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 友 誼 >

友 誼

友誼,和伴侶之間的關係一樣,我們在友誼中有機會促進彼此成長,並互相肯定。這兩點都非常重要。朋友可以給予彼此智慧和勇氣,去做出促進成長的決定,朋友可以相互肯定彼此的優點。儘管對個人能力進行誇獎容易帶來風險,但有的時候,我們需要自我肯定:「我向男友提出分手了,告訴我,我不是一個壞人。」「告訴我,雖然我考砸了,但是我並不笨。」

事實上,這些情況給了我們向朋友提供支持,向他們提供成長型建議的機會:「三年來,你為這段感情付出了所有可以付出的,而他卻沒有做出任何努力來促進你們之間的關係。我認為你放棄這段感情是對的。」或者,「那次考試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你看懂題目了嗎?是你沒有準備充分嗎?你需不需要一個輔導老師?讓我們來談談這些吧。」

但和所有戀愛關係一樣,人們想要證實自己,這種需求有時會打破兩個人的平衡,讓關係走向錯誤的方向。謝裡·利維(Sheri Levy)進行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雖然不是針對友誼的,但是證實了有關友誼的一個重要觀點。

利維在研究中評估了青春期男孩的自尊心,之後問他們,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贊同關於女孩的一些負面的刻板印象。比如,他們是否覺得女孩數學不好,或者女孩不如男孩理性?隨後,她會再次評估男孩的自尊心。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男孩贊同這些刻板印象的觀點,之後他們的自尊心大幅度提高。認為女孩更笨、更粗心讓他們自我感覺更好了。(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男孩並不太認同這些觀點,這些觀點也沒有激發他們自我膨脹。)

這種心理也可以破壞人們之間的友誼。就是說,你越差,我自我感覺就越好。

一天,我和一個很聰慧的密友聊天。我很奇怪為什麼她要忍受她的一些朋友的行為。實際上,我很奇怪她為什麼會和這些人交朋友:其中一個朋友非常沒有責任心,另一個非常無恥地和我朋友的丈夫打情罵俏。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真的,如果你只是想找完美的人來當朋友,那麼你的社交圈子會變得非常有限。然而,有一件事她是無法忍受的:她不能容忍那些故意讓她覺得自己很糟糕的人。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優秀,有魅力,很風趣,但是在和他們接觸之後,你會覺得自己被貶低了。你可能會問:「我是不是在妄自菲薄?」但其實通常是他們為了抬高自己而建立了這種他優你劣的感覺。他們有可能直接讓你出醜,或者對你表現得漫不經心。不管是哪種方法,你都變成了他們確認自己價值的工具(以及犧牲品)。

我有一次參加朋友的 50 歲生日派對,她的姐姐發表了一段講話,那段講話本該向她致敬,但她的姐姐竟然說我朋友的性需求難以滿足,還說她很幸運能嫁給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可以滿足她的慾望。「只是開玩笑啦。」這個姐姐之後還評價了我朋友的長相、頭腦和她的育兒方式等方面。聽完這段祝詞,我突然想起一句話:「有了這樣的朋友,你就不需要敵人了。」

我們通常很難意識到朋友會對自己懷有惡意。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特別生動的夢。一個我很熟悉的人進入我家,把我所有值錢的東西都一件接一件地拿走了。這個夢裡發生的事情我看得很清楚,但我看不清這個人是誰。在某一時刻,我對這個侵入者說:「你能不能把那個留下,它對我很重要。」但這個人繼續搬運著我所有有價值的東西。第二天早晨,我意識到這個人是誰、這個夢意味著什麼了。在那之前的一年裡,我的一個朋友經常來拜訪我,讓我在工作上幫幫他。我願意幫忙。這個朋友當時的壓力非常大,一開始我很願意盡我最大可能去幫助他,但這件事情沒完沒了,而且一直是我單方面付出,最主要的是,他還會為此懲罰我:「不要認為你可以做得比我好。你可以幫我潤色我的工作,但是你永遠也不可能像我這麼有創造性。」他需要貶低我,才能自我感覺良好。我的夢告訴我,是時候和他劃清界限了。

當固定型思維模式下,我恐怕也犯過一樣的錯誤。我不會去說別人壞話,但當你需要被肯定的時候,你會利用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在還是研究生的時候,有一次搭乘火車去紐約,身邊坐著一個非常友好的商人。在我看來,我們在一個半小時的旅途裡有來有往地聊得非常愉快。但在最後,他對我說:「謝謝你告訴我這麼多關於你自己的事。」我當時很震驚。他是一個完美的驗證人——他英俊、聰明、成功。正因為這樣,我才利用了他。我對他本人並不感興趣,只是把他當成一面鏡子,來反射出我自己的優秀形象。幸運的是,他這面鏡子給我上的是更有意義的一課。

人們都說,你在有需求的時候才會知道誰是自己真正的朋友。當然,這個觀點有它的可取之處。是誰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每天陪在你身邊支持你?然而,有時一個更難回答的問題是:當好事發生的時候,你會去找誰呢?當你與完美的另一半相遇,找到了一個好工作,獲得了晉陞,或者你的孩子取得了成就,誰會為你高興呢?

你的失敗和不幸不會威脅到其他人的自尊。從自我意識來看,在別人有需求的時候表現出同情心其實是件很容易的事。對於那些把自尊建立在自己的優越性之上的人來說,你的財富和成功才是他們耿耿於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