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八卦心理學 > 第三節 你病了嗎? >

第三節 你病了嗎?

題記:神經症患者老是禁不住要懷著痛苦的敏感,把現實生活中成千上萬不符合他頭腦中幻想的瑣事放在心上。

——卡倫·霍妮

一般來講,「神經病」是個罵人的詞,在SB、腦殘這些詞普及之前,這個詞是罵人時從精神方面對別人進行攻擊的不二選擇。不過這個詞又不是純粹罵人專用,因為它跟精神醫學上常用的兩個詞「精神病」和「神經症」很相似,乍一看好像它們倆合體了。那麼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到底什麼叫「精神病」,什麼叫「神經症」呢?

在生活中我們對精神病聽說的不少,可能也見過一兩個精神病人,不過未必真的瞭解。對神經症中的神經衰弱、癔症、強迫症、抑鬱症也多有耳聞。但恐怕大多數也只停留在聽說的層次上。那麼對它們倆有什麼區別和與正常心理的分野瞭解當然也不夠多。過去一般認為,病就是病,正常就是正常,兩者之間有著恆定的界線。所以心理學的研究者也不該去摻和應該歸精神醫學管的精神疾病,不過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都認為,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之間並沒有一條明顯的鴻溝。正常人的心理當中也會有反常的成分,病人的心理中也會有正常的成分,所不同的就是哪種成分佔據上風。

很多心理學家都願意做這樣一個通俗的比喻,人的心理好比一條河。河的兩側築有堤壩,就相當於是正常人和非正常的區分界線。正常人的心理河流是緩慢流動,動態平衡的。偶爾遇到暴雨天氣,也會出現河水漲落,甚至偶爾沒過堤壩。只要不是經常如此,且不會造成危害,我們就認為這條河流是安全的,算不上心理疾病。如果有一天,河水暴漲,把堤壩沖毀了,開始淹沒周圍的房屋農田,造成了自然災害,這就是心理疾病出現了。

有人要問了,那要是河水不流了可咋整?那叫植物人。

按照這個標準,在心理學上把人類的心理分成兩類,一是正常心理,二是變態心理。請注意,這個「變態」跟「你這個變態!」說的不是一個意思,並不是在罵人,而是說偏離常態的意思,所以我們現在一般也叫它「異常心理」。正常心理也分兩種,一是健康心理,二是不健康心理。所謂不健康心理,就是指那種偶爾出現的「河水漫過堤壩」現象。不健康心理,類似醫學上說的亞健康狀態,通常是有心理問題。下面會把心理問題、神經症、精神病、人格障礙一一作講。

前面說過,心理這條河流偶爾也會有失衡狀態,只要這種狀態持續時間不長且危害不大,就可以歸類為心理不健康狀態。我們心理咨詢師主要服務的人群也就是這些心理不健康的正常人。心理學臨床上通常把心理不健康的狀態分成三類,即心理問題(也叫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可疑神經症。它們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首先從正常心理和神經症的區分說起。

其實啊,在長期以來的臨床實踐當中,神經症和心理問題是很難區分開的,因為它們通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並不是性質上的絕對不同。它們的區別主要有兩個:一是持續時間長短,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3個月的不認為是神經症,二是心理衝突是否是常形的。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衝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且帶有明顯的道德性質,我們就不認為這是神經症。那麼到底什麼叫「心理衝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什麼又叫「帶有明顯的道德性質」?這說的到底是啥?還是舉個例子吧。

有一個男青年,女朋友跟他戀愛了好幾年,彼此該辦的事兒都辦了,突然女朋友要跟他吹了。這男青年整天失魂落魄,茶飯不思,想要自殺卻撇不下家中父母。你看,這就是典型的心理衝突常形。男青年的苦惱是由一件生活中跟他緊密相關的事兒引發的,無論誰來評判都會覺得他應該苦惱。想要自殺,只是用愛情第一的道德價值標準來評判;捨不得父母,這又是按照孝順第一的道德標準來判斷——不論哪種道德標準,都是按照道德標準來評判了。

再舉一個例子,又有一個男青年,也整天苦惱,但他苦惱的對象就不一樣了。他每天下樓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數樹上掉下來多少葉子。如果掉下來葉子是單數,心情就很好;如果葉子是雙數就苦惱異常,茶飯不思。你看,這就叫心理衝突變形。樹上掉下來的葉子是單數是雙數,跟他的生活毫無關係,也不包含任何道德評判,但就是能引起他的心理衝突。這個男青年就要考慮是不是患有神經症了。

知道了這個我們就容易說了。如果一個人不良的心理狀態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個月(間斷持續不超過兩個月),由明顯的能引起心理衝突的事件引發,自始至終,不良的心理情緒激發僅限於最初事件不會波及其他事,生活、工作和學習受影響較小。比如上面說的失戀男,如果他的這種不良情緒持續一個月還不能自己排解掉,一想起前女友就難受得不得了,能正常過日子,那麼他這就叫一般心理問題。

相應地,如果這個失戀男的不良情緒持續時間超過兩個月不滿半年,不但想到前女友,甚至來到兩人戀愛時去過的地方、看到商店裡他給她買過的東西都會引起不良情緒,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但是還不至於完全失控,那麼他這就叫做嚴重心理問題。

嚴重心理問題再往下發展,不良狀態持續半年以上,激發狀態已經泛化到看見個女的就渾身難受,或者因為以前倆人一起騎過自行車而不能騎自行車,工作也丟了,飯也吃不下了,整天坐家裡抹眼淚,自己精神上非常痛苦,但無能為力。這就叫可疑神經症了。事實上可疑神經症的症狀跟神經症並無太大區別,只是在持續時間上或者程度上有不同罷了。這時候的人已經處在一個病與非病之間的一個狀態上了。河水已經漫過了堤壩,就差淹到房屋了。

其實按照現代精神醫學的觀點,神經症和精神病一樣,都是包含在「精神障礙」裡面的。但是在心理學家看來,神經症和精神病完全不是一種東西。簡單來說有三點不同:一是神經症通常都是由心理問題經過發展變化而來的,而精神病的成因非常複雜,現代醫學尚不能解釋。二是神經症患者知覺、行動和意識是統一的,精神病患者則不統一。喪失自知力是診斷精神病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三是神經症有程度區分,不但可以逆轉而且可以治療;精神病患者則基本上很難治療,只能控制。

可能有人對「知行意統一」「喪失自知力」這種術語不太明白,我們還是接著舉例子吧。一個患有神經症的人,對自己有病這一點肯定是心知肚明的。比如我前面提到的下樓數樹葉單雙的例子,在這個人的心裡何嘗不知道自己做這種事兒在別人眼裡是「神經病」的表現,但是如果不做,自己心裡又會非常非常不安,很難控制自己。即便如此,他去數樹葉這個動作在他自己腦子裡也是清清楚楚知道的,數完後的痛苦也是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也就是說,他的意識、行動和知覺三者是一致的,自己是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

精神病患者就不一樣了,他們的主觀世界跟外界是分離自成一系的,知覺也跟正常人不一樣,會有各種幻覺比如眼前閃爍奇怪圖像,肚子無故劇痛等。他腦子裡想的東西和做的事兒在外人看來匪夷所思,但他自己看來卻順理成章,甚至還有覺得別人都錯了只有自己正確的。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在恢復正常之後會對自己發病期間做的事兒一無所知,可見,他們的知覺、意識和行動三者是不統一的。換句話說,精神病患者是不知道自己有病的,更不會主動尋求治療。你覺得他有精神病,他還說你有精神病呢。

神經症的分類大致上有神經衰弱、恐怖症、焦慮症、強迫症和疑病症幾大類,這些症狀從名字上大致上就能想像出大概是什麼意思來啦。大家可以發現的是,這幾種病症的傾向其實是普遍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誰沒個精力疲乏、失眠多夢的時候?誰沒個害怕的東西?誰沒個心靈交戰、糾結困惑的時候?誰沒個反覆檢查大門是否上鎖的時候?誰又沒個懷疑自己生病的時候?神經症就是這些傾向在人遇到重大刺激或者重大壓力的時候增大增強從而影響人生活的現象。所以說只要配合接受正規治療,主動減壓,深挖病根,神經症是能治好的。

說到神經症的治療,筆者建議如果確診就最好到醫院精神科治療。但誰也不願意背個精神病的名頭不是?於是很多神經症患者都來找我們心理咨詢師來治療。儘管我們的霍妮、羅傑斯等前輩都治療過神經症,但神經症其實並不是心理咨詢的對象。心理咨詢師並不是醫生,對患者不能強迫做這做那,只能是提建議,還不能開處方藥,所以治療效果也不會多好。

有人可能會問了,抑鬱症屬於神經症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儘管看上去那些患者的狀態差不多,都是悶悶不樂、萎靡不振和悲觀厭世的樣子,大多數患者也都伴有神經衰弱和睡眠障礙。但其實抑鬱症也有神經症性抑鬱(心因性抑鬱)、精神病性抑鬱或內源性抑鬱之分。神經症性的抑鬱一般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通過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治有可能得到緩解甚至治癒。而精神病性的抑鬱症,因為很多都喪失了自知力,一般症狀都更為嚴重,而且目前我們還沒發現具體的發病機理,所以只能通過藥物辦法來控制發作。

筆者發現,最近幾年似乎抑鬱症和所謂的「拖延症」一樣,成了一件很時髦、很值得驕傲的事了。我們在各類社交平台上會發現一些孩子在嬌滴滴地說:「今天作業又寫不完,頭疼,我的抑鬱症要犯啦!」好多「網紅」也都喜歡說自己有抑鬱症,以便引來別人的同情。但實際上呢?他們跟真正的抑鬱症沒有半點關係。

對患者來說,身患心理疾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我們正常人很難理解,一個真正的抑鬱症患者每天、每小時、每一秒都要忍著身心的劇痛活下去,這得需要多麼大的精神勇氣。當他們在社交網站上看到那些對抑鬱症的調侃之詞時,又該承受怎樣的委屈。更為嚴重的是,當「抑鬱症」成為流行概念,假的抑鬱症走紅之後,真正的抑鬱患者就有可能被人嘲諷說「不就是個抑鬱症嗎,有什麼大不了的」。罹患疾病本身已經很不幸,被人嘲諷就更為不幸了。

還是讓疾病的歸疾病,社會的歸社會吧。

生活中所說的「神經病」,十之八九是說精神病,也有更難聽的稱呼,就是「瘋子」。在古代,人們不知道精神病患者是生病了,往往歸為鬼怪作祟,治療上也多半是找巫婆神漢作法,或者像中世紀歐洲那樣直接當成巫婆燒掉。直到現在,人類對精神病的成因還是眾說紛紜,有的歸為遺傳因素,有的認為是腦組織有探測不到的損傷,精神分析學派往往認為是患者潛意識不受控制的發作,行為主義學派則認為是行為的抑制機制被打亂,人本主義學派認為是需要得不到滿足……總之各大門派的說法也是各不相同。

精神病的發作機理也很難說清楚,有人一生下來精神就有問題,有人長期壓抑精神崩潰成了精神病,有人受到重大刺激患上精神病,還有人大腦受創傷才患上精神病,甚至還有人是什麼也沒發生,一覺醒來變精神病的。可以說精神病這東西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循的。

前面說過,精神病患者是不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病的——豈止是不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病,大部分還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清醒呢。那個段子「自從得了精神病,整個人都精神多了」並不是完全笑談,至少臨床上許多內向的人在患上精神病之後變得容光煥發。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有許多隱喻,這裡放下不談。這個小說說白了講的就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的精神世界。這個患者(即「我」)有嚴重的被迫害妄想,他狂熱地相信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哥哥都想把他吃掉,所有人說的話辦的事再有道理再為他好,都是在害他。用心理學上的術語說,此人的知行意是不統一的。

英國有位偉大的畫家叫路易斯·韋恩(Louis Wain),他最擅長的就是畫貓。他筆下的貓高貴、典雅,而且透著靈氣,深受人們喜愛,他還曾一度當選英國愛貓者協會主席。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後來卻罹患了精神分裂症,於是,他筆下的貓也就變得詭異起來。他筆下的這種「萬花筒貓」後來成為珍稀收藏品,價值不菲。

從正常人到患上精神病,韋恩筆下貓的變化

一直以來全世界都沒有特別統一的精神病診斷標準。在我們國家,一般採用郭念鋒教授提出的精神病診斷三原則: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原則、心理活動內在協調性原則、人格相對穩定性原則。

主客觀世界相一致原則我們說過了,從這條原則可以有兩個重要推論,即精神病患者的兩大特徵:一是喪失自知力,二是出現幻覺。特別是後者是臨床上判斷的重要標準。如果一個人跟你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昨天看到了上帝,甚至連上帝穿對襟羊皮小襖,頭上裹羊肚白毛巾,留長長的山羊鬍都看得清清楚楚,還一口倫敦音倍兒有面子——如果這人不是在說相聲,基本就能肯定他是患上精神病了。

心理活動內在協調性是什麼意思呢?說白了就是你遇到高興事兒了就要高興,遇到倒霉事兒了就要傷心,生氣了就要拍桌子,鬱悶了就要抽煙——好吧,抽煙有害健康,也可以選擇發呆。如果一個人他兒子被汽車軋死了,他還在家裡炒七八個菜吃得倍兒香,完了還讓牙套到藕眼裡,這人要不是謙哥他爹準是精神病患者。

人格相對穩定性原則也好理解,一個人的脾氣性格道德水平基本上是穩定的。如果有一天一個老實內向的人突然變得油嘴滑舌到處扯淡,或者一個花花公子突然變得坐懷不亂性冷淡,這就要考慮他們是不是換上了精神病了。當然,後一種人還可能要從生理方面找原因。

精神病的診斷標準在這三套大原則基礎上主要依據症狀來看,可以參考美國出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現在已經出到了第五版。這裡就不一一列出症狀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臨床上診斷精神病是有一套極其嚴格的測試標準和過程的,有許多專用的測量儀器和量表,非常正規和科學。想要把一個正常人診斷成精神病來逃脫罪責或者挾私報復基本上是很難的。這方面因為主要歸精神醫學所以我接觸得也不多,最多是用過幾次明尼蘇達多相個性測試量表(簡稱MMPI),有興趣的話可以從網上下載一個測一下,看自己是否有精神病傾向。

精神病同樣分很多種,我們常見的一般都是精神分裂症。所謂精神分裂,並不是說患者的意識分成兩個(這種叫「多人格」或者「人格分裂」),主要還是指患者的知行意的不統一。精神分裂症按照症狀分為許多種,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光是妄想症一種就有關係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等。

患上精神病的患者,一定要去正規的精神病醫院接受治療。即使現在治療技術比以前先進了許多,但大體上的思路仍然是藥物抑制患者思維為主,行為矯正為輔。從根本上治療精神病,目前來說很難,只能有待腦分子物理學技術的進步了。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人格障礙」。本書開頭我們就說過,所謂人格,是一個人在性格、脾氣諸方面表現出來的一個整體的、恆定的印象。所以我們所說的人格障礙則是這樣一類精神障礙,患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自知力也正常。但是他們在某一類特定問題上卻又與絕大多數人不同,而且固執得無可救藥。所以我們正常人認為他們的人格中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這些缺陷使得他們遇到特定問題時會發生難以想像的後果。神經症和精神病患者最多禍害自己或者家人,人格障礙者則可能禍害全社會。比如,心理學家認為希特勒就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很難想像一個正常人會把殺害成百萬的人當成正確的事情,但在希特勒那裡卻是天經地義的。當然了,脫離具體的社會文化氛圍,也很難解釋這一現象。

人格障礙的判別標準其實也不是恆常不變的,很多事情在當時覺得是大逆不道的,說不定後人就會覺得很正常。不管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古代都曾經把「左撇子」當成疾病。現在英語當中「右邊」和「正確」是同一個詞「right」,就是這種偏見的遺留。現代心理學證明,左撇子不但不是病,習慣用左手的人在右腦發育和形象思維上還要大大優於那些習慣用右手的人。

同性戀也曾經在很長一段時期裡被認為是一種異常人格,在很多宗教的經文中都有著禁止同性戀的規定。不過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人們開始認識到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也是正常人格的一種,不應該被歧視和踐踏。1973年,美國心理學協會和美國精神醫學會就已經將同性戀行為從疾病分類系統中去除。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也把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單中去掉。到了2001年,我國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也對同性戀進行了重新定義,從精神疾病名單中正式剔除了。

實際上,人格障礙的傾向也是普遍存在於每個人身上的,每個人或多或少也都存在一些暴力、虐待、性錯亂、反社會之類的心理傾向,只是絕大多數時候在自己心理當中並不佔主流。除了偶爾發個小牢騷,還會繼續埋頭工作之中。然而,一旦這些東西佔了主流,就變成人格障礙了。有一些研究表明,重刑期的罪犯之中人格障礙者的存在比例是相當高的。這是另一個話題了,以後有時間再說。

總之,無論是神經症還是精神病患者,都應該到正規醫院診所接受治療,千萬不要自己亂琢磨亂吃藥。而對人格障礙者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修身養性,早日克服不良心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