一樣,一遍遍反覆地干擾你。

請你回想一下過往生氣的經歷,當你生氣時,內在有另一個聲音說,生氣是不好的,你不能生氣,不允許自己生氣,而氣卻越生越大。當你悲傷時,你同樣認為悲傷是不好的,不允許自己悲傷,想把悲傷壓下去,或者到一些熱鬧的娛樂場所麻醉自己,不讓自己悲傷。結果呢?在最熱鬧的地方卻有著最多的傷心之人……

情緒是來向你傳遞信息的,你收下它向你傳遞的信息,它就不會再干擾你了,所以,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接納。

記得我女兒小的時候經常跟我去逛商場,路過商場玩具店時,總吵著想要買玩具,可家裡的玩具已多得無處放了。並不是每次我都會滿足她的要求,當我拒絕她的要求後,女兒有時會很難過,並且會當場哭鬧。出現這種情況時,大多數家長都會這樣責罵孩子:『不准哭!哭什麼哭?再哭我下次不帶你出來玩了!』這樣的結果呢?孩子哭鬧得更厲害,搞得父母不勝其煩!

其實,面對孩子的哭鬧很簡單,接納孩子的情緒就可以了。這種情況,我通常會蹲下來對她說:『爸爸不給你買玩具,所以你很生氣?』她說:『是的,很生氣!』我又說:『你現在不僅生氣,還很難過對嗎?』她點點頭。我撫摸著她的頭說:『如果你難過,就哭一會兒吧,爸爸陪著你。』聽我這麼說,女兒就會瞪著我:『誰要你陪!我才不要難過呢。』說完若無其事地走出了玩具店。

這就是接納。所謂『接納』,就是允許情緒的出現,有情緒是可以的。

接納對孩子有效,對大人同樣有效。不信請各位讀者試試,下次你的朋友、家人或者客戶很生氣時,你對他說:『你現在看起來很生氣啊?我做了什麼讓你感覺很生氣,對嗎?』對方通常會說:『是的,你令我很生氣!』就算他說『有嗎?我哪有生氣?我沒有』,但你會神奇地發現,對方的氣越來越小了,因為他的情緒被你看到了,情緒的任務完成了,它當然功成身退了。

對自己呢?也是一樣的。當你感覺到有情緒時,如悲傷,你跟自己說『悲傷是可以的』,讓自己在悲傷中待上一會兒,你會發現,悲傷不會再干擾你;如果你感覺到恐懼,你同樣可以跟自己說『害怕是可以的』,你會發現自己開始沒那麼害怕了。其他情緒也一樣,只要你接納它,它的任務完成了,就不會再干擾你了。

2.收下情緒的禮物

情緒是一位信使,它是來給你送信的,你要收下它給你的禮物,並且感謝它,它的任務才會完成。就像快遞小哥一樣,你簽名收下包裹,感謝他,他自然會離開。

憤怒讓你保護自己,悲傷提醒你需要成長,恐懼讓你做事小心,焦慮讓你加倍重視未來……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功能,都有它的任務,所以當情緒來時,你先接納它,然後問它:『你想告訴我什麼?』

這是我做心理咨詢個案時經常會用到的一句話,每當案主有強烈情緒出現時,如常見的悲傷,你會看到他的眼淚奪眶而出,我首先會對案主說:『悲傷是可以的(接納),你的眼淚在說什麼?』這時,案主的悲傷就會噴湧而出,告訴你一串串傷心的故事,而我的任務就是讓案主看到這些故事帶給他的禮物。

同樣,當你自己有情緒時,接納完情緒後,問你的情緒,它想告訴你什麼。你的潛意識也會告訴你很多答案,這些答案裡隱藏著豐富的禮物,只是,有時候禮物的包裝並不是太漂亮,而且拆起來有點困難,但請你不要放棄,只要你相信裡面一定有禮物,你就會用你的方法打開它,直到你收到那份珍貴的禮物為止。

3.一致性表達你的情緒

面對情緒,光有接納、收下情緒帶給我們的禮物這兩步還不夠,因為情緒是一種能量,如果就此結束,這份能量還在,於是有人就會向外攻擊,有人會向內壓抑,而向外攻擊會傷害別人,向內壓抑會傷害自己,這都不是一個好方法。最好用『一致性表達』的方式,表達出你的情緒,讓情緒能量流動起來。

所謂『一致性表達』,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女士發展出來的一個方法。一次良好的溝通,通常要考慮三個要素——自己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和情境。如果這三個要素都能關注到,溝通就是順暢的,情緒的能量就會流動起來,既不傷害自己,又不會傷害對方,同時又能使雙方共同努力一起解決問題。

如果溝通少考慮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個,就會造成生活中的矛盾、衝突和誤會。

當一個人在溝通中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只關注到自己和情境,他會習慣性地指責對方,這種溝通模式叫『指責』;若一個人在溝通中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只關注到別人和環境,他會習慣性地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這種溝通模式叫『討好』;如果一個人在溝通中既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又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只關注到情境,也就是焦點只放在事情是否合理上,他的溝通雖然能夠做到客觀理智,卻考慮不到溝通雙方的感受,這種溝通模式叫『超理智』;更有甚者,在溝通中同時忽略三個要素,遇到壓力時馬上轉移焦點,逃避壓力和責任,這樣的溝通模式叫『打岔』。

只有將『自己』『他人』和『情境』三個要素都關注到,情緒的能量才會流動,溝通才能順暢。

比如這樣一個常見的場景,丈夫因工作需要在外應酬,妻子苦等至深夜丈夫才回家,不同的應對姿態就會有不同的對話:

如果妻子習慣於『指責』,她會氣沖沖地對丈夫說:『這麼晚才回來,你心裡根本沒這個家。』這樣,她的情緒是發洩出來了,可是丈夫會有什麼感受呢?一個男人在外辛苦打拼,陪吃陪喝到深夜,只是為了多做一單生意,為家裡多賺一點錢,讓太太可以過上好一點的生活,可是在精疲力竭地回到家時,卻被妻子當頭一頓指責,心裡能好受嗎?於是,一場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如果妻子習慣性『討好』,雖然一個人獨守空房到深夜,滿肚子孤獨和委屈無人能說,見丈夫回來時,卻把這一切深深地吞到肚子裡,然後堆起笑臉跟丈夫說:『老公,回來了,我給你留了碗湯,趕緊喝了睡覺吧,別累壞了身體。』這看起來很賢妻良母對嗎?這是不是很多男人心目中夢寐以求的妻子?可是,又有誰知道,這位『賢惠』妻子的肚子裡裝著多少委屈呢?

如果是一位『超理智』的妻子,可能會對丈夫說:『天天熬到這麼晚才回家,這樣的生意值得做嗎?你現在賺的錢都不夠以後交醫藥費,這種需要喝酒才能做的生意,以後不要再做了。』很有道理對嗎?可是,妻子獨守空房時的情緒到哪裡去了呢?丈夫為了生意應酬到深夜的艱辛到哪裡去了呢?通通都被壓抑到了內心深處!一對理性夫妻的背後,是兩個孤獨的靈魂。

如果是一位『打岔』的妻子呢?也許她有千百種應對的方式,或許她會跟丈夫說,反正深夜睡不著了,咱們玩遊戲吧?或許她又會和丈夫聊最近假期的計劃,也許會使出她的萬種風情,跟丈夫愛愛……反正,她忘了剛才的孤獨,也忽略了丈夫的辛苦,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刻要好玩。也許有朋友會很羨慕這樣的人,覺得她們活在當下,享受人生。可是,剛才的情緒哪裡去了呢?難道真的煙消雲散了?情緒是一種能量,它是不會消失的,它只是暫時被忽略了而已。打岔的人習慣用快樂去掩蓋痛苦,他們要永遠地快樂下去。要知道,永遠地尋求快樂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他們要永遠尋找快樂去掩蓋生命中的種種痛苦。他們並不是沒有痛苦,而是沒有勇氣去面對痛苦。所以,打岔的人離生命最遠。

上面4種應對方式都會讓情緒卡住,不利於夫妻雙方的關係及健康。只有同時能關注到『自己』『他人』和『情境』的一致性表達,才能讓情緒流動起來。

『老公,你回來了?我等你一個晚上,你知道我有多難受嗎?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最近你經常這樣,我一個人獨守空房,很孤獨,也很害怕(表達自己的感受)。我知道你做生意也不容易,擔心如果不應酬就會失去這單生意,所以寧願辛苦自己也要這樣撐著(看到別人的感受)。但總不能這樣下去啊!如果搞壞了身體,賺再多的錢也不值得啊!能不能以後咱們不做這種生意?』(情境部分:提出理性的解決方案)

這叫『一致性表達』,也就是說,當感受到情緒時,把它說出來,在說的同時,能照顧別人的感受,又符合當時的環境範疇,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對感受的感受,決定你生命的品質

我們常常在談論『情商』,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個人的成功不取決於智商而取決於情商,但什麼是情商並不被大多數人所瞭解。大部分人誤以為高情商就是『不生氣』,或者說情商高的人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於是,人們終其一生都在與情緒作鬥爭。而另一些人則屈服於情緒,受情緒所掌控,或者完全忽略情緒。面對情緒,不管是與之鬥爭、受控於情緒還是忽略情緒,都把情緒當作敵人,這都不是情商高的表現,相反,這樣做的結果,恰恰讓人陷入痛苦的漩渦中。

比如說,你認為憤怒是不好的,當你感到『憤怒』時,你就會使憤怒本身產生另一種感受,可能是『自責』,心中會有一個評判的聲音對自己說:『你怎麼可以憤怒呢?』可是,對於憤怒又無能為力,於是一種『無助』的感受又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而『無助』可能又帶來了『痛苦』……這樣,『憤怒』『自責』『無助』『痛苦』等感受交織起來,就變成了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叫作『氣得說不出話來』。你曾經有過這種無以言狀的感受嗎?活在這種狀態下好嗎?這樣的人生有品質嗎?

對『憤怒』產生的『自責』『無助』『痛苦』等,我們稱為對感受的感受,這種對感受的感受,直接決定了我們生命的品質。

如果我們能學會上面的方法,面對情緒時,我們先接納它,接受它給我們帶來的禮物,然後用一致性的方法表達它,那麼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情緒,對感受的感受都會是『感激』。

當我們能夠心懷感激地面對情緒時,我們就能夠輕鬆自如地用一致性的方法與他人相處,用情感與人連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與人溝通。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高情商嗎?

當我們能夠真正明白這些時,只要我們清楚地確信情緒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我們是這些感受的真正擁有者,我們就能與這些感受合而為一,與自我深深地連接在一起,我們就會充滿能量地過好每一天。這就是很多人不斷在追求修煉的『活在當下』的美好境界。

一個能善待自己情緒的人,同樣能夠善待他人的情緒。如果你能夠生活在這樣的人身邊,你是幸福的,因為你隨時會被他們所溫暖,你能感覺到被充分接納,當你被接納時,你會充滿力量。這樣的人不就是我們在第一章中所描述的『發光體』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父母,我更要恭喜你了,因為你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一定會成長為一個健全、健康的人,你將會擁有幸福的一生。所以,就算是為了你的孩子未來一生的幸福,請你從今天開始,善待你的情緒,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