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 反目成仇的伴侶 >

反目成仇的伴侶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眼中,這一刻你的伴侶是你人生中的光芒,下一刻他們就成了敵人。為什麼人們願意將自己的愛人變成敵人?

你搞砸其他事情的時候,很難一直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但當一段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你很容易將問題指向別人。事實上,固定型思維模式也沒有給你太多選擇。你要麼責怪自己無法改變的個性,要麼就去責怪你的伴侶。你會發現,將責任強加到別人身上這個選項更加誘人。

我之前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依然有少許殘留,當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我依然有一種無法阻擋的衝動想要為自己辯護:「這不是我的錯!」為了應付這個壞習慣,我和我丈夫虛構了一個第三方,一個我們想像出來的名叫莫裡斯的男人。一旦我開始追究是誰的錯的時候,我們會請出可憐的莫裡斯,將責任推到他身上。

還記得我之前說過,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多難寬恕別人嗎?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感到拒絕和分手給他們貼上了負面的標籤,但另一方面是因為一旦他們原諒了自己的伴侶,一旦他們將伴侶看作正義的一方,那就意味著他們自己需要承擔更多的過錯:如果我的伴侶是一個好人,那麼我肯定是一個壞人。我肯定是有錯的一方。

在親子關係中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如果你和父母的相處不太融洽,你覺得是誰的錯呢?如果你的父母沒有對你付出足夠的愛,是因為他們是糟糕的父母,還是因為你是一個不可愛的孩子?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這些充滿敵意的問題困擾著我們。有沒有什麼出路呢?

我就曾經面對這樣的困境。我的母親不愛我。對於這個問題,我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責怪她,並感覺很難過。但是後來,我不再只滿足於自我保護了,我希望和我的母親擁有充滿愛的關係。但我不會像其他孩子那樣去乞求這樣的父母認可自己。後來我意識到,在這段關係裡,我有著一半掌控權,屬於我自己的這一半。我可以擁有這段關係的一半。至少我可以做一個我想成為的愛媽媽的女兒。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母親怎麼做都無所謂。因為無論怎樣,我都比以前做得更好了。

最後結果如何?我成長了很多,學會了如何減輕自己的痛苦,並勇於向前,去改善我們的關係。接下來的事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我並不是在尋求母親對自己的認可,但我還是會告訴你們後來發生了什麼。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三年後,我的母親對我說:「如果以前有人說我不愛我的孩子,我肯定會覺得那是對我的侮辱。但現在我意識到,這是事實。也許是因為我的父母不愛我們,也許是因為我太關注自己,或者是因為我不懂得愛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但現在我終於懂得了什麼是愛。」

從那時起直到二十五年後我的母親去世,我們兩個變得越來越親密。我們都和以前一樣充滿活力,但是在對方的陪伴下,我們比以往更熱愛生活。幾年前的一天,我的母親中風了,醫生警告我說她當時不能說話,甚至以後可能也無法開口說話了。可當我走進她的房間時,她看著我,對我說:「卡羅爾,我喜歡你今天穿的衣服。」

是什麼讓我當初邁出了這第一步,敢於冒著被拒絕的風險選擇去成長?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我需要責備他人,需要沉溺在痛苦中,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感到自己更正確,更有權力,覺得錯不在我。但成長型思維模式讓我放棄責備他人,讓我能夠繼續前行。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給了我一個母親。

我記得小時候,每當我們做了一些蠢事,比如把蛋卷冰淇淋掉到了腳上,我們都會轉向自己的朋友,說「看看你讓我幹了什麼」。責備他人可能會讓你覺得自己沒有那麼蠢,但你的鞋上依然全是冰淇淋,你的朋友也對你有了牴觸情緒。在一段關係中,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能夠擺脫責備去理解問題,並嘗試著去修復它——共同修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