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怪誕關係學 > 96%的正收益,米伯特上校和5700萬美元現金 >

96%的正收益,米伯特上校和5700萬美元現金

伯尼·麥道夫製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欺詐資金高達上百億美元。然而,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卻忽視了伯尼·麥道夫的種種欺詐信號。其實這些詐騙信號顯而易見,行業高管哈里·馬科波洛斯已經發現了這些信號。對於他來說,騙局信號充分而且確鑿。他甚至向證監會指出了這些問題,但是當時沒有人聽取他的意見。他們最終錯失挽救惡果的機會。

哈里發現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收益率過高,整體趨勢過於樂觀。在證券市場進行投資的人都知道,股票價格會上升,也會下降。但是伯尼所上報的收益率總是呈上升趨勢。在投資期間,僅有4%的月收益為負。

第二,麥道夫的經濟活動尤其隱晦。例如,他不允許外部的審查,不允許任何盡職調查。而且,他與第三方對沖基金的投資關係也不允許公開。因為他不接受相關審查,不能進入短期信貸市場,所以需要以高昂的利率進行借貸。這也是一個詐騙信號。

第三,麥道夫聲稱自己在準確地把握「入場時機」,不斷進出市場,但是沒有人以這樣的方式投資。他還稱自己將購買的股票與S&P100(OEX)指數期權對沖。但是哈里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伯尼需要對沖的OEX指數期權數量過大,大到根本不可能存在。

這些都說明麥道夫的經濟活動有問題。詐騙信號比比皆是,證監會卻通通沒有發現。有可能是證監會的官僚機制阻礙了其及時發現問題。那麼與組織相比,個人是不是更善於發現騙局的端倪?在滿是詐騙信號的騙局前,作為特聘牧師和精神治療師的人能否機智應對呢?以下這個故事就會告訴你,其實個人在騙局面前也很容易被蒙蔽。

這裡要說的是約翰·沃利的例子。約翰·沃利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打開了那封沒有指明公司名稱卻將收信人稱呼為「首席執行官/法人」的電子郵件。他瀏覽了郵件內容,其中包括「我決定向您尋求幫助,將南非的部分資金轉入您所在的國家,以期進一步進行部署投資」。不只是讀到了這樣的信息,他竟然還回復了郵件,這是他的第二個錯誤。電子郵件的署名是約書亞·米伯特上校,他說自己擁有5700萬美金的現金並需要一個擁有國外銀行賬戶的合作夥伴。

那麼你會相信這位米伯特上校嗎?你當即會說「不可能」!但是,這樣的詐騙其實已經捲走民眾的上百萬美元,這其中就包括約翰·沃利。

約翰所收到的電子郵件其實處處都有詐騙信號。而且,這些郵件缺乏針對性,並沒有指明約翰就是郵件中所需要的夥伴。但是約翰需要提供銀行賬戶信息,轉賬,並且飛到非洲去。這些要求都來自完全陌生的另一方。當然,郵件中承諾他的回報十分豐厚——1600萬美元。

在思考這一案例的時候,我們希望瞭解為什麼詐騙信號如此明顯,明顯得足以讓約翰盡快擺脫這種聯繫,但是他輕易地就相信了對方。

其實在行騙的過程中,約翰確實產生過懷疑。但是他的顧慮很快就被行騙者打消了。例如,約翰詢問米伯特如何找到的他,米伯特解釋南非民政事務署提供了他的姓名信息。你們可能都會疑惑,南非民政事務署是什麼?但是這個回復對於約翰來說已經足夠了。

更糟糕的是,約翰收到了另外一個「投資者」的支票,面額為47500美元,但約翰發現這張支票來自一個他從未聽說過的賬戶,叫作「西姆斯公司」。這讓約翰起了疑心,他沒有馬上支取現金,而是打電話給銀行詢問了情況。幸好打了這通電話,他發現支票是假的。於是約翰質問「米伯特」,並告知不再與其往來。

但是,就在約翰向米伯特攤牌後不久,他又收到了另一人的電子郵件。郵件署名為穆罕默德·阿巴查,即傳聞中尼日利亞前獨裁統治者的兒子,在加納藏有大筆存款。穆罕默德·阿巴查解釋說約書亞·米伯特之前是代其辦事,但是辦得太糟糕。他向約翰道歉,並保證從現在開始他本人會全權接管資金轉移,情況一定會得到改善。然後,穆罕默德讓約翰與瑪麗亞姆·阿巴查聯繫,稱這名女子是一位將軍的遺孀,也需要將大筆資金進行轉移。

在郵件往來中,約翰發現瑪麗亞姆的署名總是不斷變化。有時是「瑪麗亞姆」(Maryam),有時是「瑪蘭姆」(Maram),有時又是「馬裡亞姆」(Mariam)。約翰事後寫道:「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名字怎麼寫吧,但是有的人顯然搞不清。」

即便如此,約翰仍未卻步。詐騙高手遏制了他的恐懼,贏得了他的信任。他們還讓約翰接受了信用核查。由於約翰錯誤地信任了這些人,他在騙局中越陷越深。約翰建立了離岸賬戶,然後進行支票兌現,一筆為95000美元,來自羅伯特普蘭特公司,另一筆為40萬美元,來自一家密歇根的市場營銷公司。一開始,支票成功兌現了。相應款項出現在約翰的賬戶上,他根據瑪麗亞姆的指示迅速將錢轉到了一個瑞士的賬戶上。

但是,事情敗露了,兩張支票其實是偽造的。約翰的世界開始崩塌。

約翰被拘捕,並且因為銀行詐騙、洗錢、持有偽造支票受到指控。法庭判決所有罪名成立,約翰被判兩年監禁,並需要賠償60萬美元。

這些騙子編造了混亂的故事,寫錯了名字,還寄送過一張偽造支票,為什麼約翰還願意相信騙子不牢靠的解釋?

人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十分擅長辨認騙局的蛛絲馬跡,但實際情況是很多人都難以識別真正的謊言。

騙局成功的原因有兩個。第一,人類本性上容易相信他人。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證據證明他人言論虛假,人們都會接受其真實性。這在熟人之間更是如此,例如家庭成員、朋友、同事。這又被稱作「取真偏好」。取真偏好的存在有利於說謊的人。

當人們願意相信一件事的時候,大腦會忽略阻擋這種趨勢的種種原因。在約翰·沃利的事例中就是如此。對於那些遭到詐騙高手行騙的人,以及把畢生積蓄交於伯尼·麥道夫的人,也是這個道理。

騙局獲得成功還存在第二個原因。人們往往高估自己偵破謊言的能力。對於情侶來說尤其如此。人們認為自己對伴侶十分瞭解,自然能夠第一時間發現騙局的端倪。如果一位丈夫宣稱「妻子有沒有對我撒謊我馬上就能分辨」,也許他就大錯特錯了。

當人們決定信任某人之前,首先思考自己應該相信什麼。然後,思考自己不應該相信什麼。這個過程可能不舒服,但是防範被利用的最佳方式就是隨時警惕不應該出現的信息線索。如果遭到欺騙,早知道總比晚知道好,避免完全落入騙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