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重口味心理學3 > 第三篇 當動物星看著你的時候,它們在想什麼? >

第三篇 當動物星看著你的時候,它們在想什麼?

很多動物星人的錐體細胞要比人類少得多,看不到人類能看到的豐富多彩的顏色。比如鳥星人能夠看到紫外線、藍色、綠色和紅色,靈長類動物星人可以看到藍色、綠色和紅色三種顏色,其他的大多數哺乳類動物星人只能看到藍色和綠色兩種顏色,幾乎所有的動物星人都看不到黃色。

但是它們的棒體細胞非常發達,所以夜視力出類拔萃,對事物的光線變化、明暗對比更加敏感!這也就意味著,對動物星人來說,黃色是非常「亮」的顏色,任何黃色的東西都會刺激它們的視覺,比如黃色的雨衣和器械。

地球並不只是人類的天下,其實有許多外星人生活在我們當中。它們平日並不露痕跡,或是雜貨鋪的老闆,或是餐館的大廚,又或者是街頭的小混混。但在特殊情況下,它們便會脫去「人形外殼」,現出自己的真身——一個個形態詭異,似蟲似魚又似獸的「怪咖」。它們一直在不同的方面參與著、影響著人類的生活……

以上是電影《黑衣人》中發生的情況。

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會不會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呢:有一群「外來物種」,它們就潛伏在我們周圍,暗中觀察著我們的生活,模仿著我們的舉動,並試圖以各種方式接近我們……

這樣想來,地球上的動物不就是最真實的「外星人」嗎?它們長得跟我們不一樣,語言跟我們不一樣,思維方式也不一樣……卻又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在家裡、馬路上,還是市場中,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看上去是那樣「神秘又無辜」,作為地球星人的我們對它們又瞭解多少,忽略了多少?

如果我們人類不想被蒙在鼓裡,就有必要來好好研究一下身邊的這些「外星人」——「動物星人」!

Part1 動物星人的「世界觀」

一個燈泡引發的大事

據可靠報道,最近位於地球某處的一家養牛場發生了一件大事,說出來都要嚇死人了!什麼大事呢?我們都知道在養牛場有一種裝置叫固定架,是用來固定「牛星人」的。將它們固定在其中,才方便人類對其「動手動腳」,比如擠奶啦,打針啦什麼的,而且這樣人類也能避免自己被踢飛。在固定架和牛圈之間有一條通道,通過這條通道,牛星人才能順利地進入固定架。這件大事就是,這個養牛場的牛星人堅決不肯進入這條通道!

有的人會說,開玩笑,這也叫大事?殊不知,像人類小孩兒需要接種多種疫苗,來預防小兒麻痺、百日咳什麼的,牛也非常容易患上病毒性痢疾和肺炎一類的呼吸道疾病,需要及時接種疫苗。如若不然,一頭牛發病,整個牛群都會被傳染,搞不好最後會全部「死球球」。至少這對牛場主來說,是件天大的事了吧!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有人提議用電棒電擊牛,刺激它們不要鬧了,趕緊「滾」進通道。但是電擊會讓牛星人感到有壓力,壓力會使它們不開心,不開心,免疫系統水平就會下降。於是產奶的牛不怎麼產奶了,產肉的牛也不怎麼長肉了,它們也變得更容易生病了。這對牛場主來說分分鐘都是口袋裡掉錢,心上割肉的事。而且電擊還會使牛星人因為恐懼而後腿站立,這對飼養員來說非常危險,搞不好就會被壓成肉餅。人們圍著通道左看右看,也沒發現什麼異樣,因為全世界的養牛場用的幾乎都是這種通道,什麼問題也沒有,怎麼今天在這裡就不行了呢?

難道牛星人知道進入固定架後要被打針,所以畏懼不前?這個說不通啊,因為多數的牛根本就不知道它們接下來要接受注射,再說,許多動物星人根本就感覺不到注射時的刺痛。

那麼,該怎麼辦?

這時,牛場主請來了一位專家。這位仁兄來到現場,只見他在牛圈和通道之間來回踱步,一會兒抬頭瞅瞅,一會兒彎下腰看看,很快,他就得出一個令眾人不可思議的答案:通道裡光線太暗了!

農場主馬上挺身而出質疑了他的說法:「怎麼可能呢,親?我經營牛場這麼多年,都知道像牛這種食草性動物最喜歡黑暗了,因為黑夜給了它黑色的保護,不容易被其他動物發現吃掉。黑暗給了它們安全感,至少比在亮的地方有安全感!」

專家回應道:「你說得沒錯,但是我話沒說完,這裡的問題不是黑暗本身,你懂不,而是忽然從明亮的地方走進黑暗的地方,這種反差太大了!」

於是這裡出現了兩個概念:暗適應和明適應!

暗適應:亮——暗

暗適應是說,我們從明亮的地方忽然進入黑暗的地方,眼前一下子一片漆黑,啥都看不見了,過一段時間後,眼睛才慢慢能看清黑暗中的物體。比如我們從陽光燦爛的室外進入黑暗的電影院,或者在晚上從明亮的室內走到室外,都會發生這種情況。整個暗適應的過程要持續30~40分鐘。

明適應:暗——亮

明適應跟暗適應正好相反,是說我們忽然從黑暗的地方來到明亮的地方,眼前一下子什麼都看不見了。比如說我們看完電影從電影院裡出來,會覺得外面的光線太耀眼了,什麼都看不見,但很快就適應了,恢復了正常狀態。明適應的過程很快,大概5分鐘就可以搞定。

現在整個問題的答案就明朗了:

雖然牛在夜裡的視力很好,能在黑暗中看得很清楚,但是讓它們出現問題的就是這虹膜擴張之前幾秒暫時失明的經歷,也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暗適應」。並且相較於我們人類居住的室內有電燈,晚上還可以開車到處跑而言,它們的字典裡沒有「眼睛適應光線的忽然變化」這個概念,完全不懂什麼「暗適應」、「明適應」。一遇到兩眼一抹黑的情況就徹底蒙圈了:「啊呀,怎麼啦?出什麼事啦?是不是有危險哪?」其實,人類本身也不喜歡這種光線忽明忽暗的變化,但是牛星人對此要敏感得多!

這位專家的解釋也得到了印證,牛場主事後回憶,牛星人這種「止步不前」的情況在晚上沒有發生過,陰天的時候也沒有,只有在天氣晴朗時才有,但以前卻一直沒人注意到這個規律。

最後問題很快就被解決了:只需要在通道中裝一隻燈泡。

這件事情至少告訴了我們三點:

● 動物星人眼中的世界跟我們人類的不一樣!

● 動物星人跟人類有很多共同之處!

● 想瞭解動物星人,必須站在動物星人的角度才可以!

那麼它們面對的世界與我們看到的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下面我們就一一道來。

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還得繼續說上面那位專家,你以為他只處理過一個這樣「棘手」的案例嗎?事實是,他經常被邀請在各大農場間「救火」,先後解決過:

豬星人不肯通過通道,因為地面有水,反射的光刺激到它們了;

牛星人怔在原地一動不動,因為在它前方的地面上有個小塑料杯……

諸如此類,總結起來能「震懾」住動物星人的東西有:

● 光滑金屬片的反射

● 來回擺動的鎖鏈

● 掛在柵欄上的衣服

● 飄動的塑料紙

● 緩緩擺動的風扇

● 亮閃閃的水窪

● 前方有人活動

● 地面材質的變化

● 不同設備之間顏色的反差

……

現在,不僅專家本人,甚至我們自己都忍不住要問:這些動物星人怎麼這麼多事兒……為什麼我們人類通常注意不到這些問題?

這些疑問的答案將指向一個結果,也是動物星人與我們人類「世界觀」的巨大差異:

太注重細節!

還是回到農場裡,如果讓人類通過動物星人所走的通道,恐怕上面它們害怕的東西一個也不會對我們起作用。無論是晃動的鏈子、亮閃閃的水窪,還是金屬板的反光,全是浮雲!我們完全不會把它們當回事,置之不理,大步向前。

這說明我們人類非常粗枝大葉嗎?錯了,是我們壓根兒就注意不到它們!

來看下面這個試驗就知道了,試驗的名字叫「我們中間的大猩猩」。試驗內容是給受試者看一場籃球賽的視頻,並讓他們數出一共傳了多少次球。視頻放了一會兒後,正當每個人都全神貫注於計算傳球次數的時候,一個裝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現在屏幕上。「它」停下來,轉過身面對鏡頭,還用拳頭拍打自己的胸口:「歐蕾,歐蕾!」

結果,竟然有50%的人沒有看到這個「大猩猩」。你問他們:「嘿,看到大猩猩了嗎?」他們只能回答:「哪兒來的大猩猩?我們正看球賽呢!」

這個實驗的結果印證了剛才的結論:除非人類專門注意,否則眼前的一切都可以是不存在的,對於不注意的事物視而不見!

再來看另一個試驗:研究人員讓飛行員進入一個飛行模擬器,進行常規的著陸訓練。但有時研究人員會把一架巨大的飛機的畫面放在跑道上(在現實中飛行員幾乎不會遇到這種情況,否則就……),試驗結果是,有25%的飛行員將飛機停在了這架飛機上!這簡直是要機毀人亡啊!

那架停在跑道上的飛機如此巨大顯眼,不可能看不到啊,可為什麼還是有25%的飛行員硬是給壓了上去?這是因為正常人感知系統的結構就是為了使其看到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他們習慣在比賽中看到大猩猩,在跑道上看到飛機,就會看到;如果他們沒有習慣在比賽中看到大猩猩,在跑道上看到飛機,就看不到。這也是所謂的「不注意盲視」!

對正常人來說,環境中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會自動映入眼簾,也就是說實際上人類眼中根本就沒有完全新奇的事物。我們看見的,都是我們想看的,如果不想看,就看不見!如果現實世界中的所有細節都被人類「收錄」到,不加選擇,那信息量也太大了,豈不是要將大腦擠爆?所以「視而不見」(不注意盲視),也算得上是人類特有的一項「生存本領」,可以用它來躲避塵世間的瑣碎煩惱,「眼不見,心不煩」。

看到這兒有人要說,你這個說法不對,按照你的邏輯,人類豈不是沒有煩惱了?儘管我不想看到,但我常常還是被各種事情煩擾,有的時候甚至躲閃不及,樹欲靜而風不止啊。那麼下面,針對這種說法的解釋似乎就要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了:人類生來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要是你還在為不願意面對的事物煩擾,只能說明在你的潛意識,或者內心深處,你還想看到它!所以,塵世間的煩惱不是別人給的,實則庸人自擾之!

再回到動物星人。

跟人類完全不一樣的是,「細節看不到,動物星人做不到哇」!要看到某樣東西,動物星人沒有必要非得專門去注意它,無論願意與否,像晃動的鏈子這樣的東西,都會自動映入它們的眼簾,緊緊抓住它們的注意力,讓它們欲罷不能!動物星人可能根本就沒有「不注意盲視」,即使有,其程度也沒有人類那麼嚴重。跟人類比起來,動物星人觀察到的世界更接近實際,而不是像人類那樣把構成這個世界的細節轉化成了一種概念,然後認為實際看到的就是這種概念。動物星人能夠看到人類看不到的細節,因為在它們眼中只有細節!

這樣一來,卻也顯現出了大自然的正反兩面性:

正面:動物星人比人類更「明察秋毫」,對人類來說無聊的世界,在它們眼中卻是精彩至極!

反面:事無鉅細,沒有選擇性的注意能力,會讓動物星人過度敏感,常被眼前瑣事禁錮。

我左眼見到「鬼」……

人與動物眼中的世界的第一個差異就說到這兒,為了更好地瞭解更多差異,我們也來模仿電影《我左眼見到鬼》,電影中主角的左眼能看到鬼魂,那麼我們暫且將左眼換成動物星人的眼睛,用它們的視覺系統來重新感受一下自己生活的世界吧。

就先拿「汪星人」來舉例好了。假如我們是一個視力正常的人,左眼被換上了狗的眼睛,很快我們就會發現兩隻眼睛的視力不一樣,狗眼比人眼差了好多。狗的視力在白天真的很模糊,就像得了近視眼,難怪人們要說「狗眼看人低」。比方說,人站在15米遠就能看到的東西,狗要站在5米遠才能看得到,很多時候幾乎要湊上去。

難道汪星人真的是近視眼?

其實不然。人類的視網膜上有錐體細胞和棒體細胞,汪星人也不例外,區別就在於,汪星人視網膜上的錐體細胞要比人類少。這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因為錐體細胞是「晝視工具」,用來在白天看東西,它主要負責感受物體的細節和顏色;而棒體細胞是「夜視工具」,在晚上才發揮作用,主要負責感受物體的明暗。錐體細胞少了,在白天看東西就變得困難,所以汪星人看任何東西都沒有人類看得清楚,即使東西就在它鼻子下面。有時候,你把食物丟在地上讓它吃,它卻置之不理,你還在納悶,是不是食物出了問題?而對方卻是:「對不起,壓根兒沒看見!」尤其是食物落在了鋪著雜色地磚的地面上,真是要難為死汪星人了!只有在某些情況下,汪星人的表現會好一些,比如它們看到了食物落在地上的過程。當然,也並不是所有汪星人的視力都那麼差,這只是相對人類而言。

造物主之公平就在於,在一方面削弱你,在另一方面就讓你變得更強。因為眼睛上的棒體細胞特別多,汪星人的夜間視力要比人類好得多。如果你頂著這只「狗眼」待到晚上,你會發現簡直太神奇了,世界都顛倒過來,人眼發揮的作用很小,而每一處細節無不在左眼的捕捉範圍內!

與這種情況類似的動物星人還有很多,比如喵星人。下圖就是白天人類和喵星人看到的物體的區別:

我們可以看到,相比人類看到的光亮鮮艷的世界,喵星人眼中的世界則是霧濛濛和模糊不清的。(此為黑白效果。)

但是到了晚上,可就大不相同了:

雖然在喵星人的世界中一切還是灰濛濛的一片,但呈現出的細節與光亮程度可是比人類好多了。據研究,喵星人的夜間視力足足比人類好上6至8倍!所以,如果以前你還以為半夜起床上廁所不小心踩到喵星人的尾巴可以矇混過關,現在可要小心了,因為一切盡在喵星人的掌握之中:「哼,別以為我看不見是誰幹的!」

上面說到錐體細胞主要負責感受顏色,那麼汪星人和喵星人的錐體細胞又很少,所以有人認為汪星人和喵星人完全分辨不出顏色,在它們的世界裡只有灰色。是這樣的嗎?

實際上,能不能分辨顏色並不完全取決於視錐細胞的數量,還取決於它的類型!人類有三種視錐細胞,通過它們的配合,人能看到很多種顏色,而絕大多數常見的色盲患者,他們的視錐細胞少了一種。當患者只有兩種視錐細胞時,他們仍然能分辨一些顏色,但是比正常人要少。

汪星人和喵星人的情況與人類色盲患者相似,它們也只有兩種視錐細胞。

所以,汪星人和喵星人並不是什麼顏色都看不見,只是看到的少而已。在汪星人和喵星人的眼裡,世界就是「黃—藍—灰」三種顏色,綠、黃、橙、紅在汪星人看來是不同的黃色,藍綠色則是灰色,而藍色、紫色則都是深藍色了。所以彩虹在人的眼裡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在汪星人的眼裡,就成了「深灰—暗黃—亮黃—灰—淺藍—深藍」。

所以當你為了討好汪星人和喵星人,給它們買了自認為顏色鮮艷的玩具,在它們眼裡卻是:「主人這品位真是……夠坑爹的!」因為我們眼中的紅色和亮橙色,在它們眼裡就是無趣的暗灰色或土黃色。如果把一個紅色的玩具扔到黃色的草地上,對汪星人來說,那就是一片黃,它很可能沒法把這玩具同背景分得那麼清楚。所以,下次給汪星人丟玩具過去,它不理你的話,先反省一下自己的「品位」吧!

接下來,我們再換一種動物星人。

如果人類的左眼被換上了「馬星人」的眼睛,我們可以發現,馬星人的視覺特點跟我們相機上的一個功能很像:全景式拍照!同樣具備這種功能的還有牛星人、羊星人和驢星人等。它們在自然界中,大多數情況下是被吃掉,而不是吃掉別「人」,長出這樣的眼睛就十分有必要了。它們兩眼間的距離很大,這樣就可以看到身後的一草一木,稍有風吹草動就趕緊跑路。這也是為什麼要給拉車的馬戴上眼罩,因為它們可以看到身後的一切,這樣就會分心;而多數賽馬是不戴眼罩的,因為訓練者想要它知道後面馬的位置和追趕的速度。

儘管像馬星人這樣容易被攻擊和吃掉的動物星人,基本上都能夠看到身後的東西,但並不代表它們有360°的視覺領域。

馬星人和牛星人身體正後方有一塊盲點區域,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不聲不響地靠近這個地方!因為這個時候它看不到你是誰,只要感覺有東西過來了,就會出於恐懼而用尾巴狠抽,或者乾脆用蹄子,一下子將你踢飛!

還有一小塊盲點區域是在它們的正前方,這是因為它們兩眼間相距太遠了。

除了「全景式」的視覺特點,動物星人還有一個與我們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們眼睛的「取景器」是帶狀的,而我們則是球面的。這會造成什麼差異呢?大家都看過鬥牛比賽吧,還記得公牛每次發起攻擊前的標誌性動作嗎?對,就是把頭先低下來,瞪著你看。這和牧羊犬將羊群趕到一起時的動作一樣:把頭低下來,瞪著羊群看。這個動作不是在示威,告訴對方「老子發火了」,而是它們正忙著在取景器上排列它們觀察到的圖像呢。而人類的球面取景器則不需要這一步,談笑間便把事物盡收眼底了。

說完了人類與動物星人視覺上的不同,接下來的內容有一些難度,為了更好理解,我在這裡要再介紹一個概念:深度知覺!

什麼是「深度知覺」?是說有思想深度的知覺?不是,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我們能看到上圖左邊是一個圓,右邊是一個球,實際上它們的大小是相同的,可為什麼我們看圓是圓,看球是球,不會混淆呢?這裡面就涉及了知覺的問題。我們看到圓是一個平面的圖形,屬於二維空間的知覺,而球是立體的,屬於三維空間的知覺。那麼「深度知覺」實際上就涉及三維空間的知覺,它不僅能讓你知覺物體的長、寬、高,還能夠知覺物體的距離、深度、凹凸、速度,等等。

比如說下面這張圖片:

這張圖中,我們是怎麼看出哪個在前哪個在後呢?是我們的深度知覺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物體部分地遮蓋了另一個物體,那麼被遮蓋的物體就被知覺成遠一些。

還有這一張:

畫中的樹,我們一看就知道它們延伸向遠處。為什麼呢?關鍵在於中間的路。路的兩邊在平面上看是有一定角度的,但是深度知覺卻讓我們把它們看成是兩條平行線,伸延至遠方。

再來一張:

圖中遠處有一個小山坡,而近處是一些沙子。沒有親臨現場,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距離感?是因為深度知覺告訴我們:遠處的物體看上去分佈的密度大,而近處的物體分佈的密度小。

深度知覺能告訴我們的太多了,就不在這裡一一贅述了。

深度知覺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三維的世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類的行為起到警示作用,比如下面這個著名的「視崖試驗」。

所謂「視崖」,就是視力的懸崖。那麼視力的懸崖是怎樣產生的呢?來看下面這個裝置:

在一張桌子上覆蓋著一層透明玻璃,玻璃很大,不僅將桌子整個兒覆蓋住,還有一半的面積空出來。桌子與地面都鋪著格子布料,一邊的布料與玻璃緊貼,不造成深度;另一邊的布料與玻璃有數尺距離,造成深度,形成「懸崖」。現在我們要在桌子上放上一個小嬰兒——為什麼要選擇嬰兒做試驗?是因為他們沒見過「世面」,從未經歷這種場面,不會受之前人生經驗的影響。

試驗開始,嬰兒從桌子的一邊向另一邊爬去,快要爬到桌邊的時候,在前方仍有玻璃支撐的情況下,他停了下來,不肯再往前挪一步,哪怕他的媽媽站在桌子另一邊叫他也無濟於事。因為地面的布料跟桌面的布料形成了視覺反差,給他造成一種面臨深淵的警覺。

我們人類能夠感知到的這些深度知覺,動物星人也會感知到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動物星人也被做過「視崖試驗」,它們做出了相同的反應。但在現實生活中,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有的時候,動物星人的深度知覺不僅沒能幫上忙,甚至還將它們耍得團團轉。

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解釋之前,還得再來說說還我們前面提到的錐體細胞和棒體細胞。

錐體細胞是用來白天看東西,主要感受物體的顏色和細節的;棒體細胞是用來夜晚看東西,主要感受物體明暗的。很多動物星人的錐體細胞要比人類少得多,看不到人類能看到的豐富多彩的顏色。比如鳥星人能夠看到紫外線、藍色、綠色和紅色,靈長類動物星人可以看到藍色、綠色和紅色三種顏色,其他的大多數哺乳類動物星人只能看到藍色和綠色兩種顏色,幾乎所有的動物星人都看不到黃色。

但是它們的棒體細胞非常發達,所以夜視力出類拔萃,對事物的光線變化、明暗對比更加敏感!這也就意味著,對動物星人來說,黃色是非常「亮」的顏色,任何黃色的東西都會刺激它們的視覺,比如黃色的雨衣和器械。

事實上,無論對哪個物種,色彩被去掉以後,光線的反差都會變得更加強烈。正因為這個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曾經徵募了一批全色盲的人入伍,他們的專職工作就是對偵察圖進行分析。全色盲的人不僅看不到紅色和綠色,什麼顏色也看不到,但是卻可以觀察到掛在坦克上的偽裝網,這是色覺正常的人做不到的。

那麼現在,把「深度知覺」和「棒體細胞發達」都集齊以後,我終於可以說下面的內容了。在動物星人身上同時出現「深度知覺+棒體細胞發達」會發生什麼?

答案是:動物會把鮮明的明暗對比當成「視覺懸崖」!它們會因此變得神經兮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一種專門針對牛星人的「牛群路障」,就是在路上挖溝,上面用金屬條蓋上,汽車可以從上面開過去,人可以從上面走過去,牛卻不敢「越雷池一步」,因為金屬的反光會給它們造成視覺上的強烈反差,它們認為金屬條是一個垂直凹進去的萬丈深淵!

諸如此類,在《火星上的人類學家》中有一篇文章,說是一名藝術家在車禍中受傷,失去色覺,什麼顏色都看不出來。後來他發現自己無法開車了,因為在他看來,路上斑駁的樹影就是一個個無底深淵,時刻準備著把他和車一起吞沒。由於失去了色覺,他眼中光線明暗的對比變得更加強烈,形成了深度上的差異。牛的色覺比人類要差得遠,因此就像這位失去色覺的藝術家一樣,它們也容易把光線的對比看成深度上的差異。

如果僅僅給動物星人造成這樣的困惑,也許還算不上是折磨,因為還有比這種「靜態明暗對比」更加恐怖的「動態明暗對比」!比如說:緩慢轉動的電風扇!

電風扇處于飛速運轉的狀態時,是看不到扇葉的,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當電風扇慢速運轉的時候,扇葉就會搖擺不定,從不同角度反光,形成反覆變化的明暗對比,這對動物星人來說,真得快讓它們崩潰了!這種反覆變化的明暗對比造成的深度知覺,讓它們幾乎喪失了距離感和位置感,就覺得自己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向後,或者眼前的物體一會兒向自己奔來,一會兒又向後退去。試想一下,你玩遊樂場裡的失重機裡的感受:一下子深墜,又一下子被拋起,這種感覺擱誰身上也受不了吧?

所以,深度知覺+棒體細胞發達=畏懼不前+混亂不堪!

這也為牛星人為什麼不肯進入通道、動物星人為什麼為細節所困等,做出了一個完美的解釋!

Part2 孤獨星人幫了大忙

形象思維

電影《馬語者》中,馬語者與馬溝通,使其從陰影和傷痛中慢慢走出,恢復正常。而現實生活中,是誰替我們與動物星人溝通,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它們呢?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動物星人的一個特點:非常注重細節!它們的世界裡除了細節還是細節。另外,無論什麼動物,包括人類,凡是擅長「形象思維」的,都是以細節為中心!下面的例子便可以證明這一點:

有一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對他來說,最糟糕的事就是和一個馬馬虎虎的承包人合作,因為他會看到承包人工作中的每一個疏漏之處。別人不注意的小瑕疵,如牆上的水泥塗得有點兒不平整,在擅長形象思維的他看來,是十分刺眼的,這會讓他感到不舒服,煩躁,甚至抓狂,這點他和動物是一樣的。(是不是處女座的人都很擅長形象思維呢?)同時他也知道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正是這種差異讓他在工作中得心應手,他的優勢是能夠觀察到一般人觀察不到的細節。

因此,這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動物是以「形象思維」來思考的!而看過《重口味心理學2》中「孤獨星人」那一篇的人知道,自閉症患者也主要是以「形象思維」來思考的,那麼答案就很明顯了:是孤獨星人充當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使者!是他們讓我們更懂得動物!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幫助牛進入通道的專家嗎?他本身就患有自閉症,更確切地說是阿斯伯格綜合征(高能自閉症)。自閉症患者可以按照動物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同時他們擁有人類的思維,從某種意義上說,自閉症患者是動物星人和人類的一個過渡點!

要說「形象思維」,是相對於「語言思維」而言的。自閉症患者用形象來思維,並不是說他們擅長設計,會畫建築圖紙,而是他們的思維就是以形象的形式進行的,在進行思維活動的時候,他們的頭腦中只有形象,沒有文字。例如,如果你說到「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在自閉症患者的腦海裡就會出現一些與此沒有什麼關係的形象,比如一個帶流蘇邊的花瓶。這也是很多自閉症患者無法理解經濟學和代數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大腦無法將此轉化成形象。

但有時形象思維也是一個優勢。比如在設計機器時,他們的思考過程都是以形象的形式出現的,他們能看到設計的各個零部件順利地組成一體,也能看到這個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故障。當設計有重大缺陷時,他們的腦海中也會出現整個結構轟然解體的形象。

這並不等於說自閉症患者的思維過程中沒有任何語言的位置。在整個思維活動結束的時候,他們會做出語言形式的判斷:「那樣不行,會散架的。」如果用法官和陪審團來做比喻,可以說他們所有的審判過程都是以形象的方式進行,只有最後的判決是語言。有的時候,自閉症患者會不顧周圍人異樣的目光,把這種判決大聲說出來,比如「我要試試看」,或者「哈,原來如此」,為的就是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這時的語言總是很簡單,但其背後的形象卻很複雜!和人交談的時候,他們會把形象轉化成已經在頭腦裡「錄音」的固定短語和句子。因此,針對一個事物,儘管他們的腦海中已經出現了無比豐富多彩的畫面,卻無力用語言表達,只能重複著幾個單調的詞語,就像一台「錄音機」。

正是因為他們「貧瘠」的語言表達能力,正常人常說自閉症患者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其實這種看法是非常可笑的!如果你和動物共處一段時間,你就會意識到這句話其實用在正常人身上更為合適。在正常人看到的這個世界以外,另有一個美麗壯觀的世界,而我們往往對此視而不見。狗能聽到人類聽不到的許多音域,同樣,自閉症患者和動物星人可以看到正常人看不到或者不去看的一個全新的世界!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孤獨星人麗麗患有嚴重的閱讀障礙,但她的聽覺非常敏銳,以至於可以聽到關著的收音機發出的聲音。這是因為只要電源沒有斷開,所有的電器即使在關閉的狀態下也會繼續通電,而麗麗就能夠聽到關著的收音機接收到的微小信號。有一次她說:「××電台正在播放×××的歌曲。」人們打開收音機,發現果然如此。

此外,她還能夠聽到牆上電線發出的細微的嗡嗡顫動聲。她對動物星人的理解更是驚人,能夠從動物呼吸的細微變化說出其當時的感受,而這種變化是我們覺察不到的!

孤獨星人如此,同樣的「超能力」也會出現在動物星人身上。

「未卜先知」的大師

「一天,你從外面歸來,你養的寵物狗見到你,並沒有像平時那樣歡快地湊上前去與你親熱。相反,它顯得躁動不安,突然間對著你的身後狂吠不已。你轉身一看,什麼也沒發現,殊不知,這時已經有『東西』跟著你進了家……」

這是恐怖片裡經常出現的場景,動物星人彷彿能看到你看不見的「東西」,然後對你發出警報。在現實生活中,和人類相比,它們的感知能力的確非常驚人!動物星人有極端的知覺,能感受到的世界極其豐富多彩,和它們比起來,我們簡直是聾子和瞎子!

養寵物,尤其是養貓狗的人都知道,寵物和主人之間好像存在某種心靈感應,比如它們能預知主人何時到家,早早地就守在門口「恭迎聖駕」。這是怎麼回事呢?這裡我們就以一隻喵星人為例,看看它是怎麼做到的。

這只喵星人叫「肉包」,它跟一戶人家生活在市區的一間公寓裡。肉包每天總能知道它的女主人什麼時間下班。女主人的丈夫在家工作,所以在妻子到家5分鐘之前,他總能看到肉包「梳洗乾淨」,屁顛屁顛地走到門前,迎接女主人的歸來。儘管動物星人的時間感非常驚人,但肉包並不是按照它自己的時間感來的,因為它的女主人並非總是在同一時間到家。弗洛伊德每次給病人看病都帶著他的狗,這樣他不用看表就知道一個療程該結束了,因為狗會「告訴」他的。許多家長說他們自閉的孩子也有這種能力。對此,肉包的女主人能夠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超感應」,即肉包一定接收到了女主人「我要回家啦」的想法!

為了找到更合理的解釋,肉包的女主人請到了一位這方面的專家,同時也是一位自閉症患者(顯然,想要更真實地瞭解動物星人,非孤獨星人莫屬)。由於沒有見過這戶人家的公寓,這位專家就用自己的公寓作為模型來揭開這個謎:

他想像著自己的灰色波斯貓在公寓裡走來走去,還不時地朝窗外觀望。這可以得出一個解釋,肉包能夠看到它的女主人正沿著大街走來,儘管它從十二層高的樓上無法看清楚女主人的面孔,但能認出她走路的姿勢和體態——動物對「體態語言」是非常敏感的,這隻貓也許正是從女主人走路的姿勢認出了她。

接著專家又考慮了聲音的線索。由於他擅長形象思維,他就在自己的腦海中播放貓在公寓裡來回走動的「視頻」,來重現當時貓咪判斷女主人回家的畫面。他想像著貓把耳朵靠近門與門框之間的縫隙,因為它也許能夠聽到女主人在電梯裡的聲音。但是女主人不一定每次都會發出聲音,只有當電梯裡還有其他人的時候她才會在電梯裡說話,而肉包卻每天都準時在門口迎接。專家接著又問了女主人幾個問題,她終於把揭曉秘密的關鍵信息透露出來。原來,她所在公寓的電梯不是按鍵式的,而是人工操作的,因此她每次進入電梯都會和電梯操作員打個招呼,肉包也就捕捉到了這個線索!

謎底一下子就出來了。如果你養的寵物也像肉包這樣每天準時迎接你回來,不是因為它與你有某種心靈感應,而是因為它要麼看見了你,要麼聽見了你,要麼兩者都有。你的寵物不是在預知你的歸來,對它來說,你已經到家了!

看完肉包的故事,很多人會心生感慨:「動物星人的感官真是太神奇了!」

這是當然的,動物星人有各種我們沒有的感覺能力,例如狗能聽到遠處呼喚它的口哨聲;蝙蝠和海豚能利用聲納去「觀察」遠處移動的物體,飛行中的蝙蝠實際上可以發現10米之外的甲蟲,還能辨認出其類別;屎殼郎能夠感知到月光的偏振現象……

在動物世界裡有這樣成千上萬的例子,對其中許多我們都還一無所知,或者知之甚少,比如接下來要說的大象「打長途」:

直到上世紀80年代,人們才發現大象在利用次聲波交流,而這種聲波人類是聽不到的。在此之前,人們一直納悶大象到底是怎樣與幾千米外的家族成員溝通的。

一個大象家族可能會分開行動達幾周之久,接著它們會在同一時間到同一地點集合,就像事前通知好了似的。但它們之間相距甚遠,對於人類來說,隔著這麼遠的距離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到。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它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它們一定是以某種特別的方式在交流!

人們經常在動物園的大象籠子旁邊感覺到一股股「氣流的脈動」,於是有人做出了這個關於次聲波的大膽猜想,因為這種感覺就像在教堂裡聽管風琴演奏。後來的研究證明這種猜測是正確的,大象的確可以用我們人類聽不到的但是傳播距離很遠的次聲波進行遠距離交流。白天,大象至少能夠聽到同伴遠在4千米之外的呼叫聲,到了晚上,隨著氣溫的變化,這個距離可以增加到40千米,這是十分驚人的。

現在人們對大象感官的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發現它們不僅可以通過空氣交流,還可以利用大地進行交流——地震波。它們會用腳跺地,發出隆隆的聲響,這種震波可以幫助它們與遠在30多千米外的同類互通有無。沒過多久,接收信息的那一群大象看上去會非常注意它們腳下的地面,它們轉移身體的重心,或者身體前傾,或者抬起一隻腳來,顯然它們是在傾聽。就好比,這邊敲出了「隆隆隆隆隆隆」,是在說:「你今天吃了嗎?」那邊回答:「隆隆。」(「沒吃。」)這邊又說道:「隆隆隆隆隆隆!」(「沒吃過來吃呀!」)

事出有因:你的大腦裡住著愛因斯坦,也住著一條小蛇!

那麼,為什麼動物星人擁有這些「神奇」的力量,而我們人類沒有?我們究竟與它們有哪些相同之處,哪些不同之處?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概念:大腦的「三位一體理論」!

所謂「三位一體」,是說人的大腦結構實際上可以分成三部分,這三部分是在歷史進化的三個不同階段依次形成的。而且三個部分都有各自的智力、記憶、時空感等等,似乎我們大腦內部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有三個獨立的個體,各自為政!

第一個部分是最古老的,位於頭顱內部的最底層,叫爬行動物大腦。

後來的第二個部分位於頭顱的中間位置,是舊哺乳動物大腦。

而最後出現的這部分位於頭顱的最高層,是新哺乳動物大腦。

蜥蜴——爬行動物大腦

狗——舊哺乳動物大腦

人——新哺乳動物大腦

大體來說,蜥蜴的大腦和人類的爬行動物大腦相照應,它負責一些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呼吸;哺乳類動物的大腦,比如狗,和人類的舊哺乳動物大腦相照應,它負責處理情感;而靈長類動物,比如人類,則和新哺乳動物大腦相照應,負責處理理智和語言。其實,所有的牲畜都有一些新哺乳類大腦,但是遠沒有人類的大。

我們的大腦之所以會有三個相互獨立的部分,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因為在進化的過程中失去作用的部分並沒有被淘汰,而是繼續發揮著它的「餘熱」,新進化來的部分大腦則附加在原有大腦之上。就像擴建房子,不是把舊房子拆了重建,而是在原有的樓層上加蓋幾層。

其實,我們從大自然的角度想一想,這一切並不難理解。地球上生活著無數的蜥蜴星人,它們呼吸,進食,睡覺,醒來,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既然如此,在汪星人進化出來以後,大自然一定不會做「賠本買賣」,另起爐灶,重新為它們創造一套全新的呼吸系統,而是會把它們的大腦直接附加在蜥蜴的舊大腦上,讓蜥蜴的大腦負責呼吸、進食、睡覺、醒來,而讓汪星人的大腦負責建立社會等級,哺育下一代。當自然進化到人類這一階段時,同樣的事情重複了一遍,人的大腦被附加在狗的大腦上,因此我們就有蜥蜴的大腦負責呼吸睡覺,有狗的大腦負責社會生活,最後人的大腦負責把這些用語言描述出來!

「三位一體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人類與動物星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因為我們的大腦裡有一部分它們的「系統」;還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又與它們有那麼多不同之處,因為我們的大腦是在它們的基礎上進化而來,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按這個道理來說,人類大腦進化得如此發達,我們才應該是擁有超凡表現的一方,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為什麼?

抱著「心理是大腦機能的反應」這一準則,想要徹底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只有切開彼此的大腦!解剖動物星人和人類的大腦,你會清楚地看到它們明顯的區別:人類大腦的大腦皮質比較大。

大腦皮質包裹著大腦的其他部分,是位於大腦最上面那一層的「皺皺巴巴」的東西。

人類的大腦皮質與它包裹著的部分的比例,大概是桃肉與桃核的比例。而動物星人的大腦皮質就要小得多,以至於一些動物的「桃肉」和「桃核」一樣大,也就是大腦皮質和它包裹的部分大小是一樣的。一般來說,大腦皮質越大,物種的智商越高!但是現在,問題就出在這個發達的大腦皮質上,再結合之前的「三位一體理論」,具體來說就是:

跟蜥蜴和狗的大腦比起來,人類的大腦皮質很發達,發達到「愛管閒事」的地步,就好比某大國喜歡充當世界警察,它喜歡把大腦不同部分連接起來。但是動物星人的大腦皮質沒這麼發達,它們大腦的各部分是獨立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類可以有混合的情感,可以同時對一個人愛恨交加,而動物就不是這樣,它們的情感更加簡單分明,因為像愛和恨這樣的範疇在它們的大腦裡是相互獨立的!

再舉一個例子。人類能夠很快地從一個情況概括到另外一個情況,動物星人就做不到,因為概括能力取決於從一個事物聯想到另外一個事物的能力。比如狗在訓練中學會了執行任務的能力,但到了家裡可能就不管用了,因為對它來說訓練場和家是獨立的不同範疇,它的大腦無法自動把兩者聯繫起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造物主之公平就在於給予你一樣的同時,必會拿走另一樣。人類有了這樣高度的概括和聯想能力,勢必也會丟掉許許多多細節!

舉個例子來說,在《錯把老婆當帽子》一書中提到:

有一個醫學院的學生,一天晚上嗑藥嗑多了,夢見自己變成一條狗。第二天醒來,他發現自己就真的變成了一條「狗」——他的各種感知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尤其是嗅覺。他到了自己實習的醫務室,還沒有看到,僅憑嗅覺就辨認出了他的20個病人。他還可以靠「聞」來瞭解這些病人當天的心情,而一直以來,人們懷疑這種能力是狗具備的。不僅如此,他還能利用嗅覺識別出紐約市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商店。他還有種強烈的慾望,什麼東西都想聞一聞,摸一摸。他對顏色的感知能力也更厲害了,突然間就能看到以前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幾十個顏色梯度,比如幾十種不同色差的褐色。

這個人為什麼突然之間變得如此厲害,是因為藥物影響了他大腦皮質對各部分的連接,接著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讓他「注意」到了更多的細節。而正常人的大腦把世界上瑣碎的原始數據轉化成概括化的概念,最後自己能夠意識到的就是這些概念,其他的一概「視而不見」!這樣的話,褐色的50個色度就會變成一種統一的顏色,即褐色!

所以發達的大腦皮質給了我們人類一些能力,同時也拿走了「神奇」的另一些。

Part3 「簡單粗暴」的動物星人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動物星人的感知覺和「特長」,最後我們再來說說它們的性情。

「好奇害死貓」

曾經有新聞報道:「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充滿了光明和溫馨的一幕,攝影師捕捉到了這樣一個場景,善良的海豹看到有人躺在地上,以為他遇到了危險,於是立即撲了過去,用自己的身體來溫暖他,試圖將他救活。」

難道你們真的以為海豹都是「活雷鋒」?它們真的會知道人類的冷熱?

大錯特錯!海豹之所以這麼「善良熱情」,主動靠近並溫暖人類,背後的真相僅僅是因為好奇:「這是哪兒來的什麼東西?讓我碰它一下,看它什麼反應……」

前面我們說過,動物星人因為沒有發達的大腦皮質,不能將大腦的各區域連接起來,因此沒有像人類一樣複雜的情感。它們不會感到羞愧和負疚,不會感到尷尬,也不會像人類那樣總希望那些過得比自己好的人倒霉。它們愛憎分明,只有簡簡單單幾個情感,如憤怒、恐懼等,而這裡我們要說的「好奇心」就是它們僅有的情感之一!

動物星人主動靠近人類,只是因為它們非常好奇。它們的好奇心就像生活必需品,無時無刻不伴隨在它們左右。如果你養了一條狗,你就會發現,在它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恐怕就是開飯前那會兒!當你把食物倒到它盤子裡的時候,它會馬上衝你喜笑顏開,尾巴搖得跟電風扇一樣。有人說它們這是饞的,其實這樣說不確切,也不夠深入。分析這一瞬間它們的心情,恐怕一個詞是不夠用的,應該是「濃厚的興趣,忘我的猜測,殷切的期待」,而這三樣加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說的好奇心!

濃厚的興趣+忘我的猜測+殷切的期待=好奇心

而這一切都源於它們大腦中一個神秘的系統:搜尋回路!我們的大腦中也有這樣的存在,而且和動物一樣的是:當我們大腦這部分接受電擊而被激活的時候,通常也會感到有什麼非常有趣和激動人心的事情將要發生;而動物星人則表現得非常活躍,十分激動,還會瘋了一樣到處亂跑,這裡嗅嗅,那裡聞聞。

正是因為「搜尋回路」的存在,動物星人和人類一樣都有一種原始的強烈衝動,即要找食物,找水源,找配偶,找藏身之所……總之是四處探索發現,遠離危險的東西。否則,許多物種豈不是早就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被淘汰掉啦?

這裡要知道的是,搜尋回路是「找」,而不是「找到」。比如說,汪星人搜尋回路的活躍只發生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而不是在最後找到或者吃到食物的那一刻,可見真正讓它感到愉快的是尋找食物的過程,而不是找到食物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獵人即使在不需要以獵物為食時仍然會熱衷於打獵,他們喜歡的是打獵本身。搜尋回路讓我們享受過程帶來的快樂,從而我們也喜歡上了各種形式的「捕獵」:喜歡從跳蚤市場淘一些小寶貝;喜歡收集各種筆記本,卻不使用;喜歡在網上下載各種分類的電子書,存好,卻從來不看;上淘寶……

人們常說「好奇害死貓」,是不無道理的。好奇心太強,一方面,比如在電影裡,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事情,就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另一方面,它確實帶給我們一些「麻煩」,比如:喜新厭舊!

拿豬星人來舉例,你給了它們許多玩具,比如可以拱進去的稻草屋,可以撕著玩的本子,但只要再給它們一些新玩具,不管是什麼新玩具,哪怕並沒有舊玩具好玩,它們也會馬上將舊的棄之不顧,衝著新玩具跑過來。

鸚鵡星人也是這樣。研究發現往它們的籠子裡放的新奇物品越多,它們就越不會因為無聊和焦慮而撕咬自己的羽毛。同時鸚鵡星人也喜歡有許多人類朋友,因為它們非常愛好交際。

對我們人類而言,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兒無論有多少玩具,還是想要更多新的,而成年人則總是想要更多新衣服、新汽車,因為新奇事物本身就讓人快樂!

人們總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其實,「人也不如新」,這是由人類天性決定的。但是人不是衣服,人有思想,能互動,又多變,還有很多社會意義,難怪鸚鵡那麼喜歡與我們人類交朋友。也正是因為這樣,人類自己才不至於被「喜新厭舊」得那麼頻繁。

「俺也不是好惹的!」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距離被「大師兄」攻擊已經過去了5個月——是的,我出去玩的時候被猴子咬了。傷勢不重也不輕,分佈在腿上總共4個口子6個洞。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還是沒有痊癒,時而有痛感。當然,我在這裡並沒有任何埋怨的意思,「大師兄傷我千百遍,我待大師兄如初戀!」只是,我有個疑問,動物星人為什麼會發動攻擊?就像一些新聞裡報道的,動物園的飼養師被自己飼養多年的動物突然襲擊喪命,難道這些動物星人真的冷血無情,或者對我們恨之入骨?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下面我們就專門來說說關於動物星人最「血腥暴力」的部分——攻擊!

一天,A小姐正牽著自己心愛的金毛獵犬在林邊散步。這時,路上出現了一隻松鼠,金毛馬上衝上前去,一口咬住松鼠的脖子,用力甩來甩去,直到可憐的松鼠斷氣,前後不過十幾秒的時間。這期間,任憑A小姐怎樣大聲制止,也絲毫不起作用,金毛根本無視主人的存在。如果換做平日,它嘴裡咬著的是一隻鞋子,一定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主人的命令,但當它嘴裡是一隻活蹦亂跳的松鼠的時候,一切都變了……

事後,金毛好像對自己捕殺的獵物沒什麼興趣,根本就不打算吃掉,反而喜滋滋地把戰利品叼到主人的腳下,一副得意的樣子,好像在說:「看,怎麼樣,我是不是很厲害?你看傻眼了吧?」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的目的達到了!眼睜睜地看著平日裡溫順的寵物原形畢露,惡意行兇,殺戒一開,勢不可當,A小姐確實驚呆了,要知道平時她是讓自己兩歲的兒子與金毛在一起玩耍的……

我們就從這隻金毛說起,來搞清楚動物星人的「攻擊」:

首先來看金毛的動作:「一口咬住松鼠的脖子,用力甩來甩去。」

在貓、狗這樣的掠食性動物身上,有一套與生俱來的固定動作——「致命一擊」!這套動作的順序是固定的,永遠不會改變。同一個物種的每一個成員生來就知道怎樣進行這種「致命一擊」,而且它們的做法也一模一樣。就是說,金毛殺死松鼠的方法和拉布拉多殺死松鼠的方法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不同物種之間可能會存在一些區別,比如狗和貓通常是一口把獵物咬住,然後用力來回甩,直到獵物喪命。而大型貓科動物如獅子,在獵捕體型較大的獵物比如羚羊的時候,則會牢牢地咬住獵物的脖子不放,直到獵物窒息而死。它們採取這樣的獵捕方式,是因為獵物太沉,甩不動!

如果說「致命一擊」是一串鞭炮的話,那麼總是需要一個火源來點燃這串鞭炮。對於所有的掠食性動物來說,「快速動作」都是這樣一個火源,會激發它們追殺獵物的衝動。這裡可以解釋為什麼動物園裡馴服的獅子和老虎還會對人造成傷害,幾乎所有這類事故都是由於「快速運動」導致的,受害者往往是因為摔倒了,或者忽然彎腰,或者有工具從手裡掉下來……總之,他們在不經意間「點燃」了動物的「致命一擊」,完全沒有料到即將大禍臨頭。而猛獸們收到「信號」,毫不猶豫地在下意識中一口氣完成了撲倒、撕咬、鎖喉等一連串動作,大有「摔杯為號」的意思。而在我們人類身上,也存在這些與生俱來的原始反應,所以在電影和電視劇中警察常常會說「不准動」,因為在劍拔弩張的情況下,稍有風吹草動,便會「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

可是,回到上面的例子,金毛在咬死松鼠後為什麼不將它吃掉,反而屁顛屁顛地跑到主人身邊分享「勝利的喜悅」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出現過,就是「搜尋回路」。有研究表明,動物星人大腦中負責捕殺的回路和搜尋回路處於「基本相同的大腦區域」,也就是說,和獵奇能帶來快感一樣,捕殺獵物的過程對動物來說也是充滿了無比的興奮與喜悅!尤其在食物不短缺(「我的狗糧比松鼠好吃多了」)的時候,情況就更明顯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看到狗獵殺松鼠,你要真想好好看看動物對捕獵到底是怎樣樂此不疲,只要和喵星人待一段時間就可以了。貓是所有家養動物中的瘋狂獵手,它們會追逐著紅色的「激光老鼠」扑打,俯衝,忙得不亦樂乎。但事實上「激光老鼠」是抓不到也摸不著的,即使喵星人把爪子按在這個斑點上,也無法感受或者把握到任何東西。這樣一來,這個「激光老鼠」就變成了一個超級刺激物,不斷激發著貓的追逐慾望。由於這場追逐沒有終點,所以它們的追逐本能會一直處於活躍狀態,真的好high啊!

金毛的例子就分析完了,這裡也許有人會生出疑問:有時我也做了「快速運動」,算是發出了信號,為什麼動物星人沒有攻擊我?

答案很簡單:它們沒把你當成食物!

動物星人懂得怎樣「致命一擊」是天生的,但是該對誰發起攻擊卻並非生來就知道,就像金毛生來就知道怎樣去捕殺松鼠,但它並非生來就知道松鼠是食物,它們必須從同類那裡學習才能知道什麼是食物。如果讓狗和松鼠從小就生活在一起,沒準兒「兩個人會好得跟一個人似的」,狗也永遠不會對松鼠展開捕殺。這就是為什麼應該讓狗從小就和小孩在一起,至少應該讓它們經常接觸小孩,因為小孩往往會突然做出一些動作,這很容易激發狗身上的捕殺行為,非常有必要讓狗從小就認識到小孩不是它們的獵捕對象。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有一戶人家養了條德國牧羊犬,號稱「喵星人殺手」,但是和小孩兒在一起的時候卻表現得非常溫順,任憑小孩兒對它連打帶掐,甚至被小孩兒騎到背上也毫無怨言,從來沒有反抗過。但是只要一看到貓,它就變得非常激動,馬上展開追殺。這是因為這條德國牧羊犬從小就和小孩子在一起,知道不能對小孩兒下手,但是它很少見到貓,並且看到過同類追趕喵星人,所以就把貓當成了捕殺的對象。在這只牧羊犬的世界裡,立場已經非常分明:貓是食物,小孩兒不是!

我們觀察動物星人進攻的時候,發現整個過程真是快如疾風,迅如閃電,並且「它們冷靜地來,又冷靜地去,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個活口」!難道它們真的這樣生性殘忍,嗜血如命?其實不是的,不是它們真的冷血,而是在我們看來凶殘的進攻,在它們眼裡僅僅是一種本能,或者說是一種普通的生活方式。同樣的道理,我們哪個人會因為買個菜就激動得臉紅脖子粗,心跳加速,渾身冒汗,腎上腺素激增呢?因為買菜對我們來說也僅僅是一種普通的生活方式。

以上我們所說的動物星人這種不摻雜任何個人情感,不持有任何立場的進攻,被稱為「掠食性進攻」!這種進攻表面看上去瘋狂不已,但捕食者內心平靜如湖水,不為所動。但是另外一種進攻,則是表面上瘋狂同時內心也瘋狂——「情感性進攻」!

掠食性進攻——內心波瀾不驚

情感性進攻——「老子跟你玩命!」

情感性進攻與掠食性進攻截然不同,它是在憤怒情緒驅使下的進攻,往往更加激烈。拿喵星人舉例,當一隻貓要發動情感性進攻的時候,它會嗚嗚叫著,毛髮直立,全身都活躍起來,心跳加速,腎上腺系統活動加強;而這隻貓準備發動掠食性進攻的時候,它全身會很平靜。

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憤怒是一種很痛苦的情感,所以無論動物還是人類,都不喜歡激活情感性進攻,而是盡量避免發怒。但是有些情況對動物星人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勢必要「怒攻」一下的,比如說下面這樣:

「把腳從老子地盤上拿開!」——維權

動物星人的世界裡沒有民主可言,永遠充斥著明確的等級制度:大哥就是大哥,小弟就是小弟。而哪位膽敢「以下犯上」,挑戰老大權威的話,勢必遭到憤怒的攻擊,輕則致殘,重則致死。當然老大也不光是「窩裡橫」,當地盤受到外界挑釁或者侵犯的話,它也會怒髮衝冠,身先士卒,毫不猶豫地衝出去迎戰來犯之敵。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恐懼

恐懼和憤怒真是一對好夥伴,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他倆如影隨形——恐懼的極致就是憤怒!

所以我們常說「圍師遺闕,窮寇勿迫」,生命岌岌可危的恐懼感會使一個毫無退路的動物感覺除了進攻別無選擇!獅子爪下的牛會為了求生做出最後一搏,把獅子踢個眼冒金星,死去活來,不省人事;在牧場上的人總會被警告要離帶牛犢的母牛遠一點兒,因為恐懼不安的牛媽媽很可能因為感到威脅而做出進攻。

如果一個人或者動物天不怕地不怕,那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恐懼是把雙刃劍,在遭受攻擊時恐懼可以保護你,同時它還可以制止自己變成攻擊者。比起無所顧忌的小孩兒,膽小的小孩兒打架次數會少得多。這並不是說膽小的孩子不會生氣,他們也會發火,區別就在於恐懼可以阻止一個怒火中燒的人走向極端!

在這方面,有一項研究非常有趣,說男人之間的打鬥比女人多,但女人的憤怒水平和男人是相當的。女人很少大打出手,卻更多地採用間接性的攻擊,比如對不喜歡的人,她們往往會散播流言蜚語,或者對其進行排擠。原因就在於每當她們發火時,她們感到的恐懼也更強烈,正是這種恐懼有效地壓制住了她們的進攻性。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人類中間,那些肆無忌憚的殺人狂恐懼水平都非常低,因為「天不怕地不怕」。

到這裡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為什麼動物會發動攻擊:

第一個原因是「不走心」的情況——掠食性攻擊,僅僅是為了「生計」而展開的攻擊,就跟我們去逛超市採購食品和生活用品一樣。

第二個原因是「走心」的情況——情感性攻擊,被侵佔了地盤,或者被逼得走投無路,再或者被嚇個不輕的時候展開的攻擊,飽含著強烈的情緒色彩!

暴力星球

很多人認為動物雖然有進攻性,但都事出有因,並不暴力,他們以為只有人類才會犯下強姦、殺人和戰爭等種種罪行。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看完下面幾個例子再說吧。

黑猩猩之間常會發生「小規模戰爭」,這是一種有組織有紀律的暴力行為,是敵對的兩群公猩猩在雙方領地邊界展開的鬥爭,類似於我們人類幫派之間的爭奪地盤。在這種戰爭中,每次都會死掉許多大猩猩,結果很多地方的大猩猩種群中都出現了「女多男少」的情況。

有一個農場主花高價從別的地方買了一隻公羊。這只公羊看上去極其溫順,在人前也很老實,農場主非常滿意,於是就把這只公羊和他的二十幾隻母羊放到一起。那些母羊已經接受過配種,正處於懷孕初期,並不在發情期。這可能讓這只公羊十分不滿,於是它用角把那些母羊一個個都開膛破肚,無一倖免。

虎鯨在殘殺其他動物方面也很有「心得」,它們把企鵝的一頭咬開一個洞,然後從另一頭用力擠壓,直到把內臟都擠出來,動作非常熟練,就像我們人類擠牙膏。還有的時候,它們把其他種類鯨魚的幼鯨從母鯨那裡隔離出來,然後用身體將小鯨魚一次次壓入水底,直到把它們淹死,整個行兇過程長達六七個小時。你以為這就是結束了嗎?接下來,它們只把小鯨魚的舌頭吃掉就揚長而去。這一幕觸目驚心,非常恐怖。

看過英文書《to touch a Wild Dolphin》(《接觸狂野海豹》)的人會知道,海豹也並非總是我們印象中的那樣溫情脈脈,風度翩翩,它們不但會犯下輪姦罪,還有殺嬰罪。由於雌海豹不像雄性那樣集體活動,雄海豹掌握了雌海豹的這個特點,於是它們成群結隊,對單個的雌海豹窮追不捨,強行與其發生性關係,同時它們還會無端地殺掉小海豹。對此有人解釋說,雄海豹這麼做是進化的結果,為了讓雌海豹早點兒進入發情期,這樣它們就能得償所願,獲得繁衍自己後代的機會。

戰爭、兇殺、強姦等並不是人類的專利,在動物星人中同樣存在,而且研究結果表明許多暴力行為都是年輕雄性干的。這和我們人類非常相似:和其他群體比起來,15-24歲的年輕男性參與暴力活動的概率最大!

那麼,是什麼讓這些動物星人以及包括人類犯下這些惡行?這裡又涉及「造物主的公平性」問題。動物的大腦越複雜,其行為就越惡劣。動物星人也好,人類也好,都要為複雜的大腦結構付出代價。

原因之一在於,對於複雜的大腦來說,分區比較多,分區一多,連接出問題的概率也會比較高,而這些問題常常會導致惡劣的行為。

另外一個原因是大腦越複雜,行為的靈活性就越大,這樣,擁有複雜大腦的動物就可以自由形成新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有可能是好的,有可能是壞的,或者不好不壞的。所以人類能夠做出無私的犧牲,也能做出滅絕人性的惡行,動物星人也是如此。

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和人類世界一樣,動物星人中也有警察。動物星人的警察通常是族群中地位最高的那個。這裡我們就拿豬星人來舉例,養過豬的人都知道,豬星人的行為有時候非常頑劣,很喜歡打架鬥毆,四處挑釁,而且它們真的咬起來,場面會很糟糕,非常難以控制。這時,就需要居於支配地位的成年雄性來對其他豬形成震懾作用,它們才不敢亂來。

於是,在養豬場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有兩隻豬突然毫無徵兆地扭打在一起,引發了小範圍的騷亂。一隻大公豬聽到動靜後,向它倆走了過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打架的兩隻豬看見這隻大公豬走來,立即停止了打鬥,迅速分開,當作什麼也沒發生過:「啊,今天天氣真好啊……」這隻大公豬就是這群豬中的老大,充當了警察的角色。它不怒自威,發生衝突的時候只要走過去就夠了,別的什麼都不用做,它的威儀足以起到干涉調停的作用:「都給我老老實實的!」這和人類的一幫小混混看到警察,馬上停止胡作非為一樣。年輕的豬在展開打鬥之前甚至會東張西望,看看「公豬警察」在哪裡,要是在自己身邊,它們就會老老實實,但要是在豬圈的另一端,它們很可能會馬上展開搏鬥,先打幾個回合再說。

「相愛容易,相處難」

和人類亦正亦邪的特點一樣,動物星人身上也有「雙刃」。就拿我們身邊的寵物來說,在它們帶來歡樂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它們曾經是在野外馳騁「殺」場的戰士!而當它們從野外來到城市,做起了人類的寵物後,就不再有那麼多的攻擊目標可供選擇,如果它們再次「出手」,恐怕唯一可以攻擊的只有人類!

有報告表明,那些咬人的狗中,有75%咬的是非常熟悉的人,要麼是主人,要麼是主人的朋友,真正的「殺熟」哇。我身邊就發生過懷孕的女主人被自己的寵物狗咬傷,無奈打掉胎兒的事情。尤其是當彼此無法真正理解對方意圖的時候,一些傷害就在所難免。因此,如何跟動物星人相處便成了一個迫切的問題。

下面,我們還以汪星人為例,來說說這門「相處的藝術」。

「我不是你的食物!」

前面提過,小孩身材矮,又總喜歡到處亂跑,汪星人一看到快速移動的物體就會熱血充頂,開啟捕捉模式,因此讓汪星人學會和小孩兒相處尤其重要,許多致命的咬傷都發生在小孩兒身上。所有的汪星人都應該學會辨別什麼是獵物,什麼不是。如果狗小的時候你不專門教給它這些,它是不會認識到這一點的。

不僅如此,你還要讓汪星人從小就知道別人家的小孩兒也不是獵物。這一點很簡單,只要讓小狗常常接觸蹣跚學步的小孩兒就行。因為小孩看見陌生的汪星人,總喜歡跑過去抱一抱,玩一玩,你只要在散步的時候把狗帶到公園裡就行,那裡會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玩耍。或者,你還可以把狗帶到住戶密集的小區中,這樣,小狗出來見過一些小孩兒後,它們自然就會明白小孩兒不是自己的獵物了。

這裡要特別強調一點,那就是必須讓小狗接觸別人家的小孩,因為對狗來說,你家裡兩歲大的小孩兒和鄰居家裡兩歲大的小孩完全是兩個概念。對它們來說,一個是蘋果,一個是橘子,汪星人知道自己不應該咬張三,但誰也不敢保證它就不會去咬李四。

「Who』s the Boss now?」

這裡又涉及了「誰是老大」的問題。我們之前說過,在動物的世界裡,沒有民主可言,總會有一個頭領,也總會有附庸,它們之間存在著明確的支配等級劃分。狗群中有高高在上的雄性首領,也有地位低下的狗願意俯首稱臣。

而這種等級制度在汪星人與人類一起生活以後還會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即,狗的主人必須確立自己的支配性權威,否則,如果狗把自己當成一家之主,那麻煩就大了。它會在家中「稱王稱霸」,向任何一個構成挑戰的人發起進攻,比如它想要最軟的座位,就必須給它最軟的座位;它想吃飯的時候不被打擾,就不能有人在這個時候靠近它,否則它就會毫不客氣地開咬。你帶它去看獸醫的時候,它也一定不會好好合作。總之是尚不能蒙之喜悅,就必然遭殃。

不信就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事情發生在一個三口之家中。在這個家裡,父親對母親不太好,總是當著孩子的面訓斥母親,當然,這一切也被狗看在眼裡。後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這個家庭破裂了,母親帶著孩子和狗獨自生活。此後不久,這只汪星人的問題就出現了,如果女主人想帶它去一個地方,它就以利齒相威脅,不讓她出門。

有一天,女主人要開車出門辦事,狗跳進車裡怎麼也不出來,女主人想拉著它的牽引繩,把它拉出來,它馬上惡狠狠地呲牙咧嘴。最後它在車裡坐了一整天,直到它自己想從車裡出來。事情到了這一步,女主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讓它到哪兒去,就把一塊牛排扔到那裡,然後趁它跑過去的時候趕快把門關上。

這個例子可以說明,家庭內部的不和諧不僅會影響孩子,還會影響到家中的狗!在這只汪星人的眼中,男主人就是絕對的一家之主,它甚至會認為自己在家中處於一人之下,其他人之上的位置。就這樣,男主人消失以後,這條狗馬上就開始爭奪支配權,而要實現這一目的,它就必定會先挑戰女主人,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難不成還反了它們啦?看我不把它們都閹了,滅了它們的威風!」

只要一閹割,它們就不咬人啦?實際情況是,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將「不服管」的狗進行閹割主要是為了避免它們與別的狗打架,原因就在於,閹割後的公狗對於其他公狗來說,聞起來就不再是公狗了!這樣一來,別的公狗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動輒向其發起挑戰。母狗也同樣。可以說,被閹割之後,它的進攻性沒有發生改變,只是其他狗對它的敵意減少了。

「那就把它們摁倒,狠狠打一頓!」

這裡我們不提倡暴力,尤其是在暴力也不起作用的情況下。別忘了有一句話叫「狗改不了吃屎」,當你把它放倒在地,玩命狠捶的時候,它身上先天的臣服本能也就開始了,它會示弱,會求饒:「啊,不敢啦不敢啦!」但是當它重新站起來的時候,是不會忘記曾經被按倒在地的恥辱的:「哼,仇都記著呢。」沒準兒哪天你剛一轉身,它就一口咬在你屁股上!

所以強扭的瓜不甜,我們要「以德服狗」!怎麼做呢?千萬不要愚蠢地跟它玩搶東西的遊戲,即你拽著東西的一頭,它咬著另一頭,你倆都不放手。這樣會讓汪星人感覺你跟它是平等的。正確的做法是,在餵它食物之前,命令它老老實實地坐著,這樣可以讓狗明白它的食物來自主人的恩賜;你還可以在狗之前先進門,讓它明白主次先後;在它吃飯的時候把手伸進盤子裡,讓它清楚主人有崇高的支配權;玩耍的時候讓它主動打滾,或者仰面躺下肚皮朝上,接受你的愛撫,向你臣服……總之做法是不拘一格的,重要的是讓它認清「時勢」,服從命令。

汪星人的群體性非常強,總是生活在等級次序中,如果人類干擾了這種次序,地位低的狗就可能命喪其他狗之口。人類應該尊重動物星人自然的等級結構,不應該想當然地用我們的方式來對待它們,否則只會釀成悲劇。

有一位女士養了一群狗,這些狗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自然的等級次序,有兩條高高在上,處於支配地位,還有三條狗屬於中間階級,而另外兩條狗則位於最底層。這位女主人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等級分化,她信奉「萬物生來平等」,並試圖以此來「普度眾『狗』」,因此她一回家就將大多數時間和注意力放到地位低的兩條狗身上,讓它們備受寵愛。

她這種做法明顯刺激到了地位高的狗,就好像我們人類「我在公司做了10年才拿5000塊,你憑什麼剛畢業就拿10000塊」的心情一樣,那個恨啊,氣啊。於是為了爭奪主人的恩寵,地位高的狗向地位低的狗展開了猛烈的攻擊,結果一場血戰過後,地位低的兩條狗全部被咬死,處於中間地位的狗有一條被咬成重傷,不得不進行安樂死。如果這位主人能遵從汪星人的「社會制度」,回家之後先對領頭的狗打招呼,餵食時也先餵它們,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沒準兒一大家子會平安融洽,幸福喜悅地在一起。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我要向大家介紹本篇的最後一個概念——「幼態持續」。何謂「幼態持續」?是說某個物種在成熟期仍保持幼年特徵的現象,說白了就是我們人類的「一把年紀了,還做小孩的事」。

人們對狗與狼進行過研究,雖然它們看上去外貌各異,但兩者DNA的差別只有2%,它們都屬於狼類!但是狗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狼,它們是一種特殊的「狼」——幼狼。汪星人無論年齡長到多大,它的情感和行為上的成長,在相當於30天左右的幼狼的程度時就停止了。也就是說,以後的日子裡它們都是「大狗體內裝著小狼」。一條成年的德國牧羊犬會有30天大的幼狼擁有的每一種攻擊技能,但不會比這更多了。

狼為什麼會變成狗?許多專家認為,可能是因為哺乳期的婦女把失去母親的小狼崽抱回家,讓它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吃自己的奶長大。這可以說明,狼演變成狗的主要原因就是早期的人類非常喜歡幼狼,因為它們馴服,可愛。這就使得那些發育不良的成年狼有了繁衍上的優勢(如果沒有人類的偏愛,這種狼在野外會很快被優勝劣汰掉),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狼就慢慢演變成了今天的狗。

而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狗身上,還發生在其他許多動物星人身上,它們都是在人類干預下演變出來的,可以說沒有人類,就沒有它們的存在。並且有很多動物在與人類共同生活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有記錄表明,一種動物受到馴化之後,它的大腦就會縮小:馬的大腦縮小了16%,豬的大腦縮小了34%,狗的大腦縮小了10%~30%。這可能是因為一旦人類開始照顧這些動物,它們就會失去原來維持生存所需要的部分大腦功能。我們不知道它們究竟失去了哪些功能,但比起野生動物,家畜的恐懼和焦慮減少了,日子也過得安逸舒服多了。

力是相互作用的,情感、信息也是可以互動的,人類在改變動物星人的同時,也被其改變著。有記錄表明,我們人類的大腦也比遠古時候縮小了10%,顯然動物也替我們分擔了一部分工作。因此我們的大腦和動物的大腦都變得更專業化了,地球上的生物似乎都在朝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方向努力著,做到「術業有專攻」:人類的大腦整體性更強,負責出謀劃策和組織領導;而動物的大腦細節性更強,負責感知和察覺。可以說我們和動物是分工合作,共同進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好地對待動物星人,很多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動物星人卻能做到,我們需要它們的幫助。

人類也曾經是動物星人的一員,但在演化為人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一些東西,同時也失去了一些東西,比如簡單的情感,愛憎分明,從一而終……也許通過與動物星人的接觸,我們能夠把這些東西重新找回來。動物讓那些能夠愛它們,更好地傾聽它們的心聲,更好地與它們交流的人,比那些不能的人生活得更加愉快;動物讓那些能夠尊重它們,更好地欣賞它們智力和才能的人,比那些不能的人內心更加充滿激情。

動物讓我們成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