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重口味心理學2:怎樣證明你不是變態 > 第二篇 「被拿掉支桿的稻草人」潛意識的神妙世界 >

第二篇 「被拿掉支桿的稻草人」潛意識的神妙世界

Q先生在他19歲的時候神經受損,完全喪失了本體感覺。此後他就像《綠野仙蹤》裡那個被拿掉支桿的稻草人,他想要站起來的時候,四肢只會糾結地癱軟在地上。當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腳上時,他可以控制它們,但只要他一不留神,它們便開始不由自主地亂動起來。後來,Q先生鼓足勇氣努力練習,利用意識的注意力取代無意識的本體感覺,才逐漸重新獲得一部分控制身體的能力。他全神貫注地注意自己的身體,並不斷學習走路、穿衣服,甚至開車。可是只要看不到自己的身體,就會出問題:有一天,他站在廚房時,突然停電了,整個房間黑漆漆一片,於是他也「停電」了,跌倒在地。因為他看不見自己的身體,也就無法再控制它。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是李白《俠客行》中的句子,如此灑脫自由,「殺人於無形」,我覺得用來形容潛意識再合適不過了。

「只是因為弗洛伊德在人群中多看了潛意識一眼,從此人們再也不能忘掉它容顏。」在弗大爺看來,人類的心理分為三部分: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意識是人們當下能夠意識到的所有思想、情感和知覺。不管你正在感受著什麼,或者正在想著什麼,它們都處於你的意識層面,而這些僅僅只能算是一小部分對你有用的東西。

還有一些東西,不像意識那樣時時刻刻存在,但如果有需要的話,它們能隨叫隨到,這就是前意識——一些能夠輕易進入你腦中的記憶、想法等。比如昨天你穿什麼樣的衣服?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你最要好的朋友叫什麼名字?關於你母親最早的印象是什麼?這些信息都存儲於前意識中。

最後便是潛意識了,相對於前兩者而言,潛意識稱得上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它從來不為人們所意識到,卻能讓人們在談笑間搞定一切!這看上去高深無比、神秘莫測的「大內高手」,才是人類心理中最主要的成分。怎麼說呢,如果按比例來算的話,意識和前意識佔了5%,剩下的95%便都是潛意識。

潛意識就像是一個沖洗膠片的暗房,每個人外在的生活狀態,都是從這個地方沖洗出來的。所以,塑造出今天的你的,不是你的姓名、工作、著裝、父母、鄰居或者你開的汽車,而是潛意識!它通過一點一滴的影響,將一幅又一幅的圖景疊加在你的生活中,將現實生活中的你塑造成了潛意識中的那個你。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的一句詩:

「有一個人立意要描繪世界。隨著歲月流轉,他畫出了省區、王國、山川、港灣、船舶、島嶼、魚蝦、房舍、器具、星辰、馬匹和男女。臨終之前不久,他發現自己耐心勾勒出來的縱橫線條竟然匯合成了自己的模樣。」

潛意識的信息量之驚人,內容複雜程度之高,不是意識這等凡夫俗子可以想像得了的。有一句話怎麼說?如果說意識是小聰明的話,那麼潛意識就是大智慧!而且在潛意識中隱藏著許多不能被意識和前意識接受的東西,它們有可能是骯髒罪惡的,是違背道德倫理的,還有可能是慘絕人寰、滅絕人性的……總之,如果讓意識知道了這些,恐怕它會瘋掉,進而人會躁狂和崩潰。如果非要讓潛意識對意識說點兒什麼,那就是:「少年,你真是太天真了……」

潛意識幾乎包攬了人性中所有的「罪大惡極」,才使得意識能夠以正常的狀態示人。在這種層面上來說,潛意識無疑對意識起到了一個保護作用,因為社會是不允許人們毫無顧忌地表現自己的各種性本能和攻擊本能的,解決的辦法是一開始就把它們攔截下,不讓它們進入意識層面!例如,一個對父母非常生氣的孩子,可能有一種希望父母死掉的想法,但這種想法會讓孩子非常難受,所以孩子阻止這一想法進入意識層面,並把它們壓抑在潛意識中。

平日裡,雖然無時無刻不被潛意識的強大「內力」影響著,但我們唯一能跟它通上氣的時候恐怕只有在夢中和催眠裡。潛意識憑著一身「本事」,真會這麼甘於寂寞,安心蟄伏在內心深處一動不動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信?就來看看潛意識在幾次「微服出訪」中留下的蹤跡——

潛意識的「馬腳」

「一不小心的事」——失誤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總會在不經意間犯些小錯誤,比如,一個人本來想說某件事,卻說錯了詞(口誤),或者想寫某句話卻寫錯了字(筆誤);又或者一個人在閱讀文章時,所讀非所見(誤讀),再或者他將別人說的話聽錯(誤聽)。

我們通常覺得出現這些失誤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再正常不過,而且會有許多理由來做解釋:

A.有些疲倦或不舒服。

B.太興奮。

C.注意的事情太多,分心了。

一個人可以自動執行許多程序,即使很少有注意力參與其中,同樣可以做得準確無誤。比如一個散步的人,幾乎沒有考慮往哪兒走,但他一直走的是正確的路線,並毫無偏差地走到目的地;一個熟練的鋼琴家可以不假思索地準確敲擊琴鍵,下意識地演奏出美妙的音樂。所以如果說失誤是因為注意的事太多,分心了,顯然不能成立。

與之相反的,有的時候越渴望成功,不敢分散一絲一毫的注意力,卻往往更容易出錯。也許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太興奮」,但是為什麼興奮不反過來促進注意力集中,去達成人們期望的目的呢?而且很多人雖然沒有感到疲倦、興奮和心不在焉,在一切都處於正常狀態的時候,仍然會發生一些失誤。

說了這些,其實只想說明一點:以上三條看似是解釋,實則是借口!「世上沒有巧合的事,只有巧合的假象。」每一次口誤、遲到、摔壞其他人的東西等小失誤,都是有其特定的原因的,這些蛛絲馬跡、林林總總皆是潛意識的表達。

比如,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的名字「Frank」錯喊成了「Fag」,而「Fag」在英語俚語裡是指男同性戀,這個人內心深處對同性戀的歧視就昭然若揭了。在宴會上,女主人想對一個男客人說:「你可以吃和喝你所想要的東西。」但是,她實際說成了:「你可以吃和喝我所想要的東西。」她的言外之意是:他可以吃和喝他所想要的東西,但是他想要什麼我已經替他做主了。同樣的,一位解剖學教授講解鼻腔的結構,當講課結束時,他問聽眾是否能理解他講的東西。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說:「老實說,我有些不信,因為即使在一個擁有幾百萬人口的繁華大都市中,能充分瞭解鼻腔解剖結構的人,也一指可數……不,不,我的意思是屈指可數。」其實他真正想說的是:懂鼻腔結構的人只有他一個!還有一個人談到一件他反對的事情時,他說道:「事實是『暴齪』的……」其實他是想說這些事是暴露和齷齪的,但是不小心合成了「暴齪」。

時隱時現的記憶

凱特是一名大學教授。1992年,他姐姐給他打來電話,說他的外甥參加了一個男童合唱團,正好就是凱特小時候參加過的那個。聽到這個消息,凱特並沒有為外甥步其後塵而高興,而是感到一種莫名的憂傷。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他越來越煩悶,越來越焦躁不安,甚至開始跟老婆發火,夫妻關係也開始惡化。但是他沒有把這些麻煩與姐姐那通電話聯繫起來。

不久之後,凱特隱隱約約想起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叫法墨,是他在男童合唱團時的一名管理員。凱特在10~13歲時參加的這個合唱團,而如今他已經38歲了,25年後,他第一次回想起跟法墨有關的事:一天晚上,法墨進到他的睡棚,坐到他的床上,觸摸他的胸部,然後是腹部,最後將手伸入了他的內褲……這個人已經在他的記憶中封存了25年之久。

為了收集自己遭遇性騷擾的證據,凱特僱用了一名私家偵探。結果令人吃驚,法墨早在很多年前便被合唱團解雇了,因為他與合唱團的那些小男孩「關係過於親密」;除了凱特以外,還有118人當年受到過法墨的猥褻,但是他們對此絕口不提。至此,凱特更加相信自己被性騷擾的記憶是真實的,於是,他決定直接去找法墨談談。他撥通了法墨的電話,在電話裡,法墨毫不費勁就記起了凱特。法墨問道:「我可以為你做點兒什麼?」凱特說:「能否告訴我,你是否為當年對我和對其他男孩做的事感到內疚?」法墨承認自己某天晚上確實到凱特的睡棚裡騷擾了他,也承認騷擾了其他人,還承認自己知道對兒童做這些行為是違法的……他們談了將近一個小時,凱特對電話進行了錄音。

隨後凱特起訴了法墨,法墨被捕入獄。

一個人可能遺忘諸如性侵犯這樣的創傷性事件嗎?沉寂多年的記憶,會因為偶然的事件,比如一個電話,再度浮現嗎?一旦恢復了對往事的記憶,它會導致抑鬱和焦躁不安等情緒困擾,而本人還不知道其中原委嗎?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皆可以用潛意識來做解釋!

就像前面所說的,意識不願面對和承受不了的東西,通通被「下放」到潛意識之中。在風平浪靜的意識的表面之下,是一個暗流洶湧的潛意識世界。當潛意識中「黑暗物質」積攢太多的時候,不免會產生動盪,影響到意識領地。而這些影響的表現就是各種負面情緒和心理疾病。可以說,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都是潛意識出了問題!

回到凱特的例子,好端端的記憶突然憑空消失,若干年後再次浮現,正是潛意識的「傑作」!它把凱特童年時那段痛苦不堪的記憶壓抑住了,不讓它出現在意識裡。就像另一個例子,X先生愛上了一位小姐,可惜他的追求沒有成功。不久,這位小姐嫁給了Y先生。雖然X先生早就認識Y先生,而且和他還有很多業務上的往來,但是他總是一再忘記Y先生的名字,以至於每當給他發郵件的時候,X先生都不得不向別人詢問Y先生的名字。顯然,X先生的潛意識想將他可惡的情敵從意識中徹底抹去,「永遠都不要再想到他!」

「視而不見」——盲視

早些年的子彈不像現在,那時候它們要慢一些,而且效果更加離散,所以子彈穿過大腦會形成一個乾脆利落的孔道,並不怎麼影響周圍的其他組織。於是有些受害者在大腦變成了甜甜圈的形狀後,依然能夠幸運地存活。這要是放在今天,同樣的創傷路線,子彈基本能讓腦漿變成爆米花,讓受害者一命嗚呼。

而T先生,就是早年大腦中槍後倖存下來的一位。但他也並不是毫無損傷,槍傷給他留下了一份奇特的禮物——一個完整的視覺系統,和一個完全被破壞的視皮質。簡單地說,就是T先生視覺前端接收裝置——眼睛沒有問題,可以接收視覺信息,但是他視覺後台系統崩潰了,沒法處理和分析接收的視覺信息。再簡單一點兒說,他成了「睜眼瞎」!

我們還知道,在人類行為中,「臉」扮演了一個特殊的角色。這就是為什麼儘管男人們通常關注的並不是臉,但古希臘的海倫依然被形容成擁有一張「傾國傾城的臉」,而不是「傾國傾城的胸」。無論男人對女人的身材多麼關注,女人對男人的肌肉多麼熱衷,人類大腦裡卻沒有專門分析肱二頭肌和屁股曲線的地方,卻有一個獨立的區域用來分析臉——梭狀回面孔區。

通常,我們是通過觀察別人的臉來快速判斷他們是開心還是難過,滿足還是不滿足,友好還是危險,所以說,面部表情是我們交流的關鍵,而且我們對突發事件的態度也真實地反映在面部表情上,很難被抑制或者偽造。至於「喜怒不形於色」的說法,只是針對整體的、大面積的表情而言,細微之處終究難逃脫洩露內心真實想法的命運。所以才有了一門專門通過表情「洞察人心」的學科——微表情。這也說明,人的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潛意識控制的。

那麼T先生的「睜眼瞎」和人類的「臉」之間會有什麼聯繫呢?來看下面這個實驗:

在T先生面前放上一組人臉圖片,讓他分辨圖片中誰的臉是開心的,誰的不開心。

這個實驗聽上去有些可笑,因為我們都知道T先生的視覺後台分析系統已經完全癱瘓了,他能「看到」東西,但不知道看到的是什麼。

實驗的結果卻非常神奇,「睜眼瞎」的T先生竟然在三分之二的情況下都正確地辨認出他所「看到」的臉是開心的還是生氣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他的意識已經不工作了(視覺屬於意識範疇),但他的梭狀回面孔區,也就是潛意識所掌管的區域,依然在正常地接收、分析著圖像。所以T先生才能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正確地識別出那麼多面孔。

幾個月之後,另一組研究者也找到了T先生,想讓他參加另一組實驗。是什麼呢?如果你突然感覺就要踩到一隻躺在地上的貓時,可能會下意識地避開,這個自動避開的行為是由你的潛意識主宰的。這正是這組人想在T先生身上進行的實驗。他們提議,觀察一下T先生在沒有枴杖幫助的情況下,走過一個堆滿雜物的走廊的情形。一開始T先生非常不願意,他覺得:「我是個盲人,你們這是在拿我開玩笑!」後來在研究者反覆懇求下T先生同意了。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T先生也沒有想到。——他順利地從走廊中走過,途中避開了一個垃圾筒、一堆廢報紙和幾個盒子,一次也沒有跌倒,也沒有撞上任何物體!當被問道是如何完成這個任務的,T先生自己也解釋不清楚。

T先生這種毫無視覺感知能力,卻能夠對眼睛接收的視覺信號作出反應的行為,被稱為「盲視」!盲視是一個很古怪的病症,但是它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大腦中除了「意識」外,還有「潛意識」這套獨立運行的系統。

下面是另一個「另類的」盲視案例,個中意味還請大家自己體會。

W先生口述:

幾年前,我和妻子之間有許多誤會。儘管我願意承認她是個沒有壞心眼兒的人,但我覺得她太冷淡了,我們在一起生活缺乏柔情。有一天,她從外面回來,給了我一本她買的書,以為我會對這本書感興趣。我對她的「關心」表示感謝,答應會仔細閱讀這本書,但是事後我隨手就把它扔到一邊了。偶爾我會想起這本書,卻找不到了。

大約6個月以後,我的母親病了,妻子承擔了照顧我母親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她身上有很多我以前沒有發現的美好品質,我對她的感情又日漸深厚起來。一天傍晚,我回到家裡,滿懷對妻子的感激之情,下意識地走到書桌旁。當我毫無目的但帶著幾分模糊的信心打開抽屜時,發現抽屜裡的最上面,竟是那本我找了很久卻遍尋不見的妻子送給我的書。

「請自行腦補!」

潛意識不僅有時會代替意識翻譯感官的數據,還會提升、改善這些數據,而且它必須這麼做!因為我們感官傳輸的數據質量非常低劣,必須將這些數據整理好才能使用。舉個例子來說,視網膜上有一個點叫「盲點」,如果一個物體的影像剛好落在這個點上,就會看不到。正常情況下,你並不會感覺到這個盲點,因為大腦會根據從這個點周圍獲取的數據來填補這個漏洞。

為了彌補盲點的存在,人的眼睛每秒鐘都會微微改變一點兒位置,我們可以把這種眼部活動稱為「微掃視」。它可算得上是人類身體所能進行的最快的運動了,以至於沒有特殊儀器的幫助,你根本無法觀察到這種快速的活動。舉例來說,當你讀這些文字的時候,眼睛就在沿著字列進行著一系列的掃視;而當有人跟你說話的時候,你的目光就會在對方的臉上遊走。控制著你眼球的那六塊肌肉成了最辛苦的傢伙,一天之內的運動就有十萬次!

如果把眼睛看作一個簡單的攝像機,因為它需要不停地「掃瞄」,會使機身顫動,這種情況下「錄下來」的東西根本模糊得沒法看。但是大腦,具體說是潛意識,會默默地幫助它做剪輯和調整,來彌補眼睛抖動造成的畫面混亂。

當眼睛傳遞數據時,還存在另一個問題,就是「周邊視覺」。當你伸出手,看大拇指的指甲,你會發現視線集中在指甲蓋,或者是指甲邊緣。哪怕你有再好的視力,指甲外區域的視覺清晰度,大概也跟一個重度近視患者看到的沒什麼兩樣!

盲點、掃視和糟糕的周邊視覺,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比如,你看你上司的臉,視網膜向你呈現的其實是一個模糊、顫動著的、在臉的正中央有一個黑洞的人。但是生活中為什麼我們沒有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呢?就是潛意識自動處理了這些數據:將兩隻眼睛接收的數據合併,移除所有顫動造成的瑕疵效果,根據鄰近的視覺填補盲點造成的空缺。

「沒有你我怎麼辦」

我們看過了這麼多潛意識在生活中的表現,也見識到了它的諸多神奇之處,下面我有一個大膽的假設:假如一覺醒來,潛意識消失了會怎樣?

首先,從你醒來,試圖起身下床時就和以前不一樣。人類有一種稱為本體感覺,又叫作肢體位置感覺的「第六感」,這種感覺時時刻刻在監視我們身體的知覺,接收肌肉、關節反饋回來的信息,讓我們知道自己肢體的位置,來調整身體。比如,當我們舉起左臂時,會不自覺地把身體的重心往身體右側移動,以保持平衡,否則會有倒向一邊的危險。

本體感覺很重要,但我們平日裡基本不把它當回事兒,察覺不到它的運作,往往不知不覺就可以站立、閉上眼睛、保持平衡……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發現它不可替代,比如Q先生的情況:

Q先生在他19歲的時候神經受損,完全喪失了本體感覺。此後他就像《綠野仙蹤》裡那個被拿掉支桿的稻草人,他想要站起來的時候,四肢只會糾結地癱軟在地上。當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腳上時,他可以控制它們,但只要他一不留神,它們便開始不由自主地亂動起來。後來,Q先生鼓足勇氣努力練習,利用意識的注意力取代無意識的本體感覺,才逐漸重新獲得一部分控制身體的能力。他全神貫注地注意自己的身體,並不斷學習走路、穿衣服,甚至開車。可是只要看不到自己的身體,就會出問題:有一天,他站在廚房時,突然停電了,整個房間黑漆漆一片,於是他也「停電」了,跌倒在地。因為他看不見自己的身體,也就無法再控制它。

還有,看過前面我們知道,潛意識要翻譯和「腦補」感覺通道中傳來的信息。說白了,就是你看到的光線、聽到的聲音、觸摸到的溫度,都需要經過潛意識的處理才能呈現真實的模樣。如果潛意識消失了,那麼世界看起來就會像一團混亂的像素與顏色,而不是組合成有意義的三維空間影像。這樣來說,想像我們的大腦沒有潛意識會變成什麼樣子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意識依賴的是潛意識的運作,如果沒有潛意識,我們也意識不到什麼。就好比沒有計算機複雜的軟硬件系統運作,計算機屏幕上的東西就不可能存在一樣。

這裡我們假設X先生是一個沒有潛意識的人,現在X先生打開電視機,聽到新聞報道說:「相親男伸出狼爪,第一次見面就將女方強姦。」當你讀這句話的時候,不必逐字停下來查閱腦袋裡的詞典,它們的意思就會立即浮現,無須思索。因為你的潛意識正在私下裡狂熱地處理著這些數據。然而X先生卻沒有這種迅如疾風、快如閃電的查閱能力,每讀到一個詞,他都必須努力想一下是什麼意思,甚至他能不能讀取腦袋裡的詞典都是個問題。不過為了使例子更豐滿,我們就假定他能。

當你聽到「相親男伸出狼爪」時,你會毫不遲疑地理解成這個相親男是個色魔、臭流氓,不會考慮其他的什麼意思,比如:相親男伸出了玩具狼的爪子,或者他跑到野外捉住一隻狼,然後剁下了它的爪子……

但是可憐的X先生,就不得不停下來仔細想一下每個詞的不同意思,然後看它們怎樣可以連貫起來。在他還沒想通時,新聞主播早已播報下一條「熱浪席捲南方各城市」的新聞了。這會讓他更加困惑:是不是南方要發生海嘯了?

除此之外,沒有潛意識的X先生在生活各個方面都舉步維艱。當我們過馬路時,看到貨車衝過來,不用想就知道有危險,要立即跳開。但是X先生無法在當場感到那種驟增的驚恐,他必須要等看到或者瞭解到卡車對人造成的傷害時,才會猛然一驚。所以當卡車衝向X先生的時候,他可能會拿出筆記本上網查一下這種情況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再作出反應。同樣的,我們跟某個女性初次見面時,瞬間就能判斷她是什麼樣的人,她可能會做什麼樣的事,對她的印象是好是壞,全部過程用不了幾秒鐘。但是X先生卻辦不到。他最有可能的做法是把對方的特徵逐一列在小本子上,隨機組合,然後忘我地做著各種可能性的複雜分析……

如此看來,歸根結底,潛意識是不可或缺的,沒有潛意識就沒有意識。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現在我們知道人的大腦中同時有意識和潛意識兩套系統存在,就像我們有兩個腎、兩片肺一樣,有雙份系統相互備援。但是意識跟潛意識的關係又跟雙腎、雙肺有所不同:意識和潛意識互不相同、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比如說:

潛意識是復合系統,意識是單一系統

這點從大腦受損的病人身上可以看出來。大腦的不同區域代表著不同的潛意識功能,比如說,大腦的某區域受損可能會影響記憶能力,但學習能力則不受影響;中風可能會使語言能力受損,但不影響其他能力。就像我們上面提到的Q先生,他的大腦某個地方受到損傷,影響了他的本體感覺的功能,但是對他其他方面的潛意識能力並沒有影響。如此說來,潛意識就好比一個「並聯電路」,其中一條電路受到破壞,並不影響其他電路的正常運行。

那麼意識是什麼呢?

意識是一種知覺,相當於「觀察者」,比如:老師剛燙了新髮型,你的好朋友對你的畫的評價,從電腦裡傳來的優美音樂,等等。你察覺到這些外部事物的存在,說明你意識到了它們。同時,意識還是「指揮者」,它不僅觀察和感覺外在的事物,還能根據這些事物反饋的情況,積極主動地調控和管理身心。所以除了極特殊的情況,比如多重人格,意識可能分裂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系統,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意識就是單一的系統。這樣來說,意識可以被看作是一個「串聯電路」。

潛意識是「馬上解決」,意識是「事後再說」

人類有一種潛意識的「危險偵測器」,可以在意識注意之前估量所接收的信息,如果它判定有威脅,就會馬上作出恐懼反應。但是「世間安得雙全法」,這種潛意識因為分析速度非常快,也很容易出錯。這時如果有個「穩重」的處理系統來修正錯誤,就再好不過了。於是意識出場了:雖然它比較慢,但是可以提供更詳細的環境分析,修正因快而犯下的錯誤。

假設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路中間有一條細長的褐色皮質物,你的第一個念頭是「蛇」!於是連忙停住腳步,倒吸一口氣。然而,待進一步分析,卻發現原來只是一根樹枝,你這才繼續上路。你的潛意識先對那根樹枝進行了一次初步的粗略分析,之後意識再進行一次更詳細的分析。意識和潛意識的這種合作搭檔對我們來說是極好的!

潛意識是「著眼當下」,意識是「長遠考慮」

雖然潛意識能及時發現當下的問題,並快速作出反應,但它無法預期明天、下星期或者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當然也就無法根據預期做事先的計劃。不僅如此,潛意識還無法思考過去,無法將過去和將來整理成連貫一致的事件。潛意識真是實實在在的「活在當下」啊!

而在自然界中,具有「未來」與「過去」的概念,能做長遠計劃的生物,才會有較大的生存優勢。尤其是對於低等動物而言,計劃未來甚至成了一種本能,比如松鼠「知道」要儲存堅果以備冬天所需,候鳥「知道」何時要南飛到更溫暖的地方。對我們人類而言,農耕也需要有過去的知識和未來的計劃。那麼人類的這些預期、設想和計劃都由誰來做呢?就是意識!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衝突便是由意識跟潛意識這種不同的分工造成的。比如說,一個人對未來有詳盡的計劃和目標,想達到某種成就和高度,於是意識選擇讓他待在家裡,好有更多的時間去努力。但是他的潛意識非常喜歡熱鬧,愛參加各種聚會,與人打交道。潛意識和意識這種「眼前」和「未來」衝突的結果,就是他本人悶悶不樂!

潛意識是「自動擋」,意識是「手動擋」

在騎自行車的時候,一個人可以毫無障礙地思考其他問題,或者與別人交談,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如何維持車的平衡的;一個人可以邊熟練地彈奏鋼琴邊演唱歌曲,不用去考慮怎麼「分工」……這些不知不覺又輕鬆自如的行為,都是在潛意識作用下完成的。它讓我們一旦學會這些複雜的行為,無須刻意留心怎麼做,便能自動作出來。就像在體育比賽中,一旦選手進入了「狀態」,不用刻意去想怎麼做動作,就可以做得很好。

同樣,我們也不常設想要怎麼思考,它就自動思考了。正如彈鋼琴可以成為自動化一樣,大腦對信息的處理方式也可以變成自動化。比如我們在聚會中,潛意識一邊阻隔身邊其他人的交談對自己的干擾,一邊又在「監視」著這些人的談話。所以當某個人的談話中偶爾提到你名字的時候,就會引起你的注意,朝他(她)張望過去……

潛意識的這種「自動化」還體現在,我們跟某人初次碰面的時候,常會不知不覺地將他(她)歸為某類人。別小看這個「歸類」,在它的背後可是需要潛意識進行複雜而大量的處理工作,比如首先將接收到的信息分門別類:種族、性別、年齡,等等,再檢索自己的「信息庫」,逐條作匹配和分析……我們做這些的時候是毫不費力,輕鬆自如的,相比之下,意識的思考則要費神得多,因為它涉及要集中注意力的問題。

收了潛意識!

N是一位著名的電器設備發明家,當他心中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時,他就先構想出它的雛形。然後他知道,潛意識會自然而然地向他呈現其他細節。他從來不刻意去想怎樣改進,也不去過分探究,他就是隨意而為,面對作品時,一些想法會自然而然地湧出,去填補他的構思。N每次設計出的產品都是成品,20年來無一例外!

F是一名著名的化學家,他在實驗室裡工作了很長時間,他想知道六個碳和六個氫原子組成汽油時,它的分子式是怎麼排列的。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很久,一直沒有找到答案。一次,他在打盹的時候,潛意識突然向他提示:一條蛇在咬自己的尾巴,並且盤旋運動,像個玩具風車……一下子,他的問題解決了!後來人們所知道的苯環原子環形排列,就是這樣產生的。

A教授是一個著名的自然主義者,幾周來一直在辨認石板中一條魚化石的種類,但是這個魚化石從外表看有些模糊不清。疲憊之下,A教授暫時放棄了辨認。一天晚上,他夢到了這條魚沒有被辨認出來的部分,他努力想記住夢中魚的細節,但是想不起來了。他回到工作室,想看著魚化石去追憶夢中的印象,但是毫無結果。第二天,他又夢到了魚,但是醒來後又忘了。第三天晚上,他睡覺前在床頭放了一支筆和一張紙,希望能再夢見魚。在早晨快醒的時候,他果然又夢到了,而且很清楚!他終於用筆將魚畫了下來。天亮時,他匆忙趕到工作室,用鑿子按他在紙上的草圖鑿了起來,當魚化石完全暴露時,與他畫的魚完全一樣!

40多年前,D是一位著名的醫生,一直在關注糖尿病的治療,他知道這種病給病人帶來了多大的痛苦。當時在醫學界尚無藥物能對症下藥,D花了大量時間進行研究實驗,想解決這一國際醫學難題。一天晚上D很疲倦,就睡著了。在夢中,他夢見自己從狗的退化胰腺管中抽取殘液……這就是胰島素的起源,它幫助了成千上萬名患者。

諸如此類的例子舉不勝舉,潛意識就是這樣來「造福人間」的,它讓人有了超人的悟性和洞察能力,而且,人們在對某些事情進行持續關注的情況下,所關注的內容會被寫進大腦的潛意識。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比如夢中,潛意識開始動用它的力量幫我們解決問題。有時候,當你為某件事絞盡腦汁而不得結果的時候,不妨先睡一覺!

潛意識這般神奇的力量是我們早已瞭解的,現在關鍵問題是,我們如何能夠在清醒的時候掌控它,為己所用呢?因為我們不可能天天都睡大覺,靠做夢來悟出點兒什麼吧。其實答案很簡單——暗示!

暗示能有多厲害?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殺生》。主角「牛結實」平日裡飛揚跋扈,這種行徑在封閉的深山小鎮中尤為離經叛道,傷風敗俗,令眾人無法容忍。於是每個人都盼著他死掉才好,但是又都不想背負殺人犯的罪名。於是他們想到一條「妙計」,每一個見到牛結實的人都跟他說:「你的氣色看上去太差了,一定是得了什麼不治之症!」人們用各種方式施加這個「暗示」,讓牛結實真的覺得自己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久而久之,他就真的這麼死掉了。

再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一塊木板架在一條淺溝上,試著從木板的一頭走到另一頭,這很容易。同樣的木板,架在一道萬丈深淵上,再試試從一頭走到另一頭,就不是那麼輕易可以做到的了。你可能會膽戰心驚地邁出一兩步,然後趕緊往回撤,因為如果不及時止步的話,就會有墜落的危險。為什麼同樣一塊木板,兩次的反應會如此不同呢?

那是因為,當木板架在萬丈深淵上時,就會對你產生「墜落」的暗示,因為「墜落」意味著危險和恐懼,所以你的潛意識會立刻預見到你有發生墜落的可能性,並作出反應——後退。儘管你用邏輯說服自己:「架在萬丈深淵上的木板和架在淺溝上的木板完全是同一塊,剛才我都成功走過去了,這次也一樣能成功。」但是,實際上你做不到,因為邏輯思維是意識層面上的事,潛意識已經替你做了主,接受了「墜落」的念頭。如果你堅持踏上木板的話,很可能會真的墜落喪生。這就是暗示的力量!

但是,不是任何暗示都能起作用,來看這個例子:

一位女乘客正站在一艘船的甲板上,海浪輕輕起伏,她感到有些輕微的搖晃。這時你對她說:「天哪!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你的臉已經發綠了!你是不是有點兒暈船?要不要我扶你到船艙裡去?」這位女乘客的臉馬上就會變得毫無血色,同意你的提議。但是如果你對一位老船員說:「嘿,兄弟,你看上去有點兒不舒服,是不是暈船了?」如果他脾氣好的話會禮貌地告訴你你弄錯了,如果脾氣不好的話,沒準兒你已經在海裡了。

為什麼同樣的暗示對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效果呢?那是因為他們的潛意識狀態不同!

女乘客接受了你的建議,是因為你的暗示同她自身的恐懼和不安形成了共鳴,這一切已經足以讓她相信自己有些暈船了,於是她同意你扶她回到船艙。就這樣,你的口頭暗示變成了現實。

而這種暗示對於老船員來說是沒有效果的,因為他的潛意識已經堅定地對暈船產生了免疫。當你說這話的時候,他非但沒有受到你的影響變虛弱,反而倍加自信。

所以說,只有對方或者自己真正信服暗示的內容,暗示才能發揮作用!

掌握了這一點,你就可以大肆享受暗示帶來的好處,最著名的一個就是「羅森塔爾效應」,又叫作「皮革馬利翁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得名於美國的一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羅森塔爾所做的一個實驗。

羅森塔爾和他的團隊來到一所中學,他們要求學校18個班的孩子都要完成一項智商測驗。然後他們將智商測驗的結果告訴老師,但學生不知道。他們告訴老師這項測驗表明哪些孩子是智商超常的,哪些是智商正常的。然而所有這些孩子都是隨機抽選,跟他們的智商測驗結果沒有任何關係。令人震驚和發人深省的是8個月以後,另一項智商測試結果顯示,大約一半被標上「正常智商」的孩子的智商測驗分數提高了10分,那些被貼上「超常智商」的孩子中,將近有20%的人分數提高了30分以上。這些孩子神奇地變成了他們被「期望」的那樣!

顯然,是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生了作用,因為這個謊言對教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能力的評價;而教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情緒、語言和行為「傳染」給了學生,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熱愛和期望,變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強,從而在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期望變成什麼樣,你就會變成什麼樣!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會不斷受到阻礙,這些阻力就會產生。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暗示,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暗示,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那麼在這一篇的最後,你也可以給自己一個暗示:看過這本書以後,我會變得更聰明、更智慧,對心理學更感興趣,更快樂!

好了,你正在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