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微反應:小動作後面隱藏著什麼? > 4.4 先驚後怕 >

4.4 先驚後怕

不動可以收集信息,不動可以減少痕跡,收縮可以減少傷害。

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如果還不能確定傷害來自何方、會傷到哪裡,身體最直接的反應不是逃跑,而是停在那裡不動,並呈現出收縮姿態。

比如打籃球的時候,業餘選手哄搶籃板的時候,如果發現球可能砸向自己,他的本能反應根本不是逃跑,因為不知道往哪裡跑才好。他會低頭弓背,停在那裡不敢亂動。他擔心的是,如果這個時候亂動,沒準砸到更要害的部位(比如後腦),還不如就定在這,大不了砸一下後背或屁股。

這種為了避免更大傷害的身體凍結反應還有很多,本書不一一列舉。

除了生理危險外,心理受到意外刺激的時候,也會出現相同的凍結反應。

裁員的傳聞已經愈演愈烈了,甚至有傳言說,因為資本併購,整個部門都要被裁撤。

當部門老大面色陰沉地走進公司的時候,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並將目光鎖定在他身上。

他拿出一份名單,緩緩念出幾個人的名字。

這幾個被點到名的人,臉色發白,全部都停在原地,絲毫動彈不得。其他人有的鬆了一口氣,有的還期盼著接下來的信息。

老大接著說:「你們幾位,收拾東西,今天到市場部報到。其他的同事,包括我在內,全部被辭退,到財務領n+4的補償。各位,不好意思,我盡力了。」

這下局面大逆轉,所有剛還鬆了一口氣的人,包括其他被裁員工,第一瞬間都呆在原地,不知該如何是好。

借此,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假設:意外刺激的力度越大,凍結反應的幅度和時間長度越大,二者成正比。

不過,這麼大的刺激程度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天天發生,因此這麼明顯的反應程度在本書看來,也就不是研究的重點。除非是被測試人在測試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刺激,而他/她的心理素質又比較差,才可能出現如此明顯的凍結反應。

真正在測試過程中有意義的凍結反應,幾乎都是比較隱晦的局部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