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只因目中無人 > 第五節 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

第五節 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事情,也許有對錯,而人生,卻很難分對錯

我曾經在課堂上做過一個練習,讓同學們相互告知,對方穿著上哪裡不對,並建議對方應該怎麼穿,然後問被建議的那位同學什麼感受。感受當然是不好,雖然帶著善意去給別人建議,但是也會引起對方反感。所以,光有善良是不夠的,還得有智慧。

設想一下,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一個人,她或他很關心你、在乎你,但是他或她總是告訴你『你這樣做是錯的』,你會對這個人有什麼感覺?當他或她說『你是錯的』這句話時,你是不是很想為自己辯解?如果這個人天天和你生活在一起,你會不會很崩潰呢?

我將這個問題提出來問學員,他們都表示,無法想像怎麼和這樣的人一起生活。但現實是,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而且這種人常常是我們很親密的人,如我們的伴侶。當然,我們自己可能就是喜歡分『對錯』的人。

為什麼我們帶著善意去給別人建議,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呢?因為當我們去給別人建議時,裡面隱含了如下兩個假設:

1.你現在這樣做是不對的。

2.我比你水平高。

其實,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錯的,更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水平低。一旦我們陷入了這種對錯模式,凡事都要去爭一個輸贏,人與人的關係就會陷入僵局。

由於我常常會在課堂上做很多關於婚姻的個案,從這些個案中我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夫妻雙方通常爭吵的焦點都放在誰對誰錯上。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他們甚至會搬出過往許多事情,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引發爭吵的這件事情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證明對錯。

我記得在某堂講『婚姻關係』的課上,我剛講完上面那段話準備讓學員們做練習時,一位女士主動表示,想要和我們分享她的故事。

焦點在『事』,看不到對方的『人』

這位女士叫徐嵐,由於參加了我們很多課程,我很瞭解她。徐嵐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知識女性,外表幹練有氣質,在一家外企做行政總監。她的前夫在一家著名的基金公司做財務經理,兩人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在很多人眼中,徐嵐是一個『完美女人』,美麗、知性、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簡直就是一個『人生贏家』。但是在半年前,她主動結束了自己的婚姻,因為她『受夠了』前夫。

徐嵐說:『大家都以為我的婚姻很幸福,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在外人面前,我和前夫一直很恩愛。所以,當別人知道我要和丈夫離婚的時候,都很詫異。我自己的家人也不能理解我選擇離婚的行為,他們只是覺得我前夫「比較挑剔」,卻不知我日日都要忍受這種被人否定的痛苦。』

徐嵐和前夫是大學同學,兩人學習都很優秀,畢業後各自進了不同的外企工作。徐嵐性格溫和,不喜歡與別人起衝突。但她前夫卻正好相反,個性『固執』,很容易與別人發生爭執,只要覺得自己有道理,就一定要『贏』。

結婚前幾年,家裡的決策基本都由前夫來做,因為只要徐嵐提出反對意見,他就會據理力爭。徐嵐本著家和萬事興的態度,只有遷就丈夫,獨自承受委屈。在孩子出生後,徐嵐發現自己已經不能再一味遷就丈夫了。

小孩出生後,由於兩人工作都比較忙,丈夫將自己父母接到家中照顧孩子。但徐嵐很不贊成婆婆照顧小孩的理念和方法,於是給婆婆提意見。

徐嵐回憶說:『那時候我也不知道說話的藝術,加上剛有寶寶整個人比較緊張,所以一旦看見婆婆照顧孩子還在用那些「土方法」,我就很生氣。於是我常常對婆婆說,你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

婆婆也是一個非常固執的人,徐嵐與婆婆之間的矛盾越積越多。因為與婆婆之間的矛盾,徐嵐與丈夫之間也出現了隔閡。每當她與婆婆發生爭執時,丈夫總是站在婆婆那邊,即便婆婆真的做錯了,丈夫也會說:『別和老人家爭論對錯。』

但是他卻和自己爭論。徐嵐在婆婆那裡受了氣,丈夫又不理解自己,還時常指責她不懂事,說老人辛辛苦苦幫他們照顧孩子,徐嵐不知感恩。

徐嵐回憶說:『也許從那時起,我就漸漸習慣了和丈夫吵架的生活。每天都會吵,吵得厲害了就賭氣、冷戰。』但是徐嵐和丈夫都是很要面子的人,所以朋友聚會、家庭聚會他們都會以『恩愛』的方式出現在別人面前。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種『恩愛』有多少作秀的成分。

徐嵐在委屈和壓抑中生活了兩年,終於孩子也上了幼兒園,她和丈夫工作也漸漸穩定,婆婆便不再和他們住在一起。但那時她的家庭關係已經很糟糕了,徐嵐基本上只和丈夫聊孩子的事情。由於和婆婆關係不好,非家庭聚會徐嵐是絕不會與丈夫一起參加的,兩人漸漸變成了同住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

徐嵐說:『如果我們就這樣「平靜」地生活也好。雖然我和丈夫感情已經冷若冰霜,但至少給孩子保留了一個完整的家。可是孩子上學之後,我們又開始爆發「戰爭」了。』

丈夫提倡『虎爸狼媽』的方法教育孩子,徐嵐卻認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由於工作需要丈夫經常出差,雖然不同意徐嵐的教育理念,也沒辦法管太多。直到有一天,丈夫突然怒氣沖沖地給徐嵐打電話,要她立即回家。

徐嵐剛開門走進房間,丈夫就把孩子的期末考試卷扔到徐嵐身上。他對徐嵐吼道:『你看,這就是你教育的孩子。你看看她是什麼成績!』

徐嵐輕描淡寫地說:『我早看過了。孩子有她自己的特點,何況一次考試說明不了什麼。』

丈夫說:『她上課看漫畫,被老師抓住幾次了!你管不管?老師和你說過,沒用,才找到我的!我才知道,這就是你教育出來的孩子!』

面對丈夫的指責,徐嵐也據理力爭,可是每次爭吵,都是丈夫贏。因為,一個行政經理的邏輯,總是比不上受過訓練的財務經理的邏輯。終於,受夠了這種輸的感覺的徐嵐再也不能忍受了。

徐嵐說:『曾經沒有和丈夫離婚,是因為想給孩子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可是後來發現,這樣的家庭環境根本不利於孩子成長,我們倆教育理念差異如此之大,孩子常常不知所措。所以經過長時間的考慮,我還是決定和丈夫離婚了。』

最後,徐嵐問我:『團長,我和前夫婚姻失敗,是否就是因為我們都要爭論對錯呢?』

徐嵐推測得沒錯,她和前夫失敗的婚姻確實是緣於他們都在爭論對與錯。很多婚姻的破裂都緣於此,夫妻雙方在爭論的過程中,傷害了彼此的感情,以至於他們越來越疏遠。兩人都將焦點放在某件事情上的時候,他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每個人都想找出各種理由證明自己是對的,以此說服對方。所以那些真正『贏』了爭吵的一方,在不知不覺中輸掉了情感。如果將婚姻建立在爭論誰對誰錯的沙土上,一定不穩固。

徐嵐說,離婚後她還和其他男子交往過,但是總不願意走入婚姻,因為她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前夫的影子,從好的方面來說是很有主見,從壞的方面來說就是得理不饒人。

徐嵐有點擔憂地問我:『團長,如果我再次走進婚姻,還是遇到一個固執己見的丈夫,我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他們之所以會陷入輸贏的爭吵中,是因為雙方的焦點都在『事』上,完完全全看不到對方的『人』。那個當初自己喜歡的人,被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給埋沒了,對方的情感、需求、渴望和正面動機,沒有人能看得到……

心理學確實有很多非常有效的工具,可以讓我們從『事』中看到『人』,讓我們從『黑洞』重返『發光體』,這些方法我會在後面的章節中介紹給大家。其實爭論對錯不僅僅是夫妻間常有的現象,在管理中也常會出現。下面的這個故事就是關於管理中『對錯』之爭的問題。

情感與理智

劉銘最近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劉銘是公司總經理,他手下有一位員工叫吳浩然,年初剛來公司工作。這位員工比較特殊,是董事長的公子,剛從國外留學回來,董事長想鍛煉一下他,於是鄭重地把他交到劉銘手上,請劉銘帶這位『海龜』熟悉中國的銷售。現在公司正準備上市,少公子這時候回到公司,明眼人也知道董事長是準備公司上市以後就『傳位』了。

吳浩然在國外學的經濟管理學,碩士畢業,還在國外一家500強企業工作過幾年。劉銘很清楚,董事長是希望公子以後可以繼承家業,才讓自己帶公子學習銷售、管理,這也是董事長對自己的信任和肯定。劉銘也喜歡這位看上去溫文爾雅的年輕人,想把自己在這個行業所學都教給他。

可是吳浩然剛到任兩周,就出了一件事。某天,一個客戶打電話給劉銘說:『劉總,你們怎麼還不發貨?我們這邊都要急死了,怎麼這次發貨這麼慢,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劉銘想,生產車間沒什麼問題啊,難道是倉庫出了問題?劉銘只能給客戶說:『您先等我一下,我打電話問一下,盡快給您回復。』

劉銘很快查明了原因,吳浩然給倉庫下了命令,暫時不發這批貨,因為銷售環節還有一些問題。劉銘跟倉庫說,盡快安排發貨,自己親自簽了發貨單,然而倉庫負責人告訴劉銘一件事,更讓他大吃一驚。吳浩然不僅扣了這批貨,還扣下了好幾批貨,倉庫現在都還沒接到發貨通知。如果再不發貨,估計劉銘會陸續收到客戶的催貨電話。

吳浩然扣下貨品這件事情並沒有提前和劉銘商量,雖然是董事長的公子,可也該提前和自己商量一下吧。難道『海龜』做事就是這樣的?劉銘無奈,只有打電話給吳浩然。

吳浩然走進辦公室,還沒等劉銘問他,就對劉銘說:『劉叔,我發現公司的管理有很多問題。首先,銷售流程就不規範。』然後吳浩然就打開一本自己做的改進銷售流程意見書給劉銘看,告訴劉銘,國外企業都是嚴格按照這套流程進行銷售、庫存和購買原材料的。

劉銘耐著性子聽完吳浩然的分析,然後告訴他:『小吳啊,你這個東西是很好,但是我們公司用不上。我們的客戶都是合作了很多年的老朋友,沒有必要按照這些流程執行,大家知根知底,不用這麼麻煩。』

吳浩然聽完,立即反駁道:『劉叔,我們以後如果要成為一流企業,必須要按照現代企業的標準執行。不運用先進管理制度,企業永遠做不大!』

劉銘心想,一個小毛孩兒,喝了點兒洋墨水,在外企幹了幾年,就這樣不知天高地厚。雖說這家公司早晚也是他的,但若照他這樣『改革』,不出幾年,公司一定關門大吉,作為陪伴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老員工,劉銘可不忍心看到這樣的結果。若吳浩然只是一個普通員工,劉銘肯定早就罵他一頓了,說不定直接炒掉,可是吳浩然是董事長的公子,也就是未來的董事長,何況劉銘還專門被叮囑過要『帶他』,所以劉銘只有暫時忍住怒火,對吳浩然說:『好,你把這個意見書放下我先看看。還有一件事,我聽倉庫說你讓他們暫時不要發貨?是什麼原因?』

吳浩然說:『是這樣的,我翻看了之前和客戶簽的銷售協議,他們必須先付30%的款項我們才發貨,到貨簽收以後再付30%,最後驗收合格,在一個月之內付尾款。可是我問了財務,我們根本就沒有收到預付款就安排發貨了,還有幾個客戶驗收合格都超過三個月了還沒付尾款,所以我就要倉庫暫時不發了。』

劉銘一聽差點暈過去,哪有生意做得這麼死板的?這幾個客戶都是十幾年的合作夥伴了,貨款不完全按照銷售合同付也是時有發生的事情,何況這幾個客戶裡面還有不能得罪的人。劉銘對吳浩然說:『小吳,這裡是中國,我們有自己的國情。如果你什麼都按照國外企業標準來要求我們的企業,大家都沒辦法做生意了。這幾個客戶都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和你父親關係也很好,即便他們真的欠款,我們也會把貨物給他們的。大家在這個世上做生意其實也是交朋友,沒那麼死板。』

然而吳浩然卻不認同這個觀點,他說:『劉叔,我查過企業的賬,我們被拖欠了不少應收款。再這樣下去,資金鏈如果斷掉,我們自己也會完蛋。那個時候你和我老爸那些所謂的「朋友」還會來幫忙嗎?』

劉銘和吳浩然根本說不到一塊,於是第一次談話就這樣不歡而散。

就在劉銘還在考慮如何改變吳浩然『海龜』思維的時候,吳浩然又製造了無數『麻煩』。不久之後,一個老員工突然跑到劉銘辦公室,扔給他一封離職信,說:『劉總,我能力不夠,你批了,我立即走人!』

這個老員工叫陳啟,算是公司元老了,一直在公司做得很好,這是怎麼了?劉銘把信扔到一邊,對陳啟說:『老陳,這是怎麼了?』

陳啟還在生氣,說:『劉總,我對你、對吳總、對公司都沒什麼意見,但是我自己能力不夠,我只會小打小鬧,使一些旁門左道的伎倆,以後公司要上市、要正規是用不上我們這些人的,與其被炒掉那麼沒面子,還不如自己走好了。』

劉銘一聽,這是話裡有話,於是趕快安撫陳啟坐下,又叫秘書沏了茶,親自端給陳啟。陳啟的氣似乎消了一點,然後說出了原委。陳啟是負責供應商這部分的工作,有一筆訂單供應商不開發票,但是同意少幾個點,陳啟算了算也不錯,於是就簽了。誰知道被吳浩然發現了,吳浩然當著眾人的面說陳啟是在搞『旁門左道』,一旦審計發現公司和供應商合夥逃稅,會被罰巨款。劉銘一聽,氣不打一處來,但是轉念一想,吳浩然的說法也沒錯,只是他不該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一個老員工。

劉銘好不容易才安撫了陳啟,下午吳浩然就找來了。吳浩然說:『劉叔,公司那些老員工也太亂來了!我們準備上市,怎麼可以在稅務流程上犯錯呢?』

本來打算好好找這位公子談談,然而劉銘一聽吳浩然這麼說,就很不舒服了——吳浩然說公司老員工亂來,其實把他也包括進去了。他對吳浩然義正詞嚴地說:『小吳,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得罪客戶,現在又批評老員工,公司沒有用你的那些「現代」管理法也一樣做得很好!你有什麼資格教訓那些比你有經驗的人?』

大概沒有想到劉銘會勃然大怒,吳浩然也吃驚不小。但很快他就開始據理力爭,把這幾個月在公司看到的不合理的現象一一列舉出來。其實這些情況劉銘都知道,也打算要在上市前整治整治,但是他比吳浩然更清楚公司的情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革是肯定要改革的,但是不能這麼激進。連自己都受不了吳浩然這種態度,其他人怎麼受得了?

吳浩然要規範公司的流程管理,一切按他在跨國企業的先進模式來運作,而劉銘經營這家企業10多年,從創業到準備上市,都是他與董事長齊心協力打下來的江山,公司的發展壯大已足以證明他的方法沒有問題,過去連董事長都讓他三分,可是今天,兩人卻各持己見,究竟是誰對誰錯?

於是,一次次的談話都在不愉快中結束。不愉快歸不愉快,劉銘意識到吳浩然說的情況也有道理,公司面臨的問題確實就是那些,只是如何讓這個年輕的『海龜』不要那麼激進呢?如何讓這個年輕人聽聽自己的意見呢?如果兩人每次談話都是這樣不歡而散,也許不久之後,他也會遞辭職信。可如果自己就這麼一走了之,吳總該有多失望。公司又真的經受得住吳浩然那樣的『改革』嗎?這時他才發現,古時候那些太子太傅是多麼不容易當,有沒有什麼辦法,既讓改革進行,又讓所有人都接受呢?

一方面是對企業多年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吳浩然關於改革的理智,劉銘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為什麼人們總是爭論『對』與『錯』

對與錯的爭論不僅不會使事情變好,往往還會使事情越來越糟糕。這一點其實很多人可能都覺察到了,卻很難停止爭論。這是為何呢?

爭論,只是一種行為。爭論雙方,其實都是在維護自己的信念、價值觀、身份等對他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一旦他們承認自己『錯』了,便是動搖了這些對他們來說更加本質的東西。所以,一旦你說別人『錯』了的時候,這個人就會立即採取防禦攻勢,去保護那些對他來說很重要的東西,你之後提出的建議無論多好,也很難被他接受,因為,他的心門已經對你關閉。

從更深層次看,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的體現。

自我價值是指在個人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自我對社會作出貢獻,而後社會和他人對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自我價值在人之初是通過父母的接納、肯定、承認、讚美、表揚、鼓勵等方式逐漸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自尊。

所謂『自尊』,即自我價值感,對自己綜合價值的肯定。美國心理學家布蘭登在《自尊的六大支柱》一書中對自尊做了如下表述:

1.自尊是對我們思維能力的信任,對我們應對生活挑戰能力的信任。

2.自尊是對人人都可以成功,具有追求幸福權利的信任,以及對我們自身價值、對我們維護自身的權益、享受勞動果實的信心。

簡單地說,自尊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這種評價通常與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老師等長輩的評價有關。大多數人的自我評價都不高,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一個低自尊的自我。於是,都渴望通過一些事情獲得別人的肯定,在獲得外在肯定中尋求自尊。

一旦我們所做的事情被別人否定,就等於自我價值被否定了,為了維護那點僅存的自尊,就會奮起還擊,爭論就因此產生。這種爭論已遠遠超越了所爭論的那件事,最終將升級為尊嚴之爭,為了『對』與『錯』背後的尊嚴,不惜夫妻離異、生意夥伴反目成仇。

這就是人們為何會爭論對錯的根本原因——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