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微反應:小動作後面隱藏著什麼? > 3.4 肌膚安慰 >

3.4 肌膚安慰

在安慰反應中,視覺、聽覺、口唇類的安慰反應都是名副其實的「微」反應,而最大量出現的明顯行為,是針對肌膚的安慰動作。這些明顯的大反應出現的時候,行為人自己並不知道,具有寶貴的可解讀意義。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負責保護身體免受外界侵襲,接受壓力、溫度、摩擦等觸覺信息以及汗液的排出等功能。適宜的溫度、濕度、力度和頻率會讓人感到舒爽、溫暖和安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神經組織和皮膚組織共同來自外胚層。基於這種天然的「同宗」淵源,臨床醫學已經證明了心情不好會影響皮膚健康的事實。緊張、焦慮等情緒可引起機體應激反應甚至發生內分泌功能失調,促進血管壁或組織細胞釋放緩激肽、組胺等介質,這些物質會誘發或加重原有皮膚病。例如,爭強好勝、慾望高、辦事過分認真的人易罹患神經性皮炎;長期處於壓抑狀態或者慾求不滿的人易患慢性蕁麻疹。

相反,皮膚所受的刺激對神經系統和心理狀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舒適的刺激能改善神經系統感受,疼痛、冷熱等刺激會使神經系統產生負面感受和評估。

密佈神經末梢和神經纖維的皮膚,可以傳導大量的刺激返回中樞神經,舒適的刺激(如愛撫)使人愉悅,負面的刺激(如疼痛)使人警覺並立即做出相應調整以逃避這些刺激。同時,又因為中樞神經會反過來作用於皮膚(如前所述,通過影響內分泌和微循環實現),再加上長期積累起來的條件反射,神經系統還會客觀上造成皮膚飢渴。這兩個互相指向的互動關係,使人們學會了通過安慰皮膚來實現緩解神經系統的緊張和不適。

小的時候,母親的愛撫不但可以使孩子感到舒適和安全,還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心理;大了以後與愛人之間的肌膚接觸,是真心相愛的表達方式;老年時期,如果能夠被子女或心理親近的人按摩、擦洗,心情就不會變得孤僻和古怪,容易開朗快樂。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朋友交往過程中,人們也會不自覺地遵循這樣的規律做出相應舉動。在刑事案件偵查過程中,當被測試人在接受訊問的時候,在接受負面刺激之後,會因為害怕失去利益,或害怕受到懲罰,而出現擔憂、恐懼、焦慮、尷尬或者憤怒的情緒。為了掩飾這種情緒的出現,被測試人往往會使用針對肌膚的安慰動作來緩解自己的情緒。

3.4.1 頭髮和頭皮的安慰

尷尬的時候常見撓頭皮,實際上是針對頭皮的安慰反應。見圖3-17。

圖3-17

髮型也是常常被用來作擋箭牌偽裝的對象。談話測試過程中,如果壓力增大,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可能會通過整理髮型的動作,進行自我緩解。如圖3-18。

圖3-18 整理髮型

女性還有一種獨特的安慰反應,雙手把腦後的頭髮束起,向後撩動,甚至重新整理一遍髮辮,以緩解情緒,自我安慰。如圖3-19和圖3-20。

圖3-19和圖3-20 整理頭髮

這些動作看似是行為人注重自己儀表所做出的動作,但卻常見於髮型和妝容並未有明顯凌亂,甚至是毫無改變的情況下,這就非常值得注意了。如果整理動作連續頻繁出現,則更具有安慰反應的特徵,映射其慌亂的心理狀態。

另一方面,整理髮型、撓頭皮等動作,可以轉移雙方的注意力,使行為人不至於尷尬到不知所措的地步,有利於行為人恢復良好心理狀態。如圖3-21。

圖3-21 玩頭髮

3.4.2 針對面部器官的安慰

第二類針對皮膚的安慰反應,集中於通過針對面部器官的撫觸進行自我安慰。主要表現有:輕撫額頭或臉頰、揉鼻子、摸耳朵、摸鬍鬚、摸嘴和摸下巴、搓脖子等。如圖3-22、圖3-23、圖3-24、圖3-25、圖3-26、圖3-27。

圖3-22 輕撫額頭或臉頰

圖3-23 揉鼻子

圖3-24 摸耳朵

圖3-25 摸鬍鬚

圖3-26 摸嘴和摸下巴

圖3-27 搓脖子

這些動作出現的最初階段,是不經過行為人的皮層決策的,它們直接由大腦中相對低級的邊緣系統器官組合控制,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很難控制。

頭、臉、頸部距離中樞神經的腦器官距離最近,且密佈血管和神經(頸部是連接中樞神經系統和全身神經節點的必經之路)。針對這個區域的肌膚安慰動作,可以直接改變神經系統因受到負面刺激而產生的緊張,如果動作力度稍大,還可以緩解血壓的上升,進而快速讓自己從過激的反應中舒緩過來。與其他安慰反應所不同的是,這種安慰效果,不光是基於暗示,還的的確確基於客觀的改善,效果非常明顯。

實驗案例

故意撒謊對抗測試的下場

我們曾經測試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人。這個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為,在測試之前,我們沒有關於這個被測試人的任何信息,包括姓名這樣的最基礎信息都沒有。這種沒有事由、純粹為了測試而測試的測試,術語稱為「無因測試」。

測試開始前,臨時設計了測試題目,因為是無因測試,所以題目都比較常規,比如抽不抽煙、喝不喝酒、戀愛經歷和感受等等。沒想到的是,被測試人幾乎每道題都有明顯反應,其中很多在事後證明是他故意為之,有心測試我們的專業水平的表演。

其中,針對是否喝酒設計了3道連環題目。

第一道題是,「你喝過啤酒嗎?」

對方回答,「不會喝。」

追問,「不會喝不是合理理由,具體描述一下。」

對方抿了一下嘴唇,接著回答,「很小的時候喝過,太苦,不喜歡,所以不喝。」

需要說明的是,被測試人一般都會把自己定位於弱勢,如果是說真話,內心充實而自信,沒什麼好心虛的;如果是說假話,則會潛意識裡懼怕被拆穿,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容易受到測試人員的引導。

剛才的例子裡,如果堅持說自己「不會喝」,是不會有明顯破綻的。但是當我們給他一個引導的時候,他就順著這個引導方向自己開始跑,跑著跑著就容易摔倒。

聽到他開始沿著我們引導的方向跑步了,我們知道,這個問題,是可以深挖一下的。

於是接著問,「請列舉出3條A啤酒和B啤酒的區別。」A和B都是國內著名品牌,北方地區常見。

被測試人很費力地思考了幾秒鐘,開始嘗試著說,「我不是很清楚,口味、價格和消費群體不一樣吧,但都是苦的,肯定。」

其實,這道題怎麼回答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對方感受壓力,露出破綻。

假設是你在接受這個測試,那麼你聽到這個問題之後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回答?

1.如果你是一個喝啤酒的人,也知道這兩個品牌,是不是已經開始思考兩者有什麼區別了?

2.如果你真的此生大部分時間都滴酒不沾,就算很小的時候喝過,是不是會直接說「不知道」?我想是的,因為你確實不知道,而且也不關心這個問題。

3.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喝酒的人,試圖騙我說你不喝酒。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聽到這個問題會怎麼想?敢直接說「不知道」嗎?尤其是在剛剛改過口的情況下?

所以,看到他如此應答,說謊行為已經比較明顯了。

我們等他話音剛落,隨即追問最後一個問題:「講一下不喝酒的具體原因。」

安慰反應就在這時出現了。

這是心理不適感增強的表現。原因是,刺激源力度增大,讓行為人為難了,一邊要編造理由,一邊又擔心被戳穿謊言。

被測試人開始不由自主地撓臉,當然是輕輕地撓,但撓了很長時間(數秒鐘)。在此期間,他不得不再次慎重思考,如何編造不喝酒的合理理由。

這一段挺長的故事,「撓臉」的反應只出現了一次,貌似不是重點。但是,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提問,使得刺激源力度不斷加大,在被測試人感受到巨大壓力和不適的時候,就會用這樣的動作來安慰自己,讓自己緊繃的神經稍微放鬆一下。儘管最初,他是希望通過故意的對抗來干擾我們測試的。

題外話

說到這就必須插入說明一下微反應心理測試的理想模式了。

微反應測試要想成功,最基礎的條件是實施有效刺激。而有效刺激的設計,源自於對被測試人的瞭解。相關信息瞭解得越充分,就越能清晰地分析出被測試人的性格特徵、行為模式以及關心和厭惡的事情,這樣才能做出好的測試方案,而且還能提前分析出被測試人可能出現的應激反應,便於判斷其是否說謊。

如果對被測試人完全不瞭解,測試也沒有具體事由,我們把這種測試稱為無因測試。

我們經常會被媒體和愛好者要求,「來呀!你看看我有沒有在說謊啊?你能不能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啊?」說話的同時,臉上還帶有微微的不信和幸災樂禍。這有點像在街頭看到一位說相聲的著名演員,粉絲就馬上跑上前去說,「來啊,爺們,給咱說一段!」

建議,無因測試能不做就不做。

3.4.3 針對軀幹的安慰

圖3-28 摀住鎖骨

同針對面部相似,行為人在感受到不適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針對胸腹、手臂、大腿等軀幹、四肢的安慰動作,例如輕拍胸口、揉肚子、摩擦大腿等,進行自我調節,試圖挽回局面並分散對方的注意力。如圖3-28。

圖3-29 輕拍胸部

面部安慰反應的意義更加重大,因為在通常情況下行為人不會失控到去觸碰和安慰面部,這往往意味著心裡受到的刺激程度較重。

胸腹部分的皮膚雖然有衣服包裹,不太容易直接接受有效刺激,但是因為他們的內部是脆弱的內臟,所以長期進化的結果是把這個區域的皮膚變得非常敏銳,以便更好地保護好脆弱的臟器。因此,作用於這個區域的皮膚動作,也會產生良好的安慰效果。

比如害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用手輕輕拍拍心臟部位,潛台詞是「不怕,不怕;沒事,沒事」,就好像會真的對心臟起到安撫作用一樣。如圖3-29。

圖3-30 按摩腹部

又或者有些被測試人會在緊張的時候,習慣性地按摩胸部(生氣時的安慰)或腹部(焦慮不安時的安慰)來緩解不適,因為這一部分皮膚被按摩的同時,還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其內部的臟器的運動和循環,從實質上改善身體狀態,最終改善精神狀態,實現安慰效果。如圖3-30。

針對軀幹和四肢的安慰反應,則更加常見,不易「丟人」,這也說明此類反應更加隱晦,映射的心理狀態可能沒有出現面部安慰的時候那麼嚴重,也可能是因為行為人的自我抑制和掩飾更加嚴密。

3.4.4 衍生的皮膚安慰

上述安慰反應還能衍生出大量的不同形式,大都是減輕或者變形反應。常見的有:摀住或抓住項鏈的吊墜,如圖3-31;用手調整耳墜(耳釘),如圖3-32;調整一下自己的領口(或者領帶),如圖3-33。

圖3-31 抓住項鏈

圖3-32 調整耳釘

圖3-33 調整領帶

直接針對胸腹皮膚的安慰動作還有一些隱晦的變形動作,如抓住衣領或者胸口的衣服,前後抖動幾下做出透氣的動作,客觀上會引起衣服包裹住的身體周邊空氣的微循環,敏感的皮膚對氣流的輕微刺激產生舒適反應,減輕緊張程度,同時還可以降低因血液集聚而升高的體溫。如圖3-34和圖3-35。

圖3-34和圖3-35 隱晦的變形動作

看似不經意的動作,出現在一個關鍵問題之後,則具有重要的挖掘價值。一方面,這些事情可以轉移當事人的注意力,跳離強烈的負面思緒,另一方面,這些反應也可以客觀上舒緩緊張的神經。

此類反應變化繁複,不勝枚舉。但是,這些反應具有兩個統一的特徵:第一是與表達的內容無關,屬於「多餘」的動作;第二是這些反應都能起到生理撫慰的作用。 具備這兩個特徵的小動作,就是安慰反應,其本質是:用生理舒適調節心理不適,試圖挽回不利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被測試人都會頻繁出現這樣突兀的小動作。

接受過專業訓練,具備表演經驗的專業演員,在表演過程中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多餘動作,使觀眾看到的是他/她的角色和情緒。表演訓練,就是一種專業訓練。而對於普通人而言,在面對觀眾表演節目的時候,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出現一些小動作,也就是我們說的微反應,這些動作能舒緩其緊張的神經狀態,讓自己自在一些。因此,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在接受測試的時候,可能小動作很少。

3.4.5 針對手部的安慰

手部的神經末梢也非常發達。而且更具挑戰性的是,手做出的很多動作,本身具備合理的意義,所以對手部的動作分析難度最大。

手指是最精巧的器官,可以做出非常複雜的動作組合就得益於此。手背的皮膚也同樣異常敏感。因此,在精神緊張的時候,頻繁出現的另一種典型安慰反應,就是手和手之間的摩挲。比較常見的動作是:搓手,常見於無措、焦慮,如圖3-36和圖3-37;玩手指,如大拇指相互繞圈摩擦,其餘八指交叉,常見於思考性焦慮和難以取捨,如圖3-38和圖3-39;用手指摩挲手背,常見於恐懼、不安,如圖3-40和圖3-41。

圖3-36,圖3-37 搓手安慰

圖3-38,圖3-39 玩手指

圖3-40,圖3-41 摩挲手背

綜上所述,如果被測試人在面臨負面刺激的時候,出現了前面提到過的種種皮膚安慰行為,那麼這個負面刺激源則顯得格外重要,具有繼續挖掘和分析的價值,也許能夠成為獲取真相的關鍵線索。

特別要注意,前面提到的動作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被認定為安慰反應,從而作為說謊的破綻。千萬不要死記硬背和機械套用,認為一摸臉或者一搓手就表示當事人在說謊。很有可能整理髮型是一個人的習慣,或者他認為整理領帶的動作很酷。判斷這些動作是否屬於應激微反應,要遵循整個測試情境,特別是觀察動作是不是在受到負面刺激(如比較有力度的問題)之後出現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不同於被測試人的基線反應(習慣和非刺激動作),才能確認是否有分析價值和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