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怪誕關係學 > 找準平衡點:信任,但要核查 >

找準平衡點:信任,但要核查

輕信他人,容易受到敵人的利用,但如果總不願意信任他人,又很難交友,從合作中受益。找到合作與競爭之間的平衡,既需要暴露自己的弱點,又需要防範被人利用。

羅納德·裡根曾經引用過一句俄羅斯諺語:「信任,但要核查。」他承認信任他人的必要性,但是也指出需要保護自己,防範被騙。

這裡用交友網站上的問題舉例。之前提到,人們在交友網上提供的信息有很多虛假成分。如果過度相信對方提供的信息,可能會誤認為對方更高、更瘦、更年輕。但是如果不相信這些信息,也許根本就不會去和人約會。

所以,需要找到平衡來化解這個矛盾。要依賴自己獲得的信息(不要全然接受),但也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有時候這意味著查看這個人的社交網絡資料,有時候這意味著聯繫共同認識的熟人。在一些文化中,甚至可以僱用私家偵探調查可能會成為伴侶的人。

另外一個實現平衡的方法就是遵守規則。有些規則可能令人惱火,但是政策、程序、條約都是為了讓人們加強防範,避免被利用。

如果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有可能就會產生悲劇。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後,美國中央情報局需要搜集關於基地組織的可靠情報,面臨巨大壓力。2009年,他們通過相關人員逐步獲得了準確情報,能夠讓美國針對巴基斯坦的基地組織展開行動。談到這個問題時,聯合國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監測組組長理查德·巴雷特說:「人力情報終於帶來了成果。」

當時情報來源之一是一名叫作哈曼·卡裡·阿布穆拉·巴拉維的醫生。巴拉維曾經在網上發表了極端主義言論,約旦的情報部門告訴他,如果不進行合作,就終結他的行醫生涯,並以發表極端言論為由將其逮捕入獄。

之後,約旦的情報部門將巴拉維派去了巴基斯坦,讓其潛入基地組織。美國情報部門的官員表示:「第一,這個人具有極端主義行為的資質,包括能夠接觸到恐怖組織頭目;第二,相關的聯絡人員認為他已經改變了立場,並同他一直合作;第三,這個人提供的情報經過他方核實。」

所以,當巴拉維承諾能夠提供基地組織二號人物艾曼·扎瓦赫裡的相關信息時,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官員興奮不已。

他們安排與巴拉維會面。2009年12月30日,一位阿富汗司機駕車將巴拉維送到靠近阿富汗霍斯特省的美國中央情報局查普曼營。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規定,要對巴拉維本人和車輛進行搜查。但是在進入營地時,巴拉維並沒有被搜身。也許中央情報局人員信任巴拉維,也許他們不想冒犯巴拉維,也可能兩種原因都有。但無論如何,沒有進行搜身帶來了慘重的後果。巴拉維剛踏出車門就引爆了自殺式炸彈背心,7名中央情報局人員、1名約旦人員以及車上司機在爆炸中身亡。數分鐘之前還看起來前景光明的合作卻成為中央情報局單日人員傷亡最慘重的事件之一。

事後反思,有很多線索確實被忽視了。有一些中央情報局人員和約旦情報人員對巴拉維的意圖存在深重顧慮。其中一名約旦官員還向中央情報局表示了他的擔憂,認為巴拉維正在企圖「引誘美軍落入圈套」。

那為什麼中央情報局特工還是輕信了巴拉維?有幾種心理因素促成了他們的行為。第一,中央情報局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下,正力求獲得信息;第二,和其他騙局中的受害者一樣,中央情報局願意相信巴拉維掌握了可靠的情報。

最後一點,巴拉維本人具有一定信譽:約旦情報部門擔保其身份,而且他之前也一直提供真實的信息。所以,中央情報局信任其信譽,而且又太看重他們可能會得到的信息。

但是,這裡要指出的關鍵一點在於:防範被利用,需要建立規則,遵守規則——即便這不是最簡單易行的過程。

最後,一定牢記欺騙無處不在。從交友網站的個人信息到犯罪調查,欺騙其實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應該瞭解欺騙的本質,做好準備,在面對欺騙時更好地合作或者競爭。

當騙局被揭穿,信任瓦解,關係破裂,可以做什麼來重新贏得信任,彌補破裂的關係呢?下一章將會就此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