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只因目中無人 > 第六章 決定你生命品質的情緒 >

第六章 決定你生命品質的情緒

第一節 情商與情緒的關係

我曾被《廣州日報》邀請為他們VIP讀者做有關孩子教育的主題演講,在最後提問環節,一個媽媽問我:『團長,一個人的智商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情商,對嗎?』

看我對這個問題不置可否,這個媽媽又接著說:『我現在就在訓練孩子的情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訓練,我覺得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聽她這麼說,我和在場的嘉賓們都肅然起敬。我問她:『你是怎麼訓練孩子情商的呢?』

她說:『我讓孩子學會控制和管理情緒,我最討厭那些動不動就發脾氣的人,所以,我要從小訓練我兒子不要發脾氣。』

聽她這麼一說,我開始感到頭皮發麻,渾身不自在,我問她:『你孩子多大啊?』

『4歲,是個男孩子。』這個媽媽有點自豪地說,『剛開始訓練的時候也挺難的,不過我沒有放棄,想了各種辦法,現在他可乖了,幼兒園老師也常常表揚他,說他是最聽話的孩子。別的男孩總是搶玩具、打架、哭鬧什麼的,但他不會。』說到這裡,這位媽媽充滿了自豪,『可是我有個朋友,她說我這樣的方法不對,會害了孩子,所以我想問問團長,我這樣做對嗎?』與其說她是在問我問題,倒不如說她想向我證明她是對的。

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她,一個4歲的孩子,竟然在母親的訓練下不再有情緒了,這到底是一種怎樣殘酷的訓練啊?

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我們曾被身邊人的情緒深深地傷害過,也許因為自己的情緒化吃盡了苦頭,因此我們視情緒為洪水猛獸,要將它囚禁於牢籠之中。請您回憶一下,在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您是否也或多或少阻止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呢?尤其是男孩子,當他們表現出悲傷的情緒時,很多父母可能會說:『男孩子,哭什麼哭,丟臉!』當他們表達憤怒的情緒時,父母要麼責罵他們不聽話,要麼威脅他們『你再發脾氣,我就不愛你了』,甚至乾脆就打他們一頓。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面,情緒化是不好的。因此,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克制或者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氣的時候讓自己壓制怒火,悲傷的時候讓自己克制悲傷,甚至開心的時候也要喜形不露於色……

當我們這樣看待自己情緒的時候,自然也希望我們的孩子能給別人冷靜、沉著、理性的印象,所以這位媽媽這樣訓練自己的孩子,本意也並非不好,只是這種訓練孩子控制情緒的方式,真的對孩子好嗎?一個從小就冷靜、理性、喜怒不形於色的人,他活得開心嗎?

這位媽媽的故事,又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乖』孩子的故事。

那時,我的女兒還在上幼兒園,有一天我去學校接女兒,女兒哭著告訴我,有個叫『天天』的男孩子打了她的好朋友,打得很厲害,小男孩將那個孩子推倒在地,然後不斷地用腳踢她,女兒想去勸架還差點被打了。老師已經通知了男孩的父母過來,但是想起當時的情景,女兒還是嚇壞了。

這個男孩我認識,因為流行『尿布』外交,父母平時都圍繞著孩子轉,孩子要和他們的同學玩,於是孩子的父母自然都認識。這個孩子平時挺乖巧的,他的父母都是文化人,平時看起來溫文爾雅的,怎麼會如此暴力?

我安撫了女兒好一會兒,等女兒停止哭泣時,我問她:『天天平時不是挺乖的嗎,怎麼會那麼暴力呢?』

女兒告訴我,他平時是很乖的,可是有時會變得很嚇人。因為從事心理學教育的職業習慣,我對這個孩子產生了好奇心。

在一次家長的聚會上,我刻意坐到了天天爸爸的身邊,跟他聊起了孩子,我說:『天天很乖,很聽你的話啊,你讓幹嗎他就幹嗎,現在很少有孩子能做到這樣了。』

他說:『是的,這孩子平時挺好的,只是一發起脾氣來很嚇人,對我們和比他大的人很好,但經常會欺負比他小的孩子,甚至會拿家裡的貓貓出氣。我聽說您是一位心理學老師,我就想向您請教一下我兒子這種情況,是不是心理有什麼問題呢?』

『心理問題倒不至於,只是我好奇他為什麼會這樣。你們平時打孩子嗎?』我猜測一個暴力的孩子通常都被暴力對待過。

『沒有啊!我們從不打孩子,在孩子犯錯後,我們只會讓孩子反省。』

『怎麼反省呢?』我對一個4歲的孩子如何反省感到很驚訝。

他說:『我有個朋友也是做老師的,他告訴我,孩子要從小就管教好,否則大了就不容易管了。他告訴我一個方法,叫「關禁閉」,就是孩子犯錯之後,就把他關在洗手間裡,讓他反省,直到他認錯了才讓他出來。你說天天現在這種情況是不是跟這個有關?』

當然有關!聽他這麼一說,我大概也明白這個孩子問題出在哪裡了,這種關禁閉式的反省,只會讓孩子屈服於權威,面對比他大的力量,他學會了壓抑,可是那些被壓抑下來的情緒,它到哪裡去了呢?它消失了嗎?當然不會,這些情緒只會儲存在身體裡面,當它達到一定的閾值時,就會爆發,於是我們看到天天會用更暴力的方式將憤怒發洩在弱小的人身上,遭殃的是那些比他小的孩子,還有那些可憐的小動物。

我與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談了差不多一小時,要說服他放棄這種所謂的『反省』真不容易,我只是請他嘗試一段時間不要關禁閉,他將信將疑地答應了我。這事已經過去五六年了,因為這個孩子小學又跟我女兒上了同一所學校,所以,我們的交往一直保持著,我看著那個『小暴力』慢慢變得文明起來,就知道他父親再也沒有將他關在洗手間。當然了,在我的影響下,這位爸爸後來上了我們不少心理學的課程,他現在可以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教育專家了。

天天是幸運的,因為他沒有一直被『禁閉』下去,那個4歲就被訓練管理情緒的小男孩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的母親開始知道了心理學並願意在心理學裡尋找人生的秘密,可是社會上很多人就沒有他們幸運了,大多數父母都不知道『情緒管理』的代價。

我就是那個沒那麼幸運的人。

情緒管理的代價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是否也有一個不聽話、總是愛發脾氣的小朋友呢?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又做何反應呢?有效果嗎?

又或者說,在你小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曾經被這樣要求?所以現在已經被訓練成了喜怒不形於色的『老好人』,平時能忍則忍,很少表達自己的悲傷和憤怒?如果是這樣,我想問的是,你快樂嗎?你活得幸福嗎?

我們真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嗎?如果不控制,我們又都深受情緒所害。面對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我們究竟該怎麼辦呢?

人們總喜歡將一些事情分為『正面』和『負面』兩極,情緒也是這樣。面對所謂『負面』的東西,人們總是排斥、抵制或者壓抑,於是,悲傷、憤怒、無助等『負面』情緒通常就被人們深深地壓了下來……

我曾經就是這樣一種人。還記得那一年,我父親去世了。對於常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非常悲痛的時刻。但是我那時卻沒有眼淚,也並不覺得特別悲傷。因為我一直認為,人活到一定年紀去世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父親也只是到了這樣的年紀。人人都一樣,又何必太悲傷呢?然而那時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想法以及面對父親去世時我的反應有什麼問題。因為從小就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我習慣了將很多事情『合理化』,不僅是悲傷的情緒很難表現,而且面對本該憤怒的事情,我也顯得很平靜。

按照本章開頭那位母親的觀點,以前的我就是一個情商高手了。然而,這樣的情商『高手』,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充滿了問題。

我從小就被教育要管好自己的情緒,我的父母成功地把我培養成了一個『好人』,我平常處事冷靜、條理清晰、邏輯縝密、無懈可擊,從不會被情緒所困,就算遇到很大的困難,也不會感到痛苦。因為我很善於管理那些『負面情緒』,絕對不會讓它出來干擾我的人生,卻不知道,它偏偏嚴重地干擾了我的人生。

首先是工作上,因為我是一個冷靜的人,所以我非常不喜歡那些情緒化的人。那些多愁善感的人,我覺得他們太脆弱;那些易怒的人衝動、膚淺,幹不了什麼大事;那些猶豫、恐懼的人,我覺得他們膽小、懦弱……我的公司總是招不到適合的人,我總覺得無人可用,於是,我這個老闆又忙又累。

工作上超理智的我,在生活上也不例外。我認為努力工作,為家人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個男人的責任。我愛我的太太,我愛我的家人,我把我賺的所有錢都交給我太太,覺得這是對太太最好的愛。可是,結婚初期,我總是聽到太太對我的抱怨,說感受不到我的愛,說我對她不好。那時的我覺得不可思議,我把一切都給了你,你還覺得我不愛你,這簡直太過分了!如果這都不叫愛,那什麼是愛呢?

當然,我也是幸運的,雖然當年我的父母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壓抑情緒的人,但我能在成年後有緣接觸心理學,這已經是萬幸了!我相信社會上還有太多像我一樣的人活在不可思議中。

學習了心理學之後,我才知道,我什麼都給了我太太,唯獨沒有情感。而我的公司之所以沒有人才,是因為我害怕情緒,而恰好人才都是有情緒的,多愁善感的人情感細膩,是寫文章的好手,是處理關係的公關、客服精英;易怒的人愛憎分明、行動迅速,是執行力高手;猶豫、恐懼的人思維縝密、深謀遠慮,是不可多得的智囊……

流露悲傷會讓人覺得脆弱,表達憤怒會傷害自己的親人,可是管理好了這些『負面情緒』又會變得冷漠不近人情,甚至變成總有一天會爆發的垃圾人,那我們面對與生俱來的情緒,該怎麼辦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瞭解一下情緒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