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怪誕心理學2:不可思議的心理操控 > 牛津「女巫」博士怎樣看待心靈感應 >

牛津「女巫」博士怎樣看待心靈感應

蘇珊早在1970年就已經對超自然現象感興趣,那時她還是牛津大學的學生,並經歷過不可思議的出體體驗。那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夜晚,她在玩了幾個小時的占卜遊戲、吸食了足夠多的大麻之後,感覺自己飛出了體外,飄到天花板,穿過了屋頂,甚至橫穿了英格蘭,飛到大西洋的彼岸,環遊了紐約上空。最後,她飛回到牛津,經由頸部回到體內,恢復原樣。這並不是一個平靜的夜晚。

此後,蘇珊開始沉迷於靈異現象,並受訓成為一個白人女巫,最後轉了一個180度的彎,積極投身於超心理學的研究。她致力於研究兒童是否具有心靈感應(答案是不能);並親身經歷迷幻之旅,想看看迷幻劑是否真能提高她的心靈能力(答案是不能);她還學會了閱讀塔羅牌,想看看它是否真能預測未來(答案是不能)。作為對其研究工作的肯定,她最後被授予了博士學位。經歷了25年失望的探索後,蘇珊決定放棄鬼魅之說,做一個懷疑論者。多年以來,蘇珊一直在研究超自然現象和信仰心理,想弄清楚人們為什麼會經歷看似不可能的靈異事件。最近,她又將注意力轉移到意識的神秘性上,並重點研究人類大腦如何產生自我意識。(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打開她網站上的「我是誰」鏈接,卻只看到一些平鋪直敘的生物學常識。)

其中一個研究是,人們談論起靈異現象時,總會想到為什麼同卵雙胞胎之間有一種神秘的精神紐帶。許多超自然能力的擁護者認為,那是出於心靈感應。另一方面,懷疑論者認為,那是因為雙胞胎有相同的基因,又在同樣的環境下撫養長大,所以思維方式很接近,當他們做出相同的決定時,在外人看來,就好像他們彼此心靈相通一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珊邀請了六對雙胞胎和六對普通的兄弟姐妹參與她的實驗。實驗分為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一個簡單的心靈感應測試,每對成員之一扮演心靈感應的發射者,另一個人則作為接收者,提供給發射者的信息是隨機選擇的,比如1到10的數字、一個物體、一張照片,發射者被要求在精神上傳輸這些信息給相應的接收者。實驗結果表明,不論是雙胞胎還是普通的兄弟姐妹,在他們之間都找不到心靈感應的證據。

在實驗的第二部分,蘇珊要求發射者將他們腦海裡出現的第一個數字、任意的圖像或四張照片中的其中一張,從精神上發送給他們的接收者。結果,現實忽然發生了改變。和持相似論的人預料的一樣,雙胞胎之間的信息傳遞準確率遠高於非雙胞胎的兄弟姐妹。比如,在傳輸數字信息時,有20%的雙胞胎選擇了同樣的數字,只有5%的非雙胞胎傳輸和接收到了相同的數字。在傳輸圖片信息時,雙胞胎們的成功率是21%,而普通兄弟姐妹的成功率只有8%。

總之,這些證據表明,雙胞胎的心靈感應是出於高度相似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並不是什麼心靈感應。

蘇珊可能是超自然現象懷疑論者中最有名的一個了,這主要歸功於她對出體經驗的詮釋。她的出發點是「人們之所以會認為自己在自己的體內,是由於大腦接收到了外部信息的感知所產生的幻想」。那麼,有點兒怪異的橡膠手和虛擬現實的實驗讓人們產生身在異處的幻覺,就應該是同樣的原理。蘇珊猜想,也許正是這樣的奇怪情景設置才讓人們產生飛出體外的幻覺。於是,蘇珊把她的注意力集中到出體經驗的兩個核心原理上。

第一個原理可以用下圖幫忙解釋。

請集中注意力,盯著上圖中心的黑點看一小會兒。只要你保持眼睛和頭部相對靜止,大約30秒鐘之後,圖像中圍繞著黑點的灰色區域就會逐漸淡去。如果移動一下頭或者眼睛,灰色又會回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一現象被稱作「感官習慣」。如果你給某個人持續施以某種聲音、圖像或者氣味的感官刺激,對方就會慢慢地適應這些刺激,最終在感知上完全忽視它們。例如,當你走進一個充滿現磨咖啡味道的房間,你會很快感受到那股芬芳的氣息,可是當你在房間裡待上幾分鐘之後,現磨咖啡的香味似乎就變淡消失了。若想重新喚醒自己對咖啡香味的感知,很簡單,那就走出房間,過一會兒再進來。在上述實驗中,如果眼睛盯著黑點靜止不動,那麼周圍的灰色區域很快就會變成盲區。同樣,當人們買了新房子或者新汽車,興奮一陣後便會迅速習慣,不久就會忽視其存在,然後感覺自己需要買一個更大的房子或者更好的汽車。

蘇珊認為,感官習慣是出體現象的核心因素之一。人們發生出體現象的情形往往和大腦持續接收一些少量不變的信息有關,比如,閉著眼睛或在黑暗的屋子中,視覺信息缺失。當他們發生出體現象的時候,通常也沒有任何觸覺信息,因為大都躺在床上或者浴缸裡,身體非常放鬆。在這些情形下,大腦很快對少量持續不變的信息變得「盲目」,於是會與漸漸消失的自我意識抗爭,從而形成身處異地的連續畫面。

和大自然一樣,大腦一刻也不願閒著,它會製造出「在哪裡」「在做什麼」的幻象。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當人們閉上眼睛待在黑暗的屋子裡或躺在床上,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系列圖像。蘇珊還推測說,正是因為有些類型的人會很自然地想像自己飄出體外,並幻想世界的模樣,然後沉浸其中,所以才會把幻象和真實的世界混淆起來,因此在他們身上也極容易發生出體現象。

為了驗證她的推測,布萊克摩爾做了幾個實驗。事實上,你已經參與其中一個實驗了。就在幾頁紙之前,我請你設想自己處在實際位置上方6英尺高的地方,向下俯視,並想像你在那個位置能看得有多清楚,同時想像自己在兩個位置切換的難易程度。蘇珊邀請了兩組人參與這個測試,其中一組人發生過出體現象,另一組人則沒有,結果兩組人的分數差別很大。那些曾有過出體經驗的人認為,自己很容易從6英尺的高度看清地面的景象,同時也可以輕鬆地在兩個位置間切換。

蘇珊指出,那些聲稱曾有過出體經驗的人,他們傾向於沉浸在自己的出體經驗想像裡,很難分辨出哪些是事實,哪些是幻象。在幾頁紙前,我也請你對六條自我描述評分,其中五條用來衡量「在多大程度上,你會沉迷於往事」。(有一條關於鼬鼠工作太辛苦的選項,是我純粹為了好玩添加上去的,請別介意。)這個測試的答案是,得分高於20的,在看電影和看電視時,往往會忘記時間,搞不清自己到底有沒有做某件事,且這些人更容易被催眠。作為對比,得分低於10的人則非常務實,腳踏實地,極少把幻象和事實混淆。當然,蘇珊也邀請了有過出體經驗和沒有出體經驗的兩組人來做這個測試,結果發現有過出體經驗的人的測試分數比其他人高出很多。

總之,蘇珊的數據表明,有過出體體驗的人,相比其他人,更容易在自己真實體驗的基礎上產生幻象,然後難以分辨真實和幻象。如果把這些人放在只接收少量一成不變的信息的環境中(就像橡膠手和虛擬現實實驗中的情形一樣),他們就會漸漸地感覺自己已經游離於身體之外。

實戰練習

如何離開自己的身體

理解了出體現象的誘因,那麼你也可以成為一個能經常出入自己身體的飛行家。現在,讓我們總結出體體驗的教程,包括三個關鍵的心理技巧:放鬆、幻想、凝神。下面,我們一個一個來解釋。

技巧1:放鬆

「漸進性肌肉放鬆」的過程需要先緊繃各個肌肉群,然後釋放緊張感。練習的時候,要在一個安靜的房間內,找張舒服的椅子坐下來,先脫掉鞋子,讓衣服寬鬆一些。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右腳上。輕輕吸氣,緊繃腳部的肌肉,越緊越好,這樣持續大概5秒鐘。接下來,呼氣,釋放出所有的緊張。接著,請按照下面的順序,一次次緊繃和放鬆身體部分的肌肉,直至全身:

1.右腳

2.右小腿

3.整個左腿

4.左腳

5.左小腿

6.整個左腿

7.右手

8.右前臂

9.整個左臂

10.左手

11.左前臂

12.整個左臂

13.腹部

14.胸部

15.頸部和肩部

16.臉部

每次都讓相應部位的肌肉緊繃5秒鐘,再放鬆。

技巧2:幻想

誘發出體體驗需要很好的想像力。如果你天生善於在頭腦中幻想各種情景,那就容易了。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天賦,那麼就請按照下面的步驟來練習。

想像你走進一間廚房,從櫥櫃中拿出一個橘子放進綠色的盤子。下一步,想像你把指甲摳入橘子皮,剝開橘子,仔細體會橘子的手感和氣味。幻想一下橘子汁被擠出來,溢得滿手都是,接著整個橘子皮都被剝掉了,你把橘肉掰成一瓣一瓣的,在盤中擺好。這個時候再想像一下那些橘子汁,有沒有流口水,橘子的顏色是不是明亮而鮮艷?在剝橘子的過程中,是不是每一個環節都鮮活地出現在你的大腦中,刺激你所有的感官?

隔三差五就做一次這樣的練習,每一次都盡力讓頭腦中的幻象更加真實。

技巧3:凝神

凝神也是體驗出體經歷非常關鍵的一步。下面的小練習有助於評價和提高你的凝神技巧。

嘗試在心中默默數數,從1數到20,每數一個數就停頓幾秒鐘,再數下一個數。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走神讓其他思緒或畫面進入你的腦海,那就從頭開始數。剛開始的時候,你肯定會發現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其實十分困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你就能夠集中思緒,專心數數,可以一直數到20而不會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