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 教練:通過思維模式走向成功 >

教練:通過思維模式走向成功

當我說一個人很複雜的時候,所有認識我的人都會覺得很好笑。「你怎麼看待某人?」「哦,他很複雜。」這種回答通常算不上讚美。這意味著這位某某也許很有魅力、熱心、慷慨,但他內心存在著強大的自我意識的暗流,隨時可能爆發。你永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可以信任這個人。

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人變得複雜。這種思維模式讓人們過分擔心自己「固定的」能力,並促使人們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有時,這會讓你付出代價,讓人們變得喜歡評判別人。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教練的行為

波比·奈特(Bobby Knight),富有爭議的大學籃球隊著名教練,就是一個複雜的人。他有的時候出奇和藹。有一次,他放棄了一個收入豐厚的比賽解說員的重要工作,就因為他以前教導過的一個運動員受了重傷。奈特要陪在他身邊,幫他度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他也同樣很好相處。在他領導的籃球隊贏得奧運金牌時,他堅持要全隊首先向亨利·艾巴(Henry Iba)教練致敬。艾巴從來沒有因為帶領隊員在奧運會上取得的成就而得到應有的尊重,不管用什麼方法,奈特希望自己可以彌補這一點。他讓隊員把艾巴教練扛在肩上繞場一周。

奈特同樣非常看重球員的學術成績。他希望球員們接受教育,並制定了嚴格的紀律,不允許球員逃課或不參加輔導。

但他是一個很殘忍的人,這種殘忍就來自他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約翰·范因斯坦(John Feinstein)的著作《瘋狂賽季》(A Season on the Brink)講的就是奈特和他的球隊的故事。范因斯坦說:「奈特無法接受失敗。每一場輸球都被他看成對自己的否定:他的球隊輸了,這是他挑選和指導的隊伍……任何程度的失敗都能摧毀他,特別是當教練時的失敗,因為當教練這件事給了他一個身份,讓他變得與眾不同。」輸球就意味著他失敗了,摧毀了他的地位。所以當他成為你的教練時,你的失敗和成功都在評判他,他也會無情地評判你。他貶低那些令他失望的球員能力的本事,也是無人能及。

對球員達裡爾·托馬斯(Daryl Thomas),范因斯坦說:「奈特認為他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球員。托馬斯擁有教練們所說的『價值百萬的身體』。」他身材高大強壯,而且速度很快。他左右手都能投球。奈特無法接受的是,托馬斯和他價值百萬的身體沒能帶領球隊走向勝利:

「你知道你是什麼嗎,達裡爾?你就是我見過的所有校園籃球隊員裡最蠢的孬種,最差勁的軟蛋。你比這裡 95% 的人都更有能力,但你從頭到腳就是一個娘娘腔,一個純粹的娘娘腔。這就是我三年以來對你的最終評價。」

為了強調相似的觀點,奈特有一次在另一個球員的儲物櫃裡放了一個衛生棉條。

托馬斯是一個敏感的人。一位助理教練曾經給他這樣的建議:當他叫你混蛋的時候,你不要理他。但當他對你說為什麼你是一個混蛋的時候,你要仔細聽。你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越變越好。但托馬斯無法接受這個建議,奈特說的所有的話他都會往心裡去,在奈特那一通長篇大論的辱罵之後,托馬斯當時在球場上就崩潰了。

對那些膽敢輸掉比賽的球員,奈特評判的斧子會朝他們砍去。奈特通常不會讓那些輸球的罪魁禍首和其他人一起乘車回家,他認為他們這些人不再值得別人的尊重。有一次,他的球隊進入了全國巡迴賽的半決賽(但不是美國大學籃球聯賽),他在採訪中被問到最喜歡這支球隊的什麼。「我現在喜歡這支球隊的地方,」奈特回答,「就是我只要再看他們打一場比賽就算完事了。」

有一些球員這方面的承受能力強於其他人。比如史蒂夫·奧爾福德(Steve Alford),他帶著明確的目標來到印第安納州,開始了他的職業籃球生涯,他能在大部分時候保持積極、成長型的心態。他能聆聽並吸取奈特的智慧,而且大部分時候,他都能不理會奈特的長篇大論中貶低他的部分。但即使是他,都會說全隊在奈特評判性的統治下鬥志全無,他自己如果變得心情低落,在某種程度上就喪失了對運動的熱情。

「氣氛非常糟糕……當我表現不錯的時候,我一直很樂觀,不管教練說些什麼……但是現在,他的負面情緒壓在我的頭頂,逐漸淹沒了我……我的父母都很擔心。他們能看出我對這項運動的熱愛正在逐漸消失。」

理想:不出錯的比賽

奧爾福德說:「教練的理想就是在比賽中不出一點錯。」啊哦。我們知道是哪種思維模式讓人無法容忍錯誤。奈特的怒火也非常著名。

有一次,他往球場上扔椅子。還有一次,他拽著一名運動員的衣服,把他拖出了球場。還有一次,他掐住了球員的脖子。他總是解釋說他的行為是為了讓球隊變得更強大,讓球員能夠適應壓力。但事實是,他控制不了自己。扔椅子是什麼教學練習嗎?掐脖子又有什麼教育作用嗎?

他激勵球員的方法不是尊重他們,而是恐嚇他們——通過讓他們感到恐懼。球員們害怕受到他的評判,也怕他暴跳如雷。他這麼做有用嗎?

有些時候,他的方法「有用」。他曾帶領三支球隊奪得冠軍。在《瘋狂賽季》裡,范因斯坦描述的這支球隊體格不佔優勢,缺乏經驗,速度也不夠快,但他們確實是冠軍的熱門競爭者。他們贏得了 21 場比賽,這多虧了奈特豐富的籃球知識和傑出的指導。

但有些時候,奈特的方法不管用。他的方法導致個別球員乃至整個球隊喪失了鬥志。根據《瘋狂賽季》的描述,整個球隊在賽季末就徹底崩潰了。之前一年也是一樣,球隊在奈特的高壓下毫無鬥志。在這些年裡,一些球員選擇了逃避,轉去了其他學校,有些違反學校規則(比如逃課或逃避指導),或者提前進入職業隊,比如伊賽亞·托馬斯(Isiah Thomas)。在一次世界巡迴賽期間,隊員們經常坐在一起,幻想著如果當初沒有錯誤選擇印第安納,他們會去哪些學校。

奈特在球員能力這個問題上並不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堅信球員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但他對自己和自己的指導能力則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他認為球隊是他的成果,必須每一次都證實他的能力。他不允許球員們輸掉比賽,不允許他們犯錯誤或用任何方式質疑他,因為這一切都將反映出他的能力。當他的方法不奏效的時候,他也不會分析自己激勵球員的策略。也許達裡爾·托馬斯除了嘲諷和羞辱,需要另一種激勵的方法。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樣一個複雜的人對年輕球員的導向作用呢?奈特訓練出來的明星球員伊賽亞·托馬斯表達了他對奈特深深的矛盾情緒。「有的時候,如果我有把槍,我真的會殺了他。但是有的時候,我想要摟著他,擁抱他,告訴他我愛他。」

如果我最好的學生想開槍打我的話,我一定不會認為自己取得了絕對的成功。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練的行為

永遠的教練

約翰·伍登創造了體育史上最漂亮的聯賽冠軍紀錄之一。他帶領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籃球隊奪得了 1964、1965、1967 至 1973 和 1975 年度全國大學籃球聯賽冠軍。在一些賽季,他的球隊創造了不敗的神話,他們還曾經創造 88 場比賽連勝的紀錄。這一切我都知道。

我不知道的是,伍登最初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時候,這支球隊還遠非一支夢之隊。事實上,伍登一開始根本沒想來這所大學,他本想去明尼蘇達大學。他本來約好了在某天晚上 6 點等著明尼蘇達大學的電話通知他是否被聘用,他告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 7 點打電話給他。結果到了 6 點,沒有人打電話給他,到了 6 點半、6 點 45 分,還是沒有人給他打電話,所以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 7 點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答應了他們。結果他剛掛斷電話,明尼蘇達大學的電話就打了進來,說風暴導致電話線路中斷,所以 6 點時沒能打通電話,聘用通知也沒能轉達給他。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設施很不完備。在最初執教的 16 年裡,伍登在一個擁擠、昏暗、通風不良的體育館裡訓練球員,因為球員們流汗的體味和不流通的空氣混合在一起,這裡被稱為「狐臭棚」。在同一個場館裡,在球員們進行籃球訓練的同時,還在進行摔跤比賽、體操與蹦床訓練和啦啦隊練習。

學校裡也沒有籃球比賽場地。在一開始的幾年裡,他們只能在「狐臭棚」裡比賽,在之後的 14 年裡,他們得四處去向其他學校或者城鎮租借比賽場館。

接下來就是球員的問題。第一次訓練結束時,伍登大受打擊。他們的表現實在太差了,如果他能找到一個適當的理由辭去這份工作,他一定會做的。媒體(觀察敏銳地)認為他的球隊會在他們的賽區中墊底,但是伍登投入了工作,他那支受人嘲笑的球隊並沒有墊底。他的球隊以 22 勝 7 負的成績贏得了那個賽季的賽區冠軍。第二年,他們打進了大學籃球聯賽的季後賽。

伍登到底給了球員什麼?他給了球員在基本技巧方面的不斷訓練,給了他們自我調節的能力,也同樣給了他們思維模式。

理想:充分準備,全力付出

伍登並不是一個複雜的人。他聰明風趣,但是並不複雜。他只是一個勇往直前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他有著他自己的原則:「你必須每一天都讓自己變得更好一些。在一段時間內,每天多讓自己做一些事,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後你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

他並不要求在比賽中杜絕失誤。他從不要求他的球員不許輸球。他只希望球員充分準備,全力付出。「我贏了嗎?還是輸了?這些都是錯誤的問題。正確的問題是:我付出最大努力了嗎?」如果盡力了,伍登說:「你也許會比分落後,但是你永遠不會輸掉比賽。」

他並不是一個軟骨頭。他不能容忍球員表現敷衍。如果球員在訓練過程中隨便對付,他就會關燈離開:「先生們,訓練到此結束。」球員們那一天也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一視同仁

與迪蕾一樣,不管球員最初的能力如何,伍登會給予每個球員相同的時間和關注。球員們反過來也同樣全力付出,走向成功。伍登這樣形容兩名新球員剛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籃球隊時的情景:「我觀察他們兩個人,看他們都有什麼本事,之後我對自己說:『天啊,如果他們真能為我們出力,我指的是打球方面,那我們的水平肯定會被拉低。』但我當時沒有看到的,是這兩個人的內在品質。」他們兩個人都投入了全部努力,都成了首發球員,其中一個還成了全國冠軍球隊的首發中鋒。

伍登對每個球員都同樣尊重。我們知道,在一些球員離開球隊後,為了表示敬意,隊員會停用他的球衣號碼。但在伍登執教期間,沒有人的球衣號碼被停用,儘管他教出了不少出色的球員,比如卡裡姆·阿布杜爾-賈巴爾和比爾·沃頓。後來,當他們的號碼被停用時,伍登極力反對。「球隊裡的其他的球員也穿過這些號碼的球衣,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幾乎付出了一切……球衣和上面的號碼永遠不屬於某一個球員,不管這名球員有多麼出色,或是多大的『明星』。這個做法違背了『團隊』的概念。」

等一下!他的工作是帶領球隊贏得比賽,難道不應該重用有天賦的球員,對後備球員少一些關注嗎?關於這點,他並沒有讓每個球員都獲得同樣的上場機會,但他為每一位球員付出的心血是一樣多的。比如,他在招比爾·沃頓入球隊的同一年還招收了另一位球員,他告訴這個球員,因為沃頓,他在真正的比賽時上場機會會很少。但伍登向他保證:「當你畢業後,你一定能成功簽訂職業合同。你一定會做到那麼好的。」這名球員打到第三年的時候,他在訓練中會盡全力配合比爾·沃頓。成為職業球員後,他在聯賽中被評為年度最佳新人。

教育球員懂得生活

伍登是個能將平庸球員訓練為冠軍選手的天才魔術師麼?事實上,伍登承認自己在籃球技巧和戰術方面不過是平均水平,他真正擅長的是分析和調動球員的積極性。有了這種能力,他就能讓他的球員發揮潛能,不僅在籃球方面,在生活方面也如此——他認為這比贏得比賽更有意義。

伍登的方法有用嗎?除了奪得 10 次聯賽冠軍,我們還有他的球員的話可以作證,沒有一個人給他消極評價。

NBA 名人堂球員比爾·沃頓說:「當然,他培養我們,幫我們做好準備加入的真正比賽,其實是生活本身……他教給我們價值觀和個性,讓我們不僅成為一個優秀的球員,也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成功的教練丹尼·克魯姆(Denny Crum)說:「如果沒有伍登教練作為我的指路燈,我無法想像我的人生會是什麼樣的。隨著時間流逝,我越來越感激他,我只能祈禱,我給年輕人帶來的影響能有他對我影響的一半,我就滿足了。」

NBA 名人堂球員卡裡姆·阿布杜爾-賈巴爾說:「伍登教練的智慧對我的運動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但他對我在如何做人這方面的影響更加深遠。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塑造了今天的我。」

請看下面這個故事。

這是一個勝利的時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籃球隊剛剛首次贏得全美聯賽冠軍,但是伍登教練卻在擔心弗雷德·史勞特(Fred Slaughter)。弗雷德每場比賽都是首發,而且這一年表現都非常出色,直到最後這場總決賽。這場比賽他的表現不是很好,而且越來越差,伍登認為必須做出改變。於是他將弗雷德換下場。換上場的球員打得非常好,伍登將他留在場上,直到最終贏得比賽。

這場勝利是個巔峰時刻。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打敗了杜克大學,為學校贏得了第一個全美籃球聯賽冠軍,而且他們以 30 勝 0 負的成績結束了整個賽季。但是,出於對弗雷德的擔心,伍登教練沒有那麼開心。伍登在新聞發佈會結束後推開更衣室的門,去找弗雷德。弗雷德正在那裡等他。「教練……我想讓您知道我理解您的做法。您讓道格留在場上,因為他打得非常好,而我打得不好。是我自己表現得不好,但是我理解,如果有人說我生氣了,那不是真的。我確實很失望,是的,但是沒有生氣。而且我為道格感到開心。」

伍登說:「有不少教練採用專橫的方法來帶領球隊奪得冠軍,例如文斯·隆巴迪(Vince Lombardi)和波比·奈特。但我有著和他們不同的理念……對我來說,關心、激情和體貼永遠是重中之重。」

現在,再來讀一遍弗雷德的故事,然後告訴我,在同樣的情況下,如果教練換成奈特,他會不會急著去安慰達裡爾·托馬斯?奈特會不會在托馬斯情緒最低落的時候允許他深入內心,找尋自己的驕傲、自尊和大度?

誰才是敵人:勝利還是失敗

帕特·薩米特(Pat Summitt)是田納西州女子籃球隊的教練,她帶領這支球隊取得了 6 次全美聯賽冠軍。她一開始執教時採取的並不是和伍登一樣的理念,那時她更像奈特。每次球隊輸球,她都不能釋懷。她一直耿耿於懷,抓著失敗不放,在折磨自己的同時也折磨著球員。之後,她對輸球的態度逐漸轉變為愛恨交織。情感上,輸球依然讓她感覺糟糕,但回想輸球帶來的結果,她發現輸球促使所有人——包括球員和教練——努力將比賽打得更好。勝利反而成了敵人。

伍登將這種情況稱作被勝利這種疾病「感染了」。曾執教冠軍球隊洛杉磯湖人隊的帕特·萊利(Pat Riley)將這種情況稱作「自我中心疾病」——以為自己注定獲得勝利,忘記了帶領自己走向勝利的訓練和努力。薩米特說:「勝利會催眠你。會讓我們當中最有野心的人變得自鳴得意和懶散。」正如薩米特所說,田納西贏得了 5 次全國聯賽冠軍,但只有一次是眾望所歸的。「在其餘時候,我們總是心煩意亂。有四五次我們本來預計可以贏,結果卻輸掉了比賽。」

在 1996 年聯賽結束後,整個球隊變得驕傲自滿。老一些的球員已經成為全國冠軍,而新球員則認為,僅僅是憑身在田納西這一點,她們就早晚會取得勝利。這種狀態簡直就是災難。球隊開始不斷輸球,輸得很慘。在那一年 12 月 15 號時,她們在主場被斯坦福隊打得慘敗。幾場比賽之後,她們又被打得落花流水。現在她們已經輸了 5 場比賽,所有人都已經放棄了她們。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教練想要安慰薩米特,對她說:「堅持住,堅持到明年。」HBO 本來打算拍一部田納西隊的紀錄片,現在製片人轉去找其他球隊了。連薩米特的助理都認為,她們應該打不進 3 月份的季後賽了。

所以在下一次比賽前,薩米特和她的球員們在一起探討了四五個小時。當天晚上,她們將要對陣全國排名第二的歐道明大學隊。在那一賽季中,田納西隊第一次全力以赴,但依然以失敗告終。這個結果讓人心灰意冷。她們全力付出,努力爭取,但還是輸了。有一些球員哭得很傷心,哭到說不出話甚至喘不過氣來。「抬起你們的頭來!」薩米特對球員說,「如果你們都能像今天這樣全力以赴,像這樣拚命戰鬥,我告訴你們,我向你們承諾,我們會打入 3 月份的季後賽。」兩個月後,她們贏得了全國冠軍。

結論是什麼?要小心應對勝利。勝利可以將你推入固定型思維模式:「我能贏是因為我有才能。所以,我肯定能一直贏下去。」勝利能夠感染全隊,也能感染個體。阿萊克斯·羅德裡格茲,著名的棒球運動員之一,就從未受到過勝利的感染。「你永遠不可能保持不變,」他說,「你要麼成功,要麼就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