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FBI危險人格識別術 > 第二章 「把安全帶繫好……」(情緒不穩定型人格) >

第二章 「把安全帶繫好……」(情緒不穩定型人格)

(情緒不穩定型人格)

研究情緒不穩定型人格,以及與生活中深受其苦的人談話,這兩件事都令我們擔心不已。我們的社會以及專業人士對某些危險人格(如掠奪型人格,請看本書第四章)的危害性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和心理準備,但由情緒不穩定型人格所導致的危害卻遲遲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他們所造成的危害往往發生在關係較近的人之間,比較隱蔽;其惡行多屬於道德方面,執法部門對此往往愛莫能助。但我們正與這樣的人共同生活或共事,他們所帶來的傷害不容小覷。

這種人格的主要特徵是情緒不穩定,由其導致的行為會影響其生活和諧與人際關係。其性情多變,無法預測,往往是在兩個極端之間跳躍:前一秒還是春日的暖陽,後一秒立刻變成嚴冬的冰霜;剛才還是才華橫溢、魅力非凡、神采飛揚,一轉身就變得橫眉怒目、偏執任性,甚至無理取鬧。而英語中“mercurial”一詞正是為形容這種人格而產生的1

他們對“愛”和“安全感”的依賴極重,卻沒有能力去培養或經營一段健康的關係。跟他們走得近了,他們就覺得膩;給他們空間了,他們就覺得被人拋棄……這種反覆無常的性格會給他們自己以及他人造成傷害。

每當我得知某位名人第五次,或第六次,或第七次,甚至第八次(比如伊麗莎白·泰勒2)離婚了,我就禁不住想:這是否就是一個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典型呢?他的配偶知道嗎?理查德·伯頓3兩次與其破鏡重圓,是因為他認為這一次情況會有好轉嗎?答案是—不會的,幾乎不可能。

人們往往看到這些人聰明伶俐、神采奕奕、美麗大方,就想當然地認為其人際關係一定非常美滿和諧。但在掀開這光鮮的外表之後就會看到,在其精心雕琢的公共形象背後,正是其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本來面目。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辦公室裡,或是在拍攝現場,這些外表光鮮卻精神高度緊張的人往往是張揚跋扈、指手畫腳,甚至吹毛求疵、尖酸刻薄,幾乎無法與人共處。大家可以去讀隨便一本有關瑪麗蓮·夢露的傳記,她的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給她、幾乎所有與其共事的人都帶來了極壞的影響。

與自戀型人格類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也需要他人的迎合或服從。他們挑戰別人的底線,目無規章制度,總要把自己置於關注的焦點位置。然而不同的是,自戀型人格這麼做是因為他們自我感覺完美,自以為有權利被特殊對待;而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這麼做則是因為他們需要他人(甚至是小孩子的)持久不變的支持和肯定,這樣才能感覺良好。他們在情感上永不滿足,就像是章魚的觸手,死死纏繞著那些能滿足他們需要、容忍其言行的人。但即使對那些最為慷慨無私的人來說,面對這種貪婪的索取也是力不能及的,所以,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總是強人所難。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人,那你就得做好準備,準備應對各種極端行為,準備好承受憤怒和身心疲憊的感覺。他們所造成的危害也要因人而定,取決於他們情緒不穩定的程度如何,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人的危害較輕,可以忍受;有些人則是到了自我摧殘的地步,會傷害他們的同事甚至自己的孩子。情況不嚴重時,也就是爭論吵嘴、令人惱火而已;但嚴重時你可能會遭受情感創傷,甚至暴力虐待。一位心理學家曾這樣跟我描述過與具有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人相處時要承受的折磨:“他們不會傷你性命,卻常常令你寢食難安。”

造成這種人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神經甚至生物學的原因,也可能是由於過去曾遭受的心理或精神損傷,還可能是吸毒或遭受虐待,或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冷漠等,其確切原因不得而知,但以上因素都可能是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成因,此外還有遺傳因素。

根據現有的知識、我曾接手的案例和以往的經驗,我明白了這樣一件事: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最終都會將別人的耐心、諒解、同情和理解消磨殆盡。因為其行為和反覆無常的脾氣,他們與家人、朋友、同事、上司的關係會漸漸枯萎衰竭。

最後,他們身邊的人就會斷絕與他們的關係,因為他們已經不堪重負。有些人曾對我說,他們的情感被這種反覆無常的人過度剝削壓搾,已經再也沒有能力去同情別人、愛別人了。有位男士的妻子就是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在結婚多年之後,他對我說:“我真的盡力了。為了她我什麼都做。但是跟她在一起生活就像是在地獄一樣。我實在受不了了,甚至想過自殺。那時我就跟個空殼一樣,簡直是在自虐。都是因為她的緣故。”在過去的35年時間裡(作為FBI特工及後來的行為學顧問),我曾無數次聽過類似的話語。

從另外一些人那裡,我也聽到了類似的說法,其中就有我的導師、已故的菲爾·奎恩教授。奎恩教授既是天主教牧師,又是心理學家,他在從業之初曾瞭解到—有些人天性善良,從無害人之心,卻因為受到某個(些)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的影響,而產生了自殘或期盼他人受到傷害的想法。這件事令他分外震驚。

震驚?是的。從下面這個事例中大家就能看出跟一個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共同生活是多麼痛苦和難受了。我曾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網絡博客上寫了一篇有關危險人格的文章,後來有位讀者給我寫來一封私人信件,這封信內容詳盡、思路清晰,是出自正常人之手,信中說:“我盼著我媽能早點死。她毀了我的青春,我一點兒安全感都沒有。讓這個從沒有保護過我的人快點死吧,她死了我就解脫了,我就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膽地活了。”讀到這裡我驚呆了,但繼續讀下去,看到她媽媽的所作所為以及她所經受的折磨之後,我又理解了她的感受。

在剛剛進入執法部門工作時,前輩們曾告訴我一種悲哀的現狀:很多人因為被自己的遭遇所迫而去傷害別人,這種事在他們經辦的家庭案件中非常普遍。這就是與嚴重的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相處的慘痛現實。他們的極端行為轉而導致他人的極端回應—原本正常的人被逼無奈產生瘋狂的想法,或做出瘋狂的事……後者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其自殘或傷害他人的行為卻是不對的、不可寬恕。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那些被他們影響較深的人也需要心理救助。

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特徵

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的行為方式五花八門,很難察覺或辨別。有些人只是在痛苦和絕望中默默活著;有些人則是四處尋釁吵架鬥毆(尤其跟他們的配偶,其配偶往往會承受其言語甚至暴力的折磨);有些人或英俊或妖嬈卻苛求無度,最終被人厭棄……屬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類型還有很多。

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此類人格的共同特徵就是其情緒起伏過大。正常人也會有情緒化的時候,有時也會煩躁、易怒、焦慮;但這種人情緒化的程度太高。他們也許會連續幾天、幾周,甚至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都很正常,但隨著時間的前行,他們應對周圍世界的“基本模式”—情緒不穩定和反覆無常—就會顯露出來。

如果他們獨自在深山老林裡生活,那也就罷了;但生活在現代社會裡,他們必定會影響到周圍的人:父母、兄弟姐妹、戀人、配偶、孩子、同事……摩擦也由此而來。這種反覆無常的性格會給他人帶來情感、心理甚至身體上的傷害。人在青少年時期往往會出現情緒化和冒險行為,但在成年之後這些現象就逐漸消失了。而在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身上,這種情況仍然留存,因此,他們的人際關係一定會受到損害。

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心裡明白,他們以往的痛苦經歷也許就是現在情緒不穩定的成因,但他們似乎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甚至連心理治療師都很難應對:你盡最大努力想幫助他們,卻總是前功盡棄。跟這種人相處就像是在坐過山車一樣:前一秒鐘你還是他們心中的英雄,但後一秒鐘就變成了他們鞋底上粘著的口香糖。很多被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傷害過的人都對我說,每次他們的感覺都是既詫異又絕望,心中還在納悶:“這又是為了什麼啊?”“有必要這個樣子嗎?”“以後還會這樣嗎?”……

如果身為父母的人屬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那麼他們的孩子很小就能學會時刻去判斷他們的情緒,而“他今天心情怎麼樣?”也成了家人每天必對的暗號。那麼小的年紀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因為他們知道,每天早晨醒來,臥室門外走動的或者是個和藹的天使,或者是個滿腔怒火的魔鬼……一想到這種情形,我就覺得分外悲傷。我們常常聽說,或在媒體上看到有孩子希望父母離婚(有些的確促成了此事),有的孩子尚未到18歲就申請脫離父母監管,這往往都是因為他們對父母的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這種極端的措施是他們僅剩的、能保護自己的心理不受摧殘的方法,他們已經受夠了。

在工作中,如果老闆屬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話,那麼大家就都會躡手躡腳地行動,像小孩子一樣竊竊私語:“今天老闆的心情好嗎?還是跟昨天一樣亂發脾氣、亂扔東西嗎?”大家或者躲到洗手間裡,或者請病假,設法避免跟這種人打交道。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對公司(機構、單位)或者事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這種人在工作中也越來越不受人待見,有些地方甚至漸漸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來“隔離”他們。這條規定被稱作“薩頓規則”,是指在工作中建立一個“討厭鬼禁入區”,避免與他們接觸。(出自羅伯特·I.薩頓所著《薩頓規則—建立一個文明的工作場合及在非文明的工作場合中的生存之道》第183頁)薩頓的這本書登上了《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暢銷書榜。在書中薩頓指出,在工作中,這種人害大於益、弊大於利,所以最好趁其尚未造成傷害的時候就擺脫掉他們。

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戀情就像是一根繃緊的弦,隨時可能斷掉。跟這種戀人相處,很可能是剛剛跟他大吵一架,接著就在其主動之下體驗一次“和好性愛”。他們可以從“你死我活般的爭吵”瞬間過渡到“乾柴烈火般的性愛”,其轉變速度令人震驚。對他們來說,這是很尋常的事;但對其他人來說,這種蹦極式的情緒起伏很難適應,並且,先前經受的言語攻擊越是尖刻惡毒,他們此刻願與其親暱接觸的慾望就越低,如此一來,他們的關係注定無法長久。

極度敏感

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往往不能容忍他人的指責,對真實的和臆測到的侮辱尤其敏感,一旦感覺受到冒犯,就會立刻“開火”。又因為他們太容易感受到“傷害”,所以常常毫無根據就立刻翻臉不認人,或動輒指責他人背信棄義。有位大學生曾跟我說起這樣一件事:她媽媽好幾個月時間沒給她三個姐妹好臉色,只是因為她們仨一起去看電影而沒有叫上她。她指責她們仨要“密謀”孤立她,並利用看電影的機會在背後說她壞話。這是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基本“套路”,根據其情緒的起伏狀況,他們會在“國王”(想要得到所有人的擁戴)和“全民公敵”(“誰都不願意跟我玩”“大家都跟我作對”)之間不斷轉換“角色”。

她們姐妹三人費盡氣力跟媽媽解釋,說她們真的沒有別的意思,讓她不要多想;但沒有用,她還是一肚子悶氣,連續幾周都像受了傷害一樣,不跟她們姐妹仨說話。這是常有的事了:從她記事起,她媽媽就對真實或“莫須有”的傷害極度敏感。而這正是麻煩的根源:極度敏感是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默認設置”,是操縱擺佈他人的動機,是惹人討厭憎惡的原因,是他人情感的粉碎機。

還有更糟的—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都是超級“傷害收藏家”。不論是輕視還是怠慢,不論是疏忽還是失禮,他們都細心留意、精心收集,以待將來把這些舊事化成利箭,出而傷人。抖摟陳芝麻爛谷子是他們的特長,甚至幾十年前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反覆提起來。你做過的事,你忘做的事,你說過的話……不管是什麼,不管有沒有道理,反正是傷害到他們了。並且,因為他們的心靈太“脆弱”,又毫不容忍他人的過錯,所以,其批鬥檄文就尤其拖沓冗長、雞零狗碎。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著名犯罪學家倫納德·特利托博士對他們的描述極其貼切,他說:“這種人把自己當成受害者,總在尋覓‘債主’。”

苛求無度,沒有分寸

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可不僅僅是“難伺候”那麼簡單。這種人就跟小孩子一樣,總覺得自己很特殊。他們追求關注,或者是所有人的矚目(如走在紅地毯上的明星們),或者是你一個人的注意(如果他們是你的客戶、病人、老闆、朋友、戀人等)。為了獲得你的關注,他們甚至會在人們中間製造不和並藉機乘虛而入,其技巧尤為高超。

他們在情感上高度依賴別人,常常會表現出幼稚的奉承和崇拜,將對方說成是“最好的戀人”、“最棒的醫生”、“最有才華的專家”、“最完美的朋友”……但是,倘若你在某個(些)方面不合他們的心意了,或表現得心煩、冷漠了,或他們對你感到厭倦了,那麼他們就立刻翻臉不認人,瞬間化友為敵。他們翻臉簡直比翻書還快,你先前的優點和好處一閃而光,他們心裡剩下的,只有自己的需求,或者是你的過失,或是他們臆測到的怠慢或侮辱(不管有多麼微不足道)。

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的行為往往會逼得對方去疏遠他們,因為他們總在挑戰對方的原則和底線,太愛管閒事,太過苛求,太沒有分寸,太黏人,太急躁。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一旦你遷就了他們,他們就立刻得寸進尺,要佔用你更多的時間,要更多的特殊對待,要更多的關心關注,甚至挑戰你的原則和底線。如果你不去迎合他們,他們就會立刻指責你不關心他們、不在乎他們、不可靠。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他們的反應跟小孩子很相似,稍有不遂心意的地方,就立刻大嚷:“我再不喜歡你了!”

在他們眼裡,界限或社會規則是不存在的。因為他們害怕被拋棄,所以,只要他們有情感需求了,你就得立刻出現在他們身邊。他們要立刻接到你的電話、看到你寫的郵件、你發的短信,且不管你的日程安排怎樣、是否方便、是否願意……如果他們手裡有你的手機號碼或辦公室座機號碼,那就連老天爺都幫不了你了,自求多福吧。

很多醫生都對我說過,這種人前來看病時從不預約,並且來了就要求醫生接待,從不排隊。如被告知這樣做不符合規定,他們就勃然大怒,大聲訓斥醫生和工作人員。曾有這樣一件真事:某位此類人格的病人怒不可遏摔門而去,把牆上的畫都震掉了,把其他候診的病人都嚇呆了。對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來說,從喜到怒、由愛到恨的瞬間轉變正是其典型特徵。

有些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會通過跟蹤、監視、偷看信件、偷聽電話,或者突然造訪的形式,來檢驗其戀人、配偶,甚至孩子們的忠誠。他們會不遠萬里跟蹤前任戀人的足跡,或以一種恐怖的恆心和毅力跟蹤他們上下班。此時的他們,其實與“跟蹤狂”沒什麼兩樣,卻更具危險性。

他們常常會毀壞目標人物的汽車、房子,給後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有時他們會闖入前任戀人的辦公室鬧事,或在汽車儀表盤上、在語音信箱裡寫下、錄下惡毒的留言。現在有了社交媒體的幫助,他們更是如虎添翼,造成的影響和傷害也更嚴重。他們一旦被激怒是無法阻擋的,甚至連法律都不怕。

2000年4月,佛羅里達州墨西哥灣區的一個警察局請我幫忙調查一宗疑案。一位名叫希拉的女士聲稱自己在過去5年時間裡被強姦了三次,每次行兇者都是陌生人,並且每次都是發生在她的汽車裡。負責這起案件的警官希望我能對整個案子進行分析,甚至連受害者都包括在內,因為,在這個強姦案罕見的小城裡,同一個人在5年時間裡被強姦三次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他們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很難回答:“她是在說謊嗎?”我對警官們說,謊言很難識別,但我們可以通過問問題來找到事件的真相。

我回顧了全部三起案件,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地方:一是這三起案件都是發生在7月末或8月初。二是每一次給她查體時,法醫都找不到精液的痕跡。三是她曾對疑犯做過詳細的描述,但符合其描述特徵的人及其所駕駛汽車的數量太多,反而令偵查無法進行下去。

輪到我做問詢時,已經沒什麼好問的了,於是我說:“咱們到警局的車庫看看吧,跟我們講講疑犯是怎麼上你的汽車的。”正是在那裡一切才水落石出。希拉的故事乍聽起來的確可信,但問及每次疑犯侵犯她的地點時,她自己都迷糊了,她的回答或者是與報案時大相逕庭,或者是不合邏輯。比如說,她說有一次疑犯(拿著刀)放開她,走到了副駕駛座那邊,打開了車門—這時她只需按一下開關、鎖上車門,就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了。

面對這些前後矛盾和問題,她開始哭了起來,並最終承認是在說謊,自己從未遭遇強姦。

為了調查這起“案件”,這座小城花掉了數萬美元經費,還截停過大量汽車進行檢查盤問,她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因為—她是情緒不穩定型人格。後來,在與她的同事、朋友、家人談過之後,也證實了這一點。在暑期放假期間(她是老師),她需要別人的關注。每次她打電話報警時,警方都會立刻做出回應,醫務人員會立刻前來照顧她,刑事律師會立刻找上門來,朋友和家人也都陪在她的身邊;在急診室裡,她得到的是更溫暖的關懷和照顧;為了破案,警察也會常常找她配合調查……只需一個電話就能讓她獲得連續好幾個星期的關注。

希拉本該因為報假案而受到起訴,但在一位心理醫生的建議下,檢方對她免予起訴,但要求她立刻辭職並從這個城市搬走。以上又是一個與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相處的事例—他們在情感上苛求無度,甚至信口雌黃。

控制欲強

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會通過哭喊、發怒、數落、裝病、誘惑、朝三暮四、做出危險舉動等手段來得到他人的關愛、關心、注意,或為所欲為。“不”這個詞在他們聽來根本就不是否定;倘若他們再有一些孩子般的執拗的話,那麼,“不”就約等於“也許”,並最終會變成“行”。

他們也許會通過謊言或詭計來獲取關注(如告訴男友說自己懷孕了,以期挽救一段行將破裂的戀情;或聲稱自己與第三者發生了性關係,以賺取對方的羨慕和嫉妒),他們欺騙和擺佈別人的能力令人震驚。

他們對人的控制,有時會因為施加在小孩或單純的人身上而不露痕跡。一位在麥克迪爾空軍基地服役的年輕軍官曾對我說,他媽媽幾乎每天都會對他妹妹說:“你不會結婚的,對吧?你會一直照顧我的,對吧?”她說這些話可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在蠱惑他的妹妹:你這一生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照顧我、給我養老送終。他從未聽過他媽媽說過這樣的話:“去好好玩吧,不用擔心我。”太可悲了。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跟具備自戀型人格的人一樣,都對人苛求無度,並且總是在挑戰他人的底線和原則;然而,因為他們比具備自戀型人格的人的情感需求更為旺盛,所以,他們更具危險性。

若說到控制、擺佈別人,最厲害的方式莫過於以死相逼。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對其自身來說也是一種危險源,當他們威脅,或真的做出自殘舉動時尤其如此。在他們感到痛苦、煩惱、孤獨,或感覺就要被人拋棄時,上述危險舉動的出現概率會大大增加。

被人以死相逼總是令人不安,但應對這類事件的最佳方式就是保持鎮定。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訴對方你要報警了(警察、消防隊、救護車等),接著立刻撥打電話。不論他們的舉動是真是假,是嚇唬人還是來真的,你都必須讓專業人士前來應對,而其極端行為也使得你別無選擇。平常人是沒有能力應對、解決這類問題的,應該找專業人士介入才行。

以我的經驗而言,一旦你打了報警電話,這類人就會馬上改變主意;有時候,甚至你剛剛要打電話,他們就住手了。話雖如此,請大家一定牢記:自殘或以死相逼決不可等閒視之,一定要嚴肅對待。你不是心理治療師,所以最好把這件事交給專業人士來處理,因為這類人連自己都傷害(他們真的做得到)。通過向專業人士求助,你不僅是做了一件符合道德規範的事,還避免了被人要挾操縱的命運。你不是木偶,誰都沒有權利要挾、控制你,哪怕他們再煩惱、再痛苦都不行。

在一次會議上我曾遇到一位男士,他對我說,每次跟妻子吵得不可開交而她又佔不到優勢時,她就會以自殘或自殺來作要挾。在他痛苦的婚姻歷程中,她先後20多次以死相逼。他曾多次考慮撥打求救電話,但每次都勸自己說,這是最後一次了;再說,他也不願把這種事傳出去,讓自己和家庭出醜丟人……聽到這種事,大家覺得驚訝嗎?其實一點兒都不奇怪,容忍和逼迫本來就是你退我進的關係。如果你答應了他們,或仁慈而天真地縱容了他們,那麼,你就會跟上面這名男士一樣被對方牢牢控制在手心裡,為所欲為。為什麼?因為他們真的做得出來;因為對他們而言,做這種事毫無顧慮;因為他們沒有自制力。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幫助他們,但前提是—他們得願意接受幫助。

如果他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又失去了對目標的控制,那麼他們很可能會“毀掉”對方。記住,這些人的行為方式在程度上有所差異,有些人僅僅是令人感到不愉快,有些人則是性格殘忍,在一定條件下甚至會升級到凶殘的地步。隨便翻開某個大城市的地方性報紙,大家都能在上面找到這類報道:通常是在家庭事務中,他們總是惹出糾紛,並逐漸變成更大的糾紛、混亂、暴力,甚至致人死亡。

1988年著名喜劇演員菲爾·哈特曼的慘死就是與情緒不穩定型人格共同生活的結果:他被妻子布琳開槍打死,後者隨後開槍自殺。多年以來,他的朋友們都知道布琳的性格有問題,也都瞭解她驟變的情緒給哈特曼的婚姻所造成的危害,而他們都未料到會出現這種慘劇;而哈特曼夫婦的兩個孩子一輩子都將生活在這個陰影之中。令人痛心的是,類似事件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毫不講理,非此即彼

在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心煩或發作的時候,不要指望他們還能保持理智。他們在緊張或面對批評時,其情感往往會壓倒理智。他們的思維是二元的:非此即彼,非好即壞,非黑即白……絕無其他選項。只要不是站在他們這邊,就是跟他們作對;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他們會當眾檢驗別人對他們的忠誠,問對方這樣的問題:“你聽他的還是聽我的?你跟誰一夥的?”這種公然對別人施加操縱的行為是很討厭、很令人尷尬的,那是小學生們的行徑。但是,這類人就是如此。

他們的行為跟思維一樣,都難以預測。你永遠猜不到他們下一步會幹什麼。有位男士曾告訴我,有一次他開車帶著全家去100英里外過一個三天的假期,在路上,他的妻子,一個情緒嚴重不穩定的人,逮著一件小事發作起來。當她發現孩子們都是站在爸爸這一邊時,又開始訓斥孩子。而隨後發生的事,即便是對久已習慣了妻子性格的他來說也覺得驚心動魄—她怒容滿面,大喊道:“掉頭回去!不然我就跳車!”說著,就打開車門探出身去。孩子們都嚇得大叫起來,因為當時他們正以每小時65英里4的速度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又一個假期泡湯了,孩子們都嚇得瑟瑟發抖、哭個不停,酒店定金也都白扔了……這一切竟然僅僅是因為—他忘了帶上她的防曬霜。這種行為是不可原諒的,她給丈夫和孩子們所造成的創傷將是一個持續多年的噩夢。人的記憶是無法消除的,而對目睹了此類事件的孩子們來說,其留下的心理陰影就是與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共同生活的代價。

有些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對新異事物沒有抵抗力。有些人會去追捧某些“大師”和教派領袖,因為後者代表的是一個嚴密的信仰體系。他們迷戀教派(邪教),因為在那裡他們會獲得他人的關注,因為教眾之間會無條件接受彼此,因為教派擁有正常社會中沒有的體系結構。輕信、崇拜教派和江湖騙子往往會使他們被人利用,而當家人或愛人試圖把他們從中拉出來時,就會引發爭執吵架,因為他們覺得那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和金錢、破壞他們的福氣和好運。想一想前文所述“曼森家族”的頭領、慣犯、殺人犯查爾斯·曼森,他的追隨者都是些什麼人?他們竟然覺得曼森的行徑是好的。

衝動,任性,追求快感

也許是因為感覺良好,也許是想擺脫負面情緒,這種人的言行往往衝動、魯莽、任性。他們或者會一時興起,做出危及自己或他人的事;或者會在極不恰當的時機出現不妥當、冒犯他人、引人注目的言行。他們常被視作“麻煩包”“惹事精”“無賴”“討厭鬼”“小題大做”“腦子進水”……

他們常常會爆出緋聞,以此獲得外界關注。比如說,真人秀明星、“花花公子”模特安娜·尼克爾·史密斯去世時,很多男人都站出來宣稱是其孩子的生父;很顯然,他們都跟安娜發生過性關係。

這類人將性視作萬能良藥,縱情聲色的同時也收穫著惡果。他們可能有數不清的情人,也可能經受過性病、妒忌、意外懷孕、暴力的侵擾;但他們得不到溫情,也得不到愛。電影《尋找顧巴先生》(Looking for Mr.Goodbar)所描述的正是這種人,黛安·基頓飾演的特麗薩·鄧恩一直通過性愛來獲得親密感,但其情感的空虛卻從未滿足。

他們可能會跟壞孩子或“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而對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來說,這是最可悲的事。對身為父母的人來說,看著自己年輕的兒女青春虛度、每每行走在危機邊緣,這種情感打擊是巨大的。而且,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女性常常會被目無法紀的“掠奪者”所吸引。大家還記得邦妮·派克5嗎?她跟克萊德·巴羅(1909年3月24日—1934年5月23日)私奔,此後他們成了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雌雄大盜”。他們於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中部犯下多起劫案,殺害了9名警察及多名平民。1934年5月23日,兩人被路易斯安那州警方設伏擊斃)。據說,她就屬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這在其行為方式上早就有所體現,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她的悲劇性死亡。

如果他們憑借酗酒、吸毒來應對外界壓力的話,其理智將被化學毒素進一步腐蝕,其身體健康也相應受到多種損害。

有些人的行為會變得衝動、病態或具有破壞性,儘管表面上看起來不至於太糟,但其具體表現—商店偷竊、離家出走、賭博、暴飲暴食、魯莽駕駛、貪食症……都會給他們、他們的家人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危害。

他們往往具有一些強迫性的尋求快感或傷痛的傾向,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兩種感覺是一樣的。在這些人身上,自殘行為並不罕見:用利器割傷自己,拿香煙在身上燙,喜歡揭摳傷疤,拔毛髮,甚至用頭撞牆……為的是能獲得某種快感,或擺脫某種負面情緒。

他們有時候會說自己很煩、很空虛。瑪麗蓮·夢露就常對理療師和朋友們說,儘管有很多仰慕者、情人,這種長期的空虛感始終無法填補。

還有些人總是喜歡激怒別人,或喜歡尋釁吵架,他們好像是在衝突和對抗中才能得到快感。有的心理醫生說,他們傷害別人的行為屬於施虐狂傾向,渴望受到傷害的行為屬於受虐狂傾向,“施虐”和“受虐”二者同時存在,他們則從中獲得快感。我曾問過一個這樣的人:“你為什麼這麼對待他?”她的回答彰顯了此類人的心理:“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惹他生氣發火,只有在這個時候我才能看到他的生機和活力。”她微笑著答道。

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特徵詞彙

在本書第一章我曾提到過,多年以來,我一直從那些與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相處過的人,或受其所害的人那裡收集描述詞。下面列出的詞就是他們對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描述,未經任何改動:

不正常、冷漠、迷人、憤怒、蠢貨、渾蛋、強大、有吸引力、令人迷惑、潑婦、尖刻、反常、悲慘、善變、混亂、黏人、冷淡、總是在抱怨、矛盾、困惑、詭計多端、恐怖、妖艷、複雜、控制欲強、瘋子、令人毛骨悚然、挑剔、苛求、殘忍、狡猾、危險、虛偽、萎靡、妄想、沒人性、要求過高、貶損、詆毀、不顧一切、有害、沮喪、抑鬱、沒有條理、幻想破滅、雜亂、令人不安、不友好、女神、令人身心疲憊、誇張、失落、失調、情緒化、空虛、嫉妒、古怪、氣人、刺激、暴躁、可怕、風騷、輕浮、捉摸不定、嚇人、失意、令人失望、討厭、歇斯底里、表演、不穩定、難以忍受、衝動、不妥當、不完整、前後矛盾、不可信、不安定、緊張、難懂、無理取鬧、急躁、煩人、不可靠、好色、淫蕩、致命、說謊精、滿口謊言、活潑、瘋子、貪婪、惡毒、受虐狂、卑鄙、反覆無常、刻薄、喜怒無常、病態、脾氣不好、否定論者、不小心、神經病、古怪、花癡、怪人、令人不快、費解、可憐、討厭鬼、惹事、精神病、女王、發怒、無情、憤怒、大膽、虐待狂、威脅、尖刻、陰謀家、惱怒、搖擺不定、性感、狐狸精、妖嬈、嫵媚、易怒、有病、令人作嘔、特別、跟蹤者、暴怒、令人窒息、自殺、發脾氣、脾氣不定、暴亂、緊張、威脅、惱人、折磨、摧殘、蹂躪、暴風雨、狂暴、不知好歹、放肆、心不在焉、不可靠、不原諒人、忘恩負義、不快樂、精神錯亂、難以捉摸、不可理喻、不可信賴、易變、不可信、倔、睚眥必報、受害者、愛報復、暴力、刁蠻、不穩定、怪異、不道德。

情緒不穩定型人格對他人的影響

正常人很容易會被這種人的崇拜和情感需求所迷惑,但最終會被其控制欲、反覆無常的情緒、易怒的脾氣折磨得身心疲憊。他們情緒不好的時候,你得安慰他們;他們因自己的危險行為而陷入麻煩時,你得救他們;如果你未能遂他們的心意,你就立刻會變成他們怒氣的發洩目標。你跟他們的關係越是親密,就越容易受到他們的傷害,因為他們往往是選擇親近的人發火。

他們會在衣服、毒品、性、賭博等方面揮霍錢財;如果他們因為醉酒駕駛、鬥毆、持有毒品、賣淫嫖娼等被捕,你得為他們支付律師費和保釋金;他們會哄騙、誘惑你為了他們去借貸;他們會偷你的錢去吸毒或找樂子。如果他們自己很有錢,你將會目睹他們為求歡樂揮金如土的樣子;如果他們沒有錢,你和我就是他們的提款機。

一旦跟這種人有所牽連,就得整天提心吊膽,再也沒有輕鬆自在的感覺,再也沒有屬於自己的美好時光。你的生活從此就將受其情緒的左右。這個不會惹怒他吧?他會生氣嗎?孩子考得不好,回家會挨打嗎?他會偷東西嗎?他會毫無廉恥地跟人打情罵俏嗎?很多人告訴我說,自從跟這種人在一起,他們就時刻戰戰兢兢,隨時準備著為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辯解,發展到最後,是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踐踏。

根據從其親屬那裡得來的信息,如果跟這樣的人共同生活,很可能會承受焦慮和慢性壓力的損害,不久之後你的情緒就會隨著他們善變的情緒而起伏,因為你的原則和底線不斷受其衝擊,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苦苦堅守。抗拒他們的控制和擺佈並保持自我異常艱難,必將耗盡你的心神精力。很多人都說自己因此產生了睡眠障礙,變得消沉抑鬱,並且,與先前相比,會做出很多異常的行為,變得焦躁易怒。

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的憤怒會從言語到身體衝突逐漸升級:扔東西、毀壞物品、打人、過度懲罰孩子……一位女士曾對我說,小時候,她媽媽每天都拿刮鏟打她。有位經理說,他下班回家時發現妻子用美工刀把他所有的西服都割成了布條,原因是前一天晚上兩人吵過架。還有,吵架時,一盤子麵條,甚至是一罐調味醬摔到牆上。還有人說過自己珍藏的紀念品、禮物被摔碎,甚至迎面飛來“奪命菜刀”……這些事簡直讓人難以相信,但確確實實存在著。又因為美國是允許私人持有槍支的,所以,在盛怒之下動槍的都有。因此警察們才會認為,因“家庭事務”報的警很危險,因為牽扯進來的往往是情緒不穩定型人格,而一旦後者受到了毒品和酒精的影響,就更可怕了。

到如今,影星瓊·克勞馥6對其養女克裡斯蒂娜·克勞馥的殘暴虐待已經人盡皆知。我建議大家去讀讀克裡斯蒂娜所寫《親愛的媽咪》(Mommie Dearest)這本書,但最好不要在睡前讀,否則你會無法入睡。這就是跟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共同生活的寫照。

這種人反覆無常的情緒會影響到一個整體,不論是在家裡,在團隊裡,還是在工作中,沒有人願意成為他們宣洩的目標,大家都戰戰兢兢地跟他們相處,不敢對他們說“不”字,也不敢跟他們開口說壞消息。

若是男性具有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那麼出現危險和暴力的可能性就更大了。那些在週末或下班後一進家門就毆打配偶的男人就是這樣。警官們對這類家庭事務非常熟悉,不過是類似的角色在重複一個相同的腳本:某個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把暴力虐待配偶—推搡、拳擊、抱摔、掐脖子、捂口鼻、捆綁、燒灼等當成了慣例。他們從中能夠獲得快感,這就是他們虐待狂的一面。

跟這種人打交道會有生命危險嗎?雖然不絕對,但答案是肯定的。記住,他們害怕被人拋棄。他們認為,如果他們不能擁有你,那麼別人也不可以。以朱迪·阿里亞斯為例,2013年其殺人案被審理時,諸多媒體都以頭條報道了此事。2008年她殘忍地殺害了前男友特拉維斯·亞歷山大,其情節連1987年上演的《致命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一片都相形見絀。特拉維斯·亞歷山大再怎麼說也不該遭受這種殘忍的殺害—她對他連刺27刀,割喉,又一槍爆頭—但很可惜,他遇上的是一個害怕被人拋棄的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這只是一個因為媒體大肆報道而眾所周知的事件,每年美國都有數以千計類似事件發生—那些有暴力傾向的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正在對其戀人或前戀人虎視眈眈,而這些事件往往會以受傷或死亡結束。

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的人際關係

跟具備自戀型人格的人一樣,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在戀愛中也屬於快熱型的。但二者的動機不同,前者是為了佔據優勢或統治地位,而後者是為了迅速獲得安穩感和愛慕感。他們希望把這種快感永遠持續下去,所以往往會逼迫對方做出各種承諾,但即使他們如願以償了,那種情感的空虛感依然會存在、無法得到消解。

為了拉近彼此的關係,他們的言行往往超出正常人的理解範圍,常常會與你肆無忌憚地調情,或做出難以置信、離譜的告白。有位男士曾對我說,他跟一位女士(後來才發現她是情緒不穩定型人格)才剛剛認識了幾分鐘時間,她就開口說:“你不知道你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他繼續回憶道:“她就那樣膩在我身邊,抓著我的手久久不放,身子都快倒在我懷裡了。太尷尬了。她還說我在她眼裡是多麼多麼‘特別’,她晚上會夢到我……”這種事就發生在一次商務會議上,不用說,那時他已經嚇傻了。

這並不奇怪,考慮到他們對情感的需求程度,這種類似初中生的癡情告白並不罕見。值得大家驚訝的是—人們太容易上當了,而情緒不穩定型人格也知道這一點,於是上鉤的人大有人在。可悲的是,大家事先都不知道,那些被這種人抓住的獵物最終都會被其逼迫得近乎窒息,拚命從這個泥潭裡抽身而出。

起初你體會到的是甜美的愛慕和火熱的性愛;接著情況便急轉直下,你接觸到的將是無休止的憤怒和尖酸的言語;你若想結束這段感情抽身而出,他們就會變得狂亂,瘋了一般把你留住,這時你經歷的將是猛烈的痛斥和貶損。即使你在上班,他們也會闖入你的辦公室無理取鬧、丟人現眼;或者一個小時裡給你打來10多個電話;或者去刮花你的車門;或者給你上司打電話,說你是個“賤人”、“蕩婦”……從那些跟這類人共同生活的人口中,你會聽到這樣的描述:他們對你大吵大鬧、連咒帶罵,但就是不願跟你分手。

即便是你們分手了,你也得對他們保持忠誠。他們會跟蹤你,偷看你的信件,威脅你,打你,闖進你家,亂翻你的東西,質詢你現在的戀人是什麼情況……多年以來,妮克爾·布朗·辛普森曾多次向警察說過類似事件,但並未得到重視,最後被殘忍殺害。據妮克爾·布朗·辛普森所說,其前夫O.J.辛普森即便在他們離婚之後都不願放手,常常到她家裡來,威脅她,毆打她。在警方拍攝的照片中,我們能看到妮克爾·布朗·辛普森臉上的創傷,那就是情緒不穩定型人格暴力的一面的體現7

他們可能會騷擾你的父母、朋友或社交圈,如果他們手裡有你的裸照或其他把柄,他們一定會用來對付你。只要是你能想像得到的,他們都能做得出來;即便是你想像不到的,他們也能做得出來。一位女士曾對我說,自從她跟某個男士分手後,她每結交一個新男友,他就在後者的車窗上留下字條,說她是個“賤人”、“蕩婦”。

跟這種男士交往過的女士也許會想“他會好轉的”或“這是最後一次了”或“我能讓他改正過來”,但是不可能。這類人中的絕大多數是不可能改變的。一位女警官曾對我說,她用了3年時間才跟一個總是毆打她的男人徹底斷絕了關係。連這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執法人員都發現自己的情感遭到綁架,她羞於向外界尋求幫助,以為自己能把他“糾正”過來,卻反而受其所制,苦苦掙扎。這種事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在此我要重申一遍:要想情況發生轉變,除非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痛改前非,而這種事又是他們極少會做的。

如果你離異且帶著小孩,又跟這種人產生戀情的話,那麼你就把你以及你的孩子都置於心理和身體的危機邊緣。我這些話都是從多年的執法經驗中總結而來的:給孩子尤其那些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帶來心理或身體傷害正是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的天性。

前面我曾說到過一名女士,她說自己的母親在她小時候總是拿刮鏟打她。在打完之後,她總會對女兒這樣說:“看看你都把我逼成什麼樣子了?來,過來抱抱我。”而這種病態的行為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聽到了。在讀過我寫的書和文章之後,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給我來信,說他們的母親是怎樣為了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用炊具、掃帚、舊皮帶打他們,過後又要求孩子們去安慰她。稍有點辨別能力的人都能明白這種事背後隱藏著多大的危險性。

如果孩子說自己不快樂、心煩,他們就會這樣敷衍:“得了吧,哪有那麼嚴重。”或“堅強點,這點事很容易克服的。”如果孩子要求擁抱或關懷,這種自私的家長就會說:“你先別哭喪著臉再說。”或“你沒看見我正忙著嗎?”然後把孩子扔在遠超其應對範圍的空虛感中,讓他們獨自面對。這就是情緒不穩定型人格對下一代人的影響。

這種孩子是帶著巨大的心理創傷長大的。其父母給他們灌輸的人生哲理令人心酸:扼殺你的個人情感,無視你的需求,不是找打就是找罵,永遠別對我說“不”,不要大驚小怪,你根本無關緊要……不管幹什麼,首先要考慮到父母的感受。他們因此而變得畏首畏尾、小心翼翼,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埋藏起來,或者做出極端舉動以獲得關注,或者學會撒謊,吸毒,若有人稍微對其有點關心,便投入其懷抱……他們還可能變成痞子惡霸,秉持的是“趁別人還未傷害我,我先下手為強”這一從其情感反覆無常的父母那裡學來的信條。並且,他們總是戰戰兢兢,總像是在走鋼絲一樣;因為他們從小就受父母影響,變得既膽小又警惕,永遠都不知道父母下一刻的心情如何,不知道父母會作何反應……這絕不是正常的成長之路。

想像一下,當同齡人沐浴在父慈母愛中幸福長大,而你每天都要經受虐待和折磨時,你心裡會作何感想。所以,每當有已經成年的孩子給我寫信說他們正在“盼著父母快點死”和“希望他們晚點死”之間左右為難時,我一點兒都不覺得奇怪。他們說,之所以會感到為難,是因為他們尚未決定是“乾脆不去參加父母的葬禮”還是“假裝深愛著父母而前去參加葬禮”。正如一名女士對我說的那樣:“我想要的只是一點兒母愛而已。很難嗎?你知道從自己親媽那裡都得不到愛是什麼感受嗎?什麼時候她死了,我也就解脫了。”

如果你的另一半,亦即你孩子的父親或母親屬於這種情況,那麼保護孩子的安全、給他們提供庇護就是你的責任。可悲的是,以我的經驗來看,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因為他們害怕面對配偶那火山噴發一般的情感起伏。對那些無知而弱小的孩子來說,這種行為無異於幫倒忙,給他們造成的創傷更大。如果與這種配偶斷絕關係,並奪得孩子的監護權不可行的話,你就得想方設法定下各種原則和底線,以期保護孩子,並為其提供心理和情感的緩衝(如鼓勵孩子去從事各種愛好活動—課外活動、興趣愛好、體育運動、讀書、音樂、美術等),盡量讓孩子遠離你那“有害”的配偶。但是,實話實說,這種話也許連心理理療師都不會對你說—為了你和孩子的幸福,請保護好你的孩子,帶著他們離開吧。

與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相處

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往往帶有一種偽裝,以此在社會上行走,但其偽裝無法長久。從很多委婉的描述中你就能夠聽出端倪:“我的鄰居脾氣很急躁。”“我的同事很瘋狂。”“公主殿下又發怒了。”“他有點暴躁。”“這裡真夠熱鬧的。”……我覺得,我們不應該諱言那些可能會傷害我們的事,也無須粉飾太平。通過其言行,這種人已經擺明了自己是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是害群之馬;而其言行也會導致別人的消極應對,或引發不必要的人際矛盾。

還有這樣的跡象:在工作中,大家都千方百計地避免跟這種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打交道。其名聲也早就人盡皆知。人們會說這樣的話:“他也在這個團隊裡嗎?”“他也參加這個項目嗎?”“他也在這個委員會裡嗎?”“他也參加這次活動嗎?”“哦,要是這樣的話,我就退出吧。”“我還是不參加了。”大家都盡力避免跟他們交流通話,不願與其共事或共同參加社交活動,不願坐在他們旁邊,甚至在安排會議、活動和分享信息時,都盡量把這些“毒瘤”排除在外。

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The Devil Wears Prada)中,美國著名女演員梅麗爾·斯特裡普完美演繹了一個令人恐怖的角色:王牌時尚雜誌總編米蘭達·普雷斯特裡。影片中,總編助理是這麼描述她的:“米蘭達·普雷斯特裡很難相處。過去一直是這樣,將來也是如此。在她手下工作,不要妄想取悅她,能堅持住就是最大的成功了。”這就是與屬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老闆、教練、經理、上司等共處的真實寫照:你任勞任怨、廢寢忘食地工作,卻永遠得不到他們的欣賞;有了壞消息,誰都不敢開口告訴他們;沒有人敢說某事做不到。

有時候,這種人也有能力把工作做成,在外人眼裡—如公司的高層主管、軍隊的高級官員等—情況似乎很好。但是,跟那些與他們共事的人談談,你就能聽到這樣的說法:有人被他們厲聲責罵,有人被他們無情貶損抨擊,他們故意在士兵們中間製造不和……是的,他們的確把工作完成了,可代價呢?他們所導致的營業額損失、員工帶薪病假、醫療保險,甚至法律訴訟等都不容小視。

讀一讀報紙或傳記,大家就能發現大量帶有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痕跡的人物。看過、聽過媒體對其言行的敘述,大家往往會輕易做出判斷,說某某人屬於某某危險性格;但這樣做是欠妥當的,原因在於:第一,我們不知道其言行的具體情況如何,也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是否別有苦衷、情有可原。比如說,2011年創作型歌手艾米·懷恩豪斯死於酒精中毒,從表面上看,她似乎符合很多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特徵。也許她是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也許不是,其真正細節大多數人都無從得知。所以,儘管我們會在讀到或看到新聞報道時感到震驚,並產生戒備之心;但通常情況下還是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判斷某人是否屬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或其他危險人格的具有者。

第二,本書所闡述的辨別方法完全以你的直接觀察,而不是從新聞媒體中得到的信息為依據。所以,雖說看到媒體報道時我們會心生擔憂,但在對此人進行評估時仍要保持謹慎。不論是在政界、娛樂界還是在生活中,某些聳人聽聞的事情必然會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除非是親眼所見或親身經歷,否則就不要過於肯定地認為此人就是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

跟本書所述的其他危險人格一樣,除非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做出一些離譜、怪異或犯罪的事來,否則很難被公眾察覺。大多數情況下,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的危害極具隱蔽性,常常是在極為私密的地方,一對一地面對受害人。甚至是在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美國白宮裡也是如此。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瑪麗·托德·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妻子—臭名昭著的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給二人的夫妻關係、給聯邦政府、給整個白宮造成了怎樣的麻煩。

當然,也有些人由於身處娛樂界而在媒體上的曝光率很高,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惡行都是極為私密的。我從受害者口裡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只有獨自承受。”

話雖如此,每當我看到、聽說,或遇見某種人,或者總是破壞社會原則和底線,或者脾氣火爆、喜怒無常,或者令我和別人感覺不安並受到踐踏,或者喜歡尋釁吵架鬥毆,每當碰到這些的時候,我心中的“安全警報”就會響起,接著我就開始留心,看看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具有情緒不穩定人格的人,從而可以採取措施保護自己、保護我的親人。你也應該這樣做。

危險人格清單:情緒不穩定型人格的徵兆

在本書前言中我曾提到過,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根據危險人格的行為方式制定了一份清單,以此來辨別危險人格。下面列出的這份清單將幫助大家辨別某人是否屬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以及其情緒不穩定的程度:言行誇張、令人厭煩;尖酸刻薄、喜怒無常;威脅他人、置人於危險境地。在這份清單的幫助下,大家能夠對如何與其打交道有個清晰的脈絡,能夠更為確切地判斷其惡劣程度及是否會給你或他人帶來威脅。

本章的這份清單,以及本書中其他“危險人格清單”,其設計目的都是供你我這種沒有專業心理知識的人日常使用。它不是心理診斷工具,其設計宗旨是教給大家一些實用的知識和信息,並對大家目睹或親身經歷的某些事情進行驗證。

請大家仔細閱讀每一條陳述,在符合他們特徵的條目前打上對號。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回想一下他們的言行,或別人是怎麼對你描述這個人的。當然,最可靠的還是第一手資料:想想你親眼目睹到的,以及你在其左右或與其打交道時的感覺。

只選符合特徵的條目,不要猜測,也不要想當然。如果感覺模稜兩可,就不要勾選。有些陳述看起來與其他條目重複或意思相近—我是故意這樣安排的,因為經歷和描述會因人而異,存在細微差別。

為保證測試結果的可靠性,請大家務必做完125個測試條目。在一份做完的清單裡,有些甚至是你從未考慮過的情況,還有些條目會讓你想起一些忘記的事。所以,請務必逐條閱讀,千萬不要感覺不耐煩,也不要因為覺得前面幾條都不符合就堅持不下去。

做完之後請核對分數並查看結果分析,現在,請大家認真閱讀清單。

請逐條閱讀,在符合特徵的條目前打上對號:

□1.與這個人相處時,你總是得為自己辯解。

□2.此人生氣或發怒的時機和地點非常不妥當。

□3.自從認識了這個人,或自從與其確立了關係,你就發現自己高興的時候越來越少,越來越不自信,也越來越不敢肯定自己。

□4.跟這個人相處就像坐過山車,其情緒起伏的衝擊力太大。

□5.你無法認同或肯定這個人言行的後果,或其言行對他人(包括其家人或整個社會)產生的影響。

□6.有時候會做出“不合適”或“離譜”的行為。

□7.在壓力之下常常會崩潰。

□8.原本幾分鐘就可以熄火的爭吵,往往會持續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時間,不想終結爭端,也不願尋求轉機。

□9.總在“高貴”和“低賤”兩個角色之間來回轉換。

□10.討厭獨處,總要有人相伴。

□11.曾用自殺來威脅你或別人。

□12.恐慌、焦慮、易怒、悲傷、生氣是其常見的情緒狀態。

□13.常常感覺或表達自己的空虛感,極易變得厭煩無聊,需要刺激。

□14.曾對家人暴怒發火。

□15.經常與人吵架,甚至發生身體對抗。

□16.爭吵是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7.與這個人相處時,你無法放鬆、冷靜、放下戒心。

□18.你曾多次聽說某人或某群人對此人耿耿於懷,並密謀與之作對。

□19.同事們說此人“很麻煩”、“沒辦法共事”、“令人惱火”或“難以忍受”。

□20.與這個人相處,你會覺得身心疲憊。

□21.跟這個人相處幾個小時之後,你就感覺自己的世界變得上下顛倒,心裡還在納悶:“這是怎麼回事?”

□22.與其關係最近的人(如你,他們的家人、孩子、配偶等)總是在私底下互相打問此人目前“情緒如何”。

□23.無比瘋狂地竭力避免被朋友或戀人拋棄(不管是真的還是他們假想的)。

□24.有時候,與當時的情況相比,其行為過於誇張和戲劇化。

□25.此人與人爭論時往往激烈而尖刻,滿口都是謾罵和詛咒。

□26.在要求別人給予支持、關注、時間或金錢時,會過度苛求。

□27.在生氣或反對時,曾扔、撕東西,或打碎物品。

□28.為避免被拋棄,曾經以死相逼。

□29.喜歡沉浸在爭吵和無盡的刻薄攻擊中,不願和解。

□30.別人常說這個人“難以捉摸”、“不可靠”、“反覆無常”。

□31.產生新戀情的速度太快、情感太激烈。

□32.喜歡文身,因為“感覺很好”。

□33.長時間感覺委屈憤懣。

□34.極易批評詆毀別人,令人蒙羞或尷尬。

□35.口口聲聲說寬恕和原諒,但從來都做不到,總把別人的過失和錯誤牢記在心,以備將來吵架時拿出來用。

□36.脾氣火爆,極易受到挫折。

□37.無法做到始終如一的同情、關心和愛。

□38.別人跟這個人說話時,開口第一句往往是“別傷心了……”或“別不高興了……”。

□39.他們的人際關係往往充滿了“暴風驟雨”。

□40.這個人的婚姻中充滿了“尖酸”和“刻薄”。

□41.似乎總是跟“錯誤的人”(罪犯、癮君子、找刺激的人、不可靠的人等)混在一起。

□42.並不在乎別人會因其行為而受到冒犯或傷害。

□43.不願意做自己,想變成另一個人。

□44.總是參與危險行為或尋求刺激,常常會觸犯法律或給他人帶來危害。

□45.對別人怎麼評價或看待自己非常敏感,受到批評就勃然大怒。

□46.若計劃有改動,他們就會心煩、焦慮或生氣。

□47.曾用割、抓、咬、刺、燒,或拔毛髮的方式自虐。

□48.如果被人忽視,或未被特殊對待,就會傷心氣憤。

□49.總想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不願被冷落。

□50.如果對自己有利,撒謊、作假時毫不猶豫。

□51.因為對此人的反應有所顧忌,或是害怕此人會自我傷害,你不願(敢)開口說某些話,也不願(敢)某些事。

□52.利用他人同情心來博取關注(如假裝難受或生病)。

□53.他們的痛苦、疾病和傷痛比別人的都嚴重。

□54.過分要求別人拿出更多時間,對其付出更多關懷。

□55.把別人視作果樹來培育,為的是收穫關注和奉獻。

□56.懷著“給我養老”的特殊目的收養孩子。

□57.無法理解,也無法做到無私的愛。

□58.你感覺在某種程度上就像被這個人“綁架”了一樣。

□59.這個人的情緒太過強烈。

□60.其人際關係不穩定、緊張。

□61.反覆抱怨,自我感覺很委屈。

□62.不論為別人做什麼事,都需要對方付出代價,或有附加條件。

□63.長時間或間歇性鬱悶或焦慮。

□64.輕易拋棄和背叛他人,令人失意困惑。

□65.很沒有安全感,情感上過度依賴別人。

□66.承認自己曾嘗試或使用過很多數量和種類的“藥物”。

□67.有時候會情緒失控,卻無法解釋其原因。

□68.為了控制別人,曾經以自殘或自殺相逼。

□69.跟這個人相處,你會感覺自尊受到了損害。

□70.害怕別人與自己關係親密,或拒絕別人親近自己。

□71.曾抱怨說因某種頑疾或身體狀況而影響了情緒或心態。

□72.這種人的人際關係往往熱烈而短暫。

□73.個人定位很不穩定,不喜歡自己,不喜歡自己的外表和人生。

□74.急切盼望自己成為某人唯一喜歡、愛慕和關懷的人。

□75.聲稱自己患有偏頭痛、纖維肌痛8、潰瘍、腸炎、腸易激綜合征9、習慣性頭痛等疾病。

□76.已經成年的孩子都不願再跟他們有什麼聯繫。

□77.一旦有什麼差錯,總有無數理由來怪罪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