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微表情:如何識別他人臉面真假? > 3.4 不同的人,微表情是否相同 >

3.4 不同的人,微表情是否相同

這是最後一個需要說明的基礎問題。不同的人,出現了高興、憤怒等情緒後,臉上的表情反應都一樣嗎?不同人臉上的相同表情反應都代表了相同的心理狀態嗎?

人能做出的表情非常之多。如果單獨計算參與構造表情的面部肌肉運動的組合數量,這些肌肉理論上可以構造出的不同面部形態數量,遠遠超越你的想像 [1] 。這當中還沒有計算收縮程度的不同。

當然,不是所有形態都能稱為表情,但也可以想見表情的豐富程度。不同社會生存的人,可能具備某些獨特的面部表情用於交流。這些表情很多是後天學習到的。不過,從達爾文老先生到Paul Ekman教授,很多前輩學者都已經科學地證明了人類共存的幾種基礎表情。達爾文用進化理論理清了這種共通性表情可能存在的原因,Ekman教授親身赴新幾內亞原始部落探索原住民的表情,因為那些原住民沒有接觸過所謂文明社會的人,沒有機會模仿學習。這些可敬的研究,讓我們確信,以下幾種情緒產生時,人類的表情特徵是共通的:

愉悅、悲傷、驚訝、厭惡、憤怒、恐懼。

這裡只提出6種具有共通表情的基礎情緒,更多細節的變化,不在此處提及和討論,請參閱各章尋找詳情。

除此之外,因身體受到刺激而產生的共通表情,還有疼痛、睏倦、吃力,也具有跨地區、跨文化的人類共通性,我們也會在書中加以探討。

那麼,什麼情緒不在研究範圍之內?

日常生活中,用來描述一個人的情緒和狀態的詞彙,還有很多,比如:敬畏、貪婪、猜疑、偏執、嫉妒、愚蠢、憐憫、失望、期望、悔恨、得意、輕佻等。嚴格意義上講,這些詞彙描述的不是人類的情緒,而是對某種外在的表現進行的描述,或多或少摻雜了主觀評價。

我們做過一個小實驗:將「失望」這個詞提交給20個不同的人,讓他們想像並描述一個人失望的樣子(外在表現),所收回的描述記錄就有很大差別。有的人描述為默不作聲,轉身離去;有的人描述為暴跳如雷,大聲訓斥;有的人描述為勉強的一笑;有的人則描述為一聲歎息。

因此,對於這些具有褒貶含義,不是直接表示情緒的詞彙(應當是個中性的名詞),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之內。

[1] 參與構造表情的面部肌肉中,可單獨控制收縮的肌肉共計22組。22的組合計算結果約等於4000萬。當然,這種計算方式只是數字遊戲,已經跟表情沒什麼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