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寫給內向者的溝通心理學 > 第1章 堅持自己的個性,交談才會更有趣 >

第1章 堅持自己的個性,交談才會更有趣

人與人的差異越多,談話的內容就會越豐富。差異性讓交談雙方有了新的話題可以探索,因此,人際關係就更容易朝新的方向發展。

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這樣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動畫片,雖然已經不記得那個時候我有多大,但是,動畫片的一些情景至今仍然很清晰:有個人有一支魔術棒,這個人拿著魔術棒隨便一指,就能變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我也砍下來一根樹枝,好像還是父母種植的杏樹,希望也能和動畫片裡一樣神奇。

那個時候自己想要的東西太多了。玩具、零花錢、名氣可能是最想要的了。不過,我至今仍記得,除此之外,我還想要別的:當時我拿著樹枝敲了敲自己的腦袋,說道,「我希望我不要這麼少言寡語。」

我覺得那個時候的我並不算內向,可是,我感覺周圍的人確實都比我更善言談。在和朋友交談時,我會暗暗分析,為什麼交談對他們來說這麼容易呢?當我加入其中時,我總是忍不住擔心,思前想後,不知道給大家留下了什麼印象。最害怕的莫過於說錯話,遭他們嘲笑了。

讀高中的時候,我已經總結了一些社交方面的必備技巧,可還是覺得整個過程很不自然。高一的時候,我在食堂裡遇到了傑克,我剛好站在他的身後。他當時讀畢業班,在學校非常有名——橄欖球隊的四分衛。我一直都知道他,但是,從來沒有想過能和他說上話。可是,那天,他突然轉過身,對我說:「嗨,你好呀。」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我是多麼震驚,居然一時語塞,就這樣尷尬地過了幾秒,他接著說,「你是害羞,還是?」我胡亂地說了些什麼,我自己都不記得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失敗一直縈繞在我的心裡。

我很不喜歡當時的自己,覺得很不公平,為什麼只有我一人這樣呢?我真的想做出改變,我想要成為一個外向的人。

我想要那根神奇的魔術棒。

多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不過,這和我之前想像的完全不同。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置身人群當中,我們總是更容易找到和自己相像的人,並被這樣的人吸引。而且,和這種人相處相對容易,也更讓人舒適,因為我們可以很快找到彼此的共同點。如果我們身邊的人和自己截然不同,人際關係就沒那麼容易了,不管事實是否如此,至少我們是這樣想的。

如果大家都彼此相似,那生活就太沒趣味了。想一想吧,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和獨特性,世界的豐富多彩恰恰來源於此。

(1)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雪花,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指紋,同樣,我們每個人的身體特徵及性格特點也各不相同。我們並非從一個模板或一條流水線上生產出的產品。每個人都是身體、精神、情感及心理的獨特組合,和其他任何人都不相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都有著不同於他人的使命。

上天造就每個人時,賦予了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特徵和性格特點。設計就意味著功能,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表現出的獨一無二說明了每個人有著不同於他人的功能。沒有誰和你一樣,如果你能夠按照自己的獨特之處發揮作用,那麼你必定是做得最好的。

(2)生活因差異而精彩。

祖父非常喜歡橘子醬,吃吐司、鬆餅、煎餅都離不開它。所以,家裡日復一日就只有橘子醬。

可是,爸爸就不一樣了,他在壁櫥裡放了各式各樣的果醬和果凍,今天吃吐司,他可能會蘸著草莓醬,明天或許就是櫻桃醬了,再過兩天又成了葡萄醬。不過,我發現,他的果醬中唯獨沒有橘子醬,我有些不解,向他請教,他的回答非常簡單:「因為總是吃橘子醬太無趣了。」

差異性豐富了生活本身。現在回顧一下我的生活,不難發現,多數時候都是四平八穩的,我也因此覺得安心,我喜歡這樣的感覺,也希望以後能夠繼續。可是,最難忘的回憶卻是那些讓我倍感考驗的時刻,這樣的時刻充滿了挑戰,與眾不同。或許當時我並不覺得多麼美好,可是,在個人生活中,它們卻是最為有趣的組成部分。

我們中很多人都有過艱難的跋涉經歷,或是駕車穿越廣漠無邊的沙漠,或是在暴風雨中奮力前行,或是在蜿蜒曲折的山間道路長途跋涉。不管何時,只要可能,我們中多數人都會選擇平坦的高速公路——不過,過於平坦的道路容易讓人睏倦,而在暴風雨的途中開車卻很少有這種情況發生,因為我們的感官系統在緊張待命,我們心裡非常清楚這個時候集中注意力是多麼關鍵。到達目的地之後,我們會把哪段經歷反覆訴說——是平靜無奇的高速公路旅程,還是暴風雨中驚險無比的山路旅程?

我相信,上天造人時故意讓每個人都與眾不同。生活的豐富多彩恰恰是來自於這些差異。

(3) 差異性讓交談更有趣。

開始交談時,多數人都會尋找共同話題。因為相似之處越多,交談就更為容易。

這個聽起來確實符合邏輯,不是嗎?開始交談時或許確實如此,不過這樣不用太久,交談雙方就會覺得沒意思了。如果我們彼此一致,那豈不成了和自己談話?

人與人的差異越多,談話的內容就會越豐富。差異性讓交談雙方有了新的話題可以探索,因此,人際關係就更容易朝新的方向發展。

何謂內向,何謂外向?

我們通常把那些交談有困難的人稱為「內向型」。而那些一分鐘就能說一籮筐,很難停下來傾聽對方的人,我們可能會稱之為「外向型」。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需要重新定義一下概念。

「內向型」是指那些通過獨處就可以獲得能量的人。他們並不一定很害羞,但是,在和一群人相處之後,他們更需要個人的空間。他們傾向於在內心裡自我反思,而不是和他人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在集體討論時他們不太容易參與其中,但是,之後他們會獨自把問題思考一遍。通常情況下,他們的最終結論都是很可靠的,而且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然,這樣的結論有時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醞釀和總結。他們並不是不善言談,只是傾向於先思考再開口。

在人際溝通方面,內向型性格的人通常會在以下方面糾結:

● 不知道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 不知道如何才能表達妥當。

● 說話時會結結巴巴。

● 不知道如何開啟交談。

「外向型」是指那些通過群體交流獲得能量的人。他們傾向於通過交談來思考。人越多,他們越是活躍。交談中,他們通常都能夠最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反應敏捷,不會因為人多勢眾而恐慌。可能一開始的結論略顯淺薄,不過,他們會意識到這不過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最後會有更好的結論。

外向型性格的人通常會在「傾聽」方面存在問題,他們會在以下方面有所糾結:

● 為什麼大家有時候不贊同自己的觀點。

● 感覺交談很無聊。

● 為什麼身邊有些人看著很不安。

● 難以理解少言寡語的人。

內向讓交談更有深度,外向則更具行動力

內向型性格的人往往會羨慕外向型性格的人,羨慕他們可以快速且容易地進入交談。但是,他們只注意到了外向型性格的一個方面。同樣,外向型的人可能也會不理解:為什麼他們侃侃而談,聽者的眼睛有時卻呆滯無神呢?

不管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他們的獨特之處對於人際關係來說都很關鍵。內向型讓交談更有深度,而外向型則更具行動力。如果交談中沒有內向型的人參與,那麼最終的結論就可能欠成熟,執行的時候慘遭失敗。同樣,如果交談中沒有外向型的人參與,你最終得到的可能只有周密設計但永遠沒有付諸實踐的計劃。

我們越是想要模仿他人,放棄自己本來的樣子,越容易感到沮喪。問題並不在於我們的性格類型——從性格類型中我們可以獲得和他人合作共處的能力。我們越是想要成為他人,自己的獨特性越容易喪失。如果性格特徵讓我們感覺不安,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只將注意力放在和他人的比較之上。

要想人際溝通更有成效,就要具備兩個基本的事實:

● 瞭解並接受自己。

● 瞭解並接受對方。

如果具備以上兩點,人際溝通中的很多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因為這個時候的我們是作為一個整體在交談,而不僅僅是為了取悅對方,給對方留一個好的印象。

走向溝通達人之路

約翰很想有個家。可是,單憑著每個月的薪水,這個願望幾乎沒有可能實現,因為每次不到月底他就捉襟見肘了。他期望一切都有所改觀,但似乎深陷困境無法脫身。每週他都買五張彩票,指望著夢想能從這裡成真。從統計學角度來說,這個機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他卻把所有困難的解決都押在了這種一蹴而就的僥倖之上。

我讓一位做會計的朋友史蒂夫替我算了筆賬——我想知道如果約翰沒有買彩票,而是拿這筆錢做了投資,結果會怎麼樣?假如說,他每週投資5美元,利率為5%,四十年後,每週的5美元就成了33000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不買彩票,可以不像大多數人那樣指望著彩票,他就可以掙更多的錢,而這是僥倖無法帶來的。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最根本的性格,因為這完全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外。想要重新塑造性格,就好比指望一個一蹴而就的辦法,最終能夠收穫的也只有沮喪。我相信,肯定有比一蹴而就更好的方式。

關鍵在於更細緻地瞭解你的獨特之處,接受並享受這種獨特之處。

一旦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知道獨特性的價值所在,我們就可以將之作為起點來提升我們的溝通能力了。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們和他人交談時會更坦誠,而不是特地用某種虛偽的方式試圖「理解」和「被理解」了。

沒有什麼一蹴而就的方式,可以讓一個人一夜之間就成為溝通達人。不過,通讀本書,你會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兒地朝著這個目標前行。

溝通達人之路是一個永不停歇的漫漫長路,其基礎恰恰在於我們獨一無二的美。

施展魔法

你的獨一無二以及周圍人的獨一無二會打開通往溝通力的大門。

「讚美自己的獨一無二」是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與他人交談的最有力工具。

當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真實的自我而非模仿他人時,結果就會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