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 有一種病叫「沒有感覺症」 >

有一種病叫「沒有感覺症」

按:我們經常會無來由地陷入這樣的狀態:看起來生活沒什麼問題,卻總覺得哪兒都不對。想努力改變,卻總無力擺脫。這封答讀者信也許能告訴你一些答案。

陳海賢老師:

您好!曾有一段時間,我把心理咨詢當作醫治「病症」的良方。我見了兩三個心理咨詢師,長期的、短期的。我也曾把心理咨詢師看作我的dreamjob。但是,每次坐到心理咨詢室裡,瞭解完基本信息,咨詢師都會以這樣的方式開頭:「你的問題是什麼呢?」

這時,我就會有些茫然。其實我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是的,我感到痛苦,這種痛苦來源於我的生活。也是這種痛苦驅使我來到這裡。但是,我的問題是什麼呢?

「換句話說,你為什麼來到這裡?你想解決什麼問題?」

咨詢師好心地提醒我。什麼問題?我不知道。我想說,沒有問題,其實一切都過得去,每個人都有點煩惱,這沒什麼關係,熬一熬,就過去了。那麼我又有什麼理由坐在這裡呢?

我又想說,到處都有問題。我的人際關係、學習、生活,我如何看待事物,如何面對困難,怎樣活著,似乎都有不對勁的地方。但哪兒不對勁,我說不出來,只覺得痛苦。於是,我便說一個也許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問題」——拖延症啦、不善人際交往啦、缺乏自我啦,然後祈望咨詢師能在不斷跳躍的話題中理出線索,找到我不曾找到的終極問題。

我也在不斷地為我糟糕的生活尋找一個解釋,希望通過這個解釋找到對策,然後讓一切都好起來。

我過於苛責自己,習慣否定自己,永遠不滿足,永遠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嗯,這是完美主義吧。我作息不規律,這是自控力的問題吧。我遇到困難總是逃避,借由小說、電影構造的小世界來逃避現實世界,把學習任務拖到最後才完成(有時到最後還沒完成),這是拖延症吧。

我似乎發現了很多問題,但沒有一個得到解決。於是人格理論跳出來,說,這是你性格的問題。你就是個INFP,無藥可醫。面對現實,發揮優勢吧。

那我的優勢又是什麼呢?我並不知道。很多事情我並沒有嘗試。即使嘗試了,也是淺嘗輒止。似乎是我的執行力出了問題。如果有強大的執行力,一切就都好了吧。

於是我制訂了滿滿的計劃。第一天,一項項高效率地完成了,我很開心。第二天下午,我覺得有點累,沒有完成當天的任務,我很沮喪。第三天,我又開始拖延,當天一項任務都沒有完成。第四天,我開始思考這麼做有什麼意義——我的生活就是不斷完成任務的過程嗎?這些無趣的任務又有什麼意義呢?

哦,意義。看來我缺少一點價值感,一個奮鬥的理由,一個夢想。於是,我花很長的時間思考諸如「我的夢想是什麼」「我活著是為了什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之類的問題。當然,沒有最終的答案。現實裡依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最近看了知乎上某篇文章,我又獲得了新的啟發。我的問題在於對「價值」「意義」的執著。同時,生活的意義不在別處,就在當下。專注於當下,專注於簡單的小事。「這次,也許會有點用吧?」我這麼想。

陳海賢老師,您覺得我的問題是什麼呢?

或許,這只是應該如何開頭的問題。

祝安!

小宇宙

小宇宙:

你好。讀到你這封信,我很不厚道地笑了一下。不好意思,你這麼痛苦,我居然笑得出來,真是太沒同情心了。

我笑是因為,我想起了你這個年齡的姑娘大概在做什麼。她們會追星啊,追劇啊,討論八卦新聞啊,談戀愛啊,自拍啊,使勁兒打扮自己啊……緊跟時尚潮流雖然有些淺薄,但至少給她們帶來了簡單的快樂,她們是輕快透亮的。她們的淺薄也有道理:沒有SB呵呵的青春,人又是怎麼成熟起來的呢?

你跟她們不一樣。我猜你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你會覺得這些太俗了。但你其實也在緊跟潮流——心理問題的潮流。「拖延症」「不善交際」「缺乏自我」「完美主義」,連「INFP」都算上了。凡是你看到的心理學問題,你都一一安到自己身上,來看看自己是否匹配。

我知道,你急切地想為自己的痛苦命名。你就像一個戰士,在黑暗中陷入了「無物之陣」,你感覺敵人就在周圍,卻看不見他們。縱使你劍術高超、一身力氣,也只能一次次把劍揮向虛無的空氣。

對一個戰士來說,這是多麼無力的悲哀。「我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呢?」當你這麼說的時候,我分明聽到你在對敵人喊:「快現身吧,來與我痛快一戰!」你並不害怕戰死,但實在不想悶死啊。

如果讓我來定義你的問題,你可能有些抑鬱了。很多人以為抑鬱是那種撕裂般的「痛」,但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抑鬱也可能是那種不好不壞、不快樂也不痛苦、想改變又不知如何下手的「悶」。

也許你會奇怪:為什麼會抑鬱呢?沒什麼事發生啊?

問題可能就出在沒什麼事發生上。你大概是那種什麼都很順的學生。成績說不上太優秀,但肯定不差。對自己的專業說不上喜歡,但也不討厭。和周圍人的關係說不上多親近,但也不被孤立。你想反抗點什麼,都找不到可以反抗的東西。你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你能想到的改變,也僅僅是把自己的學習計劃做得更完善一些,所以你拖延了。連你的拖延症都提醒你,問題不在這兒。

要讓一潭死水活起來,你需要源源不斷地把活水引進來。讓自己的生命活起來,你就需要在生命裡發生點什麼,尤其是在你這麼年輕的時候。印刻在我們頭腦中的大喜大悲的經歷和體驗,而不是臆想的關於生命意義的答案,才是真正讓生命有質感的東西。

我不記得從哪兒看到,說完整的人應該包含三個部分:獸性、人性和神性。獸性應該是野性的、充滿慾望的、撕裂一切的,就像人猿泰山在森林裡縱情奔跑,撲向獵物。神性是創造的、投入專注的、利他和奉獻的,就像莫扎特去世之前寫下的安魂曲。唯有人性,是人類為了適應社會運轉而發展起來的,循規蹈矩、裝模作樣、瞻前顧後、精明算計,既壓抑了獸性,也壓抑了神性。怪不得在一個發達的文明社會,人們會普遍覺得無聊,就像從森林回歸的泰山被迫穿上了人類的晚禮服,在社會的要求下運轉,逐漸忘了自己在森林飛奔的歲月了。

也許你的抑鬱,正是你身體裡的獸性和神性在提醒你不要忘了它們的存在。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問題在哪裡,那就給自己製造個問題出來。去旅遊、去戀愛、去冒險、去抱怨、去走極端、去開懷大笑、去深夜痛哭,去做任何自己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不一樣的自己。只要不違法亂紀又死不了(那問題就大了),就不要害怕。內心的平靜,只有在折騰以後,才會真的得到。

就像崔健老師歌中所唱的那樣:

快讓我哭,快讓我笑,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兒野!

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其實你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祝開心!

陳海賢