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 天賦與天才 >

天賦與天才

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

身體上的天賦不同於智力上的天賦。身體上的天賦是顯而易見的。身高、體格和靈活性都是顯而易見的,但訓練和培訓也同樣顯而易見,它們帶來的結果也一樣明顯。你可能覺得這打破了天才的神話。你可以看到只有 1.6 米高的蒂尼·博格斯(Muggsy Bogues)在 NBA 打球,道格·弗盧蒂(Doug Flutie),一名矮小的四分衛,曾效力於新英格蘭愛國者隊和聖地亞哥電光隊。你可以看到皮特·格雷(Pete Gray),一名獨臂的棒球運動員,打入了大聯盟。本·霍根(Ben Hogan),姿勢不夠協調,卻成為最優秀的高爾夫運動員之一。格倫·坎寧安(Glenn Cunningham),著名的中長跑運動員,腿曾經因為燒傷被嚴重損壞。拉裡·伯德(Larry Bird),曾經缺乏速度。你可以看到這些矮小、不夠協調甚至「殘疾」的運動員們做到了這些事情,而一些天才型選手卻沒能做到。這難道沒有告訴我們些什麼嗎?

拳擊運動員需要接受對身體條件的測量,這叫「水平等級」,是一種確認天生身體素質的方式。這些測量包括拳擊手拳頭的大小、臂長、胸圍以及體重。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並不符合這些測試的標準。他並不是天生的拳擊手。他速度很快,但是他的身體素質並不夠格成為一名優秀的拳擊手,他力量不夠,姿勢也不夠標準。事實上,他打拳的方法完全不對。他沒有用胳膊和手肘去抵擋對方的攻擊,出拳很業餘,也沒有護住自己的下巴。他會整個身體後傾,去躲從正面打來的拳頭,何塞·托雷斯(Jose Torres)形容他這個方式「就像一個站在鐵軌中間的人想要躲開從正面開來的火車,不是向鐵軌兩旁躲,而是往反方向跑」。

索尼·利斯頓(Sonny Liston),阿里的對手,是一個天生的拳擊手。他符合拳擊手的一切條件——身高,力量,以及經驗。他的水平可以說是傳奇性的。很難想像阿里會打敗索尼·利斯頓。那場比賽被認為很荒唐,當時體育場只坐滿了一半人。

但是阿里除了速度快以外,頭腦也非常聰明。他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的大腦,而不是他的體力。他觀察他的對手,並攻擊其精神上的要害。他不僅學習了利斯頓的格鬥風格,還仔細觀察過他在拳擊場外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幾乎讀了所有關於他的採訪。我和所有他接觸過、說過話的人聊天。我躺在床上,將這些信息聯繫在一起仔細分析,嘗試弄清他的思維是如何運作的。」然後用這些去對抗利斯頓。

為什麼阿里在每場比賽前看上去都「瘋瘋癲癲」的?托雷斯說,因為他知道將對手擊倒的致命一擊必須是他們無法預測的。阿里說:「必須讓利斯頓認為我瘋瘋癲癲的,這樣我就可以做任何事了。他除了看到我的嘴之外其他什麼也看不到,這正是我想要的!」

像蝴蝶一樣輕盈,

蜜蜂一樣攻擊。

你的拳頭打不到,

你眼睛看不到的東西。

——穆罕默德·阿里

阿里擊敗了利斯頓,創造了拳壇的歷史。一名著名的拳擊經紀人在回憶阿里時說:

「他是個一個矛盾體。他在拳擊場上時身體的動作完全不對……然而,他的大腦卻總是精確地運轉。」這名經紀人臉上掛著微笑說,「他向我們展示了,所有的勝利來源於這裡,」他用食指指著自己的前額,然後舉起兩個拳頭說,「不是這裡。」

這並沒有改變人們對身體先天條件優越的看法。我們現在回頭看阿里,利用我們後來對他的認識,才看到了他作為一個出色拳擊手的身體條件。很意外,他的頭腦如此清晰,他可以寫有趣的詩誇獎自己,但我們依然認為他的偉大成就依靠的是他的身體素質。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專家們一開始沒能看到他身體上的這些優勢。

邁克爾·喬丹

邁克爾·喬丹也一樣,他不是一個天才,而是最努力的運動員,可能在整個體育史上,他都是最努力的。

大家都知道,邁克爾·喬丹在高中時被校隊淘汰了,現在我們會嘲笑當年踢他出校隊的教練。他沒有進入他想要效力的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這些人是不是太蠢了?最初可以選擇他的兩家 NBA 球隊也沒有簽下他。多麼愚蠢的錯誤!那是因為現在我們知道他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籃球運動員,於是認為在當初這一點應該也是顯而易見的。現在,我們看著他的時候,看到的是了不起的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但在當初,他只是普通的小球員邁克爾·喬丹。

被高中校隊淘汰後,喬丹非常鬱悶。他的母親說:「我對他說,讓他回學校好好訓練。」他真的按照母親說的做了。他每天早上六點就離開家,在上課前抽空練習。在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時候,他不斷彌補自己的弱點——他的防守動作、控球能力和投籃。他的教練對他遠超他人的努力深感驚訝。一次,在球隊輸掉季後賽最後一場比賽後,喬丹不斷地練習了好幾個小時的投籃。他是在為下一年的比賽做準備。即使他後來功成名就——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運動奇才,他的艱苦訓練仍然是出了名的。公牛隊之前的助理教練約翰·巴赫(John Bach)就說他是「一個不斷想提高自己天賦的天才」。

對喬丹來說,成功源於人的頭腦。「堅韌的意志和決心比某些身體上的優勢更強有力。我經常這麼說,我也是一直這樣認為的。」但是其他人並不這麼認為。他們看到喬丹時,只能看到他完美的身體素質帶領他走向成功。

貝比·魯斯

那麼貝比·魯斯呢?現在看來,他肯定沒有完美的身體條件。他有著人盡皆知的好食慾和一個巨大的肚子,快要撐破他的洋基隊隊服。難道這不更說明了他是個天才?前一晚盡情地胡吃海塞,第二天就能打出本壘打?

貝比也一樣,並不是天才。在職業生涯的開始階段,他並不是一個好的擊球手。他有很大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他每次揮舞球棒時傾注的全部精力。當他找到感覺時,球就打得非常漂亮,但他的發揮總是反覆無常。

他確實有著令人驚訝的酒量,可以吃掉常人難以想像的大量食物。在一頓大餐之後,他還可以吃掉一整個或者好幾個派作為甜點。但在他需要的時候,他也會去鍛煉。很多個冬天,他在整個非賽季的時間裡都待在健身房裡健身,為了變得更苗條。事實上,在 1925 年的賽季之後,他看上去好像風光不再了,於是下定決心要減肥,並且成功了。從 1926 年到 1931 年,他的打擊率保持在 0.354,每季本壘打平均數量 50 支,155 打點。他的傳記作者羅伯特·克裡默(Robert Creamer)說:「魯斯展現出了有史以來最穩定、最好的水平……從 1925 年的低谷之後,貝比·魯斯像火箭一樣一飛沖天。」這都是通過他的自我鍛煉達到的。

貝比·魯斯同樣熱愛訓練。事實上,他一開始加入波士頓紅襪隊的時候,每天都想進行擊球訓練,這讓有經驗的老球員很討厭他。他不僅僅是個菜鳥,還是個菜鳥投手。他以為他是誰,還想加入擊球訓練?在他後來的棒球生涯中,他有一次被禁賽了。這件事沒什麼好說的。但是他們不讓他繼續訓練,讓他感到非常傷心。

美國著名棒球運動員泰·柯布(Ty Cobb)則認為投手的經歷有助於魯斯培養他的擊球能力。為什麼作為投手的經歷會幫助他擊球?「他可以在本壘板上試練,」柯布說,「沒有人會在乎一名投手是否會三振出局,或者看上去擊球水平很差,所以魯斯可以盡情揮臂。如果他沒有擊中,沒有關係……隨著時間流逝,他越來越瞭解如何去掌控揮臂動作並擊中那顆球了。當他成為一名全職的外野手的時候,他已經準備好了。」

但是我們依然相信史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所說的「大家通常認為球員都是大塊頭,無須努力就能自然地展現出上天賜予他們的天賦」。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

那麼威爾瑪·魯道夫(Wilma Rudolph)呢? 在 1960 年羅馬奧運會短跑和接力賽中獲得三枚金牌後,她被稱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而在小時候,她的身體素質遠遠算不上有天賦。她是一名早產兒,家中有 22 個孩子,她排行 20,經常生病。她 4 歲時因為長期與肺炎、猩紅熱以及小兒麻痺(!)鬥爭而差點夭折,有一條腿因為小兒麻痺而接近癱瘓。醫生說她的腿好起來的希望非常渺茫。8 年的時間裡,她努力地進行著物理治療,到 12 歲時,她擺脫了腿部的支撐器,開始正常走路。

如果這都不能算是給我們上了一課,告訴我們身體技能是可以被培養的,那什麼才算呢?她後來立即將這個成果運用到了籃球和田徑上,儘管她首次參加田徑運動會全部失利。後來,在她的運動生涯大獲成功之後,她說:「我只希望大家記住我是一個很努力的人。」

傑西·喬伊娜-柯西(Jackie Joyner-Kersee)被稱為「有史以來最棒的女運動員」。從 1985 年到 1996 年初,她贏得了參加的所有七項全能賽。什麼是七項全能賽?這種比賽耗時兩天,包含七個運動項目:100 米跨欄、跳高、鉛球、200 米賽跑、跳遠、標槍和 800 米賽跑。難怪七項全能賽的冠軍會被稱為世界上最棒的女運動員。後來,喬伊娜-柯西在體育史上贏得了六個最高分,打破世界紀錄,她憑借七項全能項目贏得兩次世錦賽冠軍和兩枚奧運會金牌(如果算上其他比賽項目,她一共獲得過六次冠軍)。

她是天生的運動員嗎?她確實有天賦,但在她田徑生涯開始時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的成績都遠遠落後。她努力的時間越久,跑得就越快,但她依然沒有贏得任何比賽。最後,她終於開始贏來勝利。什麼變了?「一些人將我的變化歸功於遺傳定律,但我認為這是因為我付出了大量努力,是我在騎馬道、街邊人行道以及學校走廊上努力的結果。」

講到她不斷取得勝利的秘訣,喬伊娜-柯西說:「看到自己進步會讓我感到興奮和受到激勵。在得到六枚奧運獎牌、五次刷新世界紀錄後,我現在有這樣的感覺。在初中剛開始參加田徑比賽的時候,我也有這樣的感覺。」

她取得最後兩枚獎牌(一枚世界錦標賽獎牌和一枚奧運會獎牌)的時候正經歷哮喘,腿部筋腱也受了很嚴重的傷——並不是天賦讓她走向成功的,而是思維模式的功勞。

天才無須努力

以前有過一種說法:高爾夫球員不能進行體能訓練,如果你增強體力,便會失去擊球時的「手感」。這一說法直到泰格·伍茲(Tiger Woods)的出現才被打破,伍茲擁有自己的體能訓練計劃並進行大量的練習,他斬獲了各項錦標賽的冠軍。

在一些文化裡,人們若想通過訓練來提升自己天生的能力,經常會遭到非議。這些文化認為,你應該接受你人生所在的高度。這種文化應該會視莫瑞·威爾斯(Maury Wills)為眼中釘。威爾斯活躍於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一名迫切希望成功的棒球手,他夢想著成為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球員。但他的問題是擊球技術不夠好,所以當洛杉磯道奇隊和他簽約後,依然只讓他去附屬的小聯盟球隊打球。威爾斯驕傲地向他的朋友們宣佈:「兩年後,我會在布魯克林和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並肩作戰。」

但是他錯了。儘管他如此樂觀地預言著自己的未來並每天進行艱苦的訓練,他一直在小聯盟打了八年半。打完七年半的時候,球隊經理給他提了一個建議,他告訴威爾斯:「你已經經歷了七年半的低潮期,現在已經沒什麼可害怕的了。」在那之後不久,當道奇的游擊手腳趾受傷後,威爾斯被叫去填補這個空缺。他迎來了他的機會。

他的擊球技術依然不夠好,但他不想放棄,就去找一壘教練尋求幫助。在威爾斯的日常訓練之外,他們每天還會一起訓練幾個小時。但威爾斯還是不夠好。即使是意志堅定的威爾斯此時都想要放棄了,但一壘教練不允許他放棄。現在他在技巧方面已經準備就緒,需要鍛煉的是他的思維。

他開始擊球,而且開始用極快的速度盜壘。他研究對方投手和捕手的動作,尋找最好的機會盜壘。他開發出迅速、有力的起跳和滑壘方式。他的盜壘開始擾亂投手,甩掉捕手,讓粉絲激動不已。接著,威爾斯打破了泰·柯布保持了 47 年的紀錄。在那個賽季,他被評為全美聯賽中最有價值的球員。

「球商」

你可能認為,體育界人士應該能夠看到訓練和進步之間的聯繫——看到運動員頭腦和表現之間的聯繫,不應該再反覆強調他們體能上的天賦之差。但他們似乎拒絕看到這些事實。正如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所說,這也許是因為比起後天鍛煉所獲得的能力,人們更崇尚天生的才能。在我們的文化中,無論怎麼強調個人努力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性,人們在心靈深處,依然崇尚天賦。我們喜歡將我們的冠軍和偶像想像成超級英雄,覺得他們天生就和我們不一樣。我們不希望將他們想像為通過努力才讓自己變得傑出的普通人。為什麼呢?在我看來,因為這麼想會讓他們看上去更了不起。

即使一些專家願意承認人的頭腦在成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依然堅持相信,一切都來源於天賦。

關於這一點,我在寫一篇關於聖路易斯公羊隊的跑鋒馬歇爾·福克(Marshall Faulk)的文章時感受頗深。福克是連續四個賽季中第一個帶球跑動碼數2和接球碼數總計達到 2000 的球員。

那篇文章是在 2002 年超級碗的前夜寫的,內容是福克的一項驚人技能:他可以知道比賽場上每個球員的位置,即使是場上 22 名球員跑動或摔倒、亂作一團的時候。他不僅知道每個人在哪兒,還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以及即將做什麼。他的隊友說,他從來沒有出過錯。

太令人難以置信了。他是怎麼做到的?福克說,他花了多年時間觀察橄欖球。在高中的時候,他甚至在球場上當小販,他非常討厭這個工作,但做這個工作就是為了看到專業的橄欖球比賽。看球賽的時候,他總是會問「為什麼」:「為什麼我們要跑位到這裡?」「為什麼我們要這樣攻擊?」「他們為什麼這樣做?」「他們為什麼那樣做?」……「這些問題,」福克說,「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橄欖球。」作為一名專業球員,他從來沒有停止過發問,更深入地探索橄欖球賽的運行方式。

顯然,褔克認為自己的技能是他無法滿足的好奇心和努力學習帶來的成果。

但其他球員和教練是怎麼認為的呢?他們認為是天賦。「馬歇爾是我見過的所有位置上的球員中『球商』最高的一位。」一位資深的隊友說。其他隊員把褔克能夠準確無誤地判斷防守路線的能力看作「智者的天賦」。大家對他的才能感到敬畏,一名教練說過:「這需要天生在橄欖球方面擁有高智商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