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只因目中無人 > 第三節 發光體 >

第三節 發光體

人人都愛『發光體』

『黑洞』特質的人讓人遠離,那麼是否有一種與『黑洞』完全不同的人,能吸引別人靠近自己呢?

當然有,這種人我們稱為『發光體』。在我的身邊,就有一個具有『發光體』特質的人。

我第一次與他見面,就被他那種溫暖的特質所打動,在之後的交往與合作中,只要聽到他鼓勵的話語,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無論周圍有多少輕視與譏諷,我都無懼。

他能給人力量這種感覺,並不僅僅是我有,幾乎所有接觸過他的人都會有。那些和他只交談過幾句的人,都會被他那種溫暖的力量觸動,與他相處的時光,成為他們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這個人就是張國維博士。

2001年,經朋友推薦,我認識了張國維博士,我從他那裡感受到了NLP的魅力,於是開始推廣他的課程。那時候國內幾乎沒有人知道什麼是NLP,招生十分困難。第一個班我們只招到了14名學員,這樣的招生局面真是讓人沮喪,我也覺得很愧對張博士。可張博士沒有絲毫不滿,他鼓勵我:『招生沒能達到期望值,我感到你有些失望。失望是可以理解的,你們已經盡力了。你放心,我會盡力教好這個班。我願意和你們一起努力,只要我們大家一起用心做,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我相信你!』然後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那一刻我很感動,覺得自己充滿了力量和信心。

10多年過去了,張博士的班從最初的10多人的小班,慢慢變成了數百人的大班。他不僅僅用NLP的知識吸引學員進入課堂,他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吸引著大家。在我們每年舉辦的實用心理學大會上,張博士只要一出場,上千人會一起起立鼓掌。一名記者聽完他的演講,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基本上沒聽懂他說什麼,可我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這個老頭。』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張博士呢,甚至有人『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他?也許下面這個故事能夠給你答案。

雯恬是張博士的學員之一,她走進張博士課程的那一年,正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經歷丈夫出軌、離婚、分割財產、轉讓公司等一系列災難過後,雯恬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她接受了一年多的心理治療,但病情時好時壞很不穩定,在心理醫生的推薦下,她來到了我們的課堂。

剛進入課堂的雯恬完全不能投入課程學習,彷彿只是為了完成醫生的任務,她每天都坐在教室角落,抱著一台電腦看股票。她把自己沉浸在那些變換的數字與線條中,不聽老師講課,也不和同學交流,即便助教干預也沒用。彷彿只有那些數萬元的收益或虧損才能引起她的注意和興趣。

張博士沒有主動干涉過雯恬的行為,但這一切他都關注到了。向我瞭解了大概情況後,他對我說:『她既然來了,就是在聽課。她只是暫時對生活失去信心,把自己關了起來,我們應該尊重她的內心世界,關注她而不干預她,關心她而不要求她,平常對待就好。』

第一階段的課程結束後,雯恬並沒有任何改變。我們都以為她不會再來聽第二階段的課程了,誰知她還是來了,仍然抱著電腦坐在角落看股票,不和同學交流。但是,我注意到她在股票收市後會合上電腦,抬頭聆聽張博士講課,聽到博士詼諧的語言後,也會露出一絲笑容。

課程進行到第三階段的時候,雯恬已經坐到了教室中間,開始認真聽課,也開始和別的同學交流了。

在最後一天畢業演講的講台上,雯恬流著淚分享了她這一年多的遭遇與經歷。她告訴我們,這一年她從未停止過藥物治療抑鬱症。剛進入課堂的時候,她只是為了嘗試一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也是為了完成醫生佈置給她的任務,其實那時的她已經對自己人生完全失去了希望。但經過這三個月的課程,她發現自己好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就像一株已經枯死的植物又開始煥發了生機。這一年,驀然回首,恍如隔世。若沒有博士細緻的體貼與關懷,她很難想像自己可以這麼快康復。她希望把張博士這門NLP課程傳播出去,幫助更多人。

現在的雯恬,已經是一名小有名氣的親子導師了,還在北京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這樣的故事在張博士的課堂裡比比皆是,每次想起學員們對張博士感激的言語,我的眼眶都會有些濕潤。

張博士這樣的人,就是我所說的『發光體』。在他視界以內的人,都會感到他的溫暖,即便處於人生最灰暗的時刻,也能從他身上找到前行的力量。其實,這種力量真的來源於他嗎?不是。張博士說,這種力量來源於你自己,只是他幫你找到了它。這也許就是『發光體』的本質,他們能照亮你通往自己內心的路,指引你發掘自己本來的潛力和能量。

讀到這裡,我邀請你暫時停止閱讀,閉上眼睛,靜靜地去想一想,你認識的所有人裡,誰曾溫暖過你的心,曾給過你力量,只要你一想到他或她,心中就會湧上一股暖流。想起這個人之後,請你深深地吸一口氣,彷彿把他們給你的這種溫暖力量吸進體內。從今天開始,好好珍惜他們,多創造機會跟他們在一起,讓你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活力。

具有『發光體』特質的人

『發光體』和『黑洞』一樣,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發光體』指能發出一定波長電磁波的物體,這種波肉眼可見,就成了我們所說的『光』。

我相信有些人身上也會發出某種電磁波,這種電磁波不是肉眼可見的『光』,但是我們能感覺到它的能量。只要『發光體』出現,他或她周圍的人就會感覺放鬆、踏實、溫暖,充滿能量,看到希望。

『發光體』有兩個特質:

1.能透過事情看到人。在他們眼裡,人永遠比事重要。他能夠接納你的情緒,讀懂你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在他面前,你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2.焦點會放在一個人能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這個人做不到的事情上。他們從不吝惜肯定和鼓勵,並且相信你能夠做得更好。他們還能在你身上看到很多你自己都看不到的資源。

如何成為『發光體』

這個世界上有少數的幸運兒,他們降生在一個幸福家庭,父母都是心理健康且充滿關愛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為他們提供了足夠的心理營養,所以他們內心強大,有著很高的自我價值。進入社會以後,他們為人處世身心合一,能敏銳地察覺到別人的情緒,看到別人的優點,待人溫暖真誠。

但是這樣的幸運兒並不多見,因為大多數人的父母自己就是『黑洞』,他們又將『黑洞』的模式傳給了孩子,所以孩子長大以後和父母一樣,用相似的標準去評判別人。

如果我們沒有幸運地降生在這樣完美的家庭中,是否就沒有機會成為『發光體』呢?不一定。你還可以通過後天歷練成為這樣的人。

張博士曾經告訴我,他年輕時的工作和工程項目相關,這些項目需要不斷地尋找工程中的缺陷和問題,他也漸漸將這種工作習慣帶到了生活中,開始挑剔別人的問題。對同事如此,對家人也如此。這樣的生活,不僅別人不快樂,他自己也不快樂。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NLP,這門課程的學問徹底顛覆了他之前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從此以後,他看待一件事情,並不會只是孤立地去看待這件事情本身,而是會關注做這件事情的人,關注這個人的情緒和動機。即便不贊同某個人的行為,他也不會否定這個人的價值。因為總是肯定別人的價值,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內心的力量,張博士也成了一位極受歡迎的NLP導師。

從『黑洞』到『發光體』

還記得那位孤獨的女強人蘇梅嗎?她參加了我們很多課程,在我《NLP教練式管理》課程復訓的時候,她在課後找到我,和我聊了聊她上完課以後的變化。

她說:『團長,「黑洞」和「發光體」理論對我幫助很大,改變了我很多看法。回去之後,我找到那個想要離職的經理談了話。我自己從來沒有和下屬這樣深入交談過,以前跟下屬只談工作,一直都認為管理就是「對事不對人」。上完你的課,我開始嘗試去認識下屬這個人,學會了接納。真的謝謝您。』

她也告訴我,改變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課程上的知識讓她多了很多工具,也改變了她很多想法,但是在運用這些工具的過程中她也遇到很多阻礙,甚至還被人誤解。可一路堅持下來,她的生活真的發生了很大改變。她來復訓,想要鞏固學到的技能,多和同學、老師交流。

蘇梅說:現在周圍很多人都覺得她越來越平和了。雖然她還是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但是心情好了很多。現在下屬工作也比之前積極主動了,她相信不久就能過上既輕鬆又有成就感的生活。

除了忙碌的蘇梅,在第二期的課程中,我也特地關注了那位不停打電話的鄭嘉國學員。

他偶爾還是會走出教室接電話,但是頻率已經低了很多。我問他:『嘉國,最近工作似乎輕鬆些了?』

他說:『團長,聽了你的課,我還是希望不要再做「黑洞」,現在一些不太緊急也不太重要的事情我都讓下屬去解決。但有時我還是會不放心,比較重要的事情還是要自己把關。』

我說:『那很好啊!你現在電話費也沒那麼多了吧?』

他說:『是啊,每個月還是有幾百塊吧。我現在也把課上的知識教給員工,他們學到之後應該能承擔更多任務,這樣我就會越來越輕鬆了。不過,這個過程還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