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 害 羞 >

害 羞

在某種程度上,害羞是我們剛才討論的話題的反面。我們瞭解了人們會利用他人來抬高自己,相反的是,害羞的人會擔心他人貶低自己。他們經常擔心受到他人評價或者在社交場合遭遇尷尬。

人的害羞心理會阻礙人們交友和發展戀愛關係。在結識新朋友的時候,害羞的人說他們會感到焦慮,心跳加快,臉紅,避免眼神接觸,並希望這種互動盡快結束。在這些表象背後,害羞的人其實可能是一個很有意思、很棒的人,但在初識某人時,他們經常無法表現出自己的優點。而且他們自己也深知這一點。

關於害羞,思維模式會教給我們什麼呢?為查明這一點,珍妮弗·比爾(Jennifer Beer)針對數百人進行了研究。她先是測量了人們的思維模式,評估了他們的害羞程度,然後將兩個人分成一組,讓他們互相結識。整個過程都被拍攝下來,之後,她讓受過培訓的評估者看這段影片,並針對他們之間的互動進行評價。

比爾發現,首先,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更容易害羞。這很好理解。因為固定型思維模式會讓人們在意他人的評價,這同時也容易讓人們懷疑自己並產生焦慮感。但這兩種思維模式中都有很多害羞的人。比爾更進一步觀察後,發現了更有意思的事。

害羞心理會妨礙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社交活動,但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不會受到影響。觀察員的評估顯示,雖然在兩種思維模式下害羞的人在與陌生人接觸的最初 5 分鐘內看起來都非常緊張,但之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展現出了更好的社交技巧,更招人喜歡,創造出了更有意思的互動。實際上,他們看起來不再害羞了。

這種現象很容易解釋。首先,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害羞者將這種社交場合當成一次挑戰。即使感到焦慮,他們也會積極主動地歡迎這種結識新人的機會。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害羞者正好相反,他們不願意去接觸這些社交技巧比自己強的人。他們說,他們更擔心自己會在社交過程中犯錯誤。所以,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在面對同樣的社交場合時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態度。一方是去擁抱挑戰,而另一方卻害怕冒險。

正因為擁有這兩種不同的態度,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害羞者在社交過程中會表現得越來越不緊張,越來越不害羞,但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緊張感並不會減少,他們還會繼續做出一些很尷尬的社交舉動,比如避免眼神接觸或者避免和別人交談。

你可以看到,這兩種不同的行為模式對人們的交友行為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可以調節害羞心態,他們能走出去見新朋友,而且在緊張感逐漸消除後,他們和新朋友的關係會正常地發展下去。害羞並沒有控制他們。

但對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來說,害羞掌控了一切。害羞讓他們無法在社交場合結交新朋友,而且身處社交場合當中的時候,他們無法卸下防備,消除心中的恐懼。

精神病學教授兼理療師斯科特·韋茨勒(Scott Wetzler)描述了一位咨詢者喬治的情況。喬治是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害羞者。他極其害羞,特別是和女性接觸時,他急於表現得很酷、機智且有自信,但同時也擔心自己看上去過於急切和笨拙,所以他表現得非常冷淡。當一位迷人的同事珍向他表示好感的時候,他非常慌張,開始躲避珍。後來有一天,在附近的一個咖啡館,珍向他走過來,巧妙地暗示他請自己坐下來一起喝咖啡。喬治想不出什麼能給珍留下好印象的聰明的回答,於是說:「隨便你。」

喬治,你到底在幹什麼啊!他是在保護自己,因為不想被拒絕,所以他表現得對珍不太感興趣。他也想盡快結束這種尷尬的互動。用這種奇怪的方式,他做到了。他確實表現得夠冷漠,他們的互動也很快結束了,珍迅速離開了咖啡館。喬治完全是珍妮弗·比爾研究中的那種人——被自己的恐懼控制,害怕受到他人評價,因此避免跟別人接觸。

韋茨勒慢慢幫助喬治克服了他過於在意他人評價的毛病。喬治逐漸明白,珍並不是想評價或羞辱他,而是想試著認識他。喬治的關注點逐漸從害怕被關注轉移到發展一段關係上,最終學會了如何去回應別人。儘管喬治依然很焦慮,但他主動走向珍,為自己的粗魯行為道了歉,並約她一起吃晚飯。珍接受了。之後喬治發現,珍根本沒有他害怕的那樣喜歡挑剔地評價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