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當一名兒童面對他的弟弟時妒忌會不會發生? >

當一名兒童面對他的弟弟時妒忌會不會發生?

許多弗洛伊德主義者堅持認為,妒忌行為可以追溯到兒童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弟弟或妹妹的時候。他們宣稱,儘管孩子的年齡只有1歲或不到1歲,這種妒忌行為實際上也能充分發展起來。然而,就我所知,沒有任何一位弗洛伊德主義者曾經試圖將他的理論付諸實際的實驗測試。

我在對妒忌起源的觀察中,曾有過一次機會去觀察一名兒童接受他新生弟弟的情形。孩子B,他的妒忌行為指向其父親,這是我剛才已經告訴過你們的。孩子B的年齡為2.5歲,這時事情發生了。B已經對自己的母親形成了強烈的依戀,也對他自己的保姆形成了強烈的依戀。在不到1歲的時候,他對任何孩子沒有形成有組織的反應。當時母親生產住院有2個星期。在此期間,B由他的保姆負責照顧。在母親回家這一天,保姆讓孩子B在自己房間裡玩耍,直到測試的一切條件都佈置停當為止。測試是在一間照明良好的起居室內進行的,時間是中午。母親正坐在那裡給新生兒哺乳,她的胸脯敞開著。B在2個星期中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除了母親和新生兒以外,在場的還有一位訓練有素的保姆(對於B來說,這位保姆是陌生的),祖母和父親也在場。B被允許從台階上走下來進入房間。在場的每個人都被告誡說要保持絕對安靜,並使當時的情境盡可能保持得自然些。B走進房間,走向他母親,依偎在她膝蓋上說:「媽媽,你好。」他並不試圖吻她或抱她。他沒有注意媽媽的胸脯,也未注意到母親懷裡的新生兒,這種忽視約達30秒鐘,然後,他看到了嬰兒,他說:「小孩。」接著他握著嬰兒的手,輕輕地拍著它們,摸摸嬰兒的頭和臉,然後開始說:「那小孩,那小孩。」接下來,他吻了嬰兒,絲毫沒有妒忌的意思。在所有這些反應中,他顯得十分溫柔和親切。這時,那位受過訓練的保姆(儘管對B來說很陌生)抱起了新生兒。B便立即作出反應,至少在口頭上作出了反應,他說:「媽媽,抱好孩子。」由此可見,對嬰兒所作的反應如同母親情境的一部分,而第一次妒忌反應就指向了那個從他母親懷裡取走某些東西的人(阻礙了他母親的行動)。正如人們可以想像的那樣,這是一種典型的非弗洛伊德主義的反應。這是妒忌反應的首次跡象。但是,反應卻是對嬰兒積極的而不是對嬰兒不利的——儘管實際情境是他的弟弟侵佔了他在母親膝上的位置。

接著,新生兒由保姆抱到他自己的房間並放到床上。B也跟著一起去了。當他回來時,父親問他:「你覺得吉米怎麼樣?」然後孩子B說:「喜歡吉米——吉米在睡覺。」他在任何情況下都未注意母親敞開的胸脯,而且實際上對母親極少注意,只有當保姆試圖把嬰兒抱走時是例外。在整個情境裡,他僅僅對嬰兒作出幾分鐘的積極反應,然後便轉向注意別的事情了。

第二天,B不得不放棄他自己的房間(那裡有他的許多玩具、書本和諸如此類的東西),以便騰出來讓給新生兒。當B被告知吉米必須佔用他的房間時,這種情境引起急切的積極反應,以便幫助大人把自己的傢俱拖到新房間裡去。那天晚上他便睡在新房間裡,以後每晚需要保姆陪他睡著。在B對新生兒的行為指向中,絲毫沒有表現出哪怕是一點點憤懣和妒忌的跡象。迄今為止,對兩個孩子的持續觀察已經堅持了一年,看不出哪怕是一點點細微的妒忌跡象。今天,那個3歲孩子對待1歲孩子就像當初他第一次見到時那樣仁愛和關心。甚至當保姆、母親或父親抱起1歲孩子並愛撫他時,也不存在任何妒忌現象。有一次,保姆差不多成功地建立起了孩子的妒忌心,她對B說:「你是個頑皮的孩子。吉米是個好孩子——我喜歡他。」接著有幾天B顯示出妒忌的苗頭,不過隨著保姆被辭退,這種剛剛露頭的妒忌心又煙消雲散了。

儘管不存在足以干擾孩子日常生活的依戀,但是如果弟弟不在旁邊,那麼哥哥便會扮演起1歲弟弟的角色來;如果母親或父親試圖懲罰弟弟,打他的手時,只要弟弟哭叫,3歲的哥哥便會攻擊父親或母親,甚至攻擊父母雙方,一邊攻擊一邊說:「吉米是個好男孩;你們不該讓吉米哭。」

我們能否從妒忌中得出結論?

迄今為止,我們關於妒忌的實驗僅僅是初步的。如果能作出什麼概括的話,看來只能是下面的形式了:妒忌是一種行為,它的刺激是一種(條件化了的)情愛刺激,對它的反應是憤怒——但是這種憤怒模式可能包含了原始的內臟成分,此外便是許多習慣模式部分(打架、拳擊、射擊、言論,等等)。我們可以用下述圖解將我們的事實組合在一起:

自然,它已還原(reduced to)到赤裸裸的程式(schematism)。反應可能採取許多形式,而刺激可能由更加微妙的因素組成,比我在這裡所記錄的更為微妙。但是,我相信,我們用這些術語來系統闡述妒忌,這種做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