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怪誕關係學 > 為什麼欺騙就像巧克力蛋糕? >

為什麼欺騙就像巧克力蛋糕?

流行歌手布蘭妮·斯皮爾斯當年在加油站偷了一個打火機被人發現。犯下一個輕微罪行,布蘭妮開玩笑說:「我偷東西啦。哎呀,我真是壞。」

這個故事帶來兩個疑團。第一,百萬富翁為什麼要偷小小一個打火機這種便宜貨?其實,名人做出此類行為的並不止布蘭妮一人。演員薇諾娜·瑞德曾經因為入店偷竊衣服等商品被拘捕;網球冠軍詹妮弗·卡普裡亞蒂曾經因為在商場裡偷竊一枚15美元的戒指被保安攔下。

為什麼富人會偷東西?他們並不需要這些物品,即便需要也完全有能力購買。偷竊行為的代價其實遠遠超過了物品的價值。這背後有什麼奇怪的原因呢?

第二個疑團其實能夠解答上面的問題。很多人在偷竊之後會產生愉悅的感覺。難道他們不應該感到內疚和後悔嗎?

弗蘭克·阿巴內爾肯定不會這麼想。他周遊世界,通過冒充泛美航空的飛行員、住院部的醫生、律師、大學社會學教授等進行詐騙。他最終利用偽造的支票支取了250萬美元現金。

弗蘭克如此描述自己第一次行騙成功後的感受:

我被快樂沖昏了頭。那時我還沒有喝過酒,所以我還不知道香檳喝多了就是那種感覺。但那絕對是當時人生經歷中最愉悅的感受。

人們本能地認為,不道德行為會令人感到內疚、慚愧、悔恨。事實也往往如此。但是,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這種假設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中都成立。布蘭妮和弗蘭克並不是異類。很多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之後,都會有快樂甚至激動眩暈的感覺。而且,這也並不是傳聞中的故事。在若干個實驗中我們發現,與不願行騙的人相比,行騙的人更快樂。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騙子的快感」。

我們在不同條件、不同情境下進行了同樣的實驗,每次都發現行騙者更加快樂。所以說,內疚感並不能有效遏制人們行騙。感受過行騙快感又沒有被揭穿的人可能也最容易對欺騙行為上癮。

這個道理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如果人們能從欺騙中獲得成就感,那麼監察體系越嚴密,威懾力越大,就越有可能刺激人們的欺騙行為。電腦黑客尋求挑戰就是一個例子。系統越安全,對於攻擊系統的人來說就越有吸引力。我們認為,這個問題在網絡安全方面尤為突出,因為網絡攻擊的重要「收穫」之一就是能夠誇耀自己的相關能力。但是「騙子的快感」其實給所有系統都帶來挑戰:雖然嚴格的管控會遏制某些人的不道德行為,但也會成為另一些人進行不道德行為的動機。

當然,雖然人們可以從欺騙中獲得短暫的快感,但長期影響往往是負面的。人們可能會破壞自己的人際關係、婚姻關係,失去工作,甚至有可能鋃鐺入獄。因此,雖然有一時興起的想法,但是也應該好好利用人類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就是拒絕欺騙行為的能力——自控力。

我們的研究顯示,欺騙行為和巧克力蛋糕有眾多相似之處。人們需要自控力才能拒絕誘惑,不僅對於欺騙行為如此,實現長期目標也如此,例如節食、鍛煉、存錢等。

瞭解自控力要認識關鍵的兩點:第一,自控力就像是肌肉,過度使用很容易疲憊不堪;第二,如果說自控力是一塊肌肉,在任何需要自控力的行為中人們都需要使用這塊肌肉。上班時選擇樓梯步行而不是搭乘電梯,需要自控力;午餐放棄吃巧克力蛋糕需要自控力;在費用報告中如實匯報花銷也需要自控力。所以「自控力肌肉」有可能會承受過多負擔。例如,參加考試之前認真複習需要自控力;健康飲食也需要自控力。同時實現兩者就很困難,因為當大量的自控力用於學習時,所剩餘的自控力就難以幫助人們拒絕垃圾食品的誘惑。

我們與鹿特丹管理學院的妮可·米德共同進行了一項實驗。在實驗的第一階段,實驗參與者要觀看一段6分鐘的錄像,內容是一名女性接受訪問。這個採訪錄像沒有聲音,在屏幕下方我們加入了一些簡短的單詞字幕,例如「扮演」「緊繃」「打招呼」等,每個單詞的顯示時間為30秒。根據要求,有一些實驗參與者不能讀或者看屏幕上出現的單詞。觀看沒有聲音的錄像很無趣,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克制不看屏幕上的單詞確實費力。實驗參與者表示這個任務十分消耗精力,和我們預期的效果一致。

然後我們進行了下一階段的實驗,在實驗中提供了可以進行欺騙的機會。實驗參與者要參與數學測試,每回答對一個問題都能夠贏得一定獎金。電腦上會顯示他們的分數,但是每個參與者需要自己向實驗負責人員上報分數。這裡就會產生進行欺騙的動機,因為多報分數就能獲得更多獎金。果不其然,在上一階段實驗中耗費自控力不去看字幕的人更容易虛報自己的分數,比參照組的概率高100%。在多項關於自控力和欺騙行為的實驗中,我們都發現了同樣的現象:當人們耗費了自控力時,更傾向於進行欺騙。

綜上所述,當人們受到誘惑進行欺騙時,需要動用「自控力肌肉」來遏制自己。但是人們只有一塊這樣的「肌肉」,它很容易疲乏。

我們的建議就是要關注「自控力肌肉」。如果你最近用到了這塊「肌肉」(可能是拒絕吃蛋糕的誘惑,也可能是拒絕其他誘惑),那麼在一些牽涉道德問題的抉擇上要拖後做決定,等待「肌肉」充分休息、恢復力量。

但是之前也提到,並不是所有的謊言都是不道德的。人們其實會利用欺騙行為與他人合作,這種事例的出現頻率可能超過了你的預想。那麼這種親社會謊言是什麼樣的?又是如何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