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怪誕關係學 > 當欺騙行為建立了合作關係 >

當欺騙行為建立了合作關係

每一個謊言都是罪行。——聖奧古斯丁,公元5世紀

數百年來,父母、伴侶、宗教領袖都一再重複這一點。但是真的總是如此嗎?試想一下,當祖母問你她做的肉糕味道如何,當朋友問你在她的婚宴上有沒有盡興,當孩子問你對他的合唱表演是否滿意,或者當伴侶問你新買的牛仔褲是不是顯胖,你要如何回應?在這些情境下,謊言可能是最正確的回應。這時候的欺騙能幫助人們維繫友誼,或者防止點頭之交變成敵人。換言之,人們需要利用欺騙來建立合作關係。

在沃頓商學院的艾瑪·萊文主持的項目中,我們研究了親社會欺騙行為的益處。親社會欺騙行為就是能夠使人受益的謊言。在一些實驗中,參與者要評判不同類型的謊言是否道德,其中有一些就是親社會謊言。在另外一些實驗中,實驗者會在聽取同伴的意見後進行判斷。判斷完成之後,他們會得到兩條信息:第一,同伴有沒有誤導他們;第二,他們能夠得到多少獎金。結果很有趣,在同伴撒謊的情況下,實驗參與者總共獲得的獎金更多。這也就是說,有些謊言是親社會性質的。

我們又進行了不同版本的同類實驗,結果如出一轍。和誠實的人相比,人們所講的親社會謊言反而被認為更合乎道德規範。這些講親社會撒謊的人也贏得了更多信任。

當考慮利用謊言時,要記住兩點:預期與意圖。在許多競爭性情境中,人們早有預期對手會欺騙自己。例如,在撲克遊戲或者談判中,如果對方沒有耍貓膩才會令人吃驚。

相反,在很多合作情境中,人們會期待對方表示謙和友好。當一個人受到鄰居邀請去吃飯,並被詢問飯菜口味如何時,其實這時候鄰居並不是在期待得到誠實的反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艾莉森·弗格爾發現,有時候欺騙甚至被視作一種尊敬。當一位同事不能參加你所舉辦的聚會時,他可能會解釋自己身體抱恙(這是一種禮貌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告訴你他其實情願在家裡補看電視劇。

有時候欺騙甚至對健康有好處。試想一下,如果醫生誇大一種實驗性藥物的藥效,這可能具有欺騙性質,但往往出於好意。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麗莎·依宗尼發現,55%的醫生告知病人的病情預測要比實際情況更加樂觀。很多醫生希望通過給病人傳遞不真實的信息,增強病人的自愈潛力,也就是通過安慰劑效應和積極樂觀的情緒促進康復。

換言之,人們確實在意誠實可靠的品質(這也是應該的),但有些時候,人們在意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例如善意和關心。

雖然在傳統的教育中,撒謊違背道德、帶來危害,但在現實中,謊言有時候能讓人們結成更緊密的關係,加強彼此的信任。所以,親社會謊言是否道德,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將這個觀點再推進一步。人們不應該禁止自己的孩子說謊,而應該教導孩子以善為先。當坦誠相待與謙和友好產生衝突時,孩子們應該學會謹慎地做出選擇。

當然,有時候說出事實,傷及他人情感,也可以是一種親社會行為。這種坦誠從長遠上是對他人有利的。如果一個人表現不佳,而你撒謊掩飾了這一點,那麼他就失去了從這次失敗中學習的機會。沒有坦誠的反饋,人們往往會在平庸之中碌碌無為。如果一個人在執行某次任務中表現平平,你既可以讓他感覺良好,也可以讓他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兩者之間需要權衡。在這種情況中,要考慮兩個關鍵問題。第一,增強自尊心對這個人來說有多重要?誠實的反饋會不會打擊他?第二,對於這個人長遠的發展來說,這個反饋的作用如何?如果這一反饋對其將來任務的成敗起到重要作用,可能坦誠相待是正確的選擇。但是,如果這個任務並不是很重要(例如你的祖母做了肉糕),那麼親社會謊言可能就是正確的選擇。包括老師、家長、教練、經理在內的很多人都需要不斷地在這兩者間進行權衡。

有時候欺騙行為可以建立合作關係。還有些時候,人們會遭到行騙者的利用與傷害。需要關注什麼問題才能防範被愚弄和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