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告別娑婆2:斷輪迴 > 第七章 白莎的《多瑪斯福音》 >

第七章 白莎的《多瑪斯福音》

我一直被視為老師,不是遭人抬舉,就是遭人排斥;對這兩種心態,我是一個也不接受的。1

幾天後,我踏上了兩萬哩長的旅程。飛了五個小時到加州轉機,然後再花十三個小時半,一路直飛至澳洲。我到澳洲四個不同的州演講,也接受了某個全國性廣播電台的訪問。此行就像個夢一般,不只因我不敢相信自己來到了這裡,更因為我的兩位老師跟我說的事都一一應驗了。我非常喜歡澳洲,造訪了雪梨、墨爾本、塔斯馬尼亞島、黃金海岸、布裡斯班,以及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澳洲最東邊的角--拜倫海灣。大體而言,澳洲人比美國人過得悠閒,也沒那麼拜金。我在那兒找到了些樂趣:像是看著滿天星斗,認出幾個星座,好比在南半球才得以看見的南十字星,這可是我打從孩童時期就盼望能看到的星座;我也觀察到洗手台裡水往下流的情形,水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不同於我們北半球的順時針水流,那是因南半球磁場引力所致。Raj和Suzanne這兩位東家還說我挺好取悅的。

前往夏威夷又是一段長途飛行,到了那兒時,我其實挺困的,但在機場盥洗室裡,我卻意外地發現鏡中的我臉上竟掛著笑容。我在夏威夷的期間,十分開心(至少表相看似如此)。阿頓說得沒錯,我會在這兒遇到很棒的人。我的確遇到了,也相信我未來會遇到更多。我非常喜歡夏威夷熱情、友善的人們,美麗的群島,以及溫和的氣候。我還不至於把夏威夷幻想得很完美,我知道人間沒有完美之地。只是,這兒可是我盼了三十五年才有幸踏上的人間仙境,心中真有說不出的感激。我近年旅行頗為頻繁,住在這兒也許並不合實際需求,若要在美國本土帶工作坊,每趟都得多花五個小時的飛行時間。不過,我仍盤算著有朝一日要搬到這個地方來長住。

總括來看,我似乎活得挺「超現實」的。生活雖然忙亂,我卻總是能有剛好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完成該做的事。先天上,我不是個頂有精力的人;後天嘛,我也沒有私人助理幫我打理事情,因此,我只能歸功於聖靈的安排與打點。

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了,我已回到家中,滿心期待阿頓和白莎的再次造訪。雖然他們未曾明確說過會在這個日期出現,但過去這十二年當中,他們好幾回都挑這個時候來。下午我進了電影院,看了場驚險刺激、夾雜著煽情鏡頭的電影。步出戲院時,外頭出奇的冷,這才發現我還沒準備好迎接冬天的到來呢。幸好,我計劃在生日的時候〈三月)再去一趟夏威夷,帶領一場「熱帶」工作坊。一想到這兒,我的冬天好似就沒那麼難捱了。我還跟J兄嘀咕了幾句,抱怨這天氣,他也提醒我別忘了萬事萬物的真正目的。

晚上,阿頓和白莎一出現,我立刻感受到與他們之間的愛。他們上回告別前所說的話,深深觸動了我。我好感激能有這樣的因緣與他們相會。這回白莎先開口了。

白莎:嗨,老弟。電影好看嗎?

葛瑞:香艷刺激。

白莎:不錯嘛。我們看到了你在澳洲與夏威夷玩得很開心。恭喜你了,那是你應得的。

阿頓:一點也沒錯。對了,Mele Kalikimaka(譯註:夏威夷話「祝你耶誕快樂」)。

葛瑞:多謝。也祝你們耶誕快樂。嘿,等等,這樣說合宜嗎?

阿頓:管他的。

葛瑞:是沒錯,但為免顧此失彼:Hanukah,Kwanzaa,Ramadan,Wiccan FESTival of the Yule,Gita Jayanthi快樂,還有聖多瑪斯慶日快樂,以及加拿大國慶日快樂。最後一個當我胡扯。

再次見到你們兩位,我真的好開心!你們說得沒錯,我非常喜歡這趟澳、夏之旅。不過,如你們所知,有件掃興的事。在我飛到加州前的那段國內航線上,每個旅客都緊繃得很。安檢做得既不通人情也不合常理。最有可能藏匿炸彈的地方(也就是貨艙),他們反而不去檢查,因為那可能會增加航空公司的成本;他們也不去做些能夠防制可能的地對空飛彈攻擊的措施,只會一味地讓老百姓心中蒙上陰影,好像我們都是嫌疑犯似的。

問題不在於運輸安全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簡稱TSA)做的事究竟有沒有用,而是他們利用人類的恐懼心理,取得權力,掌控這個國家,藉此謀取利益。待我到了加州,轉搭澳航後,整個氛圍都不同了,像是聞到了新鮮空氣一般。寬達航空公司(Qantas)的空服員一派輕鬆,十分樂意與旅客互動,大夥兒都開心得很,像是在歡慶什麼節日似的,生命彷彿再次活絡了起來。澳洲的安檢比較尊重個人隱私,設備也更為先進。相較之下,美國儼然成了一個悲哀的國度,我個人認為那是因為我們有覬覦掌控全世界的潛藏心態,而招來他人的憤恨不滿所致。哎呀,抱歉,我不是故意談論政治的。我們聊點別的吧。

阿頓:這兩國心態上的確不同,你說得對。在美國,「金錢」似乎已成了最重要的東西。世界各國對他國難免會有所評置,關於此,舉世對美國拜金的評論倒是毫無異議。在美國,人們活著只為了工作,然而在其他國家,人們工作多半是為了生活。美國企業組織標榜的正是「活著就是為了工作」的心態,這樣才能為財團帶來最大的利益。然而,一旦眼中只有錢,生活心態就會跟著不同了。雖說一切都是幻相,但在幻境中,不妨時時請教聖靈,怎樣的生活型態最適合「你」。

葛瑞:多謝你的提醒。不過,我有問題要問。

阿頓:我們也有答案。請說。

葛瑞:是這樣的,《奇跡課程》的出版定稿與先前幾個版本有些許不同,刪修處多半是在前五章,針對這一點,外頭有些爭議,因為前幾個版本是原稿(Urtext)。現在通稱《奇跡課程》的「Hugh Lynn Cayce版本」,則是海倫和比爾有一次到維吉尼亞海灘,送給Edgar Cayce的兒子Hugh Lynn的副本。最早的兩個版本並沒有出版發行,而Hugh Lynn Cayce版本裡也沒有〈練習手冊〉和〈教師指南〉。後來有人非法取得(我猜是用偷的〉Hugh Lynn Cayce版本,掛在網路上,讓大家下載。我提這個的原因是,我想確定我讀的《奇跡課程》真的是J兄的「版本」。

好比,有一小撮的學員指控肯恩在編輯《奇跡課程》時,隨自己喜好,更改手稿的內容。當我在維吉尼亞的Fairfax時,有位學員拿著Hugh Lynn Cayce版本跟我說:「你看,在肯恩染指這部書前,《奇跡課程》是長這樣的。」這批指控者說,原稿的前五章有四分之一的內容在出版後都不翼而飛了;還說,J兄在原稿中交待海倫,要由比爾打點這部書,比爾的意見也收錄在Hugh Lynn Cayce版本中,然而肯恩等人在做最後定稿時卻沒有商請比爾,以致後來書有點兒走樣。此外,他們還提到「上主之子」Sons of God。Son是複數)此辭彙在書裡出現得極為頻繁,這代表上主「確實」創造了分裂的個體。他們也主張,《奇跡課程》教我們要在這世間做些具體之事,甚至舉〈正文〉中的一段話:「聆聽我的聲音,學習化解錯誤,並具體予以修正。」2作佐證。針對這些事,兩位能為我以及其他學員解惑嗎?我雖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想先聽聽你們的說法,以茲記錄。

阿頓:有關J兄的教導,白莎這回有很多話要說,那麼,我就讓她來回答你吧。

白莎:樂意之至。不過,你剛剛的問題是什麼?開玩笑的。我可以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你讀的那本市面上流通的《奇跡課程》,「正是」J兄傳遞出來要大家研讀的訊息,那本藍皮書,就是正確版本。待我簡要說明了後,你便會知道,何以你壓對寶、下對注了。

在我闢謠前,我想先點明一件事:打從一九六五年海倫開始筆錄《奇跡課程》,直到一九七六年出版發行,這部曠世奇書始終都只有「一位」主編,那就是海倫·舒曼。比爾·賽佛從未編過這本書,肯恩·霍布尼克也沒有。據「各方」說法(包括比爾), 海倫非常保護這份資料,並且視為她的「畢生大業」,同時,她也清楚自己只是筆錄者而非作者。海倫絕不允許「任何人」胡搞這本書,除非她十分贊同某個提議,而且感受到那正是J兄的意願。希望這些來龍去脈你都能清楚瞭解。

沒錯,J兄的確在早期曾告訴海倫,倘遇到意見相左之時,應由比爾做最後定奪。但比爾始終都沒遇到有此需要的時候。當初J兄之所以會那樣說,是因海倫初期相當害怕,想藉此安撫她的心。但日子久了,海倫漸漸習慣筆錄過程,較能泰然處之。你看得出來,書中文字敘述愈到後面愈流暢,句句按照五音抑揚格的節拍,最後幾章更是達到顛峰,全部以莎士比亞的不押韻詩體寫出。

至於比爾,我們以前提過比爾相當瞭解《奇跡課程》的真義,也因此,他稱這部書為「基督教的吠陀經」。他深知此書是純粹非二元的教導。我們待會兒會再多談一點比爾的事。

肯恩是在海倫和比爾將《奇跡課程》記錄完畢後才出現的,他首次看到的《奇跡課程》便是Hugh Lynn Cayce版本。顯然,他是不可能涉入從原稿到版Hugh Lynn Cayce本之間的更動。他的確建議過海倫,《奇跡課程》的編排應更專業一點,諸如各章標題與分段的改良、大寫用字及標點符號的統一等。在此同時,海偷也有意刪掉某些J兄針對她和比爾的指示,以及那些可能在他們專業領域才懂的事。她甚至在序言中也提到,他們在幾個小地方做了一些修正,從來無意隱瞞此事。所刪修的部分皆無足輕重,絲毫沒有更動原意。海倫在編輯的過程中一直受到J兄啟發,J兄雖未明示編輯細節,但海倫當時的確在靈性層次與J兄同在。

葛瑞:一位名叫Richard Smoley的學者〈他不在這場論戰之列,因此他的言論挺客觀的),他有一篇報告是研究《奇跡課程》三個版本的差異,我來引述他最後的結論:「差異『微乎其微』」。也就是意義未減,適讀性更增,對吧?

白莎:對。這些微乎其微的差異絲亳不減整本《奇跡課程》的意思。好了,我們現在就來鱉清一下那些只顧以訛傳訛,而不實地操練《奇跡課程》的人所質疑的事情吧。你提到他們說前五章有百分之二十五不見了。嗯,百分之二十五聽起來挺多的,是吧?但這說法公道嗎?會不會是刻意混淆視聽?〈正文〉可不只五章,它共有三十一章。若以整個〈正文〉來看,海倫刪除的只有百分之三,而非百分之二十五。原稿的〈正文〉共六百九十二頁,出版發行時有六百六十九頁(譯註:此指英文版《奇跡課程》),也就是保留了百分之九十七。再者,〈正文〉還只是《奇跡課程》的一部分呢!

全書包括〈練習手冊〉與〈教師指南〉共一千兩百四十八頁。因此,若能公正地看待此事,便不難發現,海倫刪除的僅佔整本《奇跡課程》的百分之一點七,而非百分之二十五。真正刪掉的只有百分之一點七,大部分在前五章,正值海倫筆錄的七年中最初的磨合適應期。現在,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那些人為什麼這麼在意前五章的些微變動?有沒有可能想藉此堂而皇之地「不」操練《奇跡課程》,而只想把它解讀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不過又是個小我障人眼目的伎倆,存心使人偏離真理。

你還提到他們說「上主之子」(Sons of God是複數)這個辭彙出現得非常頻繁,因而有些人讀前五章看到這個字眼時,自行解讀為:上主「確實」造出了不同的個體。但事實上那是初學者對《奇跡課程》的誤解。《奇跡課程》中所說的Sons of God實際上指的並非實相境界,它指的是神子品位(Sonship)狀似分裂的各個部分,也就是「自以為」分裂的生命個體。《奇跡課程》也用過單數的Son of god這個字眼,用以表示「基督」,即與上主全然合一之境,也是每個人的真實面目。整本《奇跡課程》三部書前後都如此一貫,在這些辭彙上大作文章,實在是不智之舉。

你又提到,他們認為《奇跡課程》要我們在世間做些具體之事,並引述了〈正文〉的一段話:「聆聽我的聲音,學習化解錯誤,並具體予以修正。」事實上,它要你「做」的事是:交託給聖靈。這屬於心靈層面,「絕非」指世間的任何事。倘若你在寬恕後有了靈感想做點什麼,那很好,但這並非《奇跡課程》的宗旨。你若教別的東西,那就走錯方向了。

肯恩·霍布尼克〈一位很有涵養的學者,目前是《奇跡課程》首屈一指的教師〉一直到一九七二年才出現,那個時候,海倫和比爾已完成了歷時七年之久的《奇跡課程》原稿,肯恩當時根本沒有參與其中。論年紀,他比他們小多了;若論職位,他也比他們低。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海倫和比爾怎麼可能讓肯恩更動《奇跡課程》的內容?這簡直說不通!你倒是可以想到一堆他們「不」讓他介入的理由,卻找不到一絲理由可支撐那種論調。肯恩在一九七三年讀了《奇跡課程》,隨後兩年協助海倫編輯此書。出版前,海倫再度逐字逐句地校訂了一遍,確保內容正確無誤。她是整本書的主編,也是做最後定奪的人。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比爾·賽佛吧。那些對此書有所疑慮的人,似乎在刻意迴避比爾這個名字,好像此書的最後定稿都沒找他商議似的。說得客氣一點,這種說法真是無知且有欺瞞之嫌。當初,主張此書開頭的奇跡凡例應有五十則,而非四十三或五十三則的(因海倫打字稿裡有不同的分類),正是比爾。在他的堅持之下,《奇跡課程》出版成書時,凡例成了五十則,卻沒有為〈正文〉增添或刪除任何內容,不過重新編排了一番。還有,〈正文〉的最後一段必須獨立一頁,而非拆成兩頁(譯註:此指英文版《奇跡課程》),也是比爾的主張,這正是目前書中呈現的模樣。

那些謠言把比爾說成好似圈外人,既不曉得事情的進展,也沒人問他意見,他更無從表達他的看法。不是這樣的,事實上,比爾不是個一絲不苟的人,而編輯卻是個需要注意細節的工作。不過,每當編輯上有任何變動(好比某段要移動),他們都會先徵詢比爾的意見,而比爾若有什麼重要想法,他也會表達出來。這就是實際情況。好了,現在換我們反問那些不願操練《奇跡課程》,只顧著雞蛋裡挑骨頭的人吧。

海倫和比爾(以及肯恩、茱麗、鮑伯)不都很滿意用「心靈平安基金會」這個非營利機構出版成書的最後定稿麼?他們五位就是最早的成員,不是麼?當初海倫不是親自現身於加州,與比爾、肯恩和茱麗Judy Skutch) 一起發佈《奇跡課程》出書的消息?比爾曾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引述書中節語,他退休後於聖地牙哥的讀書會中用的也是這個版本,不是麼?《奇跡課程》出版後,在海倫在世的五年與比爾在世的十年間,他們可曾表示過這本書有不妥之處或不適合大眾研讀之類的言論嗎?

認為《奇跡課程》的出書過程,比爾從頭到尾被蒙在鼓裡,這種論調好聽一點是「有違事實」,難聽一點叫「混淆是非」。倘若比爾和海倫仍在世,我相信他們也會舉雙手贊成的。問題是,你要相信誰?相信當事人?還是後來那群想佔有《奇跡課程》,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詮釋,而不願實際操練之人?

葛瑞:我喜歡你的反問。多謝了,白莎,我受益匪淺。至於其他弟兄,就讓他們自己選擇吧!其實,那些人散佈的那套說詞,未曾動搖過我。我的意思是說,倘若聖靈能見一切,那麼,他們怎能指望我相信J兄將《奇跡課程》交給海倫和比爾會是所托非人?難道J兄不知道肯恩和茱麗後來會出現?他們等於在說,J兄將所有訊息傳遞給海倫,讓她筆錄了七年、打點大小事宜,卻早知他的訊息會被胡搞?這沒道理嘛!這種論調真像狗屎,而且還是成堆發惡臭的狗屎。

白莎:別說得太過火了。總之,你手上那本《奇跡課程》正確無誤。J兄選擇海倫與比爾時,當然清楚未來的發展會是如何。假使訊息到他們手上會走樣,怎麼可能找上他們?如同《奇跡課程》所說的,他能由時間告終之處,看到所有已然發生與行將發生之事。J兄也提到:「我沒有選錯上主的交流管道。」3那些推崇《奇跡課程》其他版本,而不採納現行版本之人,都落入了小我的圈套。在《奇跡課程》中是這樣說的:「......存心找碴的人,必會如願。而有意澄清觀念的人,也會如願。然而,他們必須甘心略過那些爭端,認清那只是一種抵制真理的措施、故意拖延的伎倆而已。」4

存心找碴與以訛傳訛的人,目的無他,就是使原本可能操練《奇跡課程》的學員錯失焦點,見樹不見林,而延誤對真理的體驗。如果這是他們真想效力的方向,那麼悉聽尊便。但是,真理永遠守候在那裡,等待有意澄清觀念,甘願具體寬恕之人找上門。只要有心,自會有所體驗,這才是《奇跡課程》真正的目標。

阿頓:好了,我們現在來談談「分裂」吧。小我的本領就是分裂。世上一切都是分裂的(即使僅透過死亡而顯現),因為這裡的一切都是分裂之念的象徵。別害怕,只要還具有任何形式,分裂就無可避免。所有的教會、靈修團體無一倖免,皆會遇上某種程度的分裂,且狀況還不少呢。你的任務便是寬恕它、持續操練《奇跡課程》。設若奇跡團體內有任何外在形式的分裂,也得切記,超越之道「絕非」從表相下手,而是透過寬恕,予以化解。也就是從心靈層面下手,與外在現象亳無關係。

相信你一定記得,卡爾·榮格(Carl Jung)在他晚年看到徒弟們將他的學說轉變為許多不同的樣貌後,所說的一句話:「還好我是榮格,不是榮格學派(Jungian)。」好了,既然萬事萬物都會變遷與分裂(不論是在教會、哲學、心理學、靈修的領域,或者任何組織團體中),那麼,它的哪一種形式才是最正確無誤的?

葛瑞:我不知道。哪一種?

阿頓:動動腦啊,葛瑞。假使某個東西分裂了,它的哪一個形式可能是最正確的?

葛瑞:我知道了!最正確的是:在第一次分裂前的形式!

阿頓:正是。記住這點,尤其在《奇跡課程》內容有爭議而你又不確定該相信誰的說法時。如你所知的,「心靈平安基金會」的元老是:海倫、比爾、肯恩、茱麗和鮑伯,他們在第一個爭議產生前就在那兒了,也就是說,他們的說法會是最正確的。

還有,你應該也注意到了、肯恩、茱麗和鮑伯至今仍是好友,如果海倫和比爾還在世,他們這群基金會元老也仍會是好友。比起其他靈修團體的早期成員,他們好多了。事實上,你若想擁有更多寬恕機會,我建議你到靈修團體裡去混,你會找到不少寬恕機會的。

白莎:這是必然的。那些存心找《奇跡課程》麻煩的人,不會承認海倫和比爾使用的《奇跡課程》版本是正確的;正如教會當年絕不會承認〈多瑪斯福音〉早於其他福音。但這確實是真的,而且,它也是另一個絕佳的例子告訴我們何以在第一次分裂前的形式總是最正確的。

J兄釘死於十字架後,有些門徒得知J兄並沒有真的死亡而大受鼓舞,有些則因師父的隕落而一蹶不振。於是,我就與達太以J兄的教誨為基礎,成立了一個小宗派(sect),最後我們寫成了幾個卷軸,也就是後來的〈多瑪斯福音〉,不過,我們當時只稱它為〈語錄〉(The Sayings),至少翻譯過來是這個意思。此外,還有一個以J兄說過的話為基礎寫成的福音也是正確的,名為〈師父的話〉(Words of the Master)。我先前跟你提過,它就是著命的Q文件,那三本所謂的《對觀福音書》(Synoptic Gospels):馬可、馬太,以及路加福音書,都是根據此文件抄襲借用而來的。他們把他們不贊同,也就是與日後保羅的宗教理論不符的部分,都刪除了。

最後,〈多瑪斯福音〉與〈師父的話〉都被教會剔除掉,不見蹤跡,如今只剩一九四五年在埃及Nag Hammadi附近出土的那本遭增修過的〈多瑪斯福音〉。我說過,裡頭有三分之一是我原著裡沒有的,那是在耶穌受難到西元第四世紀這本福音「湮沒」的三百年期間,後人添加進去的。至於〈猶大福音〉,實際上是後來諾斯替教派的文獻,當中不僅未闡述多少真理,甚至加了很多J兄不曾說過的話。

教會除了銷毀許多福音外,還設法將傳遞兄訊息的幾位主要教師從歷史上除名。因此,那些最優秀的教師反而不為基督徒與世人所知。沒錯,大家認得「我」,不過,我在大家心目中只是「缺乏信心的多瑪斯」(Doubting Thomas)。《新約》裡的故事刻意貶損我,那是因為教會受不了〈多瑪斯福音〉的威脅。我太有名了,他們剔除不掉我的名字,只好竄改歷史。其餘教師的故事也幾乎消失了。我現在就要來談談兩位傳遞J兄訊息的優秀教師。

司德文(Stephen )是最早的一位。他是早期一位教會領袖,也是筆錄〈師父的話〉的成員之一。當時,保守派的人士都跑去跟隨J兄的兄弟雅各(James Just),而秘教徒(當然,J兄就是秘教),則大都追隨三位教師,我也是其中一位。

司德文與我相當,都是老師,也都有一本很棒的福音,只是我們當時並不稱福音。他相當有名氣,因他在許多J兄造訪過的地方集結信眾,忠實地傳遞了j兄的訊息。在J兄受難後的許多年,他頗具影響力。然而,新約》出現後,又經過幾世紀教會的竄改,司德文的地位經他們胡搞後,已大為貶損。沒錯,《新約》的確提到他了,〈使徒行傳〉第六、七章中確實暗指他是位了不起的教師。但那樣的篇幅根本呈現不出他成就的事跡。我要引述一小段〈使徒行傳〉中的話,裡頭如實地描述了司德文的死因:

司德文充滿了恩典與德能,在民間顯大奇跡、行大徵兆。當時有些稱為「自由人」會堂中的人,以及古利奈與亞歷山大人的會堂的人,還有些屬於基利家與亞細亞各處會堂的人,前來與司德文辯論。但他們都不敵司德文的智慧,因為他是透過聖靈發言。

(譯註:〈使徒行傳〉在天主教的譯稱是〈宗徒大事錄〉,以上譯文采用後者)

接著又描述他們是怎樣給他冠上「褻瀆神明」的罪名,而置他於死地。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時掃羅(後人稱聖保羅)也在場。〈使徒行傳〉是這樣說的:「掃羅對殺害司德文一事也表贊同。」記得嗎?掃羅不斷迫害基督徒,直到他受不了自已的罪惡感而良知發現。再者,這個事件是在耶穌受難足足二十年後才發生的,當時掃羅尚未接手J兄的志業(他後來才把J兄的教導轉化成另一套宗教神學)。司德文能言善道,忠實地將J兄的訊息傳遞給人們。反觀當時的基督教,是以宗教形式建立起來,它成了一條條的信念,而非教人以一種新的眼光看待世間萬事萬物。我所謂的「看待」,指的是聖靈的慧見。J兄所教導的眼光,是要我們越過世間的表相,直探它的實相。這也是司德文所傳的訊息,但教會卻置若罔聞。

根據史料〈包括遭竄改的歷史),傑出的教師中,當屬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最了不起。我們在《告別娑婆》中已澄清過,馬利亞並非J兄所救的那名原本要被眾人拿石頭砸死的妓女,現在不妨再提一下,因為顯然有些人仍搞不清楚,馬利亞是J兄的夫人,猶太教的經師從不要求獨身。J兄視馬利亞與他自己相當,她也真的不負眾望。為此,不少人嫉妒她。這世界就是如此,那時馬利亞已開悟了,但門徒們仍受人性弱點所困。

跟〈多瑪斯福音〉一樣,如今流傳下來的馬利亞的福音,幾世紀來已遭修改,只剩下斷簡殘篇了,但你仍能從中窺見;兄與馬利亞的足跡。抹大拉的馬利亞可算是傅達J兄訊息最為完整的一位教師,也許這是因為她非常瞭解J兄吧!兩人有如一體。有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J兄的追隨者都是女性。兩千年前的猶太文化是不太允許女人像男人那般選擇修行路的。但由於J兄一視同仁,無形中也鼓勵了女性加入他的行列。於是消息漸漸傳開,女性修行人遂成了他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員」。她們是「先遣部隊」,在其他女性同修家中預先準備好食宿,讓男性同修在四處傳道之際有棲身之所。J兄受難後,馬利亞心裡很清楚J兄安然無恙。她也是第一個看到J兄以肉身再現的人。當然,耶穌的復活,目的是為了告訴世人身體的非真實性。這點,馬利亞完全瞭解,司德文、達太和我也有某個程度的認識,只是不如馬利亞那般透徹。其他門徒更是不懂這件事的真義,有些人反而藉此崇拜J兄這死而復生的肉身。

馬利亞是傳佈J兄訊息的箇中翹楚。人們常聽得入神,近乎渾然忘我。前來聽她布道的人,女性也常占相當高的比例。大致而言,因為較為成熟,女性在修行上的成長往往比男性來得大。這並不表示男性都比不上她們,而是人數上沒有那麼多。在當時那樣的文化下,女性可不願再聽從那些要冠在她們頭上一輩子的傳統觀念,因而十分慶幸能有此機緣聆聽馬利亞講道。

我不打算在此深入馬利亞的教學內容(與J兄的教導無異)以及她的福音。我想把焦點放在〈多瑪斯福音〉上,它也是我畢生最重要的經驗。近來已有很多人開始談論馬利亞,未來也會有。不過,我仍要在此破除一個訛傳,J兄和馬利亞並沒有子嗣。即使他們真有後代,所謂的「嫡系血脈」對J兄也亳無意義,完全偏離了焦點。而且,就算發現有個人遺傳了 J兄的基因,那又如何?J兄要世人看出身體的「無意義」,而非光耀它。即便是他的子嗣,也像世間兩代的遺傳一樣,未必繼承前人的靈性異稟。

你的焦點應永遠放在操練寬恕以返回天家,而不在身體與形式的層次。你「不能」把物質靈性化。世人老想找救恩的「替代品」,只求跟隨一個成道者,能把救恩「灌」給他們。那是行不通的。更有甚者,有人在外頭宣稱是某某大師,能傳授你大師級的法門,這也是可笑至極的替代品」,要是你釘根釘子,刺穿他的手腕,他肯定痛得哇哇叫。 J兄才是名副其實的大師,他感受不到任何痛苦,因為無咎的心靈是不可能受苦的。根本沒有「嫡系血脈」這回事,若真有這回事,也只會引人步入歧途而已。

葛瑞:酷。馬利亞、司德文,還有個謙卑的多瑪斯......你們這一夥人相處得可好?開玩笑的。

白莎:事實上,非常融洽。我知道你是開玩笑的,打從我們《告別娑婆》最後一次來訪後,你開始浮現不少身為多瑪斯那一世的記億,以及你與了兄相處的情景,對吧?

葛瑞:你怎麼什麼都知道?講一個來聽聽。

白莎:也許我們改天可以談一談。不過,我知道你此刻心中另有盤算。

葛瑞:真是什麼都瞞不了你!我想做個小實驗,念個東西,跟《奇跡課程》與〈多瑪斯福音〉有關。你們覺得如何?

白莎:別把我愈搞愈糊塗了。開玩笑的。不過,你得先講個笑話,我們不能講了那麼久都沒來點娛樂。你在工作坊中總能使大家開懷大笑,這非常好。還有,你講課時的清晰也讓人印象深刻。

葛瑞:因為我有好老師啊,而且外在助力也不少。總之,多謝了,鼓勵的話當然多多益善。好了,笑話登場:兩千年前的某一天,耶穌在路上走著。當然,他當時並不叫耶穌,我們姑且在笑話裡這麼稱呼他吧。走著走著,突然碰上了 一群人,他們準備要對一名妓女丟石頭。那是當時的法律,一旦你抓到妓女,就要拿石頭砸死她,即使你一小時前才跟她溫存過。這些人看到耶穌來了,想到一個法子整他。你知道,他們並不喜歡耶穌,他是個叛教的猶太經師,不屈從他們珍視的法律。因此、他們想修理他,打算設個陷阱,要讓耶穌親口說出他們不該這樣對待那名妓女。在當時,光是服從法律還不夠,你得贊同法律。要是你說出任何有違真神之律的話,就算是褻瀆上主,下場跟違法者一樣慘。於是,當耶穌走向他們時,群眾中有個人對他說:「猶太經師,我們逮到了一名妓女,現在打算對她處以擲石致死罪。按法律,我們該這麼做,你覺得呢?」

好啦,如果你想拉個人去阻擋耶穌的去路,那麼你得起個大早才行。耶穌看了看這群人,而後說:「你們當中有誰自認為沒有罪的,就讓他來丟第一塊石頭吧。」結果,群眾全放下了手中的石塊,因為沒有一人敢說自己無罪。這麼一來,耶穌不但救了那名妓女,也給大家上了一課,並且自已也倖免於難。你瞧,這句「你們當中有誰自認為沒有罪的,就讓他來丟第一塊石頭吧。」說得多好,簡直為整件事劃下完美的句點。

說時遲那時快,突然冒出一名老婦,手上拿著一個好大的石塊,走到妓女面前,朝妓女的頭丟去,把她砸昏了。耶穌看著那位丟石塊的老婦,對她說:「拜託!老媽,請你別插手我的事,好嗎?」

阿頓:真好笑。很高興看到你沒把修行這回事看得太嚴肅。現代人要是能看到J兄當時無傷大雅的幽默,也會十分驚訝的。好了,你說的實驗呢?

葛瑞:嗯,我想唸一下網路上《告別娑婆》討論專區裡的一個問題,以及某個成員的回覆。不只因為我贊同回覆者的觀點,更是因為他這番話好似一個轉捩點,給予我們一種新的方式看待J兄。畢竟,J兄是開悟之人。當然世人也能從《奇跡課程》與失傳了一千六百年的〈多瑪斯〉這類福音中,對他有新的認識。回覆者的話提供了我們另一個看待世界的方式,與被教會刪掉的那些早期福音中的許多觀念不謀而合。你們覺得如何?

阿頓:念吧。

葛瑞:好的。這是網路上《告別娑婆》討論專區裡,一位匿名的傳統基督徒寫的:

真理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福音裡講的是,基督降臨世間,為的是要藉著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與復活來拯救這個世間。

基督的降臨不是為了傳給我們神的真理或奧祕。他來,是要為我們的罪而死,我們方能因此而得救,與上主同享永恆。

我留言不是為了要辯論,或有其他目的。我的一個親戚介紹我看《告別娑婆》這本書,我才會進入這個留言版瞧一瞧的。

留言寫到這兒。

這是典型的基督徒對J兄的認識。他甚至摘錄了「使徒信條」的片段掛在網上。好了,現在要念住在紐約的Rogier F.van Vlissingen的回覆,他是The Gospel as a Spiritual的作者。我念的時候,會用「J兄」這個名稱取代「耶穌」。我已取得的同意,可摘引他這篇回覆。我覺得他點出了《告別娑婆》問世以後的新氣象。Rogier的回覆如下:

嗨,我想,這是不同的人對J兄有不同的看法吧。基督教對J兄的詮釋若對你有用,你是該堅信不疑,然而,許多人都覺得不受用,我父母也是,他們在我兩歲半時離開了教會。原因之一是,他們由十九世紀中葉「新教神學」(ProtESTant theology)中流布的訊息得知,基督教其實是保羅神學的產物,不能代表J兄的教導。自此,在我成長過程中,我對J兄的概念,直都是「活生生的臨在」是我們隨時都可求助的「上主幫手」。「J兄因我們的罪而死」這種觀念,依我看,不過是鬼扯瞎說,是針對J兄的一種宗教理論,根本與J兄的教導背道而馳。

後來,我接觸到《奇跡課程》,J兄在裡頭詳盡地解說十字架的信息為何,它「不是」神子因我們的罪而犧牲,而是告訴我們一種永恆的愛。我很清楚,這正是我畢生尋找的J兄,那是打從心底的一種體認。我這輩子鑽研過不少經文,包括希伯來文的《舊約》,以及希臘文的《新約》,如此,我才無需依賴那些我並不太信任的譯文。我研讀時,重點總是擺在J兄說的話,而非他人(保羅,或其他門徒)的解說。從《新約》的故事可得知,眾門徒即使絞盡腦汁想探清J兄的語意,也仍一知半解。至於保羅表面上的篤定與清明,我猜可能是一種掩飾,他對自己在前往大馬士革路上經歷的「耶穌顯現」仍懷有相當大的疑慮。因此對我而言,保羅的話最不可靠。他文辭雖美,卻脫不了仇恨與罪咎的框架,其中之最即是:將J兄十字架的信息解讀成「因我們的罪而死」。

簡單來說,J兄的教導讓我受用,保羅的則否。而在《奇跡課程》與近年問世的《告別娑婆》中,我看到J兄釐清了後世對他的那套宗教說詞。我很早就注意到多瑪斯的福音,裡頭J兄所說的,顯然皆「非二元」的觀點,那與使徒保羅的神學理論是很難相容的,雖然,因著你解讀的不同,你會覺得保羅的理論與其他福音好似沒多大衝突。開始時,教會視〈多瑪斯〉為晚期作品而棄之不論,但許多學者從內部資料得知,這部語錄形成得相當早,約公元五十年,早在保羅與其他福音完成之「前」,我們還可從中看到沒有使徒保羅色彩的J兄原始教導。

我個人覺得,這一說法很有道理,若由初期教會竄改歷史的軌跡來看是可瞭解的。我們從中得知,J兄無意成立宗教,儘管他出身於猶太世界,卻堪稱為普世導師。我們也不難看出基督教的意圖I他們想盡辦法削足適履,將J兄的教導嵌入一個宗教組織的框架裡,主導了人類歷史兩千年。由此觀之,我們的確有別的方式可以認識J兄,只是這些途徑歷年來一直遭到壓抑、破壞而被人遺忘,今時今曰又重現於《奇跡課程》與《告別娑婆》,以及其他的學派。

總之,你喜歡哪一套,就堅持下去吧。對我來說,《奇跡課程》的模式對我很受用,而《告別娑婆》則以該課程為主軸,這也是此討論區探討的主題。如果你有興趣,不妨進來瞧瞧;若否,那也無礙。這兒沒人有興趣理會兩千年來基督教教會那內部傾軋與分裂的歷史。我們只想著眼於另一種眼光,而《奇跡課程》給的正是這個眼光。

《告別娑婆》的登場,讓J兄在《奇跡課程》中的教導有了「簡易版」,且與〈多瑪斯福音〉的主旨相呼應。這挺有意思的,因為〈多瑪斯〉顯然難以與保羅神學契合,處處挑戰他的基本理論。簡言之,它提供我們對J兄的另一種認識,與正統基督教神學大相逕庭。

葛瑞: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白莎:他切中了要點,哥兒。事實上,他還幫忙引出了我準備要給你的小小驚喜。我說過〈多瑪斯福音〉裡頭有三分之二是J兄真正說過的話,其餘三分之一是後人魚目混珠的。你們目前的〈多瑪斯福音〉版本有一百一十四條語錄,其中四十四條是我在印度被處死後,到書被埋在埃及的這三百年當中,別人加進去的。我這回不打算解說這些語錄,只把屬實的七十則以英譯讀出,直接跳過偽造的四十四則。讀者不妨用聖靈的思想體系來解讀其中含意,其中二十二則我在《告別娑婆》中提到,也加以解說過。

那二十二則待會兒也會念到,只是不加解釋。我會用我自己的「標準聖經修訂本」的方式把它整理出來,以貼近J兄當時所說的話。不過你得記住,我說過,那二十二則較貼近你們的文化,其餘的,含有很濃的東方味道,對西方人而言,可能會感到格格不入。重要的是,無論你讀什麼經典,終究都應以聖靈為前導,作為自己的「解經師」。這是你回復本來面目(也就是靈性)不可避免的過程。

你無需此刻就得瞭解每則語錄。但我仍十分鼓勵大家更深入《奇跡課程》三部書,重溫《告別娑婆》系列書籍,因那是J兄以「現代」語言傳遞出的訊息。切記,J兄必須以當代人們所能瞭解與接受的文字、符號,跟他們說話。他當時在〈多瑪斯〉中以那樣的方式布道,必有其因;他今日在《奇跡課程》中以這樣的方式傳遞真理,也必有其因,而我們在《告別娑婆》系列中助他一臂之力。J兄在《奇跡課程》中是這麼說的:

「聖靈的使命即是化解小我的一切妄作。祂必須在小我運作的同一層面予以化解,否則心靈便無從意會到其中的改變。」5因此,即使訊息的內容與聖靈的愛沒變,形式上仍得改變。〈多瑪斯福音〉與《奇跡課程》裡的訊息皆純粹非二元,請記得這一前提,即使書中以比喻的方式描述分裂的世界,以及那些自認為活在其中的人們。

這七十則是現行福音裡正確的語錄(或稱logia),我願親自為它背書。若你喜歡,不妨稱它為「白莎的〈多瑪斯福音〉」,以與Nag Hammadi版本區分,它代表的是兩千年前的耶穌。由於當時的語言不同,我引述的並非真正J兄口說的話,但已盡可能用最貼近的英文表達出來了。好好享受吧。

看到J兄的話能在今日重現,讓「耳尖」的人們聽到,我很開心。兩千年前要分享這些觀念絕非易事。不過,那也無礙,反正時間是虛幻的。

我的原版裡沒有編號,不過,我仍會按現行有編號條例的福音順序讀出,這有助於讀者對照閱讀(也許有人會想與其他版本與譯文做比較)。至於那些魚目混珠的語錄,我會直接跳過,因此下面的編號並不連貫。假使有人想把〈多瑪斯福音〉重新編列為這七十條,歡迎之至。Nag Hammadi版本中編號第六與十四歷經多年混淆,編排有誤,我會將兩則當中正確的部分取出來合併為原貌。第十三則中,我並非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記錄,因當時J兄是跟眾人說話,而不只針對我。還有,在Nag Hammadi版本編號第一百一十四則中說道,女人必須轉化為男人後,方得入天堂。這一則顯然是偽造的,與福音前面的語錄明顯牴觸,實在很難想像會有人相信。

我今晚說的已是最貼近當時亞美語的譯文了,是當今世上唯一完整的福音,如實呈現,J兄的訊息。當然,他那段時期教導的不只這些,我所說的只是我福音裡真正記載的部分。要記錄在他生前最後幾年所說的發人深省的話,可得耗掉不少筆墨呢!

我想,由我自己的下一世來重述J兄在〈多瑪斯福音〉中的語錄,也算是一種圓滿結局吧。兩千年前,我筆錄J兄的話,現在又由你完成此大業。這本福音總算能正確無誤地以它的原貌流傳下去了 。

(註:我把標題也加了進來。白莎口述這七十則語錄。為求正確,我錄音下來)

白莎的〈多瑪斯福音〉

這是生活的耶穌在世時私傳的語錄,Didymus Judas Thomas記錄。

01 他說:凡是發現這一語錄的詮釋之人,不會嘗到死亡的滋味。

02 J說:尋覓者,別放棄尋見,要鍥而不捨,直到找著為止。他們一旦找到了,會感到坐立難安。坐立難安之餘,他們會驚歎不已,最後統御一切。

03 J說:倘若你的老師告訴你「看啊,上主的國度在天空」,那麼飛鳥會先你而入。若他說「它在海裡」,那麼魚群會先你而入。其實,上主的國度就在你內,而你無所不在。一旦你認識了自己,所有人都認識你,你就會明暸,我們原是一個。但你若不認識自己,你便活在貧困中,成了貧困。

04 J說:歲數大的人應當毫不遲疑地去請教小孩子生命的意義,那人才能活下去。因為最先的會成為最後的,他們終將變為同一個人。

05 認清你面前事物的真相吧!原本隱蔽不知的便會為你開啟,因為沒有任何隱密之事不會啟示出來的。

06 門徒問他說:「我們需要守齋戒嗎?我們該當如何祈禱?我們必須行善佈施嗎?飲食該守何種禁忌?」J說:「若你到了某個地方,走在鄉野村道時,有人收容你進家中,他們招待什麼,就吃什麼。畢竟,進入你口中的,不會污損你;反倒是出自你口中的,使你無所遁形。」

08 J說:有個聰明的漁夫撒網到海裡捕魚,網子拉上來時,裡頭儘是小魚。但他發現其中有條肥美的大魚。他留下了大魚,把所有的小魚扔回海裡。在座耳聰者,請諦聽!

09 J說:你們看,播種的人出門了,手抓一大把種子撒了出去。有些種子落到馬路上,被飛來的鳥群吃掉了。有些則落在岩石上,無法生根,也無法結實。有些落到荊棘叢中,困在雜草中,被蟲兒吃掉。還有一些落到肥沃的土壤上,長出好莊稼;有的每穗六十粒,也有每穗一百二十粒。

11 死人活不起來,活人則死不了的。

13 對門徒說:「拿個東西比喻我吧,說說看我像什麼。」西門·彼得回答:「你像一個正義的天使。」馬太回答:「你像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師。」多瑪斯回答:「師父,我實在無法用言語形容你像什麼。」

他帶著他,引退下去,跟他講了三件事,當多瑪斯回到朋友那裡去時,他們問他說:「跟你說了什麼?」多瑪斯跟他們說:「我只需跟你們講其中的一條,你們大概就會拿石頭砸死我了,那麼連石頭都會起火,吞噬你們的。」

17 J說:我要給你們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手無法觸及,且不曾浮現於人心的事。

18 門徒問J說:「告訴我們最後的結局吧!」

他說:「你已經找出了開始的起點了嗎?所以你才會探索終點的問題?因為起點在何處,終點便在何處。穩立於起點上的人是有福的,因為那人知道終點是怎麼一回事,而且不會嘗到死亡的滋味。」

20 門徒問J說:「請告訴我們,上主的國度是什麼樣子?」他答道:「它就像一粒芥末種子。雖然它比所有種子都小,一旦掉落在耕耘過的土壤中,便會長成龐然大樹,還可供飛鳥棲息。」

22 你若能把兩個當成一個,你若能把內在的當成外在的,外在的當成內在的,高高在上的當成低低在下的,你若能把男的女的都視為同一個了,那麼男的就不是男的,女的也不是女的了......那麼,你就能進入天國了。

23 我選擇了你們,由千人選其一,由萬人選其二,被選者最後成了一個。

24 門徒問道:「顯示我們你的境界吧,我們必會奮力追尋的。」

他答道:「有耳的,仔細聽吧!光明之人身內存有光明,它能照亮全世界。它若不照耀,必是黑暗。」

26 你看到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大梁。等你把自己眼中的大梁取出時,才能看得清楚,並且幫弟兄取出眼中的木屑。

28 我立於世間,發現世人皆醉,沒有一人感到口渴。他們雙手空空地來到人世,又試圖雙手空空地離開人世。在這期間他們沈醉不醒。只要他們丟下他們的酒,雙眼自然就睜開了。

31 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是不受歡迎的,醫生也醫治不了自己的親友。

32 J說:一個建立在高山上且堅若磐石的城市不可能倒塌,也無法隱藏。

34 J說:若瞎子引領瞎子,兩人都會掉進坑裡去。

36 不要從早到晚,又從晚到早地操心你的穿戴。百合花從不工作,也無須紡衣織布。

37 當你能毫不羞愧地褪去身上的衣服,像孩童般擺在腳下踐踏時,你便會看到生命之子,而不再害怕。

40 一株葡萄籐已被種植在天父之外,因為它不夠強壯,人們會將它連根拔起,任其枯萎。

41 J說:凡是已擁有的人,會得到更多;一無所有的人,則連僅剩的一點兒都保不住。

42 作一個人間的過客。

45 荊棘中收割不到葡萄,剌薊中也結不出無花果。

47 一個人無法同時騎兩匹馬或是拉兩張弓;一個僕人也無法同時伺候兩個主人,否則他不是恭奉了這一位,就是冒犯了那一位。

沒有人喝了陳年老酒後,立刻想喝新酒的。也不會將新酒灌入舊酒囊裡,否則酒囊會破裂:陳年老酒也不能裝在新酒囊裡,否則酒會腐壞。不能拿舊布補新袍,否則會扯出裂縫來。

48 J說:若兩人能在一室中重歸和好,當他們對著山說:「移到這兒來。」山便會過來。

49 獨自蒙受上天揀選的人是有福的-你必會尋得天國;因為你來自那兒,也會重返那兒。

51 門徒問他:「死者何時才能得到安息?新世界何時才會來臨?」他答道:「你們所盼望之境早已來到,只是你們不認得罷了。」

52 門徒告訴他:「在以色列布道的二十四位先知,他們全都提及你。」他答道:「你們視而不見眼前這位生者,卻只談論著死者。」

54 貧窮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父的國屬於你的。

56 任何人若看清了世界,他在世上只會看到死屍;凡是能夠認出死屍的人,世界對他便沒有任何價值了。

57 上主的國度就像個擁有優良種子的人。他的對頭趁夜前來,在優良種子中播撒草籽。但他並沒叫工人拔除這些野草,反而對他們說:「不要拔,否則你們可能在除雜草時,把麥穗也拔了 。等到收成那天,野草會長得特別醒目,我們便可拔除並燒燬它們。」

58 J說:那已然寬恕而找到生命之人,真是可喜可賀!

59 趁你還活著的時候,眼光轉向生活之主吧!否則等你死時,想要去看生活之主,卻無法看到了。

61 我是來自那完整無缺的一位,天父的一切賜給了我,因此我說,一個人若重歸完整的,必然充滿了光明,一個人若支離破碎,必然充滿了黑暗。

62 J說:我要把我的奧秘傳授給已準備好接受的人。千萬別讓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在做什麼。

63 有個富人擁有許多錢財。他說:「我要善加利用我的錢,這樣我便能耕種作物,收成後再重新播種,讓我的谷會堆滿了作物,如此,我便一無所缺了。」他在心裡這樣盤算著,但當天晚上,他死了。

66 J說:把建築工人丟棄的石頭拿給我看吧,它將成為屋子的基石。

67 J說:那些無所不知,對自己卻一無所知的人,實際上他什麼都不知。

70 J說:你若能活出你內在原有之物,那麼你原來擁有之物能拯救你。倘若你內沒有那樣東西,那麼你內沒有之物會置你於死地。

72 有個人跟他說:「請你叫我的兄弟讓我一起分割父親的財產吧。」他回答那個人:「弟兄,我何時成了分割者了?」於是轉身對他的門徒說:「我可是一個分割之人?」

75 J說:門口站著好多人,但只有無伴者方能登堂進入那新娘的閨室。

76 J說:上主的國度好比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擁有一批貨物。一天,他發現了 一顆珍珠。精明的他賣掉所有的貨物,為自己買下那顆珍珠。你們也是啊,要尋找那永不朽壞的寶貝,沒有飛蛾能吃掉它,也沒有蟲子能損毀它。

79 群眾中有位婦人對他說:「孕育出你的子宮,以及喂哺你的乳房,可真有福氣。」他告訴她:「能聽聞天父之語,並謹守奉行的人,才真是有福。因為,有朝一日你一定會改口:『那從未懷孕過的子宮,以及未曾喂哺過的乳房,可真有福氣。』」

80 J說:凡是已認清這世界的人,必也看清了這具身體;凡是已看清這具身體的人,世界對他不再有任何價值。

85 J說:亞當來自大能與極富,但他比不上你的價值。因為,他若比得上,是不可能嘗到死亡滋味的。

86 J說:狐狸有穴可居,飛鳥有巢可棲,但人們卻沒有一處可安身。

87 J說:得靠其他身體而活的身體,真是可悲啊!得依存於那些身體的靈魂,也真是可悲啊!

88 J說:信使與先知們會來到你身邊,帶給你原屬於你之物。同樣的,你也給他們你所擁有之物,然後問自己一聲:「他們什麼時候會來領取原屬於他們之物呢?」

89 J說:你們為什麼要清洗杯子的外層?難道你們不知,造出內層之人也正是造出外層之人嗎?

90 J說:到我這兒來吧,因為我的軛是輕輕鬆鬆,我的教誨也是溫柔的,你會在其中尋得安息的。

91 他們對他說:「告訴我們你是誰吧!我們才好相信你。」他告訴他們:「你們能夠仰觀蒼天、俯察大地,卻無法瞭解你們眼前這個人,你們絲毫不懂檢視當下此刻之道。」

92 J說:去找,你便會找著。以往,你們問我這些事時,我沒答覆你們。現在,我願意告訴你們,你們卻不再追尋了。

94 J說:凡是尋找的,必會找著;凡是敲門的,必會為他打開。

95 J說:你若有錢,不要出藉以索取利息,而應施捨給那些無法償還的人。

96 J說:上主的國度好比一位婦女,抓起少許酵母,摻到麵團裡,讓它發酵,做成一塊塊大麵包。在座有耳朵的,願你們聽分明了。

97 J說:上主的國度又好比一個提著滿滿一罐糧食的女子,走在一段遙遠的路上,罐子把手斷了,食物沿路灑在地上。但她不曉得,沒發現任何問題。等她到了家,把罐子放下來時,才發現裡頭空空如也。

99 門徒跟他說:「你的弟兄與你的母親正站在外邊。」他回答他們:「在座承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與我的母親。他們將會進入天父的國度。」

100 他們拿了 一枚金幣給1看,並對他說:「羅馬皇帝的人要我們繳稅。」他告訴他們:「就將屬於皇帝之物交給皇帝,屬於上主之物交給上主吧。」

103 J說:知道叛徒會在何處下手攻擊的人,真是可喜可賀。因為他們可以早作準備,在叛徒到達之前,儲備天賜的資源,整裝以待。

106 J說:當你能將二者合而為一,你便成為亞當之子。當你說:「山啊,移開這兒吧!」它便會移開。

107 J說:上主的國度就像個養了一百隻羊的牧羊人。有一天,最大的一隻羊走失了。他丟下九十九隻羊,尋找那隻羊。歷經千辛萬苦,找著牠後,對牠說:「我愛你,勝過其餘九十九隻羊。」

108 J說:凡是能飲自我口中的人,必會肖似於我,我會親自變成那個人,隱而不彰的奧秘從此向他開啟了。

109 J說:上主的國度就像是個田里藏有寶藏,自己卻不知曉的人。他死後,寶藏留給了他的兒子,但他兒子也不曉得,繼承了這塊地後,把它賣給了別人。買主在田里耕種時,發現了這份寶藏,於是把錢借給他想借的人,以賺取利息。

110 J說:願發現這個世界且從中致富之人,能捨棄這世界。

111 J說:蒼天與大地將在你面前捲起,凡是與生活之主共存的人,必然見不到死亡。我不是說過麼:「凡是已找到自己的人,世界對他便沒有任何價值了。」

113 門徒們問他說:「天國何時才會來臨?」他說:「它不會因著你的等候追尋而來臨的,它絕不是人們所指的『看哪,在這裡!』或是『看哪,在那裡!』而是,天父的國已經遍佈大地,人們卻視而不見罷了。」

(註:我們三人不發一語,靜靜地坐了一晌。我的心靈好似被提升到另一境界。接著,我打破沈寂,問了一個問題)

葛瑞:天啊,白莎,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句句打動我心。整部福音好似一氣呵成,都活過來了。我彷彿看到J兄當時說這些話的情景。其實,我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時,就是你方才念到的第一百一十條那幾句話。後來,我才逐漸瞭解他的種種用意:讓我更深一層地我有個問題:我曾翻閱過這本福音,方才聽了你的修正版後,我注意到你的某些語錄好似短了些。

白莎:我說過,有幾條語錄是遭人魚目混珠進去的,同樣的,有些語錄中的話,也是後人加油添醋的。我剮除了那一部分。還有,有幾則我在《告別娑婆》中提過的語錄,這回都變得較長,因為我想給你更完整的全文。

葛瑞:你何不上次就直接給我完整版?

白莎:我通常會這樣,但當時的目的只是要給你一點有關這本福音的慨念,而這次才是要給你「整本」福音的原貌。

葛瑞:喔,那可真謝謝你了 。

白莎:該謝的是我。現在你要做的,就是「再次」把正確的〈多瑪斯福音〉傳遞出去。

葛瑞:榮幸之至。

阿頓:好了,我們也該告辭了。我相信,在我們「銷聲匿跡」的期間,你應該不會找不到事做吧?

葛瑞:事情可多哩,行程排得滿滿的。

阿頓:五天後,也就是耶誕節隔天,會有個可怕的天災(我姑且用「天」災這個字眼)。小我還沒可惡到讓這種事發生在耶誕節當天,因此,隔天才會找上門。受波及的災民大多不是基督徒,但整個基督教界都會很關切此事,因此我才會提到這個節日。你就順勢把這場災難當作教材,告訴人們,它與上主毫不相干,真正的上主不會帶給人恐懼,祂是充滿愛的神。

兩個月後我們會再來。我們知道你會持續操練寬恕的。

葛瑞:我愛你們。

白莎:我們也愛你。

(註:瞬間,沙發上空無人影。五天後,史上最強的一個地震襲擊印度洋,造成大海嘯,二十幾萬人因而喪命。就跟許多天災一樣,一開始,大家還搞不清楚狀況,日子一天天過去,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我發現自己一個值得反省的心態:當阿頓一說受波及的災民大多不是基督徒時,我便不太耽心這場災難的來臨,因我猜想得到,它一定是發生在大老遠的國家,對我們的威脅不致太大。在美國,我們往往認為美國人的命「比較」值錢。在各種事件、境遇與人際關係上,某些身體總是看起來比其他身體多些「特殊性」。

我並不是說,我一點都不關心這場災難。我「一度」擔憂過,但我發現,這些年來的經驗讓我對海嘯有了不同的看法。這並不代表我的反應有別於常人,我也滿腔熱血地捐錢、盡棉薄之力。然而,當我這麼做的時候,內在的我卻清楚知道,我不過看到了自己投射出的一個夢。世界根本就不存在,這不過是大夢一場,我可以看出這些受難者的真實面目,視他們為完美的靈性,而非身體。肉眼顯示給我的是分裂之夢,而將它弄假成真的,正是我的小我。這是「我的」夢,目的是要讓我誤信自己是個身體,因為,倘若那些受難者是身體,那麼我勢必也這麼認定我自己)

新的一年開始了 ,這一年會比去年更為忙碌的。不知怎的,我並不在意。那些看似不同的歲月,如今看來都沒兩樣了。它們都不是真的。在這層領悟底下,是多大的自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