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我們不用言語能思維嗎? >

我們不用言語能思維嗎?

我們本次講座中所講的內容,有助於我們理解上次講座中沒有涉及的更為困難的思維問題。在完全接受行為主義者思維理論的路途中,一塊絆腳石是這樣一種假設:我們僅用言語思維,也就是說,根據言語運動的收縮來思維。我個人的回答是:對的,或者說,根據條件化的言詞替代(conditioned word substitutes)來思維,諸如聳肩或在眼瞼、眼的肌肉甚至視網膜中發現的其他一些身體反應[當然,我認為「意象」(images),也就是那些對不在眼前的物體的古怪的記憶畫面,應該從心理學中消除出去]。這些條件化的替代代表了在所有起始學習(original learning)中進行的節略的和短路的過程(abridging and short circuiting process)。

在國際心理學和哲學會議之前,我想提出我在1920年的文章中忽略的一些要點。我可以在這裡肯定地說:「只要個體在思維,他的整個身體組織就處於工作狀態(內隱的)」——即使最後的解決方法可能是說、寫或無聲的言語表達方式。換句話說,從個體通過他所處的環境思考問題的那一刻起,導致最後調節的活動就被喚起了。有時,活動的發生依據(1)內隱的動作組織;更為經常的是依據(2)內隱的言語組織;有時依據(3)內隱的(或外顯的)內臟組織。如果(1)或(3)佔優勢,不用言語就可以思維。

我在這裡呈示的圖11-5僅僅是對圖11-4的一個詳盡闡述。它使我個人目前對思維的確信更明確化了。在這個圖解中,我想當然地認為,整個身體被同時組織起來對一系列對像進行動作的、言語的和內臟的反應(見圖11-1)。我進一步想當然地認為,對像中的一個,也即最初的那個S1,一經把握,就會使身體開始對思維的問題進行操作。實際呈現的對象可能是一個人問個體一個問題(例如,我上次講座中問到的問題——「X會放棄目前的工作,成為Y的合夥人嗎?」)。假定這個世界關閉了,他不得不「考慮」他的問題。

這個圖解清楚地表明了思維涉及組織起來的反應系統的所有三個成分。

請注意,RK1能喚起RK2、RV2、RG2;而RV1能喚起RK2、RV2、RG2;RG1能喚起RK2、RV2和RG2。它們都能分別作為S2的動覺、喉或內臟的替代物。S2才是最初產生組織的一系列對像中下一個真正的對象。注意,根據圖解,思維活動可以不用言語而進行相當長一段時間。

圖11-5
這個圖解表明了行為主義者的思維理論。有時,我們同時運用動作的、言語的和內臟的組織來進行思維。有時,只運用言語的組織,有時,只運用內臟的組織,而在其他時候,只有動作的組織參與思維。在這個圖解中,參與整個思維過程的組織被兩道連續的線條給框起來了。

假定在持續的時間中思維活動可以是動覺的、言語的或情緒的,看來是合理的。如果動覺組織受到阻礙或缺乏,那麼言語過程就起作用。如果兩個組織都受到阻礙,情緒組織就佔了優勢。然而,如果一個人能夠達到的話,假定最後的反應或適應必須是言語的(無聲的),那麼把這個最後的言語行為稱做「判斷」(judgment)是合適的。

這些討論表明了一個人的整體組織是怎樣進入思維過程的。我想它清楚地表明了,即使言語過程沒有出現,動作和內臟的組織在思維時也是工作的——它表明了即使我們沒有言語,我們仍用某種方式思維!

所以,我們用整個身體來思維和計劃。但是,正如我在上面所指出的那樣,當言語組織出現時,可能通常比內臟組織和動作組織佔優勢。由於這個原因,我們可以說,「思維」主要是無聲的對話——它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解釋:在沒有言語時思維也能發生。

本次講座有助於我們確定人類的不同組織。迄今為止,我們先是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它們,然後再綜合起來,研究整體。為了教學的目的,我不得不把人解剖開來。在下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講座裡,也即在人格(personality)方面的講座裡,我們將把人完整地結合起來,把他作為一架複雜的、運動的、有機的機器。

20世紀初期,克拉克大學首次用於研究大白鼠行為的實驗儀器。

[1]見K. S。拉什利(K. S. Lashley)的文章,《心理學評論》(Psychol.Rev),1923。

[2]這個事實如果為內省主義者(introspectionist)掌握的話,將會使他們從混亂中解脫出來。例如,他們在文章的第一頁上稱自己為平行論者(parauelists),而在文章的其餘部分卻使用了相互作用(interac-tion)的概念;當他們試圖讓意識做某些事情時[用一種習慣糾正一個錯誤,或者當一個新的習慣通過試誤過程(trial-error process)形成時],便把其中意外的令人驚喜的成功活動給固定下來。

[3]在同一天,類似地給他一個在媽媽懷裡吃奶的機會。他仍然沒有把奶頭放進嘴裡,不久他開始從膝上餵奶的位置上掙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