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只因目中無人 > 第二節 你的模式,決定你的人生 >

第二節 你的模式,決定你的人生

什麼是模式

模式,就是一個人固有的行為、思維、情緒反應等的統稱,當一個人按照某種方式應對外界的時候,外界也會給他固定的回應。漸漸地,一個人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這個模式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應對各種場景的模式,有些模式有效,有些不僅無效,還會給當事人帶來不好的效果。

勤奮聰明如張傑,本應該掙不少錢,過上富足的生活,因為他內心深處一直有個聲音在提醒他『錢是不好的東西』,所以面對錢以及與錢有關的事情,他的潛意識會讓他選擇逃避。

小陳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懷,讓父母的注意力從哥哥那裡轉移到自己身上,隔一段時間就會生病,嚴重影響了工作。而小茜則因為恐懼父親,面對父親就覺得自己沒價值,以至於在工作中面對強勢的人就會恐懼害怕,影響了自己事業的發展。

小秦就更加可悲,她以為是自己運氣不好,遇到暴力男,卻並沒發現其實是自己在尋找暴力男,即便她生命中有很多溫柔的男性出現,她也不會注意到他們。

模式對一個人影響很大,有人常常抱怨自己運氣不好,但很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模式有問題,才總會遇到各類不順的事情。

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學家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論認為,不同的人對於不同事件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並非事件本身引起了這種反應,而是人對這個事件的不同看法導致了不同的反應。看法,在這個理論中被稱為『信念』。

A是指誘發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性事件後產生的信念(Belief),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後果(Consequence)。很多人認為,是由於事件引發了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但是ABC理論認為,事件只是激發了我們的信念系統,讓它發揮作用,由於人對不同事件的看法不同,才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這個理論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面對同樣一件事情,有些人表現出一種行為,而另一些人表現出另一種行為。真正起作用的就是B,我們的信念。

信念是思想裡最關鍵的元素,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動方向,同時也間接決定了這個人活著的狀態。因為,信念決定了人的行動,不同的行動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我們今天的生活狀態就是過去行動結果的呈現。

這也是美國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發現的一種現象。費斯汀格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法則,被稱為『費斯汀格法則』。這個法則說:生活中10%的事情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組成的,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的。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所能掌控的。

費斯汀格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丈夫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台邊,妻子怕被水淋濕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

丈夫疼愛手錶,就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然後黑著臉罵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氣,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濕。丈夫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

於是二人激烈地鬥起嘴來。一氣之下丈夫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發現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返回家。

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丈夫的鑰匙放在公文包裡,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向妻子要鑰匙。

妻子匆匆忙忙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的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

待門打開拿到公文包到公司後,丈夫已遲到了15分鐘,挨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丈夫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於當事人沒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導致了這天成為『鬧心的一天』。

試想,丈夫在那10%產生後,換一種反應。比如,他撫慰兒子:『不要緊,兒子,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這樣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本身心情也好,那麼隨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所以,當我們形成了一個信念之後,這個信念就會左右我們的行為和態度,漸漸形成一種模式。

模式對人生如此重要,但很少有人能覺察出自己的模式。即便很多人都因為自己的模式備受生活煎熬,經歷很多困苦,但他們很難發現是自己出了問題。

如何改變模式

想要改變一種模式,首先必須要認識到自己的模式。有句話我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們往往都意識不到自己的模式,因為他們用這種方式行動了很久,早已習慣,也根本看不出來這是一種模式。

那怎樣才能覺察自己的模式呢?利用情緒去尋找自己的模式。

人的情緒與思想有關。在任何情況下,人們的情緒都是隨著思想感知的改變而改變的,這就意味著,通過情緒,我們可以找到它背後的信念。所以,當你活得不開心時,不妨問問自己:『是我的什麼想法導致了不開心的感覺嗎?』這時潛意識浮出來的想法,也許就是你要找的『信念』。

所以覺察的第一步,是找到生活中讓你痛苦的那個點,順著這個點,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總是在相似的命運中打轉,無論走到哪裡都會遇到『討厭』的人;每一段感情都是差不多的開頭和結尾;辛苦工作很多年,財富卻還是沒怎麼增加……

如果你找到了生活中讓你痛苦的地方,接下來就來看看如何改變你的模式吧。

有很多人可能也知道自己某些行為或者說話方式、行為方式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但是他們卻很難改變。有人會說:『我就是這樣的人啊!我有什麼辦法!』

真的沒有辦法嗎?

一個人的模式之所以很難改變,是因為這種模式下是一個『堅固』的信念,如果你的信念不改變,模式永遠不會改變。

張傑對我說,只要一談錢,他就覺得非常不舒服、很緊張,好像他做了錯事一樣。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因為在他小的時候那段關於錢的痛苦經歷給他帶來的痛苦情緒與當時產生的想法『錢把我害慘了』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自我保護的系統,為了避免自己再遭受那樣的痛苦,他的潛意識當然會讓他遠離金錢。

找到模式背後的信念只是改變模式的第一步。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改變這個信念。改變信念的方法很多,由於信念往往來源於我們的原生家庭,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瞭解這個人的原生家庭是怎樣的,瞭解這個信念最初是怎樣產生的。

改變信念需要借助情緒,每一個信念都是堅固的,用講道理的方式幾乎沒辦法讓一個人改變信念,只有情緒的參與與認知療法共同進行才可以改變一個人根深蒂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