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哪些情境使孩子啼哭? >

哪些情境使孩子啼哭?

為了與這種思想保持一致,瓊斯夫人對9名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時間從他們一早醒來開始直到他們晚上睡著為止。每一聲啼哭都進行了記錄,每一聲微笑都得到了觀察。笑聲和哭聲的持續時間也進行記錄,同時記下發生的時間(在一天中)。最為仔細的是,把引起這些反應的一般情境都作了記錄,同時也記下哭聲和笑聲對孩子以後的行為產生的後果。在這個實驗小組內,兒童的年齡從16個月到3歲。這些孩子是在赫克希爾基金會裡進行試驗的,但是他們只是暫時地住在那裡。他們以前一直是在家庭中撫養的。在第一批觀察進行後的一個月又進行了另一批觀察。瓊斯夫人尚未發表這些觀察的結果,但是,她已經向我提供了主要事實,我現在將它們提供出來。

引起啼哭的情境是根據啼哭的數量來排列的,列表如下:

1不得不坐在便桶上。

2孩子的玩具被拿走。

3洗臉。

4單獨留在房間裡。

5大人離開了房間。

6玩弄某種東西但不成功。

7未能使大人和其他孩子與自己玩,或者未能使大人和其他孩子看著自己並與自己談話。

8穿衣。

9未能使大人把自己抱起。

十脫衣。

⑪洗澡。

⑫鼻子被擦洗。

上述12種情境僅是引起這類反應的最常見的情境。引起哭泣的情境超過100種。對於這些情境作出的許多反應可以看做是無條件的或條件的憤怒反應,例如:1坐在便桶上面,2玩具被人拿走,3洗臉,6玩弄某種東西但不成功,十脫衣,⑪洗澡,⑫鼻子被擦洗。另一方面,5大人離開了房間,7未能使大人與自己一起玩,以及9未能使大人把自己抱起來——似乎更屬於愛的條件反應中接近悲哀情境的某種東西。在這種悲哀情境中,對物體或人所形成的依戀(attachment)被消除,否則便不會表現出慣常的反應(正如「愛」變得冷淡的那種情境)。瓊斯夫人聲稱,在許多情境中,條件反射和無條件反射的恐懼反應對大量的啼哭負責——例如,讓孩子們站在滑梯頂端,從滑梯上滑下,站在檯子上等。很可能上述分類中的4和5兩種情境含有一些恐懼反應的成分在內。

在進行這種類型的研究時,人們應當始終記住,啼哭可能由於有機體的一些因素,例如睏倦、飢餓、腹痛以及與此類似的一些情況所引起。瓊斯夫人發現,大多數啼哭(很可能)由於從上午9時到11時之間機體內部的原因所引起。鑒於這一發現,該研究機構在午餐以前而不是午餐以後,給幼兒安排兩個休息時間。這一安排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了由於機體內在因素產生的啼哭的數量,以及受干擾的行為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