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怪誕關係學 > 為什麼分開撫養的雙胞胎比共同撫養的雙胞胎相似度更高? >

為什麼分開撫養的雙胞胎比共同撫養的雙胞胎相似度更高?

湯姆·帕特森在堪薩斯州長大,他的養父母是門衛,信仰基督教。湯姆的雙胞胎兄弟史蒂夫·田積在費城長大,他的養父是藥劑師,信仰佛教。在出生後不就,兄弟兩人的生母去世,他們便分開了。他們自幼就知道對方的存在,然而因為出生記錄早已遺失,將近40年他們都沒有聯繫上彼此。

但是,史蒂夫和湯姆竟然擁有完全一致的興趣愛好,甚至有過同樣的事業。史蒂夫就說:「真是太神奇了。他曾有一家健身中心,我也曾擁有一家健身中心。我們倆直到現在都是健身的忠實愛好者。」湯姆說:「從見面開始我們就非常合得來,真的太像了。」

基因對於身份特徵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但是成長過程中的社會比較能夠更好地解釋這個奇特的反常現象:對比從出生起就由不同家庭撫養長大的雙胞胎與同一家庭撫養長大的雙胞胎,相似程度其實不分高低,有時候前者的相似程度甚至更高。許多人都認為,共同撫養的雙胞胎應該比分開撫養的擁有更多相似之處。畢竟,他們有著同樣的社會經歷,接受著同樣的家庭教育,在同樣的文化氛圍中長大。但是有一個潛在問題:共同撫養的雙胞胎處於一個不斷比較的環境中。當他們參與同樣的活動時,名次肯定會有先後之分。而分開撫養的雙胞胎,身邊不存在一個同胞作為比較對象,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擔心雙胞胎中的另一人有更加優越的表現,讓自己黯然失色。

社會比較的概念也對收養機構的方針有很大影響。在兒童收養領域,有一個詞叫「人為雙胞胎」,指的是收養家庭收養一名和家中已有的孩子年齡差距較小的孩子,乍一看,「人為雙胞胎」是個不錯的選擇。兩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很容易成為玩伴。對於父母來說,這也是一種規模經濟效應——孩子能夠一起接送上學,一起接送參加足球訓練等。但是,兒童收養方面的專家山姆·沃伊尼洛爾解釋說,收養機構認識到「人為雙胞胎」所帶來的問題。當一個家庭中有了「人為雙胞胎」,社會比較就會持續不斷地產生,其影響是非常惡劣的。因此,收養專家力求從一開始就避免這種現象。

社會比較的力量甚至會延伸到已經成年的同胞兄弟姐妹之中。試想有一對姐妹,其中一人是家庭主婦,另一人在外工作。她們是否參加工作會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呢?出人意料的是,家庭總收入水平的絕對值並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自己的家庭總收入是否和姐妹的家庭總收入相當。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戴維·紐馬克發現,如果妻子知道自己丈夫的工資比同胞姐妹丈夫的工資低,她很有可能迫切地想要出去工作。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她不工作,自己的家庭總收入就會比姐妹家的少!人們總是不想過得不如鄰居,更不想過得不如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