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重口味心理學2:怎樣證明你不是變態 > 第三篇 神奇的九層催眠空間催眠 >

第三篇 神奇的九層催眠空間催眠

其實,催眠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催眠一個危險的地方是,催眠師沒能把自己的催眠方式「壟斷」,為己獨有。這樣可能造成的後果是,被催眠者受到任何一個跟催眠師暗示相似的刺激就會進入催眠狀態。而且,經歷催眠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被催眠,搞不好,僅僅是無意中盯著某樣東西看久了就陷入催眠了。而避免這個危險的辦法是,催眠師在催眠中反覆暗示被催眠者:「沒有徵得你的同意前,沒有人能夠催眠你。你永遠不會進入違背自己意志的狀態。當你清醒時,沒有任何人能夠暗示你做任何事。你不必擔心會出現像催眠中一樣的錯覺,你有足夠的能力阻止它們!」

「世上最強大的寄生蟲是什麼?細菌,病毒,還是腸道中的蠕蟲?……不,是意識,頑強無比,感染性極強,你頭腦中一旦形成一個意識,就幾乎無法抹去。只要這個意識完整而被理解,就會深深根植在大腦的某個地方。」電影《盜夢空間》一開頭時這樣說道。

催眠,作為另一種進入潛意識的方式,與「盜夢」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電影中的「富二代」在夢裡被成功地植入了一個想法,從而改變了他的潛意識世界,左右了他在現實中的決定。而在真實生活中,發生在被催眠者身上的神奇狀況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露露小姐是一位21歲的公司文員,飽受牙齦感染之痛已經很久了,這天她終於忍不住了,來看醫生。醫生檢查過後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你這都腫成這樣了,先用刀把牙齦豁開放膿好了!」露露小姐一聽,兩腿一軟,她明確告訴醫生:「我有針頭恐懼,打麻藥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不打麻藥的話……我也撐不住!」醫生聽完了也在心裡合計:「這要真疼休克了還得搶救,不合適。但要是不治的話……豈不是要等著爛掉?」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突然一拍腦門,有了!自己當年的一個同學現在是催眠師,聽說他能用催眠麻醉病人,何不叫他來試試?

當這位催眠師趕來,跟露露小姐進行了一番「@#¥%……&*」的談話後,露露小姐很快進入了深度催眠狀態。這時,醫生用刀子割開她的牙齦,她感覺不到任何疼痛。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時光魔藥」。

時光魔藥一種觀賞性特別強,同時也能發人深省的催眠表演。它可以證明一句話:「你的心態有多年輕,你就有多年輕。」——年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們頭腦中的信念決定的。

首先,催眠師拿出兩瓶神奇的時光魔藥,一瓶是紅色的,喝下去後可以讓人變年輕;一瓶是藍色的,喝下去後會讓人變衰老。

接著,催眠師對表演者,即被邀請上台的一名年輕觀眾,進行了一番「@#¥%……&*」的催眠後,給他喝下了紅色的魔水,說道:「當你喝下紅色魔水的時候,它會浸透你的整個身體,讓你越變越年輕,直至變回小孩子。」表演者的身體開始發生變化。催眠師繼續暗示著:「魔水還在進一步發揮作用,你變成了一個嬰兒,還沒學會走路,只會四肢著地爬行。」表演者開始在舞台上匍匐。接下來,讓人目瞪口呆的一幕發生了。催眠師繼續暗示道:「魔水還在繼續發揮作用,讓你一直回到母親子宮裡的胎盤上。」表演者聽完,像胎兒一樣緊緊蜷縮起身體,越蜷越小,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彷彿新生的嬰兒般。

然後催眠師又拿起藍色的液體,對表演者說道:「我現在把藍色的魔水給你喝,讓你逐漸恢復原本的年齡,然後變得更老。」表演者喝下了藍色的魔水。催眠師接著說道:「魔水開始發揮作用……你的年齡開始增加……你又變成了嬰兒,然後是小孩子,然後是年輕人……你恢復了原先的年齡。」隨著暗示,表演者會先在地上爬行,然後立起身來,恢復常態。催眠師繼續說道:「但是藥水還在發揮作用,你變得越來越老,成了一個十足的老人。」表演者會慢慢表現出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這時如果遞給他一根枴杖,他會拄著枴杖蹣跚地行走……

在表演即將結束時,催眠師會將兩種魔水兌到一起,讓表演者喝下去,說:「混合的藥水中和了彼此的效果,能讓你恢復到原本的年齡。」隨後,表演者被喚醒。

那麼,這些神奇的催眠現象該用什麼來解釋呢?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得先來看一組精神疾病——「分離性障礙」。

被操控的「靈魂」——分離性障礙

我們正常人都是由「肉體」和「靈魂」組成,「肉體」是外部的皮囊,是看得見、摸得著,或者真實物理存在的東西:胳膊、腿、內臟、血液等;而「靈魂」是內在的控制系統,這些東西我們看不到,摸不著,但卻又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它包括:記憶、意識、情感、思維等。「肉體」和「靈魂」只有緊密結合,協調一致,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正常運行,不管缺了哪一個,「人將不人」!

就像我們在過馬路時遭遇車禍,肉體可能會被撞得四肢「凌亂」、內臟錯位(說得有點兒慘了),我們在遇到人生的打擊和無法承受的痛苦時,靈魂也會被「撞」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而對有的人來說,他們並不願意將靈魂「歸位」,因為那意味著將繼續面對痛苦的創傷。所以人們逃避痛苦的一種極端形式,就是「攜靈魂私逃」,出現「分離性障礙」。

分離性障礙的「分離」有幾種形式:

一種是受傷的靈魂走了,但是沒有對肉體撒手不管,它給自己找了多個替身,這些替身輪流值班,而原來的靈魂也會時不時地回來看看。這種情況說出來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那就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多重人格」!由於在前本書中已經詳細介紹過,所以這裡就不再囉唆,感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欣賞多重人格經典案例電影:《致命ID》。

還有一種,受傷的靈魂走了,只安排了一個替身,這個替身會在它不在的時候安排肉體去「遠行」,待到原靈魂回來,卻發現自己整個人不知身在何處。這種情況就是「分離性漫遊」,它與多重人格最大的區別就是,分離性漫遊愛「旅遊」,而且不會出現多個人格之間的來回轉換。就像下面這個案例:

46歲的A警長,有一次分離性漫遊發作,醒來後發現自己遠在離家320千米的地方,他立即給妻子打電話,但是卻不能回憶起在外的這幾天都做了些什麼。後來據目擊者描述,雖然A是個警長,但在這段「旅行」中,他變成了一個四處胡作非為的人,而這正是A警長私下裡羨慕的樣子:A警長給自己起了個假名,喝得酩酊大醉,與街頭混混狼狽為奸,去妓院和性愛party鬼混……

第三種,靈魂出走了,卻沒有安排替身,肉體沒有靈魂掌控——人格解體!這種情況會導致患者感覺到自己的意識游離於身體之外,如同一個旁觀者。

就像安小姐的情況:

安小姐是一名20多歲的舞蹈教師,她經常說感到自己被「彈出」。當問到她「彈出」是什麼意思時,安小姐說:「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它經常發生在我上舞蹈課的時候。我站在全班學生面前演示舞步,突然,我覺得這不是真正的我,我並沒有真正控制自己的雙腿,我只是站在自己的後面看。我還有『管狀視覺』,好像只能看到自己正前方一塊很小的空間,我覺得自己正在從周圍發生的事情中分離出來。接著,我就開始恐慌,出汗,全身發麻……」

我為什麼要在這裡提到精神疾病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催眠的狀態就是一種「變異」的心理病態!心理病態中出現的幻覺、感覺異常、夢遊等,在催眠中也都有可能發生。它們的區別就在於,心理病態是在違背人們意願的情況下失去控制的產物,而催眠狀態則是人為地引導和控制的結果,不會影響被催眠者的健康人格。

不信,就來看看。

拿舞蹈老師安小姐的例子來說,她在「人格解體」時出現的所謂「管狀視覺」,其實就是催眠中一直睜著眼睛的被催眠者經常出現的「隧道視覺」。隧道視覺,顧名思義,就像你身處隧道一樣,除了眼前的物體能夠聚焦外,周圍都是黑暗和模糊的。除此之外,被催眠者還能將眼前正常狀態的物體,「親眼」看成是黑白的、萬花筒的、底片效果的、阿寶色的……像是照片經過處理一樣。還有的,會「指鹿為馬」,將真實的物體看成是想像出的物體,比如將催眠師的臉看作是另一個人的。而閉著眼睛的被催眠者則會在腦海中出現「圖案大爆炸」!那些過往的記憶復活,各種不同的幾何圖形和有象徵性的符號在腦海中「翻雲覆雨」……

但是,以上所有這些視覺的「變異」,同下面的案例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因為這個例子不僅刷新了人類對自己視覺能力的認知高度紀錄,還完全挑戰了科學!迄今為止,都沒有人能夠清楚地解釋這種現象。

「X男孩」

我們故事的主角是個只有12歲大的小男孩,雷雷。他的神奇之處就在於,當被父親催眠後,雷雷的眼睛有如同X射線般的功能,能夠透過人身上的衣服、皮膚和肌肉,清楚地看到人體的骨骼和內臟器官!更神奇的是,他這雙奇跡般的雙眼還可以看到人體內部組織的原本顏色,紅色、白色、褐色,甚至可以看到靜脈血是藍色的。而這點連X射線都做不到,使用X射線看到的組織都是一片同樣的陰影。

他的「射線眼」被無數專業人士親歷和見證過,其中就有醫學博士柏特。柏特博士回憶道:

我第一次看到雷雷的表演是在2月的一天下午,他的父親帶著他來拜訪我。我們這兒的一名護士長樊女士將他們領到我的辦公室。那時,樊女士正患著重感冒,至少身邊的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她聽說過這個男孩的「射線眼」,就開玩笑似的要求雷雷也給她「檢查」一次身體。雷雷的父親同意了,於是沒過多久,父親就讓雷雷進入了催眠狀態。雷雷用大大的圓睜著的雙眼盯著樊女士大約有一分鐘,然後說:「啊,爸爸,我在她的肺部發現了一個大瘡,它聚在那裡,看起來就好像肺部在流血一樣……」還沒等雷雷說完,樊女士就聽不下去了。

當他們走後,樊女士跟我說在此之前她吐過一兩次血。我很驚訝,問她要不要去做檢查。她覺得目前自己的健康狀況沒有問題,吐血可能是因為胃出血,這件事也就這麼過去了。然而,在6月的一天,樊女士因急性肺結核去世了……

繼續看安小姐的表現,「沒有真正控制自己的雙腿……」和「覺得自己正在從周圍發生的事情中分離出來」,其實便是被催眠者在感覺方面出現的「異常」。最常見的,就是感到身體某一部分消失,或者「自立門戶」,離開身體單獨行動。比如,被催眠者會感覺到自己的腦袋變得異常大,像是充滿了氣體……最後,乾脆擺脫身體的控制,獨自飄浮在空中。這讓我想起了伊籐潤二的恐怖漫畫——《人頭氣球》。

類似的還有「消失的屁股」。催眠師告訴被催眠者,當他們試圖坐下時,發現自己的屁股沒了,接著,被催眠者真的發現自己的屁股「不見了」!那該怎麼坐下呢?這些人覺得很困惑,嘗試用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比如把枕頭裹在屁股上,為自己做個「假屁股」,或者用手當作屁股來支撐身體……整個場面看上去非常搞笑。

以上的種種,說白了,就是被催眠者在催眠中出現的「幻覺」。

我們回顧一下,來看看離家出走的A警長。他在「遠行」時做的那些事,「給自己起了個假名,喝得酩酊大醉,與街頭混混狼狽為奸,去妓院和性愛party鬼混……」就是被催眠者在催眠中經常出現的「夢遊」狀態!來看下面的例子:

我們稱這名被催眠者為B。催眠師將B催眠後,要他去偷一塊手錶。這塊手錶被鎖在一個被人隨身攜帶的小密碼箱裡。這個密碼箱有個特點:密碼鎖從被觸動開始,15秒內如果沒有輸入正確密碼,或者被暴力強拆,便會報警。但是被催眠兩個小時後,B竟然匪夷所思地成功把手錶偷到手了!而且他還不忘找一個地方「銷贓」!雖然這地方選得有點兒搞笑——藥房,因為他把藥房想像成了典當行。

催眠師並沒有「滿足」,接著製造了一個相當戲劇性的場景,就是想試驗一下催眠對人的行為影響有多大。他讓B「看到」一個想像中的人站在門口,告訴B那個人曾經侮辱過他。催眠師給了B一把想像中的「匕首」(其實是把梳子),命令B殺了那個人!

只見B快步衝到門口,毫不猶豫地用「匕首」向「那人」扎去(其實是對著空氣揮舞)。完事後,B極度驚慌地站在那裡說:「他死了,他在流血,警察馬上就要來了……」

但是當B從催眠中清醒過來後,他只相信自己是靜靜地在椅子上睡了一覺,對先前的那些「精彩表演」一無所知,就像A警長在「旅途」結束後也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做過些什麼一樣。這是催眠中經常發生的情況——「失憶」。

比A和B這種情況更嚴重的是,被催眠者會完全喪失一段真實的記憶,比如忘掉了自己學過的一門語言。這裡需要糾正的一個催眠誤區是:並不是所有被催眠的人都會喪失催眠時的記憶,有的人可以記起一部分。比如,一名被催眠者在被催眠後,想像屋子裡有一隻小鳥,他會試圖抓住它,逗它玩很長時間,餵它吃的,把它放進想像中的籠子裡……當他清醒以後,只模模糊糊地記得自己曾看見過一隻鳥。比這個人的情況更好一點兒的是,被催眠者能完全回憶起催眠時發生的事。比這還好的,是催眠會讓人記起十幾年前發生的,原本早已忘記的事。

那麼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而且在催眠中,為什麼有的人身體僵硬,有的人會夢遊,有的人會產生幻覺,有的人會……這便是我們下面要說的——

催眠九層地宮

《盜夢空間》裡總共造了四層夢,如果算上Limbo(混沌狀態),那麼總共是五層。夢的層數越多,就越不穩定,稍有外部的影響,夢境就會瓦解。

而在催眠這裡,要比《盜夢空間》裡的夢複雜得多,因為它有整整九層——催眠的九種程度!下面我們就進入這「催眠九層地宮」。

第一層

處於催眠地宮第一層的人通常會舒服地閉著眼睛,卻矢口否認自己睡著了,只是說感到眼皮沉重,昏昏欲睡。這時,他們好像根本沒有進入催眠狀態,因為沒有出現僵硬、錯覺、幻覺……但是催眠的影響已經確確實實發生了,這時如果暗示他身體某個部位發熱,他們便真能感覺到這個部位在發熱。

第二層

潛到第二層地宮時,人們跟在上一層的表現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別是,這時他們即使想努力睜開眼睛也辦不到了,可以說催眠的影響加深了。

第三層

繼續下潛,到了催眠的第三層,這時,身體出現僵硬的情況了!儘管還遠「硬」不到「胸口碎大石」的程度,但是這時人們可以保持身體的姿勢一動不動。如果抬起他們的胳膊,鬆手之後,他們的胳膊依然會保持高舉著不動;如果抬起他們的腿,鬆手之後,他們的腿也仍然高抬著。

這會兒,如果他們要換個姿勢,便會從催眠中醒來,因為這需要恢復意識,借助意志的力量來做到。

第四層

到了這一層,很多人都會承認自己受到了催眠的影響,因為僵硬在他們身上的表現更明顯了。

除了這個,一個新的症狀會出現——自主運動!

「自主運動」又可以理解成「自動運動」,是被催眠者看到催眠師作出某種動作後,不知不覺地進行模仿。比如,催眠師站在被催眠者面前,一隻手臂在另一隻手臂上方轉動,被催眠者看到後也會跟著這麼做。但是如果你以為他們只會模仿這種簡單的動作,你就錯了,「自主運動」的模仿功力之深,完全可以在被催眠者面前擺上洗衣機、打字機、打蛋器……

第五層

在這一層,身體終於能達到「胸口碎大石」般的僵硬狀態了。自主運動會繼續出現,而且這時跟第三層不一樣,人們即使想改變身體的姿勢,也做不到了。

第六層

到了這裡,儘管還有一些猶豫和遲鈍,被催眠者開始變得「服從指揮」,做催眠師讓他們做的事——夢遊。只是夢遊的動作還比較簡單,比如行走——停住。

第七層

在這一層,夢遊會出現得更頻繁,行為也變得更複雜。

第八層

前七層出現的所有情況在這一層都可能發生,包括對身體敏感、僵硬、自主運動、夢遊……唯獨還不會出現「幻覺」,但是它已經「蓄勢待發」了。

第九層

在催眠地宮的最後一層,幻覺終於可以現身了!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是完整和栩栩如生的,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一樣。

在《盜夢空間》裡,對於遊走的幾層夢之間,是有嚴格限制的。想進入下一層夢,需要在這層夢中有一個造夢者,造出下一層夢;而若想回到上一層夢,則需要自己在這層夢中死掉,或者在上層夢中的身體受到強烈的失重刺激,比如墜落。

那麼在催眠的空間裡穿梭也是如此嗎?

答案是,沒那麼麻煩!

被催眠者可能一開始便直接陷入深度催眠的狀態,然後轉入輕度或中度,而後又從催眠中喚醒,最後再次進入深度催眠的狀態。可謂起起伏伏、隨心所欲、游刃有餘、暢通無阻啊。

而且,這裡可以澄清催眠的另一誤區,並不是催眠的狀態越深,催眠的效果越好!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像前面提到的,如果想達到「自主運動」的效果,把催眠的深度控制在第四層即可。

在《盜夢空間》中,因為假設大腦的功率在夢中是在正常狀態下的20倍,所以第一層夢的時間如果是一周,那麼第二層就是半年,而第三層則是十年。

那麼在催眠的時間上有沒有這樣的假設呢?

答案是,沒那麼多講究!

既然人們可以隨意出入催眠的各個空間,那麼在時間上也一定可以靈活變通。比如,你可以「返老還童」退行到過去,也可以「未卜先知」進入未來。你還可以扭曲時間,像體驗1個小時那樣去體驗1分鐘,延長時間;或者像體驗1分鐘那樣去體驗1個小時,壓縮時間。下面就是個「時間延長」的例子,被催眠者在實際的1分鐘裡,經歷了:

走了10分鐘。

用斧子砍樹砍了15分鐘。

聽音樂聽了15分鐘。

學習了半個小時。

跟朋友說了1個小時的話。

……

正是因為催眠能改變被催眠者的時間感,所以即使催眠結束了,催眠的影響也沒有結束。催眠師可以借助暗示讓被催眠者在24小時之後、1000或2000分鐘之後,或者一個月甚至更久之後,作出某些特定的行為或反應。曾經有過這樣的例子:催眠師告訴被催眠者,再過43334分鐘之後用手畫一個十字。而被催眠者在準確的時間作出了這個動作!儘管此時他已經不記得當初催眠的內容,甚至不記得被催眠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催眠中,催眠師給了被催眠者一個指令,告訴他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做某件事。被催眠者的潛意識接受了這個指令,開始執行,計時啟動……潛意識的「時間記憶」相當準確,只要規定的時間到了,它就會讓身體作出反應,作出指令中規定的動作。但是被催眠者的意識對此一無所知,因為指令刻意繞過了它。所以人清醒過來時對潛意識「私底下」正在進行的計時毫不知曉。有時莫名其妙地做了什麼,連自己也在納悶:「欸,怎麼回事兒?」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有些催眠表演中,當催眠師一抬手、一擊掌什麼的,表演者就立刻進入催眠狀態。因為在此之前他們就接受過催眠,催眠師告訴他們,再過多久,我作出什麼動作,你們就再次陷入催眠!而觀眾們不知隱情,還以為僅憑一個簡單的動作催眠師便能發揮威力,好厲害啊!

在《盜夢空間》裡為了區別夢境與現實,使用了一種方法:圖騰。比如,陀螺、色子和象棋。還有在夢裡,人們不清楚是怎麼開始的,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來到一個地方的。

這裡我也想說說催眠與現實的區別,即如何分辨催眠的真假!

首先,被催眠者的身體力量和大腦運轉程度遠強於正常狀態,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胸口碎大石」和成功打開密碼箱。

其次,當被催眠者陷入最深層催眠時,他們的表情、舉止和聲音都會有明顯的改變,跟正常狀態大不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候很多被催眠者會表現得比平時更加優雅,就好像他們體內另一個更高層次、更睿智迷人的人格在我們面前甦醒了,所有低俗粗劣的部分全被掩蓋。他們把靈魂脫得「一絲不掛」,毫無保留又純潔無邪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這讓我想到電影《香水》中,所有人在廣場上不分男女老幼集體脫光光,相互愛撫,相互……卻絲毫沒有猥瑣感。甚至有的被催眠者臉上會出現最聖潔無瑕的表情,遠勝過無數偉大的藝術家所演繹的聖母瑪利亞和天使,這個表情是當之無愧的天使般的表情。看到它的人,會一瞬間想起人世間所有的愛和美好……如果孟子知道這個情況,估計該樂了:這不就是在說我的「性本善」論嘛!

最後,就像治牙的露露小姐一樣,陷入深度催眠狀態的人可以完全感覺不到疼痛,所以你可以拿根針扎她一下試試。

有的人說,催眠其實就是睡眠!這種說法有欠考慮,並不完全正確,在這裡我只想說一點它們明顯的區別:在催眠中,四肢能夠保持僵硬,手裡握著的物體會越握越緊;而在睡眠中,四肢的狀態是柔軟的,手裡的物體不久就會鬆開掉下來。

我們這篇一開頭就說過,《盜夢空間》是通過夢向人的潛意識植入了一個想法,從而在其醒來後影響了他的行為。那麼催眠是否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影響著被催眠者呢?

這裡,我將再澄清一個催眠誤區:催眠並不是將外來的想法「植入」人的潛意識裡,而是通過激發潛意識裡原本就有的資源,從而產生新的想法!就好比潛意識裡有各種各樣的原料,而催眠則是一個大廚,利用這些原料烹飪出不同的菜餚(想法)。這些菜餚必須合潛意識的口味,才能被接受,才會轉化為行為。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在一所大學的兄弟會入會儀式上,一名年輕人被蒙住了雙眼,在一番慷慨激昂的說辭之後,被告知他的頭將會被砍掉。他的頭被按在案板上,脖子被鋒利的刀刃劃過。

事實上,這「刀刃」只不過是一條濕毛巾。當人們查看年輕人的情況時,卻發現他已經死於心力衰竭。他潛意識裡接受了「刀刃是真實的」這一念頭,於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催眠烹飪出的菜餚不合潛意識的口味,即催眠製造的想法不被潛意識接受,不符合被催眠者自身的價值觀,那這個想法就不起作用!

但是上面的年輕人是怎樣做到「想死就死」的呢?

這可以用一點來解釋:催眠能對人的肌體產生影響。

舉個例子來說,催眠可能會對體液循環系統產生影響。曾有一個催眠師對被催眠者說:「當你清醒後,將在我指到的地方出現紅點兒。」10分鐘後,被催眠者清醒了,被指到的部位開始出現輕微的紅腫,隨後變得越來越紅,持續10~15分鐘後紅腫才逐漸消失。

同樣地,催眠還可以引起水皰。有一位催眠師在被催眠者左胳膊上蓋了一個戳,然後他暗示說,這個部位會出現水皰。第二天上午8點,這名被催眠者發現被蓋戳的部位皮膚變厚起皺,並且呈黃白色,但是沒有出現明顯的水皰。到了下午4點左右,這個部位有四五個小水皰出現。15天過後,這些水皰仍然高度飽脹。

在《盜夢空間》中,想潛入目標對象的夢境,是件比較容易的事,只需要使用造夢機器和一種叫「夢素」的藥物,然後往身上那麼一插,就可以了。

但對催眠而言,想讓目標對像進入催眠狀態,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可以說這是個實實在在的技術活兒,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

潛行者

「備戰」

儘管潛入夢境比較簡單,但在《盜夢空間》裡主角們還是需要事先對目標對像「富二代」做一番背景調查,找到了他與父親之間的心結是突破點,然後根據這個製造夢境的陷阱。而在催眠開始前,「知己知彼」更是必需的一步。

首先你要明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被催眠的!

人類應該算是這個星球上最複雜的生物了,不同的人之間千差萬別,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有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而有的人就是不買賬!下面是容易接受催眠的人的特徵,你看看自己符合了幾條?

A.經常做情節生動的白日夢。

B.想像力豐富。

C.容易沉浸於眼前,或者想像中的場景。

D.依賴性強,經常尋求他人的指點。

E.對催眠作用深信不疑。

總的來說,越是頭腦聰明或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通常越容易被催眠,因為他們大多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並富有創造力。

長久以來,人們對催眠一直都存在著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在催眠的過程中催眠師便是上帝,主宰著一切,指哪兒打哪兒。

就像100多年前,那時候很多催眠師認為可以通過恐嚇來達到催眠的目的。催眠師邀請一個人上台表演,就在這個人一隻腳剛踏上台的時候,催眠師忽然伸出手托住他的後脖子。在觀眾看來,催眠師只不過是扶了他一下而已,但卻給他造成了困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在這個人反應過來之前,催眠師會用另一隻手猛拍在他的下巴上,讓他的頭突然受到震顫,整個人都蒙掉了。然後催眠師在一邊用強硬的語氣發令:「睡!你現在就要入睡!」就像被「拍花子」一樣,這個人陷入了催眠狀態。

這種「強迫」的催眠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催眠師幸運地遇到了很容易被催眠的人。但對很多人來說,催眠是信則有不信則無,強扭的瓜不甜,只要目標對像不相信或者不願意,再怎麼「拍」也是白搭。

假設催眠師已經找到了合適的人選,下一步他需要做的就是問清楚一些事:「說!在哪兒工作?做什麼的?掙多少錢?多大歲數了?結婚沒有?幾個老婆?幾個孩子?……」當然,不能這麼直白……

上面也說到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心理也是獨特的,並且瞬息萬變,針對不同人的催眠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只有將目標對象的「底細」打探清楚,才能控制好催眠的局面,應對突發情況。這裡需要瞭解的包括:家庭狀況、年齡、婚姻狀況、教育背景、職業、社交圈子等。

舉個例子來說,一位男性目標對像在工作中有經常辭職的情況,可以預料同樣的情況可能會在催眠中出現,他很有可能會在稍有進展的時候突然退出。於是催眠師得提前告訴他,他的催眠過程將會很曲折。

瞭解完這些,接下來你要搞明白,被催眠者為何而來?他們想靠催眠改變什麼?

催眠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技術,秉承了一種理念:不念過往,不畏將來!瞭解被催眠者的目的時,更多的是去鼓勵「想要得到什麼」,而不是「想要失去什麼」。

比如下面這樣:

A.我想抹掉心裡面總是響起的我媽媽的聲音。

B.我想驅走我的一切懷疑。

C.我想完全忘掉過去。

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

A.我想改善跟媽媽的關係。

B.我想變得更加自信。

C.我想變得對未來充滿希望。

「進攻」

催眠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下面要正式著手「潛入行動」了!

這「潛入行動」真比得上兩萬五千里長征了:一邊是惡劣的自然環境,一邊是敵人的攔截追擊。催眠的過程則是,一方面要搞定潛意識,一方面還要躲避意識。

先來說說怎樣搞定潛意識吧。

這裡,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東西——「注意」。

有人會說,「注意」有啥好說的,小時候在課堂上經常聽老師喊「注意聽講」!誰還不知道這個啊。其實「注意」裡面還真是有些門道的,下面就來看看。

注意分為「不隨意注意」「隨意注意」和「隨意後注意」。聽上去有些亂,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不隨意注意,就是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我們正在教室裡聚精會神地聽講,突然從教室外闖進來一個人,這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把視線轉向他,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對他的注意。

隨意注意,是有目的,同時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或者學習的環境出現了干擾,我們通過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堅持在要學習的東西上。

隨意後注意,就是有目的,卻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剛開始學文言文時,我們可能對「之乎者也」這一套不感冒,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這時候的注意是隨意注意。當你掌握了文言文並對之產生了興趣,憑興趣可以自然而然地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這時候的學習就是隨意後注意了。比如對古典文學名著的欣賞。

搞定被催眠者潛意識的過程,就是讓他們的「隨意注意」發揮到極致的過程!就好比平日裡我們的注意力是平躺在地面上的整個身體,注意範圍廣,注意力分散;而在被催眠時,這個身體是僅以一隻腳的腳尖著地,注意範圍小,注意力極度凝縮。

那麼怎樣才能讓注意力如此集中呢?下面有幾種辦法:

「眨眼大法」

在這裡把被催眠者叫作C。

現在讓C用她最舒服的姿勢坐在椅子上,然後與催眠師對視,C凝視著催眠師的雙眼,而催眠師則盯住C兩眼中間的地方。催眠師告訴C,他會開始緩慢地數數,每數一個數字,需要C眨一次眼。例如,催眠師數道「1,2,3,4」,C每聽到一個數字就眨一下眼,總共眨了四次。無論是睜眼還是閉眼,C都要一直把視線聚焦在催眠師的眼睛上。

催眠師開始有節奏地緩慢數數,會發現,越是往下數,C眼睛睜開的時間就越短,最後她根本不會再睜開眼睛,只有睫毛會上下抖動。

許多人在數到20左右的時候就會進入催眠狀態,需要數到100的情況非常罕見。當發現C的眼睛已經不再睜開時,催眠師停止數數,用相同的節奏低聲暗示道:「睡吧。睡吧。困了。睡吧。你……已經……睡著……了。睡得……很熟。睡吧。困了。睡吧。」

「表盤大法」

在這裡把被催眠者叫作D。

讓D把表盤平端在面前,正面朝著自己,注意力集中在刻度「1」上,深吸一口氣,大聲說出「睡覺」這兩個字,然後吐氣,快吐盡的時候再大聲說出「熟睡」兩個字。

說完之後,再讓D把注意力集中在刻度「2」上,深吸兩口氣,說兩次「睡覺」,再吐兩口氣,說兩次「熟睡」。之後再把注意力轉移到刻度「3」上,深吸三口氣,說三次「睡覺」,吐三口氣,說三次「熟睡」。

以此類推,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個刻度上,直到「12」,形成一個「吸氣——自我暗示——吐氣——自我暗示」的循環。為了不出錯,D在計數時必須全神貫注。大多數人都會在注意力挪到表盤中間的時候就合上眼睛入睡,極少有人能堅持到「6」以後。

當D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表盤刻度上時,催眠師湊到他耳邊輕聲暗示道:

「當你的眼睛緊緊盯著刻度的時候,當你的視線沿著表盤逐漸移動的時候,當你深深吸氣和吐氣的時候,當你反覆說出『睡覺』和『熟睡』的時候,你就不知不覺地陷入深度催眠狀態。你的視線越來越模糊,越來越看不清刻度數字。你的眼睛太疲勞了,幾乎睜不開了。你已經很累了,巴不得快點兒結束。所以閉上眼睛吧,讓表盤從你手裡掉落到地上,而你則陷入深深的睡眠。睡吧,進入催眠狀態吧。」

即使搞定了潛意識,催眠也不一定能成功,因為還可能會遇到意識的阻截。就像《盜夢空間》中,進入夢裡的人會產生防禦者,對這層夢的造夢人進行攻擊。

現在就來說說「潛入行動」的另一個要領:躲避意識。

做過夢的人都知道,夢的內容大多光怪陸離,沒有邏輯,難以理解。但是瞭解《夢的解析》的人也知道,這種意識看不懂的夢卻是潛意識的語言,潛意識善於用隱喻和偽裝的手法來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所以這裡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潛意識要比意識更容易理解隱喻的表達,因為那就是它的「母語」!

現在問題就好辦多了,我們可以說一種只有潛意識聽得懂,而意識聽不懂的「語言」,這樣就可以巧妙地繞過意識,又對潛意識產生影響。

怎麼做呢?就是將想要傳達的指令「嵌在」大的語言情境中,矇混過關,這就是所謂的「嵌入暗示」!

來看下面的例子:

一位患癌症垂死的病人,我們把他叫作E。E的病情到了晚期,疼痛難忍,再大劑量的麻醉劑都沒有效果。所以E的親人找到催眠師,想嘗試一下用催眠控制疼痛的可能性。但是,E的意識太「兇猛」了,他僅僅是聽到「催眠」這個詞都表現出強烈的反感。所以催眠師不得不「曲線救國」,想出其他的方法對E進行催眠。催眠師以E畢生的職業——花匠作為談話的主題來吸引他,同時在談話中嵌入了很多催眠和控制疼痛的暗示。下面是一段催眠師談話的摘錄,我用粗體表示嵌入暗示的內容。

E,我很樂意跟你談話。我知道你是個花匠,種花為生,我小時候在一個鄉間的農場長大,我也喜歡種花,到現在都還在種。我們現在都坐在安樂椅上,我希望你可以舒服地聽我說話。說點兒什麼好呢?還是說些跟種植相關的吧,因為這個你在行,也是你最想聽的。就來說說西紅柿好了,我一直對種西紅柿感到很好奇。你把西紅柿種子撒到地裡,你會希望它可以長成一株西紅柿,用果實帶來滿足。種子會吸收水分,而雨水能帶來安寧和舒適,還會帶來西紅柿的生長。E,那小小的種子,慢慢地長大,伸出有纖毛的小小的根,幫助種子生長、發芽而長出地面。E,你可以聽我說,我會一直說下去,你可以一直傾聽、思考,慢慢地你將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這種做法非常有效,嵌入暗示成功地「騙」過了意識,讓它沒有察覺。E逐漸進入催眠狀態,不再為劇痛所苦,直到三個月後他平靜地死去。

搞定了潛意識,躲避了意識,這還沒完。我們已經知道催眠不會像造夢一樣,一層崩塌以後才能返回上一層,在催眠中,被催眠者可以自由地在幾層空間之間來回轉換。所以,這也是考驗催眠師的地方,催眠師需要有很好的洞察力,並在催眠的過程中時刻保持警惕,一旦發現被催眠者有逃往清醒或者其他層空間的跡象,就立刻再次「施咒」,將他們重新催眠回原位。

「佔領」

當被催眠者已經成功地進入了催眠狀態後,我們該做什麼?怎麼做?

如果在「備戰」階段功課做得足,現在是可以達成被催眠者心願,滿足被催眠者意圖的時候了。

一個患上糖尿病的年輕人,因為抗拒治療陷入惡性循環。

我們前面也說過,催眠不是外來念頭的植入,而是對被催眠者潛意識裡原有的資源進行利用。

於是就有了:問題+資源=可能的解決

據瞭解,這個年輕人平時喜歡打籃球,對飛機很感興趣,渴望當個飛行員。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來解決問題:

注射胰島素+有快感地投籃=舒服地注射胰島素

檢查血糖+有成就感地計算命中率=堅持定期監控血糖水平

被隔離感+幻想做飛行員=像飛機飛離地面一樣,擺脫世俗的看法

未來感+下一秒就有投中的可能=未來有無限可能

問題得到解決後,糖尿病年輕人的惡性循環現在變成了良性的。

「撤退」

前面說過,在《盜夢空間》裡,想將人從夢裡喚醒,可以靠強烈的墜落感。電影一開始也有這樣的鏡頭:主角坐著的椅子從高處向後倒下,跌入浴缸,主角從夢裡醒來,幾乎和進入夢境一樣容易。

而喚醒被催眠者也是一樣,用什麼方法讓他(她)進入催眠狀態,就按「原路返回」,用什麼方法讓他(她)醒來。比如在被催眠者的耳邊暗示:「好了,我馬上就開始數……記住,我每數一個數字,你都會朝清醒的方向邁進一層……等我數到5時,你就會徹底醒來,而且感覺無比良好!準備好醒來吧,1……2……3,你已經逐漸醒來了,4……5。」

但是如果無法喚醒被催眠者怎麼辦?會不會像《盜夢空間》裡那樣,被催眠者進入Limbo(混沌狀態),一直在裡面迷失幾十年?這點不用擔心,一旦無法被喚醒,被催眠者就會轉而直接進入自然睡眠狀態,之後會自然醒來,就像每天早晨自然睡醒一樣。

「善後」

在《盜夢空間》裡,主角為了讓妻子從夢裡甦醒過來,回到現實生活,在妻子的夢裡植入了一個「此時是在夢中」的想法。但真的回到現實生活以後,那個「此時是在夢中」的想法卻依然存在,導致妻子分不清現實和夢境,認為自己仍然在夢裡。回到真實世界的辦法是在夢裡殺死自己,於是,她便在現實中跳樓自殺了……

其實在催眠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也是催眠危險的地方之一,就是被催眠者醒來後會把催眠中產生的幻覺當真,區分不了真實的世界和想像的世界。比如有的人在催眠中幻想參加了一場舞會,醒來後他仍四處跟人說自己在舞會上遇到什麼人,玩得怎麼樣。

這就要求催眠師在催眠結束前「擦掉」不必要的暗示痕跡,就像手術過後要清點好器械,不能把手術刀什麼的落在病人肚子裡。催眠師可以對被催眠者暗示道:「讓你興奮起來的東西已經消失了,完全消失了。這只是一場夢,你只是錯誤地把它當真了。現在請安靜下來,忘掉它們。」

催眠另一個危險的地方是,催眠師沒能把自己的催眠方式「壟斷」,為己獨有。這樣可能造成的後果是,被催眠者受到任何一個跟催眠師暗示相似的刺激就會進入催眠狀態。而且,經歷催眠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被催眠,搞不好,僅僅是無意中盯著某樣東西看久了就陷入催眠了。而避免這個危險的辦法是,催眠師在催眠中反覆暗示被催眠者:「沒有徵得你的同意前,沒有人能夠催眠你。你永遠不會進入違背自己意志的狀態。當你清醒時,沒有任何人能夠暗示你做任何事。你不必擔心會出現像催眠中一樣的錯覺,你有足夠的能力阻止它們!」

催眠就說這麼多了,各位,你們準備好了嗎?

一起進入催眠吧,倒數五個數,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