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人為什麼會作惡 > 測一測:七大著名社會心理學實驗,你知道幾個? >

測一測:七大著名社會心理學實驗,你知道幾個?

在社會心理學史上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實驗,它們以令人震驚的結論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為後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實驗你都瞭解嗎?它們分別是由哪位社會心理學家完成的呢?

1.從眾實驗(Conformity Experiments)

當其他人都持一致意見時,即使有人認為這樣是錯的,也會隨大流地將錯就錯。
A.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
B.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
C.約翰·達利(John Darley)
D.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

2.斯坦福監獄實驗(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情境可以立刻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旦被指派了特定的角色,即使是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在某些情境下也會變成嗜血的狂魔。
A.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B.埃利奧特·阿倫森(Elliot Aronson)
C.亨利·泰弗爾(Henri Tajfel)
D.哈羅德·凱利(Harold Kelley)

3.服從權威(Obedience to Authority)

人類有一種服從權威命令的天性,在某些情境下,人們會背叛自己一直以來遵守的道德規範,聽從權威人士去傷害無辜的人。
A.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 Cialdini)
B.所羅門·阿希
C.菲利普·津巴多
D.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

4.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如果一個人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做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
A.約翰·達利
B.戴維·麥克萊蘭(David McClelland)
C.比布·拉塔內(Bibb Latane)
D.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

5.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當一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一貫對自我的認知產生分歧時,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只能改變對自我的認知,來消除這種不舒適、不愉快的感覺。
A.邁克爾·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
B.戴維·麥克萊蘭
C.埃利奧特·阿倫森
D.利昂·費斯廷格

6.暈輪效應(Halo Effect)

人們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會傾向於據此推論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
A.斯坦利·米爾格拉姆
B.羅伯特·西奧迪尼
C.哈羅德·凱利
D.約翰·達利

7.社會認同理論(Social Identity Theory)

認為個體對群體的認同是群體行為的基礎。
A.菲利普·津巴多
B.亨利·泰弗爾
C.約翰·特納(John Turner)
D.馬丁·塞利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