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 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 >

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

孩子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但很多孩子都受困於固定型思維模式。你可以為他們打造一個屬於個人的腦科學研討會。下面提供了一些方法。

早熟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

大部分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直到童年後期才會成為真正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但也有一些孩子很早就成了真正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

困境 5:假設有一天,你年幼的兒子放學回家後對你說:「有的孩子很聰明,有的孩子就很笨。笨孩子的腦子不好。」你對這種說法感到很詫異,忙問他:「是誰告訴你的?」你已經準備向學校投訴了,但他驕傲地說:「我自己想到的。」他看到有些孩子能讀會寫,還懂加法,但其他孩子什麼也不會,於是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並對此深信不疑。

你的兒子很早就具有了固定型思維模式各方面的特徵,很快,這種模式就全面主導了他的思想。他厭惡刻苦努力,而想靠著自己聰明的腦瓜迅速解決問題。問題往往真的這樣被他解決了。

他很快就學會了下國際象棋。你的愛人想鼓勵他,於是就去租來了電影《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年輕的國際象棋冠軍的故事。你兒子從電影中瞭解到,原來輸掉比賽就會丟掉冠軍頭銜,於是他放棄了國際象棋。他到處對人說:「我是國際象棋冠軍。」——一個拒絕比賽的冠軍。

他已經明白了失敗意味著什麼,於是就想方設法避免失敗。他開始在《糖果世界》《滑梯與梯子》等遊戲中作弊。

他總是在說自己能做哪些別的孩子做不來的事。你和愛人告訴他別的孩子並不笨,他們只是沒有像他這樣多加練習,但他不相信你們的說法。他在學校仔細地觀察,回到家裡對你們說:「就算老師教了我們新東西,我也比他們學得好。我不用練習。」

這個男孩專注於自己的頭腦——但不是讓它成長,而是為它歌功頌德。你已經告訴過他,成敗不在於聰明或愚笨,而是在於勤學苦練,但他根本不信。你還能做什麼呢?有什麼別的方法能讓他領悟這個道理嗎?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解決辦法:你決定,與其說服他放棄固定型思維模式,不如營造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環境。每天晚上在餐桌前,你和愛人都會圍繞成長型思維模式談話。你們會問孩子和對方這樣的問題:「你今天學到了什麼?」「你有沒有犯錯,從錯誤中學到了什麼?」「你今天努力嘗試做什麼事了嗎?」每個人都要回答這些問題,要積極地討論自己和其他人的努力、策略、挫折和學習情況。

你們要告訴對方,自己今天通過練習,掌握了哪些過去沒有掌握的技能。你們要生動地講述自己犯了什麼錯,如何通過錯誤發現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要把這個過程講得吊人胃口。「哦,天哪!」你們要欽佩地表示,「你今天真是又變聰明了!」

當你那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兒子說起自己比別的孩子做得更好時,你們就要說:「是啊,是啊,但你學到了什麼呢?」當他說起學校教的東西對他來說多麼簡單時,你們就要說:「哎呀,那可不好。你沒學到東西。你能找點更難的事情做,讓自己學到更多嗎?」當他吹噓自己是冠軍時,你們就說:「最努力的人才是冠軍。你可以成為一個冠軍。明天,你來告訴我們,為了當好冠軍,你做了什麼事。」——可憐的孩子,這是個陰謀。長此以往,他就會慢慢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如果他寫作業時抱怨題目太簡單枯燥,你就要引導他想辦法讓作業變得更有趣味和挑戰性。比如,他要抄寫單詞「boy」,你就可以問他:「你能想到多少個和 boy 押韻的單詞?把它們寫在另一張紙上,等一下我們可以試著用這些單詞造句。」等他寫完作業,你們就可以這樣玩:「男孩把玩具丟進醬油裡。」(The boy threw the toy into the soy sauce.)「卷髮女孩吃了一顆珍珠。」(The girl with the curl ate a pearl.)最後,他會自己想辦法讓作業變得更具挑戰性的。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學業和運動。你還要鼓勵孩子多講講自己是怎麼交上新朋友,或是怎麼學著去瞭解和幫助別人的。你要告訴孩子,你在乎的不僅是他在智力或者體能上能夠達到怎樣的成就。

長久以來,你的兒子都深受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影響。他喜歡這樣想:我生來與眾不同,就這麼簡單。他不喜歡這樣想:我每天必須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換來一點點知識或技能方面的進步,成為大明星不應該這麼費勁。然而,當你們家庭的價值觀開始向成長型思維模式轉變,他會想成為其中一員。一開始他只會嘴上說說,然後他會腳踏實地去做。最後,經過一系列轉變的歷程,他會成為家中思維模式的監督者。如果父母產生了屬於固定型思維的想法,他會及時捕捉到並為此洋洋自得。這時你就會跟愛人開玩笑了:「當時可沒想到他會變成這樣吧。」

固定型思維模式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它似乎是對孩子們的許諾:你們只需要保持本色,就可以擁有一輩子的財富、成功與榮耀。正因如此,在固定型思維模式根深蒂固之處,要花很大力氣才能讓成長型思維模式開花結果。

當努力方向錯誤

有時,對孩子來說,問題不是付出的努力太少,而是太多了,而且用錯了地方。我們都聽說過,有的學生每天學習到深夜,有的學生為超過別的同學而請了家庭教師。這些孩子們是很努力,但他們卻是不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典型代表。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出於對學習本身的熱愛,而往往只是要向父母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一些案例中,父母也許會對這種高度努力的成果感到滿意:成績、獎項、名校的錄取通知。但看看下面這個案例吧。

困境 6:你為女兒感到驕傲。她是班上的尖子生,每次考試都得滿分。她還在跟全國最好的老師學習長笛。你很確信她能被城裡最好的私立高中錄取。但每天早晨上學前,她總會受到胃痛的折磨,有時還會嘔吐。你給她做的飯越來越寡淡,希望不要刺激到她敏感的胃,但這無濟於事。你從沒想過,她胃疼是精神極度緊張的表現。

你的女兒被診斷患有胃潰瘍,這本應讓你驚醒,但你和愛人依舊對現實視而不見。你堅持認為這是腸胃問題。但醫生執意讓你去咨詢家庭顧問。他給了你一張家庭顧問的名片,並告訴你,這是你女兒治療過程的一部分,你必須這樣做。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反應:家庭顧問讓你放鬆對女兒的要求,告訴女兒她可以不用這麼努力,要保證她獲得充足的睡眠。於是,你嚴格按照這些要求,一到晚上 10 點就讓女兒上床睡覺。但這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了。她的時間不夠用,不能完成父母期待的所有任務了。

不管家庭顧問怎麼說,你都沒有意識到,她可能是想讓你的女兒在班裡落後一點,或者不用把長笛吹得那麼好,甚至不要去最好的高中上學。這怎麼會是對她好呢?

家庭顧問明白自己的任務很艱巨,第一個目標就是要讓你認清問題的嚴重性。第二個目標是讓你明白自己在這個問題中扮演的角色。你和愛人要明白,正是你們望女成鳳的苛刻要求導致了問題的出現。要不是因為怕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你們的女兒也不至於把自己累出病來。第三個目標是制定一個讓全家人都能參與的具體計劃。

你能想到哪些具體措施來幫助女兒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讓她得以放鬆、享受生活的樂趣呢?

成長型思維方式的解決辦法:家庭顧問提供的計劃能讓你的女兒開始享受她所做的事。長笛課被暫停了。你對女兒說,她想吹多久長笛都可以,吹長笛只為了享受音樂帶來的純粹樂趣,不用想別的事。

按照計劃,她要為了學到知識去鑽研學校的教材,而不是盡可能多地死記硬背。顧問給她介紹了一名家庭教師,指引她如何理解自己所學的東西。這名家教用富有趣味的方法跟她討論課本。這樣一來,學習就具有了新的意義。學習不再意味著得到高分,在父母面前證明自己的智力與價值,而意味著用有趣的方法去瞭解新事物,並對其展開思考。

你女兒的老師們也要加入這個過程中,幫助她根據成長的方向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們要和她一起討論學習的過程,並為此表揚她,而不是只看重考試成績(如「我發現你的確掌握了如何在寫作中運用隱喻手法」「我發現你在印加文化這個領域下了功夫,讀著你的報告,我就像到了古代秘魯」)。你也要用這種方式和她交流。

最後,顧問強烈建議你的女兒去一所壓力不那麼大的高中上學。有很多不錯的學校都不那麼重視考試成績,而更看重學習過程本身。你要帶著女兒在這些學校裡好好轉轉,然後和她一起跟家庭顧問討論她最喜歡哪所學校,在哪所學校裡感到最自由自在。

慢慢地,你學會了將自身的需要和希望與女兒的分割開來。也許你要的是一個處處拔尖的女兒,但你女兒要的是其他東西:父母的包容和自由的成長環境。你放手以後會發現,女兒能衷心地投入她所做的事了。她是因為興趣和想學習而做這些事的,並且做得非常好。

你的孩子是否想對你說一些你不願聽的話?你是否記得那個提醒父母關注子女動向的晚間電視公益廣告:「你知道你的孩子此刻在哪兒嗎?」如果你拒絕傾聽孩子想通過話語或行動告訴你的事,你就不會知道你的孩子在哪兒。採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用心傾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