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內向者優勢: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獲得成功 > 第二章為什麼性格內向的人容易被誤解? >

第二章為什麼性格內向的人容易被誤解?

如果我們現在不能消除彼此的差異,
至少我們有助於實現世界的多樣性。
——John F. Kennedy

在上一章我從是怎樣的角度解釋了性格內向的人。他們是需要私人空間以恢復精力的人,他們不能從外部活動中獲得主要的精力,在講話前需要用一些時間來思考一番。在這一章,我再從不是怎樣的角度討論性格內向的人。性格內向的人不是易受驚嚇的「貓」,不是非常怕羞的「紫羅蘭」,也不是專注於自我的「獨行俠」。他們也不一定就是膽小的或不擅長社交的。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並沒有正確地認識性格內向的人,因為大家往往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他們的。大多數性格內向的人也不理解自己的個性,因為他們是伴隨著對性格內向的錯誤觀念而長大的。

所以,讓我們來擦拭並調整一下那變形而失真的「有色眼鏡」吧。

他們不是牆花

首先,我想來糾正人們認為「性格內向的人是有隱居傾向的、孤獨緘默的類型」的觀點。與流行的觀念相反,社會上許多公眾人物的個性是內向的,而且這些人很顯然不是「黏在某面牆上似的」不擅長社交。

例如,艾美金像獎(Emmy,又譯埃米獎)的獲得者Diane Sawyer,她是《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和《週四黃金時間》(Prime Time Thursday)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她被收錄於性格內向的著名人物的網絡列表,以及許多關於MyersBriggs性格類型的著作之中。她在幾次訪談中都談及自己安靜的個性。「人們以為你不可能是性格孤獨的人,而且你常常在電視上露面。」她說,「他們都理解錯了。」她在ABC網站上的自傳寫道:她「決定從事廣播的行業,因為她對寫作的渴望,以及對進入男性統治領域的挑戰」。自傳還介紹說她是「以其沉著冷靜、獨立超然和職業的舉止而聞名」。憑借詳盡的研究,以及採訪政治人物如Fide Castro、Saddam Hussein和Boris Yeltsin等帶來的很好的名聲,她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領導者。她的採訪主題有時是以令人驚訝的方式得到認同的,特別是當她以其百折不撓、步步逼近的方式拋出一個棘手的問題時。好朋友Oprah Winfrey說:「人們以為她對人很冷淡。但事實上Diane特別有趣。」朋友們說Sawyer的一個典型的做法就是發電子郵件給他們說:「我想念你們。」

在一張相片上,Katie Couric與Diane Sawyer坐在同一張沙發上。Katie Couric是一位性格外向的女性新聞記者,曾是《今日》(The Today Show)的著名節目主持人。這兩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清楚地例證了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的人在精力上的不同。Couric精力充沛、率直主動、口齒伶俐,而Sawyer則拘謹、低調、審慎。但兩人的工作效率都非常高。

獲獎的女演員Joan Allen也是非常典型的性格內向的人。她演技高超,但從不故意引人注目。她因在《抗爭者》(也譯《政界風雲》,The Contender)中出演副總統的出色表現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而且她還因在《尼克松》(Nixon)和《嚴酷的考驗》(也譯《激情年代》,The Crucible)中的演出而兩次獲得最受歡迎女演員的提名。在百老匯,她獲得了托尼獎和奧比獎。當被問及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時,她說:「獲得奧斯卡獎並不是我的人生目標,但我知道我的母親會很高興。」她主要關心的是劇本的好壞,因為她發現真正好的劇本是可遇而不可求。當被問及在演出《抗爭者》時,她將自己的哪些個性帶到了角色之中。她說:「隱私問題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是一個非常不喜歡暴露自己隱私的人。」在知道自己的工作所具有的深遠影響之後,她不但沒有離開百老匯,而且還試圖在相當長的時間都演電影。她解釋說:「我傾向於感覺自己不是一個生活節奏很快的人。」她欣賞自己緩慢但穩定的生活節奏。她將她的電影製片公司命名為「逐步前進」。

一些性格內向的著名人物
● Abraham Lincoln,美國第十六屆總統
● Alfred Hitchcock,電影導演
● Michae Jordan,籃球運動員和名人
● Thomas Edison,發明家
● Grace Kelly,女演員
● Gwyneth Paltrow,女演員
● David Duvall,高爾夫球員
● Laura Bush,美國第一夫人
● Bil Gates,軟件業領軍人物
● Candice Bergen,女演員
● Clint Eastwood,演員/導演
● Charles Schulz,漫畫家
● Steve Martin,喜劇演員/作家
● Harrison Ford,演員
● Michele Pfeiffer,女演員
Katherine Graham,華盛頓郵政的擁有者,作家

一些性格內向的人物是被迫成為公眾注目的焦點。讓我們來看一下大不列顛皇室的William王子的生活。他不喜歡別人對他的事情小題大作,也不喜歡別人拍他的相片,他比皇室的其他成員更注重隱私。在接受採訪時,他說:「我覺得被別人注意是讓人很不舒服的事情。」他的一位朋友說:「他想成為普通人。」並說他是「不願拋頭露面的人」。他更喜歡人們叫他Wills或William。以將皇室成員推向飢渴的大不列顛新聞界而聞名的皇家宮廷,正試圖幫助他應對公共生活的壓力。皇室觀察者曾提到他的才智、敏感和喜愛深思的天性。據報道,他影響了Diana王妃在離婚時放棄了她的殿下(HRH)頭銜。「我不介意你被人們稱為什麼,」他告訴她說,「你永遠是孩子的媽媽。」甚至還有一些報道提及他可能最終會拒絕那王冠,因為他不喜歡在工作中受到太多的關注。如果他的確成了國王,他會將他內向性格的許多力量帶到那王位。

以喜愛獨處而聞名的Albert Einstein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說明了嚴格的環境會對性格內向的人造成傷害,並會減低他們的潛力。在Denis Brian的《愛因斯坦的一生》(Einstein: A Life)一書中,作者談到19世紀後期德國的學校教育對愛因斯坦來說是何等的艱難。「他很安靜且孤僻——是個旁觀者。」 因為不能夠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以及他怪異的行為,他竟然被認為有智力缺陷或「智力遲鈍」。他從來不會像其他同學一樣對問題給出一個敏捷漂亮的回答,而總是猶猶豫豫、吞吞吐吐的。事實上,如果他仍然呆在德國的學校,他永遠也不會成為顯赫的物理學家。幸運的(也有譏諷意味的)是,他的父親缺少商業方面的聰明才智而推動整個家庭到了意大利。愛因斯坦的姐姐Maja為他兄弟僅僅在六個月內就出現的巨大的變化而感到震驚。「神經質的、退縮的夢想家變成了可愛友善、具有尖刻的幽默感的、好交際的年輕人。是因為意大利的空氣?熱心的人們?還是他從苦難中的脫逃?」她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後來,當愛因斯坦在瑞士上中學時,他最初還擔心那裡會有像德國一樣的令人窒息的環境。但是「Albert非常喜歡那裡寬鬆的環境。在那裡,老師與學生自由地討論有爭議的話題,甚至是政治方面的話題——這在德國的中學是難以想像的——並鼓勵他們自己設計並操作自己的化學實驗,也很少會有什麼事故發生」。愛因斯坦在他的生命後期時說道:「不是我是如何的聰明,而是我思考問題的時間更多一些而已。」性格內向的人只有在適合的環境中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如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提出疑問的能力。

所以說,性格內向的人的確不是「牆花」。然而,驅使性格內向的人走向「舞台中央」的原因通常與性格外向的人不同。性格內向的人走到聚光燈下,成為公眾注目的焦點,是因為對那些對他們有著重要意義的工作的探索、其不同尋常的才能,或特別的環境。他們可能喜歡那些隨著名氣而來的注目,但對於他們來說那也是巨大的精力消耗。Julia Robert是眾所周知的活躍的性格內向的人。在接受《時代》週刊(Time)的採訪時,她說自己在拍電影時,大多數的午餐時間都會小睡一會兒。「這使我在一天的後面的時間裡精力更充沛一些。」許多有公眾生活的性格內向的人,必須安排時間獨處一會兒。

一部電影勝過萬千言語
有時候,可以從電影中尋找到生活裡的一些困惑的答案。
——Gary Solomon
許多電影的主題都是關於性格內向和外向。一種有趣的、可以擴展您對內向性格的認識的方式就是欣賞一些電影。許多性格內向的人,對其他人的認識比對自己的認識更為清楚。而且一些性格內向的人對自己的行為常常持有批評的態度,但是在看到其他人做同樣的事情時,卻又不會是批評的態度。觀看性格內向的電影人物,可以增加您對自己的積極特性的欣賞。 
《天使愛美麗》(Amelie),性格內向的法國少女,她安靜地並機靈地運用無形的影響力潛移默化地感染她周圍的人,並贏得了一個性格同樣內向的小伙子的愛。 
《BJ單身日記》(也譯《布裡奇特·瓊斯的單身日記》,Bridge Jones's Diary),一位性格內向的少女,經常因為說錯話而感到尷尬,最後邂逅了一位優秀的性格內向的小伙子。
《濃情巧克力》(Chocolat),性格內向的少女為其他人調配最能滿足他們需求的巧克力,最後找到了她自己的神秘的他。 
《為戴茜小姐開車》(Driving Miss Daisy),性格內向的非裔美國人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情迷四月天》(Enchanted April),在陽光明媚的意大利,內向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謎霧莊園》(也譯《高斯福德莊園》,Gosford Park),性格內向的英國少女識破了一場陰謀,並使她的母親免受陷害。 
《諾丁山》(Notting Hill),性格內向的書店店主遇見了性格內向的女演員;故事隨之展開,火花飛濺。
《真實的事》(也譯《親情無價》、《真愛大白》,One True Thing),一次疾病之後,性格內向的女兒學會理解她那性格外向的母親。
《普通人》(Ordinary People),性格內向的罪犯兒子與媽媽來到法庭為死去的性格外向的兄弟辯護。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性格內向的上尉領頭完成了營救任務。
《第六感》(Sixth Sense),性格內向的男孩極度的神經過敏。

幾個術語的辨析: 害羞、精神分裂和高度神經過敏

也許做回自我總是一種後天獲得的體驗。
——Patricia Hampl

害羞、精神分裂和高度神經過敏是人們經常用來替換性格內向的模稜兩可的詞彙。它們與性格內向並不完全一致,但我認為每一個詞彙都抓住了人們經驗中的一些重點。下面,我將為每一個詞彙下一個定義,並舉例加以說明,以便使它不再那麼模糊。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可能害羞、精神分裂和高度神經過敏。

內向:這是一種協調您的內在世界的健康的能力。它是一種建設性的、有創造性的品質。許多對這個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獨立的思想家都具有這種品質。性格內向的人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他們喜歡與人交往,喜歡某些類型的社交活動。然而,聚會上的閒談可能會耗盡他們的精力,而幾乎不會帶來什麼回報。性格內向的人喜歡一對一的交談,而群體活動會使他們覺得壓力太大和精力不夠。

害羞:害羞是一種社會焦慮,是當一個人處於人群之中時的最強的自我意識體驗。它可能有一些遺傳的根源(表現的形式是恐懼反應極為強烈),但它通常是從學校中、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以及在家庭中的經驗中學會的。對某些人來說,害羞會在不同的年齡、在一定的情境下出現和消失。害羞的人可能在一對一的交談中,或在群體情境中感到不舒服。這不是精力的問題;而是對社會情境缺少信心。它是對其他人對自己會有什麼樣的看法的擔心。它會使您汗流浹背、渾身發抖、面紅耳赤、心跳加快、自我批評,以及相信人們在嘲笑您。它是一種感覺,以為您是弧光燈的強烈的光線下站著的唯一的一個人,您希望地上能有一條縫,可以讓您一頭鑽進去。害羞不是因為您是誰(像性格內向那樣),而是您認為其他人會怎樣看待您。因此,它對行為變化很敏感。如果性格外向的人是害羞的,而他們需要與其他人呆在一起以恢復精力,則會承受較大的壓力。一個很好的消息是通過學習策略改變您的行為,您就能夠顯著地減少害羞的出現。在這本書的末尾參考文獻部分,我收錄了幾本害羞方面的應用性的書籍。嘗試一下這些書中的一些建議。它們都很有效。

精神分裂: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生活於痛苦的左右為難的境地之中。他們需要與別人建立一定的關係,但他們又害怕與別人的接觸太密切。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個體在其精神受到創傷的以及/或者受到疏忽的家庭中長大。他們採取退縮或獨處的態度,以避免與他人接觸帶來的任何傷害。精神分裂人格障礙是精神健康領域內的一種常見的症狀。許多精神治療家將它與性格內向和害羞相混淆,似乎它們是一樣的。其實它們並不相同。

高度神經過敏:這是人們生來就具有的某些特質群,通常被描繪成第六感覺。有此特性的人反應非常敏銳、直覺感強、善於觀察,比大多數人都具有較好的辨別力。他們可能遠離社交活動,因為他們害怕那洪水般的令人煩惱的感覺。性格內向和外向的人都可能高度地神經過敏,參考文獻中列有的Elaine Aron的關於高度神經過敏的人的書非常值得一讀。

如果您正在接受心理治療,請注意您的治療師是否瞭解這四個詞彙的差異。

性格內向的特徵
「噢,維尼!你認為它是一……一……一隻大鼠嗎?
——小豬
我們最喜愛的一些文藝作品、電影和電視中的人物都是性格內向的。可能是因為非常多的作者、藝術家的性格都較為內向,所以他們將內向的性格納入到他們的作品之中。看一看下面的這一列表,想一想他們的特性,如智慧、不局限於事情本身進行考慮的能力、注意細節的能力、對團體需要的考慮、作出困難決定的能力。
● 《小熊維尼的故事》(The Complete Tale of Winniethepooh)中的小豬(害羞且性格內向)和Christopher Robin 
● 《M*A*S*H》(M*A*S*H)中的Radar
● 《史努比人物》(Peanuts)中的Linus Van Pelt, Schroeder, Franklin和Marcie
● 《星際旅行,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的JeanLuc Picard和Troi顧問
● 《Ally McBeal》(Ally McBeal)中的Ally McBeal
● 《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中的Josiah Bartlet總統
偵探,Hercule Poirot
雕塑,思考者(The Thinker)
● 《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中的Atticus Finch
● 《給予者》(The Giver)中的Jonas

因別人的指責而產生罪惡感,或是將那些指責棄之不理?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針對性格內向的人的最常見的兩種指責——他們是自我中心的和孤僻而不愛交際的。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性格內向的人會表現得自我專注或漠不關心似的,因為當我們覺得外部刺激足夠時,便將信息進入的通道關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對外部經驗和我們自己的內部經驗進行比較,嘗試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理解新的信息。我們在想,那些經驗是怎樣影響我們的?

性格內向的人不僅不是自我中心的,事實上可能還恰恰相反。我們集中注意於內在世界的能力,以及對感覺和體驗進行反思的能力,使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和他人。那些好像是自我中心的東西,事實上正是能夠切身理解他人所處境地的能力。

性格外向的人也將注意力集中於自我,但其方式不同。性格外向的人喜歡參加社交活動,需要別人的陪伴,這與對刺激的需要一樣——讓我參與其中、挑戰我、給我一些刺激來引起我的反應——以便感覺到與周圍事物的聯繫。因為性格外向的人不會像性格內向的人那樣,產生那麼多的內在刺激,所以他們需要從外部世界尋求刺激,也許這就是他們貶低性格內向的人的原因——因為他們感到我們會限制他們,這使他們覺得很惱怒;因為我們不以他們所需要的方式閒聊或參加社會活動,這使他們覺得受到了威脅。

這使我想起了對性格內向的人的另一個較大的曲解——他們是孤僻不愛社交的。性格內向的人並不是不愛交際——他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社會交往而已。性格內向的人只需要很少的朋友關係,但喜歡(來自於親密朋友的)較多的聯繫和與朋友的親密相處。因為與其他人交往會花費大量的精力,所以我們不願意將太多的精力用於社交活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喜歡無所事事地閒談的原因。我們更喜歡內容豐富、充實的交談,從中可以豐富我們的學識,並使我們充滿活力。這種交談能夠給我們一種被快樂研究者稱之為「Hap Hits」的快樂感。當我們在交流內涵豐富的思想時,我們獲得了滿意和快樂等美好的感覺。交談需要花費精力,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我們對其他人很感興趣,但有時候我們更喜歡觀察他人的談話而不願加入其中的原因。

只要是處於人群之中,或是坐在看台上為自己的隊伍瘋狂地歡呼時,性格外向的人就會產生快樂感。安靜地坐在邊線外,會使他們因厭倦而頹喪。由於性格外向的人是從社會上和活動中獲得精力,他們喜歡在城鎮中,像蜜蜂採蜜一樣地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他們說,只要給我一些刺激性的驚喜,我就可以離開了。再一次強調,這只是參加社交活動的不同的方式而已,並不一定就是更好的方式。不要讓人們指責您的個性。您也不必努力地使自己向外向的性格發展,因為您與性格外向的人是不同的。將那些對您的指責拋到一邊去吧。

自我專注的,還是自我反思的?
性格內向的人被認為是自我專注的,這有一點諷刺的意味,因為心理治療家在接見新的來訪者時,他們的一個主要任務往往就是幫助來訪者發展自我反思的能力。我們努力地使他們從外部世界回歸自我,以便他們能認識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動。如果不進行自我反思,對人們來說很容易在同一件事情上週而復始地鑽牛角尖。因為一些奇怪的原因,那些對自我反思較不熟練的性格外向的人被認為比性格內向的人更為健康,甚至在心理學領域也是這樣。

言語表達

如果我們的天性是要我們說的比聽的多,
那麼她應該給我們兩張嘴和一隻耳朵。
——匿名者

作為社會上的大多數,性格外向的人影響了整個文化對性格內向的人的看法。性格外向的人在言辭上的收放自如對性格內向的人造成了威脅,這更容易使性格內向的人斷定自己不應該講話。害羞研究方面的一位領先者,Bernardo J. Carducci博士,在他的《人格心理學:觀點、研究和應用》(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Viewpoint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一書中寫道:「我們的創立者因為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而被排斥,所以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以保證我們所有的人都具有言論的自由。今天,我們重視勇敢和個性。『善於講話者』被認為是有影響力的,並成為我們倣傚的人物。我們重視言語表達能力、勇氣和直爽的個性。」有趣的是,在這裡,「個性」指的是外向的個性。演說在大多數西方社會受到重視。想一想現今流行的電視節目,如《McLaughlin專題討論》(McLaughlin Group)、《交火》(Crossfire),或各種辯論賽。言語比賽可以說就是這些節目的名稱。

性格內向的人不會只是為了講話而講話。當他們講話時,他們是要講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候,他們甚至還限制這種講話。有一天,我的學院的幾個朋友一起去喝下午茶。Jamie,一位聰明、性格溫和的女孩說道:「在每一次研討會上,我只允許自己發兩次言。」「請不要這樣,」每一個人聽到後都說,「我們很喜歡您的發言。」Jamie感到詫異極了。如果她沒有提及自己在研討會上的做法,她不會得到那些反饋。和許多性格內向的人一樣,她害怕自己會佔用大家太多的時間。我們提醒她:我們都很想聽到她發表的有價值的觀點。

我們的國家將那些看起來自信而果斷的雄辯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性格內向的人經常展現出與我們非常尊重的「管理類型」剛好相反的個性。這就在性格內向和外向的人之間形成了一道充滿誤解和挑剔的鴻溝。

為什麼性格內向的人使性格外向的人感到不安

在美國,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在孤獨世界中有所創造。
——Car Sandburg

為什麼性格內向的人有時候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好像我們的宇宙飛船降落到了錯誤的星球一樣——以及如此經常地受到誤解?在此有一些原因:性格內向的人較少展示自己以及自己的行為;他們看起來較為疏遠冷淡和神秘費解。而且,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許多社會都讚美外向性格的優點,而且,許多性格外向的人以懷疑的目光看待性格內向的人所帶到這個世界上的才能。讓人感到悲哀的是,甚至是性格內向的人自己都經常不能理解自己所作出的貢獻。

讓我們來看一看可能使性格外向的人產生猜疑的、性格內向的人的一些特性。當您查看以下列表時,請記住:性格內向的人本身可能更讓人糊塗;當他們精疲力竭時,他們可能前後不會表現得很一致。某一天,精力充沛的時候,他們表現得非常健談和喜愛交際。另一天,精疲力竭像剛拉了四輪馬車一樣時,他們幾乎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可能使那些認識他們的人感到糊塗和困惑。

性格內向的人很可能會:

★ 將精力保存於內在世界,使其他人難於理解他們。

★ 專注於思考問題。

★ 在談話前會猶豫半天。

★ 避開擁擠的人群,尋找安靜。

★ 忽視其他人在做什麼。

★ 小心謹慎地與人交往,只參加經過選擇的一些活動。

★ 不會隨意地發表意見,需要別人問及才講出自己的看法。

★ 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獨處或沒有足夠的時間不受干擾,就會變得焦慮不安。

★ 以小心仔細的方式思考或行動。

★ 不會表現太多的面部表情或反應。

看一看以上所列的條目,便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性格外向的人會認為我們有點神秘。以下三個主要的差異導致了性格內向和外向的人之間的不和,並加深了兩者之間的誤會。

性格內向的人的思考問題和談話的方式不同

性格外向的人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就在講話。這對他們來說是很容易的事情。實際上,當他們在大聲地講話時,他們所思考的問題變得越來越清晰。而對性格內向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一些時間來考慮問題,並且不會自發地講話,除非那是一個自己非常熟悉的話題。在性格外向的人看來,性格內向的人表現得非常小心謹慎和消極被動。性格外向的人是如此地習慣於即席談話,他們可能不相信那些較為沉默含蓄的性格內向的人。當性格內向的人猶猶豫豫地講話時,性格外向的人可能感到不耐煩。痛痛快快地說出來吧,他們可能會這麼想。為什麼他們對自己的觀點沒有更多的自信?他們想要掩飾什麼?性格外向的人可能會覺得性格內向的人是要保留一些消息或想法。例如,在會議結束後,幾個性格外向的認識的人問我:為什麼我不發表意見並告訴他們我的腦袋裡在想些什麼?為什麼我不加入討論並講出我的觀點?

我永遠也不會理解為什麼在這世界上會有人認為我是想要隱瞞些什麼。但正如我所提及的,我被告知我有點「神秘兮兮的」。從我的立場看,當我的確是要講點什麼時,我說的是正經的事情(我不是開玩笑)。我展現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但很顯然的事情是,在性格外向的人看來,我用如此冗長的時間來談論我的想法,他們也會認為我是有意在隱瞞些什麼。

性格外向的人應該知道性格內向的人需要一些時間來形成和整理自己的觀點。然而性格外向的人也應該意識到:如果性格內向的人對某一主題的觀點經過仔細的思考,或是對某一話題瞭解較多,那麼,請小心一點——原來安靜的性格內向的人將變得口若懸河。

語言研究
提出批評比糾正問題要容易許多。
——Benjamin Disraeli
在文化生活中,當人們持有某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時,這種觀念便會在語言中表現出來。我們的語言反映了我們所具有的以及會對我們產生深遠影響的價值和信仰。我查閱了幾本詞典和一本大百科全書中對「內向」(introversion)這一詞彙的解釋。在《心理學詞典》(Dictionary of Psychology)中,內向被定義為:「……向內指向自我。性格內向的人專注於自己的思想,迴避社會交往,傾向於逃離現實世界。」《心理學國際詞典》(The Internation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寫道,內向是:「……一種主要的人格特質,其特徵是專注於自我,缺少社交能力,以及較為消極被動。」在《新韋伯斯特大學詞典》(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內向被描繪成:「……完全地或占主導地位地關心和注意自己的精神生活的一種狀態和傾向。」現在,請坐下來看這一本《新韋伯斯特世界百科全書》(Websters New World Thesaurus),在其中,內向被說成是:「……一位沉思者、自我觀察者、利己主義者、自我陶醉者、獨居者、形單影隻者和性格孤僻者。」當我讀到這裡,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在森林裡,反核武器轟炸機的人住在他那貧瘠的小木屋裡的景象。
當我在同樣的這幾本參考書中查閱「外向」(extroversion)這一詞彙時,很快就明白了為什麼大多數人會有點羞於承認自己是性格內向的人。在《心理學詞典》中,它寫道:「……指導人格指向外界的一種傾向,性格外向的人是愛交際、喜愛活動的人(我相信他們也指女性),其動機受外部事件的影響。」在《心理學國際詞典》中:「……性格外向的特點是對外部世界感興趣,具有高度的自信、社交能力強、敢說敢做、追求感覺和崇尚權威。」在《新韋伯斯特大學詞典》,它寫道:「……其特點是從自我的外部獲得滿足,是友好的、無拘無束的。」最後,《新韋伯斯特世界百科全書》將性格外向定義為:「……與性格內向剛好相反的人,愛交際,是社交場合中的中心人物,喜歡賣弄自己。」對性格外向的最糟糕的評價也只是如此。您開始抓住問題的根本所在了嗎?在本書中,我似乎是在為性格內向的人搖旗吶喊,那的確是我的本意。我只是想要使這個「遊戲圈子」多一些平衡。長久以來,它都有失公允。

性格內向的人容易被人忽視

當性格內向的人似乎不情願講話或講話慢吞吞時,他們通常是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性格外向的人們的談話之中。性格外向的人可能認為(性格內向的人也可能這麼認為),性格內向的人不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性格內向的人不喜歡干擾別人,所以他們可能只是委婉地或不做任何強調地發表意見。在另外的時間,性格內向的人發表的意見比一般水平的談話更有深度;因為這可能使人們感覺到不舒服,人們便忽略這些觀點。過一會兒,另外有人可能說

許多性格內向的人的外部表現絲毫沒有對其頭腦內部的「齒輪」是在如何地轉動和嚙合的給出一點暗示。在社交場合,他們的臉看起來是毫無表情和不感興趣的。實際上,除非他們覺得壓力太大或真的不感興趣(例如話題太無足輕重),他們通常都是在思考人們正在談論的事情。如果問到他們,他們便會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思想。這些年來,我都在學習詢問性格內向的來訪者正在想什麼和當時的感覺怎麼樣。幾乎每一次,他們的意見都擴展了我們正在討論的問題。但是他們的臉看起來是如此的毫無表情,我不能確定他們的思緒是否已經飛到百萬里之外的地方去了。在小組情境中,如果性格內向的人沒有與別人保持眼神的交流和給予一些線索表明他們還在傾聽著,其他的人就可能開始排斥他們了。

性格內向的人迫使性格外向的人停下來思考一番

性格外向的人猜疑性格內向的人的第三個原因是,我們做的許多事情都讓性格外向的人感覺不悅——我們膽敢建議性格外向的人停止作出反應,在講話前先思考一下。當性格內向的人建議性格外向的人做事慢一點,制訂計劃、考慮後果,行動前看問題長遠一些等時,這讓性格外向的人感到很是掃興。性格外向的人已經能預見事情的結果了,就像是後院裡剛種上的花一樣。他們有備而去,趕到苗圃,然後就買了五顏六色的花。他們就像是競賽用的馬,如果您想要約束它,它們就會嘶叫著力圖掙開限制自己的韁繩。與此相反,步調緩慢的性格內向的人喜歡停下來並聞一聞玫瑰的花香。「讓我們來坐下看一看這院子,並考慮一下我們首先種點什麼。」他們會這麼說。試圖讓他們「快一點」,就像是催促一隻烏龜。即便您在他的身下點一把火,他也不會加快一點步速。性格內向和外向的人無疑是相互激怒。

責備和誹謗

犯錯誤乃人之常情;而將過失歸咎於他人更是人類常做的事情。
——Bob Goddard

對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在成長過程中不停地被拿去與性格外向的人進行比較是非常有害的。大多數性格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公開或隱蔽地接受到信息說他在哪兒有問題。他們感受到別人的責備——為什麼他們不能回答問題更快一些?也會感受到別人的誹謗——也許他們不是很聰明。我面談過的50位性格內向的人中,有49位都曾感到因為自己的行動方式而受到責備和誹謗。然而,第50位,Greg,一位牧師,卻並沒有這種感覺。

我曾經聽過Greg的一次講話,當時他非常隨意地提到自己是一位性格內向的人。之後,我馬上問他,我是否可以為本書而採訪他。我想知道為什麼他看起來對自己的內向是如此的不在意。結果是,他來自於一個性格內向的家庭,所以他從來沒有體驗到過那種如魚離水的恐懼的感覺。早期養育過程中對自我的接受,使Greg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性格內向的生活。

這個例子表明,教育環境對我們的個性是何等的重要。遺憾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是在一個接受並培育內向個性的家庭中長大的。

性格內向的兒童總是被大聲地、清楚地告知自己在這裡或那裡有毛病。在有一項重複三次都得到了同樣的結果的研究中,要求性格內向和外向的被試回答:理想的自我是性格內向的還是性格外向的;理想的領導是性格內向的還是性格外向的。研究結果反映了我們文化中的偏見,即無論是性格內向還是性格外向的被試都選擇外向的性格作為他們理想的自我和理想的領導者。我們生活在迎合、讚美外向性格的文化之中。我們都明確地知道外向的性格是我們應該的方式。

責備導致罪惡感和羞恥感

我曾經接待過許多聰明的性格內向的來訪者。他們都認為自己有著根本的缺陷,即大腦中缺少點什麼東西。使問題變得更糟的是,他們經常體驗到罪惡感和羞恥感。人們常常交替地使用罪惡感和羞恥感這兩個詞彙,但實際上它們是不同的情感,雖然有時候區分起來有點困難。同樣的事情性格內向的人感到自己被人忽視了。對他們來說,這真是讓人沮喪又費解的事情。

羞恥感是一種強烈的羞恥和痛苦的情感,它依附於您的身體,就像是粘在羽毛上的又熱又濕的焦油一樣。排遣這種討厭的情感是件很困難的事情。當您正體驗到一種羞恥感時,可能包括:

★ 一種退縮或逃避的衝動。

★ 希望自己能消失。

★ 整個身體都在萎縮的感覺。

★ 說話比平常困難的感覺。

羞恥感與存在有關。當我們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或天生有缺陷時,我們感到羞恥。羞恥感的結果是使人感到無助和絕望。羞恥感迫使我們退縮和隱藏。

生活中有許多俗語反映了羞恥感:「我想爬到石頭下面去躲著。」「真丟臉。」「我希望地上有一道裂縫讓我一頭鑽進去。」羞恥感是一種對自己不滿意的情感。它壓制了我們與周圍世界分享內心世界所能得到的快樂。它不是使我們感到受到傷害而難以興奮起來或表現自己,而是我們感到需要將自己藏起來。

羞恥感是一種複雜而又讓人困惑的情感,需要條件剛好合適才會產生這種情感。這有一點像需要具有一定的大氣條件,才會有閃電劃破夜空,接著響起隆隆的雷聲一樣。如果某人體驗到羞恥感,其前提是他或她必須想要向其他人展示自己內心深處的什麼東西。想一想您向您的朋友展示您引以為豪的什麼東西吧。這是引發羞恥感的「大氣條件」——您想要使自己被別人關注。如果您得到的不是欣賞,而是對方的一個鬼臉,或是厭惡、憤怒、不以為然,或蔑視的一瞥,它可能引發一種強烈的想要藏起來的情感。換句話說,這就是羞恥感儘管羞恥感會影響到每一個人,但它對性格內向的人來說是「屋漏偏遇連夜雨」,具有雙重不利的影響。如果我們感到羞恥,我們幾乎就沒有為自己留下些什麼資源來使自己平靜下來。我們可能變得退縮,並且在很長時間內都不再敢向別人展示自我。這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罪惡感是沒有這麼複雜的一種情緒,它與我們的行動有關。罪惡感是一種因做錯了什麼事而感到不舒服的、令人不得安寧的情感,就像是手在餅乾盒子裡時被別人抓住一樣。

當我們傷害到某人時,我們會有罪惡感。或是當我們違反了某條規則或制度,並且擔心被抓住時,會有罪惡感。罪惡感驅使我們承認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作出賠償的行為。

太多的罪惡感會使性格內向的人產生退縮的行為。有很多因素導致性格內向的人產生罪惡感。許多性格內向的人能夠從更高的角度看清人們是如何共生共存的,所以他們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其他人。性格內向的人也可能認為那些使自己心煩的事情——例如,思路被打斷——也會使其他人感到心煩。由於他們總是非常善於觀察,所以可能就會對非常微小的言語失誤也會產生罪惡感。許多時候,他們都在擔心自己對別人不夠友好,但實際上情況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那樣。而且,為了避免做事情時傷害到其他人,性格內向的人有時候會退縮得更厲害,從而減少了他們生活中的滿意感。而社會也就沒有得到他們應作出的貢獻。

罪惡感和羞恥感的解決辦法

情感無處不在——請寬容一點。
——J. Masai

學習控制羞恥感和罪惡感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否則我們就會將很多的時間浪費在對糟糕和卑鄙的體驗之上。用下面的這些方法來使您自己回復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吧。

★ 如果您體驗到罪惡感,試著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傷害到了別人。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得罪了別人,事實上並沒有。例如,性格內向的人不喜歡打斷別人的談話。如果他們真的是加入了別人的談話並打斷了某人的講話,他們會體驗到罪惡感。但是很多人實際上並不介意講話被打斷。所以當您以為自己該對某人的煩亂負責時,先看一看那人是否真的是處於煩亂的狀態之中。也許他或她並沒有像您所想像的那樣作出反應。對您自己說:「加入這個談話讓我有點焦慮,我打斷了Jane的談話;但她看起來並沒有煩躁不安。情況還好。」

★ 如果您傷害了某人,就誠懇地表示道歉。那麼,走上前去:「噢,Jane,對不起。我沒有讓您講完。您是準備講什麼的呢?」對罪惡感的主要解決辦法就是道歉。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原諒您自己。

★ 如果您體驗到讓您畏縮且痛苦的羞恥感,試著弄清楚是什麼引發了它。例如,如果一位同事在會議上問您一個問題,您想回答,但一時卻又找不到什麼可以說的,這可能引發您的羞恥感。您感到自己想要躲藏起來。自己一無是處;自己一點也不聰明,您這麼想。別這樣。請對您自己說:「那只是我大腦工作的方式而已。我一般不會很快就回答別人的提問。Albert Einstein也不會。可以告訴同事說,我需要仔細考慮一下再告訴他。」讓這種羞恥感見鬼去吧。對羞恥感的主要解決辦法是自尊。告訴自己您並沒有缺陷。您一切正常。您的大腦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在工作。深思熟慮非常有用。您就是您,這很好。

瞭解您的個性狀態

保持宏偉的抱負、適度的期望和少量的需求。
——H. Stein

您的性格越內向,您就越有可能因自己是誰而體驗到羞恥感和罪惡感。而且,就越可能覺得受到誤解,甚至是受到自己的誤解。這些體驗可能驅使您退縮。在此,有兩個辦法可以幫助您不要退縮得太多:一個辦法是學習使用上述的針對罪惡感和羞恥感的解決辦法;第二個辦法就是學著瞭解自己的個性狀態。就像是看溫度計上的體溫一樣,您可以變得非常瞭解自己的精力狀況。

每天,您可以估計一下自己的精力狀況。然後,您可以調整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周或一生,以便保持體能供需的平衡。這麼做,您可以成為一名自信的性格內向者,不再容易受到身體變得太疲倦的影響,不再容易體驗到頭腦一片空白,或不再輕易體驗到羞恥感和受到別人的責備。讓我們來試一試。

Vera阿姨來訪了是嗎?整個星期她都跟著您在房子裡轉悠,口裡講個不停?注意一下您的感覺怎樣。手臂沉重?腦袋嗡嗡作響?身體疲憊?感到您的腳好像被裝在水泥做的靴子裡一樣沉重?如果是這樣,這個星期您需要安排大量的時間來休息,以便恢復體力。另一種情況,您是否已經在安靜的家裡呆了一個週末了?您的身體感到活力十足。您想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在您的頭腦中盤旋。您急切地想要出去走走。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您可以做一做那些擱置已久的事情。

很顯然地,在大多數時間裡您的精力狀況不會如此的清晰,所以在這裡來看一看下面的這些問題:

★ 我的大腦現在的狀況怎樣?機敏的?呆滯的?一片空白?

★ 我的身體狀況怎樣?精疲力竭的?活潑的?精神飽滿、勁頭十足的?

★ 我是感到興奮過度還是不夠興奮?

★ 我今天得做些什麼?還有什麼可以選擇的?

★ 如果我的精力更好一些,我還可以再做點什麼嗎?

★ 如果我體力不濟,可不可以暫時不做某些事情?

★ 我可以安排額外的休息時間嗎?

★ 我需要安排時間獨處嗎?

★ 我需要何種獨處的時間(例如:閱讀、小睡、盯著窗外、安靜地坐一會兒、聽聽音樂、看看電視)?

★ 我可以從一些額外的刺激(如看望朋友、參觀博物館)中受益嗎?

★ 我今天需要的是什麼?

如果您練習審視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檢查您的精神狀態,您就能學會瞭解自己的個性狀態。如果某人邀請您出去吃頓中國餐,而您的精力也很充沛,您將對說「同意」更有自信。如果您的精力不足,您可以拒絕而不會感到有罪惡感或羞恥感,也不會擔心自己再也不能出去。您知道自己在下一次精力充沛時可以接受這樣的邀請。

思考點

★ 甚至公眾人物也可能是性格內向的人。

★ 性格內向的人不一定就是害羞、精神分裂或高度神經過敏的。

★ 大多數性格內向的人受到過責備、羞辱和誹謗。學習解決的辦法。

★ 學習瞭解自己的個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