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三類非習得情緒反應的證明 >

三類非習得情緒反應的證明

我有理由相信,在新生兒中可以由三種刺激引出三種不同形式的情緒反應。如果我把它們稱做「懼」、「怒」、「愛」,請別誤解。我盡快會讓你們確信,當我使用懼、怒、愛的時候,我要你們消除它們所有的舊有內涵。請你們把這些反應,也即我們用懼、怒、愛等詞彙來表明的反應,同我們上一講所研究的呼吸、心跳、抓握以及其他一些非習得的反應同樣地來看待。

事實如下:

懼:你們也許還記得我在第一次講座中曾告訴過你們,當大樹枝斷裂並掉到地上,當雷聲或其他巨大的響聲出現時,原始人陷入一種恐慌的狀態。這不僅僅是一種假設。我們對嬰兒做了實驗,特別是那些沒有大腦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的嬰兒,他們的反應更為明顯。這些實驗早就告訴我們,巨大的響聲幾乎總是在剛出生的嬰兒身上產生顯著的反應。例如,用錘子敲打鋼條會引起驚跳、驚起、呼吸停頓,緊接著更快地呼吸,伴隨著明顯的血管運動變化,眼睛突然閉合,握緊拳頭,抿起嘴唇。而且,隨著嬰兒不同的年齡,會有哭叫、摔倒、爬行、走開或者逃跑等現象。我從來沒有對引起恐懼反應的聲音刺激範圍做過非常系統的研究。不是每種類型的聲音都能引起反應。一些絕對低的音或顫音不會喚起反應,高爾頓口哨(Galton whistle)那種非常高的音調也不會喚起反應。在出生剛兩三天的嬰兒的半睡眠中,我可以通過在他們耳邊揉搓報紙,或用嘴唇發出各種高音來反覆地喚起他們的反應。純音,諸如音叉發出的任何頻率的聲音,都不能有效地喚起他們的反應。我們必須對聲音刺激的性質以及反應的各個部分予以相當數量的研究工作,才能描繪出完整的刺激—反應的圖景。

在本次演講的開始時,我讀了達爾文的若干文章。這些文章對成人的恐懼行為給予了很好的描繪,儘管有許許多多條件反射的反應。在他的描述中,我們看到大量先天的和後天的因素構成了有機體的恐懼行為。

喚起相同的恐懼反應的另一個刺激是失去支持(loss of support)——尤其是當身體還未能補償支持時。當新生兒睡著的時候,最容易觀察到這一現象。如果孩子從床上跌落,或者裹著身子的毯子突然被猛地一抽,並拉著嬰兒一起移動時,那麼這個反應肯定會出現。

對出生才幾小時的嬰兒來說,這個恐懼反應會很快「疲勞」(fatigued)。換句話說,如果相同的聲音或相同種類的失去支持的刺激頻繁地出現,那麼你只能喚起一次這樣的反應。停頓一段時間之後,這種刺激會再次奏效。

甚至就成人和高等靈長類動物來說,當個體失去支持而沒有調整過來時,也會引發強烈的恐懼反應。當我們不得不走過一條窄木板時,很自然,我們身體的肌肉都會調動起來。但是,當我們過一座橋,而這座橋開始時非常平穩,走到中央時橋突然開始塌陷,這時的反應是非常明顯的。當這一事件發生在一匹馬身上時,那麼就很難讓它再過這座橋。在鄉村裡,有許多馬在橋的面前退縮。我敢肯定,同樣的道理,當一個孩子第一次被放入水中時,也會有這種情況。水的浮力確實讓他失去了平衡,即使水是溫的,他也會緊張地呼吸,手亂抓,並且哭叫。

怒:你是不是永遠不會忘記這樣的情景,也即當你攙著2歲女兒的手高高興興地走過一條擁擠的街道時,她突然拉著你走向另一個方向。而當你快速、強硬地把她拖回來,並盡力拉著她的手臂使她回到原來方向時,她一下子僵挺著,並開始尖叫,像桅桿一樣硬直地躺在街道中間,張大嘴巴大叫,直到臉色發青,不能再發出更響的聲音為止。如果你沒有這種經歷,那麼發怒行為的任何描述對你來說都是單調、乏味的。

也許,你曾經見過鄉村惡棍抓著孩子,倒提著,以至於孩子根本無法掙扎。你有沒有觀察到小孩僵硬著大喊,直到臉色發青?

你是否注意到,當人們一下子擠進過分擁擠的汽車或火車時,他們的臉上會突然發生變化?「身體運動的受阻」引發了一系列我們稱之為「怒」的反應,這可以在呱呱墜地的嬰兒身上觀察到,而且在10~15天的嬰兒身上更容易看到。當孩子的頭被兩隻手輕輕地捧起,當手臂被強迫分開,當他的雙腿被緊緊地抓住時,發怒的行為就開始了。發怒行為的非習得反應因素從來沒有被完全地分過類。不管怎樣,某些因素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例如,整個身體僵硬,雙手、雙臂和雙腿隨意地揮舞,屏住呼吸。開始時沒有哭叫,嘴巴張到最大,呼吸停頓,直到臉色發青。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不會嚴重到對孩子產生最輕微的傷害)就會引發這些狀態。當皮膚出現最輕微的青色時,實驗便可停止。所有的孩子都被引入這樣一種狀態,反應持續到令人不快的情境消除。當手臂被一根細繩拉起,而細繩的另一端繫著不足一盎司重的鉛球時,我們引發了這種狀態。手臂運動的持續受阻,即使是由這麼小的重量所引起,也足以引起這種反應。當孩子仰面躺著時,用棉花壓迫頭的兩側,偶爾也可以引發這種反應。在許多例子中,當母親或保姆給孩子穿衣時有點兒粗手粗腳或匆匆忙忙,這種狀態就很容易被觀察到。

愛:對嬰兒這一情緒的研究,受到許多常規方面困難的干擾。結果,我們的觀察與其說是直接的倒不如說是偶然的。產生「愛的反應」的刺激顯然是由撫摸皮膚、撓癢、輕輕地搖晃、輕拍等引起的。通過刺激——由於缺少更好的詞,我們可以稱之為——性感帶區域(erogenous zones),諸如乳頭、嘴唇、性器官等,特別容易喚起這種反應。嬰兒身上的反應有賴於他所處的狀態。當嬰兒哭叫的時候,哭會停止,笑容會出現,咯咯咕咕的笑聲也出現了。甚至6~8個月大的孩子,當他們被撓癢時,會有手臂和軀幹的劇烈運動,伴隨著大笑。由此可以看到,我們使用「愛」這個詞所包含的意義比它通常的用法要廣泛得多。這裡,我們試圖劃分出的反應通常被稱做「緊密的」、「善良的」、「和藹的」等等。「愛」這個詞包含了所有這些反應,以及成人的兩性間的反應,它們有著共同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